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7-11-25
    研究论文
    红树植物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的越冬变化
    杨盛昌, 林鹏
    1997, 8(6):  561-565. 
    摘要 ( 1677 )   PDF (502KB) ( 705 )  
    采用电导法定量测定了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植物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的越冬变化,探讨了抗寒力与水分、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8年9月至1989年4月越冬期间,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随气温下降而增强,分别于1月和12月达到最大,低温处理1h,半致死温度为-9.3℃和-9.0℃;其后,抗寒力随气温回升而迅速下降.冬季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的提高与束缚水含量增加或自由水含量减少密切相关,并伴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束缚水与自由水、叶绿素a与b含量的比值变化可以反映红树植物抗寒力变化:两种比值越高,抗寒力越强.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研究Ⅰ.早稻肥床旱育秧苗素质及其生态生理特性
    林文雄, 王松良, 梁义元, 郭玉春, 何水林, 洪来水, 郑履端, 翁定河, 潘增铣
    1997, 8(6):  566-570. 
    摘要 ( 1446 )   PDF (991KB) ( 661 )  
    本研究表明,旱育秧床中土壤好气微生物总量高于对照,其中好气性固氮菌、纤维分解菌、氨化细菌、有机磷分解菌、亚硝酸细菌增加了1.40、20.67、8.04、74.00、0.69倍,除脱氢酶外土壤蛋白酶、纤维素酶、磷酸酶、尿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比对照增加77.5%、51.15%、47.12%、43.59%、6.88%,这有利于土壤物能转化,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使旱育秧床土壤硝态氮、速效N、P、K比对照增加27.9、2.08、0.97、0.7倍.同时还表明,旱育秧白根率高,根系氧化能力强,低节位分蘖多,并表现出强大的生理生化优势,淀粉酶、硝酸还原酶、ATP酶以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物歧化酶等保护酶含量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比对照降低了7.12%和43.42%.
    松嫩平原光稃茅香无性系种群的营养繁殖特征
    杨允菲, 李建东, 郑慧莹
    1997, 8(6):  571-574. 
    摘要 ( 1372 )   PDF (486KB) ( 491 )  
    光稃茅香是典型的无性系禾草.分蘖节可繁殖2个世代,最多存活3个年度.根茎最多存活2个年度.无性系种群的分蘖株和根茎均有2个龄级,并均以1龄级占较大比重.无性系潜在种群由冬性苗和根茎芽所组成.以潜在种群的数量估计,在割草场混生群落中将保持现有的地位和作用,在放牧场的优势种群落中将增强其地位和作用.
    土壤深层供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李凤民, 郭安红, 雒梅, 赵松岭
    1997, 8(6):  575-579. 
    摘要 ( 1769 )   PDF (227KB) ( 509 )  
    采用根系研究装置研究了土壤深层供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低湿度下层高湿度的处理在小麦灌浆期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土壤和叶片含水量,具有发达的根系,特别是1m以下的根量在4个处理中为最高,旗叶和穗的干重也最大,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本研究表明,上层土壤较干下层土壤湿润有利于发挥小麦根信号的积极作用,平衡水分利用,同时通过对土壤水分的合理调节可以促进深层根的发育,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中质粒pLV1016 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间的水平转移
    崔明学, 张成刚, 李明祺, 靳素英
    1997, 8(6):  580-584. 
    摘要 ( 1413 )   PDF (236KB) ( 390 )  
    在滤膜、液体培养基和土壤微宇宙3种系统中,研究了接合型质粒pLV1016 由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QB1131 向R.frediilux Lux3的水平转移及pLV1016 由QB1131 向土著细菌的转移.接合培养1d后,分别计算供、受体菌的生长速率和质粒转移速率常数(γ).结果表明,相同接种浓度下,滤膜接合时γ值最高,土壤中γ值最低,γ值不受土壤是否灭菌和是否有大豆植株的影响,γ值与初始接种浓度负相关,与供、受体的生长速率正相关.在未灭菌土中检测到pLV1016 可转移到土著细菌,土著接合子分别属于根瘤菌属和假单胞菌属.
    Ce积累对黄褐土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唐欣昀, 张自立, 程勇, 宛海峰, 竺伟民
    1997, 8(6):  585-588. 
    摘要 ( 1382 )   PDF (188KB) ( 378 )  
    在黄褐土中模拟长期使用稀土微肥产生的Ce积累以研究稀土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不同类群微生物对Ce的敏感性依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10%吸附容量以上的Ce对细菌总数都产生抑制作用.10%吸附容量以下的Ce对放线菌总数产生刺激作用.5~50%吸附容量的Ce对真菌总数产生刺激作用.5%吸附容量以上的Ce对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菌和氨化细菌都产生抑制作用.5~10%吸附容量和5~50%吸附容量的Ce分别对分解纤维素真菌、分解蛋白质的真菌产生刺激作用.在高积累Ce的胁迫下放线菌、真菌、分解纤维素真菌和氨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水稻土中CH4氧化的研究
    颜晓元, 蔡祖聪
    1997, 8(6):  589-594. 
    摘要 ( 1328 )   PDF (720KB) ( 587 )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水稻土中CH4氧化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早稻种植前采集的水稻土不能氧化大气中的CH4,但当所供给的CH4浓度>10μl·L-1时,能迅速氧化CH4,所供给的CH4浓度越高,氧化CH4的速度越大.经高浓度(>1000μl·L-1)的CH4预培养10d,可使本来不具有氧化大气CH4能力的土壤氧化大气CH4.大田CH4排放通量高的水稻土,氧化CH4的能力较大.
    应用GUS基因研究弗氏中华根瘤菌的结瘤及效果
    孟颂东, 张忠泽
    1997, 8(6):  595-598. 
