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伟涛, 陈冉, 王海燕, 徐少卓, 陈学森, 沈向, 尹承苗, 毛志泉. 棉隆熏蒸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和生物学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3085-3092. |
[2] |
姚泽秀, 李永春, 李永夫, 陈志豪. 植茶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8): 2749-2758. |
[3] |
王小军, 刘光旭, 相爱存, 肖彤. 江西省油茶综合生产潜力与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 1175-1184. |
[4] |
林小兵, 孙永明, 江新凤, 黄尚书, 何绍浪, 余跑兰, 王永刚. 江西省茶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 1163-1174. |
[5] |
王晟强, 杜磊, 叶绍明. 桂南茶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对植茶年限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837-844. |
[6] |
陈琪, 王睿, 魏亚娟, 刘建军. 12种杀虫剂及5种天敌昆虫对梧桐木虱的田间控害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0): 3241-3247. |
[7] |
栾新生,陈发棣,房伟民,史亚东,赵爽,陈素梅,张飞,管志勇. 不同定植期和摘心方案下5个品种(系)茶用菊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变化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 259-265. |
[8] |
李艳春, 李兆伟, 林伟伟, 蒋宇航, 翁伯琦, 林文雄. 施用生物质炭和羊粪对宿根连作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4): 1273-1282. |
[9] |
刘翠菊, 郭霄, 王奎玲, 刘庆超, 孙迎坤, 姜新强, 刘庆华. 耐冬山茶对不同光照和水分的生理生态学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4): 1125-1132. |
[10] |
刘俊萍,刘刚,游璐,喻苏琴,连鲁楠,王翰琨,闫梦,胡冬南. 不同品种油茶细根时空分布动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12): 3927-3933. |
[11] |
王叶, 张国林, 阳树英, 邹冬生, 肖润林, 朱寒阳, 王浩. 生境对茶叶品质和产量影响的光合生理机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11): 3596-3606. |
[12] |
刘丽英, 刘珂欣, 朱浩, 迟晓丽, 许超, 张潇, 刘维维, 金晓, 孙中涛, 毛志泉. 有机物料厌氧发酵液中拮抗苹果再植障碍病原真菌的细菌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10): 3407-3415. |
[13] |
龚雪蛟, 罗凡, 唐晓波, 王小萍, 李春华, 王迎春, 王云, 杜晓. 茶树幼苗钾累积利用特性模型的构建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8): 2597-2604. |
[14] |
田歌, 王芬, 彭玲, 何流, 姜远茂, 葛顺峰. 不同供钾水平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NO3-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7): 2254-2260. |
[15] |
税伟, 杜勇, 陈毅萍, 简小枚, 范冰雄.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茶叶种植专业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4): 1298-1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