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10-25
    研究论文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的研究
    曾德慧, 姜凤岐, 范志平, 朱教君
    1996, 7(4):  337-343. 
    摘要 ( 1492 )   PDF (479KB) ( 584 )  
    提出了人工林稳定性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分析了影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稳定性的各种干扰因子,通过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造林成活、生长情况、对不良外界环境的抗御能力、林分寿命、林分结构和生产力的综合评价分析,认为沙地樟子松引种人工林基本上是稳定的;而生长在立地较好的丘间低地的林分,其稳定性大于沙丘顶部的林分;从抗枯梢病角度看,幼林的抗性大于中林;从林分密度和生产力角度来看.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稳定性高于章古台.
    白骨壤幼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量
    梁士楚
    1996, 7(4):  344-348. 
    摘要 ( 1536 )   PDF (475KB) ( 568 )  
    白骨壤1年生幼苗的株高、基径、根长、呼吸根高、叶面积以及根、茎、枝、叶、胎生苗和全株生物量等计量指标,呈现算术平均值>中值>众值组段中点的规律,符合正偏态分布节数、叶数、呼吸根数、胎生苗数等计数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和中值相等,二者大于或等于众值组段中点.研究发现白骨壤1年生幼苗能生长指状呼吸根以及开花、结果和发育胎生苗,而且胎生苗成熟后直接萌发形成新的幼苗.根据实测的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拟合了白骨壤1年生幼苗主要形态因子和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受干扰的生态系统Ⅱ.柞蚕林N循环与调控
    温达志, 杨思河, 李敦求, 姜波
    1996, 7(4):  349-353. 
    摘要 ( 1438 )   PDF (411KB) ( 601 )  
    揭示了柞蚕林N循环与放蚕强度、土壤肥力、剪伐周期等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柞蚕茧收获和周期性剪伐柞树枝叶是影响柞蚕场N平衡的主要因素.放蚕强度和剪伐周期必须根据柞蚕场土壤肥力水平和柞树生长势来确定.调整林下植被组成、种植固N植物能明显提高土壤供N能力,适当施用速效N肥能有效地促进保苗场幼树、幼龄柞墩和恢复老龄柞墩的生长势.
    固N树种在混交林中的作用研究Ⅰ.沙棘混交林内根瘤固N与林木生长
    何兴元, 张成刚, 杨思河, 张粤, 苏道岩, 刘惠昌
    1996, 7(4):  354-358. 
    摘要 ( 1646 )   PDF (478KB) ( 539 )  
    研究了沙棘作为下木在混交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沙棘有明显的供N效应.林冠下生长7a的沙棘,年平均固N量达54kg·hm-2、土壤含N量比杨树或柳树纯林提高20~22%.主林木高生长比纯林提高18~19.4%.
    茶果(林)复合园的光特征研究
    郭素英, 段建真
    1996, 7(4):  359-363. 
    摘要 ( 1456 )   PDF (454KB) ( 480 )  
    茶果(林)复合园上层林冠透光率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高2~15%,春季可高出30%左右,透光率维持大于55%水平对茶叶产量影响不显着.林冠下的散射量12~14时已超过2.9J·cm-2·min-1的茶树光饱和点水平落叶树下散射光量占总辐射量春季达65~80%,夏、秋季45~60%茶树树冠面反射光量占总辐射量比例小,晴天约为5~8%,年变辐为5~10%,日变幅以10~15时最高,夏、秋季高达0.2~0.4J·cm-2·min-1茶树树冠透射光量在500~2000lx,日变化以16~17时透射率最高约15~20%,茶树吸收光占总量80~85%.
    环境对杂交水稻胞质及核质互作遗传表现的影响.不同N素下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光合生理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林文雄, 梁义元, 吴志强
    1996, 7(4):  364-370. 
    摘要 ( 1642 )   PDF (636KB) ( 394 )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产量表现的影响与其对后期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密切相关在4种N素条件(60、150、240和330kgN·hm-2)下,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前期干物质生产与累积呈不同程度的正效应,其平均效应值为1.37~1.47g·m-2·d-1进入生育后期,不同N处理的胞质效应表现明显不同,在N2(150kgN·hm-2)或N3(240kgN·hm-2)下,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表现正效应不显着,因而产量较高;但在N素胁迫下(60kgN·hm-2或330kgN·hm-2),其胞质效应多呈显着负效应,因而减产.分析表明,逆境下水稻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呈显着负效应,而使产量降低,与逆境下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后期叶片RUBPcase、ATPase和保护酶活性呈显着负效应有关,对在N素胁迫下水稻多胺代谢、保护酶活性和自由基含量变化及其生理联系进行了讨论.
    北方稻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及水分效率研究
    罗良国, 许健民, 罗启仕, 闻大中
    1996, 7(4):  371-376. 
