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5-01-25
    研究论文
    日本落叶松早期选择中未来净值模型的应用
    徐福余, 张颂云, 王力华
    1995, 6(1):  1-4. 
    摘要 ( 1341 )   PDF (330KB) ( 606 )  
    为加速日本落叶松的遗传改良进程,缩短育种周期,建立了用于早期选择的未来净值模型。根据残差平方和与非线性回归相关指数,拟合遗传力平方根比率g(X)和幼-成龄遗传相关系数r(x)以二次抛物线式为佳。当g(x)=1,k=0.75时,树高和树高年生长量分别在6和11龄进行早期选择;若以树高和树高年生长量预测成熟龄的材积,则在9-10龄进行早期选择。考虑g(x)和r(x)均为二次抛物线的情形,假定利率为0.05,树高的最佳选择年龄为11-12年,树高年生长量为9-10年,以树高预测成熟龄的材积为5-7年。结果表明,不同轮伐龄、利率和其他经济学因子对利用最大未来净值模型确定最佳早期选择年龄有较大的影响。对日本落叶松早期选择的有效性,基本参数对未来净值模型的影响以及最佳选择年龄的收敛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混交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廖利平, 陈楚莹, 张家武, 高洪
    1995, 6(1):  5-10. 
    摘要 ( 1502 )   PDF (177KB) ( 395 )  
    系统研究了杉木、火力楠纯林及混交林细根生物量、生产力及年周转率。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纯林及混交林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880、3035和1560kg·ha-1;死细根生物量为235、398和565kg·ha-1;细根年周转率为1.29、1.42和1.40;年生产量为1137、4318和2179ha·ha-1,年死亡量为497、595和1149kg·ha-1,分别相当于林分枯枝落叶年凋落量的36.8、21.6和65.9%.可见混交林比纯林更具较高生产力和良好的生态协调性。
    鼎湖山人工马尾松第1代与自然更新代生长动态比较
    彭少麟
    1995, 6(1):  11-13. 
    摘要 ( 1403 )   PDF (138KB) ( 565 )  
    应用年轮分析法研究马尾松栽种的第1代和自然更新代的动态。结果表明,本区域马尾松第1代在贫瘠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并在成熟期有较高的生长量,因此不失为较好的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从经济利用的角度出发,应在生长量高峰期后采伐最为合理,在本区域采伐期可选择在树龄40年左右。但马尾松的更新代严重退化,表明本区域在土地利用上不能连续栽种马尾松,最佳方式是在35年林龄左右进行林分改造。
    杨树幼苗器官蒸腾生态边界层结构的研究
    郭继善
    1995, 6(1):  14-16. 
    摘要 ( 1336 )   PDF (136KB) ( 401 )  
    利用氚水(3H2O)作为示踪剂,测定杨树(69杨)叶、茎及整株等器官的蒸腾生态边界层厚度并探索植物的蒸腾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杨树嫩叶的叶面蒸腾率大于叶背蒸腾率;叶缘区蒸腾率大于中脉间蒸腾率。幼苗单叶器官的蒸腾生态边界层厚度为5-6cm.全株苗木的蒸腾边界层厚度为24cm.
    广西红海榄红树林C、H、N的动态研究
    郑文教, 林鹏, 薛雄志, 卢昌义, 郑逢中, 尹毅
    1995, 6(1):  17-22. 
    摘要 ( 1673 )   PDF (247KB) ( 542 )  
    探讨了广西英罗湾70年生红海榄红树林C、H、N含量、现存贮量、年能量及年O2的净生产。结果表明,红海榄植物体不同组分,C、H、N含量范围分别为43.86-51.65、4.35-5.72和0.28-1.44%.群落C、H、N现存量分别为14117.7、1446.4和158.5g·m-2.群落年净固定C798.51g·m-2、结合H86.31g·m-2和吸收N12.33g·m-2.其中,用于群落增长而年存留C、H和N分别为441.22、45.01和5.37g·m-2,年经凋落物输出C、H和N分别为357.29、41.30和6.96g·m-2.群落年能量净生产量为31227KJ·m-2,年O2净释放量为2129g·m-2
    多年生黑麦草草地生态系统中放牧强度对草地结构及组织转化的影响
    夏景新, J. Hodgson, C. Matthew, 朱昌平
    1995, 6(1):  23-28. 
    摘要 ( 1478 )   PDF (493KB) ( 386 )  
    研究了放牧强度对多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蘖的形态、密度、草地生产率及组织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牧条件下蘖密度大于轻牧,而轻牧的单株蘖重大于重牧。重牧草地净生产率大于轻牧,主要是由于轻牧条件下。草地的高的生长率被更高的枯死率所抵消。春夏之交,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转换放牧强度可以提高草地的生产率。
    不同种群密度羊草生态场梯度及其变化特征
    王德利, 祝廷成
    1995, 6(1):  29-33. 
