[1] |
刘小民, 李杰, 许贤, 赵铂锤, 李秉华, 刘少兴, 王贵启. 绿豆与夏玉米田3种优势杂草的竞争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5): 1324-1330. |
[2] |
吴双, 袁联国, 李利君, 金铭, 闫泳材, 邓泓. 农田杂草还田对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984-2995. |
[3] |
胡程达, 方文松, 王红振, 段居琦. 河南省冬小麦农田蒸散和作物系数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3004-3010. |
[4] |
潘九月, 屠王满措, 关美艳, 杨永杰, 许萍, 陈铭学, 曹珍珍. 水杨酸缓解农作物镉毒害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216-4223. |
[5] |
张淑杰, 张玉书, 陈鹏狮, 梁淑娥, 刘东明, 米娜, 纪瑞鹏, 王阳, 王笑影, 李广霞. 基于改进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玉米干旱致灾过程识别与动态定量评估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241-4252. |
[6] |
曹培,徐莹,朱杰,田玉聪,冯香诏,刘章勇.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产量的短期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788-2798. |
[7] |
蔡福,米娜,纪瑞鹏,明惠青,冯锐,张淑杰,张慧,赵先丽,张玉书.
基于锦州春玉米田间试验的WOFOST模型参数的确定及性能评价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238-1248. |
[8] |
马雅丽,郭建平,赵俊芳.
晋北农牧交错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818-827. |
[9] |
吕金莹,闫超,贾天宇,王芳媛,孙洪超,董守坤,龚振平.
松嫩平原活动积温变化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1): 3349-3356. |
[10] |
孙浩,刘丽娟,李小玉,张振宇.
干旱区绿洲防护林网格局对农田蒸散量的影响——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436-2444. |
[11] |
王兰,黄国勤,孙丹平,王淑彬.
稻田水旱复种轮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 3284-3290. |
[12] |
张悦1,2,邸万通1, 2,5,王晶晶1,2,董宛麟1, 2,3,于洋1,2,4,苟芳1,2,4,王旗1,张东升1,顾生浩1,张立祯1,2*.
北方农牧交错带间套作资源利用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9): 2623-2632. |
[13] |
杜京旗1,杨卫民1*,李刚2,宋丽1,刘旭丽1,白连梅1,刘琴琴1.
不同水肥条件下两个燕麦品种的竞争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2): 420-427. |
[14] |
米娜1,张玉书1*,蔡福1,高莉莉2,纪瑞鹏1,于文颖1,郭宁2.
土壤干旱胁迫对作物影响的模拟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9): 2519-2526. |
[15] |
孟庆兰,高军凯,卢筱茜,常学礼*.
覆膜种植对玉米生长初期NDVI识别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7): 1761-1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