    摘要 ( 1540 )   PDF (497KB) ( 636 )  
    1993~1995年研究了5种不同模式水稻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及水分效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田模式其总耗水量之间有明显差异,其中节水模式和节水节肥模式较常规模式节省灌溉水达15~23%,水分生产效率增加30%以上.各模式蒸发蒸腾耗水量在同一生长季内基本相同.田间结构及调控管理对其无明显影响实测水稻生育期田间蒸发蒸腾量与计算的可能蒸发蒸腾量相差不过5%.
    外源多胺对水稻萌发和前期生长的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滞留
    孔垂华, 胡飞, 谢华亮, 骆世明
    1996, 7(4):  377-380. 
    摘要 ( 1774 )   PDF (2545KB) ( 355 )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多胺(尸胺、腐胺和亚精胺)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外源多肢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根的抑制,其作用程度依次为亚精胺>腐胺>尸胺,但是外源多胺能显着地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性.使用灭菌土壤和用蒸馏水、Na2EDTA和盐酸水溶液浸取的实验结果表明,尸胺进入土壤后,大部分被土壤吸附和络合而滞留,少部分自由存于土壤中,在络合剂和酸存在下,尸胺可从土壤中解脱.
    松嫩平原南部主要群落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王仁忠, 李建东
    1996, 7(4):  381-385. 
    摘要 ( 1469 )   PDF (379KB) ( 421 )  
    应用Margalef(R1)和Menhinick(R2)丰富度指数、Hill多样性指数(N1,N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比较研究了松嫩平原南部14个主要群落的植物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及植物多样性与群落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于低平原的羊草-蔓萎陵菜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大,R1为11.96,R2为5.24,N1为13.92,N2为8.76,分布于固定砂丘的榆树疏林和贝加尔针茅等4个群落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而分布于碱化草甸的角碱蓬等群落植物多样性最小,R1为1.31,R2为0.71,N1为1.84,N2为1.46.具有较高植物多样性的群落其植物生活型多样性指数也较高.在演替系列中,羊草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介于演替初期和中期阶段之间.
    草原土壤N2O释放及全球变暖影响下土壤养分变化的反馈效应
    杨永辉, P. Ineson, A. F. Harrison, P. Coward
    1996, 7(4):  386-390. 
    摘要 ( 1582 )   PDF (349KB) ( 515 )  
    对草原土壤N2O释放及其受全球变暖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沼泽泥炭土N2O释放量最大,生长季节为1.3~12.2kgN·hm-2·a-1,其次灰壤土,为1.5~2.4kgN·hm-2·a-1,酸性棕壤最小,为0~3.2kgN·hm-2·a-1;N2O的释放层灰壤土在0~5cm,其它2种土壤为0~10cm;施肥试验表明,N、P肥在生长季节对土壤N2O释放量影响不显着,但在生长季末期,N肥对酸性棕壤及灰壤土N2O影响显着,施肥后第3天酸性棕壤由对照的1.3提高到44.2kgN·hm-2·a-1,灰壤土则由对照的1.9提高到31.1kgN·hm-2·a-1,说明全球变暖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不会诱发N2O释放量的大幅度增加.
    Frankia菌在非豆科放线结瘤植物根际内的存活与分布
    林建群, 张忠泽, 苏凤岩, 王育英, 李维光
    1996, 7(4):  391-395. 
    摘要 ( 1391 )   PDF (541KB) ( 371 )  
    提取Frankia菌16SrRNA,制备具专一性的寡核苷酸探针,通过同源杂交,在人工接种的木麻黄根际内检测出痕量Frankis菌结果表明,Frankia可在环境因子的作用下被动迁移不论接种点的位置如何,经6个月的时间稳定后,其分布状态基本相同,主要集中于土层下8~30cm处.
    大豆连作障碍研究Ⅰ.大豆连作土壤紫青霉菌的毒素作用研究
    胡江春, 王书锦
    1996, 7(4):  396-400. 
    摘要 ( 1986 )   PDF (605KB) ( 600 )  
    研究分析了大豆连作、轮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现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富集,以其优势真菌回接大豆.紫青霉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能强烈抑制大豆生长发育.在实验室条件下分离获得该菌产生的毒素粗结晶,5μg·ml-1水培液中即可观察到大豆根系受害,根毛很少生长;30μg·ml-1水培液中大豆主根褐变严重,侧根几乎不再生长;200μg·ml-1导致一些大豆品种幼苗在2周内死亡这些结果表明,连作大豆土壤中该菌的大量存在及其产生的毒素是大豆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
    淤泥湖退化水生植被恢复及其在湖泊资源天然生态库中作用的研究
    于丹, 曾一本, 张汉华, 陈宜瑜
    1996, 7(4):  401-406. 
    摘要 ( 1757 )   PDF (515KB) ( 390 )  
    对淤泥湖水生植被的天然恢复过程、群落组成、结构、功能与动态等进行了定位研究(1992~1995).该湖水生植物共有20科29属41种.4种生活型的植物种类在该湖均有分布,以沉水草本(15种)和挺水草本(13种)为多.8个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广布成分16种和东亚成分10种.群落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和层片结构.该彻共有8个群落类型;群落现存量3208.8g·m-2,全湖植被资源贮量为16365.2t.