    摘要 ( 1380 )   PDF (493KB) ( 509 )  
    通过对植物个体与种群生态场定位实验研究,提出了生态场梯度的概念,并给出了植物与羊草个体生态场梯度的模型。植物生态场的场梯度是,生态场中生态势沿任意方向的变化率,记作:羊草地上部生态场(冠场)的梯度模型:羊草地下部生态场(根系场)的梯度模型:羊草生态场冠场梯度变化形式符合Rayleigh分布,在r=处有一个最大值;羊草根系生态场梯度变化形式是一种复合分布,在r=0与r=a处有两个最大值。羊草个体生态场梯度同羊草种群密度相关。
    羊草-杂类草草原火状况研究
    周道玮, 郑焕能, 周以良
    1995, 6(1):  34-38. 
    摘要 ( 1648 )   PDF (89KB) ( 387 )  
    研究了羊草-杂类草草原火状况,设计一种研究无树草原火周期的方法。结果表明,羊草-杂类草草原较为稳定的着火季节时间为每年的5月和10月。自然火周期为4年,人为火周期为25年。火强度足以彻底清除地上草本枯落物。草原牲畜粪便等大型可燃物是影响火烧迹地内部格局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火烧产生的各种现象的生态学意义,定义了火成因子。
    鄂中丘陵平原村级生态农业类型分析
    曹凑贵, 陈聿华, 刘燕君
    1995, 6(1):  39-43. 
    摘要 ( 1502 )   PDF (124KB) ( 530 )  
    应用数量化方法1和系统聚类法对鄂中丘陵平原村级生态农业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该区自然资源特点和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可将25个村分成4种生态经济环境类型和8个生态农业类型,并提出了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水东枣园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钱复生, 王宗英
    1995, 6(1):  44-50. 
    摘要 ( 1656 )   PDF (113KB) ( 568 )  
    1992年12月-1993年2月,对安徽省宣州市水东枣园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5875个,分隶属于5门、11纲、28目、35类。螨类、线虫类为优势类群。线蚓类、弹尾类为常见类群。通过7个样地对比得出:枣树种植年代愈久,土壤动物愈丰富,其类群数随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增加。随PH值和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少。且其类群与个体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针阔混交林抑制松毛虫种群增长的营养效应
    周章义
    1995, 6(1):  51-55. 
    摘要 ( 1395 )   PDF (279KB) ( 344 )  
    研究表明,松毛虫的代谢能主要来源于脂肪。油松与黄栌或槲栎混交后,油松叶中粗脂肪、全糖含量减少,C、N比值下降。取食混交林针叶的松毛虫,其幼虫对食物的消化利用率较取食纯林的减少,幼虫体重增长率、化蛹率及繁殖力也都相应下降。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昆虫致死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拟
    叶恭银, 胡萃, 陆晨音, 李子川
    1995, 6(1):  56-60. 
    摘要 ( 1590 )   PDF (150KB) ( 488 )  
    提出了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宿主幼虫平均致死速率[V(T)]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即V(T)=ρ(25℃)T/T25exp △HA/R (1/T25-1/T] / 1+exp[△HH/R (1+T1/2H-1/T)] 式中T25和R各为298.15°K和8.314J·K-1·mol-1;ρ(25℃)、△HA、△HH和T1/2H为待定参数。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茶尺蠖NPV感染各龄初幼虫后,平均致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也适于描述美洲棉铃虫、大蜡螟和黎豆夜娥等NPV对各自宿主幼虫的平均致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昆虫发育过程中的速率累加效应对其日均发育率的影响
    刘树生
    1995, 6(1):  61-66. 
    摘要 ( 1614 )   PDF (110KB) ( 433 )  
    昆虫发育速率V与温度T之间呈S型曲线关系。在确定适合昆虫发育的变温范围的基础上,利用萝卜蚜的试验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探讨了“速率累加”过程通过V与T之间的曲线关系在各种变温条件下对昆虫日均发育速率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排除温度波动本身可改变瞬时发育速率的前提下,这种速率累加效应导致在低温区内变温下的发育比在恒温下快,在高温区内则相反,且温度变幅越广差异就越大。文中指出,由于日均发育速率会依温度的变化方式和幅度不同而发生改变,而依据恒温速率曲线可计算出各种变温下的发育进度,故对于预测昆虫在适温区发育进度而言,恒温试验结果比变温试验结果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螟长距茧蜂、玉米螟与春玉米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吕仲贤, 杨樟法, 胡萃
    1995, 6(1):  67-70. 