    利用植物他感作用灭螺效果的研究
    於凤安, 彭卫平, 彭镇华, 张家来, 刘立德, 彭旦明
    1996, 7(4):  407-410. 
    摘要 ( 1456 )   PDF (371KB) ( 512 )  
    通过调查有螺滩地林下植被的演变和乌柏(Sapium sebiperum)、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滩地造林树种的灭螺效果发现,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水芹(Oenanthe javanica)的个体数量与钉螺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X2分别为12.8和11.2(a<0.02),而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问荆(Equisetum arvense)、酸模叶蓼(Rumex acetosa)、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等与钉螺的数量呈负相关关系(a<0.02)经过一个汛期,枫杨、乌柏叶片使钉螺死亡率从草滩对照的2%升至43.3%和44.1%.
    鳖血细胞数量的季节变化及形态结构研究
    程备久, 蒋立科, 宋祥芬, 凌杏园, 朱苏文
    1996, 7(4):  411-416. 
    摘要 ( 1809 )   PDF (651KB) ( 702 )  
    对不同季节鳖(Trionyx sinensis)外周血细胞数量、种类的变化和显微及亚显微形态结构研究表明,红细胞数量随季节而变化,红细胞数在夏季(8月),白细胞数在春季(5月)显着增加.冬眠期(2月)红、白细胞数均显着减少.白细胞中嗜中性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别约占48%、20%、18%、6%、4%和4%,鳖红细胞体积大,白细胞形态对某些酸碱稳定.
    Cd对桑叶品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陈朝明, 龚惠群, 王凯荣
    1996, 7(4):  417-423. 
    摘要 ( 1740 )   PDF (570KB) ( 345 )  
    土壤中不同浓度的Cd对桑叶产量、品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Cd在桑叶亚细胞各组分中分布量的研究表明,当土壤Cd浓度小于22.3mg·kg-1时,桑叶产量、可溶性糖和含氯化合物含量高于或接近对照;桑叶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蛋白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或有促进.当土壤Cd浓度大于22.3mg·kg-1时,Cd对桑叶产量、营养物质含量、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随之明显,并表现其毒害作用.根据Cd在桑叶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规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说明桑树是一种具有一定耐Cd性的经济作物.因此,可利用其耐Cd性,在被Cd污染土地上种植桑树.
    F污染桑叶对家蚕繁殖力的影响
    陈玉银, 邵四海, 吴天军, 吴玉澄
    1996, 7(4):  424-428. 
    摘要 ( 1525 )   PDF (409KB) ( 358 )  
    对不同抗F性蚕品种的幼虫短期添食梯度浓度NaF研究F对桑蚕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要个体能正常羽化产卵,F对怀卵数、产卵数、产卵率和孵化率都无明显影响,低浓度的F对强抗F性品种蚕的生殖似有促进作用;但5龄期添食高浓度的F可引起怀卵数、产卵数和孵化率下降;F主要港集在马氏管、中肠等组织中,蚕卵中F的含量极低.
    1,2,4-三氯苯在土壤中的降解
    何耀武, 孙铁珩, 区自清
    1996, 7(4):  429-434. 
    摘要 ( 1637 )   PDF (515KB) ( 408 )  
    在好氧和厌氧两种条件下研究了1,2,4-三氯苯的降解,结果表明,1,2,4-三氯苯的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同样水分、温度及初始浓度条件下,1,2,4-三氯苯的好氧降解比厌氧降解迅速,其半衰期分别为1.89~5.86和5.07~19.08d土壤中1,2,4-三氯苯的初始浓度对于其降解也有显着影响,在0~100μg·g-1的范围内,浓度增高时,其降解加快,说明污染物浓度对降解的影响;在10~30℃范围内,温度增高导致降解过程加快,归因于温度升高对微生物酶活性的激活作用.
    凤眼莲根分泌物氨基酸对根际肠杆菌属F2细菌降酚的影响
    赵大君, 郑师章
    1996, 7(4):  435-438. 
    摘要 ( 1800 )   PDF (333KB) ( 330 )  
    研究2种有代表性的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根分泌物Met、Lys对其根际肠杆菌属F2细菌(Enterobacter sp.F2)降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正趋化作用的Met的不同浓度对细菌的生长动态、细菌降酚酶活性、细菌降酚效率基本没有影响;而具有负趋化作用的Lys在高浓度(10-2、10-3mol·L-1)下延滞细菌的生长,抑制细菌的降酚酶活性,随着Lys浓度的降低各种抑制作用相应减弱,凤眼莲根分泌物氨基酸作为根际微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影响着该系统的降酚功能.
    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
    陈吉泉
    1996, 7(4):  439-448. 
    摘要 ( 1457 )   PDF (957KB) ( 853 )  
    河溪生态系统、河岸植被、河溪连续系等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是生态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基于北美地区近30年来关于河溪生态系统研究,对河溪生态系统研究的历史、理论、基本概念及应用,特别是对河岸植被在河溪生态系统及景观中的结构、功能以及资源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概括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