    摘要 ( 1434 )   PDF (77KB) ( 615 )  
    研究表明,螟长距茧蜂发生高峰期比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大约推迟6-9天,与春玉米抽雄期相一致。玉米抽雄开花时绝大部分玉米螟幼虫处在易被螟长距茧蜂寄生的Ⅲ、Ⅳ龄。玉米开花后雄穗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致使幼虫下垂转移寻找更适宜的食物。螟长距茧蜂被取食玉米雄穗的玉米螟幼虫所吸引。其寄生与玉米螟幼虫的发育和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
    淤泥湖寡齿新银鱼的生物学研究
    龚世园, 张训蒲, 何胜秋
    1995, 6(1):  71-75. 
    摘要 ( 1507 )   PDF (71KB) ( 717 )  
    寡齿新银鱼的繁殖期为春夏季的3月初至5月末,产卵盛期为3月下旬和4月下旬。性成熟年龄为1年,属分批产卵类型。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生长1年平均全长为44.2mm,平均体重为0.252g.产卵后不久便死亡,寿命只有1年。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截留作用初步研究
    尹澄清, 兰智文, 晏维金
    1995, 6(1):  76-80. 
    摘要 ( 1505 )   PDF (115KB) ( 475 )  
    在白洋淀进行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水陆交错带中的芦苇群落和群落间的小沟都能有效地截留来自府河的陆源营养物质。其中,有植被290m长的小沟对地表径流总N和总P的截留分别为42和65%;4m芦苇根区土壤对地表下径流总N和总P的截留率分别为64和92%.被截留比率最大的是无机态的正磷酸根态磷和铵态氮。
    大鹏湾反曲原甲藻种群动态机理模型辨识
    黄伟建, 齐雨藻
    1995, 6(1):  81-86. 
    摘要 ( 1445 )   PDF (354KB) ( 689 )  
    建立了我国南海大鹏湾反曲原甲藻种群动态机理模型。在温度、盐度、溶解氧(DO)、可溶性无机磷(DIP)、可溶性亚硝态氮、可溶性硝态氮和酸碱度(PH值)等7个因子的分析中,辨识出温度为反由原甲藻的限制因子;种群数量变动中引入自回归平稳随机模拟;并建立3个站位6个层面的6个自回归与非线性回归联立模型,以动态递阶的方式对反曲原甲藻种群动态进行回代,研究模型对实测值的拟合结果。拟合率达81.7%.
    农作物对Cd毒害的耐性机理探讨
    杨居荣, 贺建群, 张国祥, 毛显强
    1995, 6(1):  87-91. 
    摘要 ( 1826 )   PDF (110KB) ( 1441 )  
    对生长在Cd污染条件下的8种作物体内Cd的存在形态分析表明,作物的耐Cd性与Cd的形态分布密切相关,在耐性作物体内,蛋白质(多肽)结合Cd量的比例低于非耐性作物;有机酸盐和一代磷酸盐态Cd的比例增加;分离得到Cd诱导蛋白,其中束缚了一定量的Cd,限制了Cd以自由态存在。耐性较低的作物体内,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中富Cd量较高。
    土壤、植物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方法研究
    宋玉芳, 区自清, 孙铁珩, A. Yediler, G. Lorinci, A. Kettrup
    1995, 6(1):  92-96. 
    摘要 ( 2606 )   PDF (144KB) ( 908 )  
    土壤、植物和籽实样品分别用四氢呋喃、甲醇、乙酸乙酯以超声技术提取。提取液经旋转浓缩蒸发仪浓缩,经硅胶柱净化后。由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萤光检测分析。对于土壤、植物和籽实样品,其方法回收率根据各个PAH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不同分别为45.68-93.42、77.59-108.13和79.11-98.96%.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四氢呋喃适合作为土壤样品的提取剂;甲醇、乙酸乙酯分别适合于植物和籽实样品的提取剂。本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靠,可用于土壤-植物系统多环芳烃的研究。
    综合评述
    试论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闻大中
    1995, 6(1):  97-103. 
    摘要 ( 1456 )   PDF (94KB) ( 488 )  
    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和性质,建立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的农业生态系统分类方法,研究描述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的一些指标,提出进一步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的建议。
    研究简报
    N、P供给对作物排放N2O的影响研究初报
    陈欣, 沈善敏, 张璐, 吴杰, 王学强
    1995, 6(1):  104-105. 
    摘要 ( 1284 )   PDF (63KB) ( 504 )  
    细枝木麻黄气生瘤的人工形成
    邹铧, 张忠泽, 张成刚, 丁鉴, 王育英, 付莉
    1995, 6(1):  106-108. 
    摘要 ( 1484 )   PDF (68KB) ( 394 )  
    农业生态学资助项目分析及今后研究方向初探
    陆仲康
    1995, 6(1):  109-111. 
    摘要 ( 1078 )   PDF (45KB) ( 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