    摘要 ( 1423 )   PDF (195KB) ( 436 )  
    应用GUS(葡萄糖苷酶)基因标记技术将标记基因GUS导入受体菌S.fredii 8855,标记菌株形成的根瘤可被GUS染色缓冲液染成蓝色,而土著菌形成的根瘤不能着色.由此即可十分简便地确定土著菌的影响程度.盆栽试验表明,S.fredii 8855的结瘤抗酸碱能力高于土著菌,能在土壤中较大范围内迁移.当它的根瘤占有率不小于43%时,接种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大豆产量与根瘤占有率呈正相关(r=0.98),而与总瘤数关系不大(r=0.13).土壤N素显著抑制其结瘤,补加P能缓解这种抑制作用.
    杭州郊区菜蚜种群的空间动态
    汪信庚, 刘树生, 吴晓晶, 张光美, 龚鸿飞
    1997, 8(6):  599-604. 
    摘要 ( 1449 )   PDF (273KB) ( 492 )  
    利用1990~1992年杭州郊区菜区10茬结球甘蓝、23茬小白菜上菜蚜种群的系统调查数据,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的 K 值,描述了菜蚜混生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时序动态.2类蔬菜上桃蚜、萝卜蚜混生种群终年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规律.7~9月聚集度最高,5和11月前后有2个明显的扩散高峰.在甘蓝作物上的聚集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因季节而异,春夏季为高低高,夏秋季一直较高,秋冬季在年间有较大变化,冬春季开始由低向高变化,随后上下波动.萝卜蚜的聚集度较桃蚜为高.综合了菜蚜混生种群的数量消长规律、环境因子的变化等信息,对其空间图式及其时序动态特征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荒漠草原蝗虫营养生态位及种间食物竞争模型的研究
    贺达汉, 郑哲民
    1997, 8(6):  605-611. 
    摘要 ( 1698 )   PDF (924KB) ( 719 )  
    以宁夏荒漠草原12种蝗虫为对象,对荒漠草原蝗虫的营养生态位和种间食物竞争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嗉囊内含物分析技术分析了12种蝗虫的取食特性和食物利用谱,并根据嗉囊内含物的分析结果,定量研究了蝗虫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和宽度.依据生态位分化的特点,12种蝗虫可划分为4个不同营养需求类群:杂草取食者、杂草禾草取食者、禾草杂草取食者、禾草取食者.通过蝗虫的取食频率、生物量以及种群密度,提出了蝗虫种间食物竞争力评估模型,对12种蝗虫种间食物竞争的作用力进行了讨论.
    马尾松毛虫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分析
    石根生, 李典谟
    1997, 8(6):  612-616. 
    摘要 ( 1460 )   PDF (507KB) ( 516 )  
    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林中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蛹、第一代卵块和低龄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蛹在0°、45°、90°、135°4个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球形,在90°方向上的空间连续性大于其他方向;卵块和低龄幼虫的为指数形,在各方向上无差异.蛹、卵块和幼虫在全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曲线均为球形,呈聚集型的空间格局,聚集强度以蛹最高,依次是幼虫和卵块.分别拟合了蛹、卵块和幼虫的半变异函数模型,估算了样地各处的密度,绘制了密度等值线图
    棉株内含物和外源JH对棉蚜成蚜有翅率及种群消长的影响
    邹运鼎, 李甲林, 陈高潮, 胡丽娟, 黄世祥, 王公明, 周夏芝, 王子迎, 孟庆雷, 耿继光
    1997, 8(6):  617-622. 
    摘要 ( 1325 )   PDF (270KB) ( 439 )  
    通过系统研究得出,棉花植株中油酸、缬氨酸和脯氨酸对棉蚜种群消长有影响,油酸、天门冬氨酸和丝氨酸对棉蚜成蚜有翅率有影响;外源保幼激素类似物对棉蚜种群消长和成蚜有翅率均有重要影响.
    鲥鱼的驯养与生物学研究Ⅲ.1龄鲥鱼的驯养及其生长规律
    王汉平, 钟鸣远, 麦家柏
    1997, 8(6):  623-627. 
    摘要 ( 1378 )   PDF (612KB) ( 548 )  
    对池塘条件下1龄鲥鱼不同方式的驯养试验表明,1龄鲥鱼生长较快,月均体长增加18.19mm,体重增加24.09g;生长指标随季节和水温而变化,以初夏和秋末平均水温29~30℃时生长较快;生长与池塘浮游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1龄鲥鱼经8个月套养,体重平均达496.3g;以施肥和投饲为主的精养试验,产量分别达1170和1087.5kg·hm-2,个体均重达203.3和201.3g.试验表明,鲥鱼池塘人工养殖是可行的.
    海水池塘中国对虾与罗非鱼施肥混养的实验研究
    田相利, 王吉桥, 李德尚, 董双林
    1997, 8(6):  628-632. 
    摘要 ( 1470 )   PDF (794KB) ( 530 )  
    利用8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进行了封闭式施肥混养中国对虾与罗非鱼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放养密度为0.92~2.36尾·m-2的条件下,对虾成活率为75.72~89.98%,平均为82.40%.产量在11.4~24.1g·m-2之间(养殖期为91d).生产力为0.239g·m-2.d-1.在罗非鱼放养量为0.24尾·m-2(体重100g左右)的条件下,鱼虾的数量最适配比为1:10,中国对虾(体长3.00cm左右)的最适放养量约为2.40尾·m-2.
    广州市城郊景观的生态演化分析
    李贞, 刘静艳, 张宝春, 李海燕
    1997, 8(6):  633-638. 
    摘要 ( 1385 )   PDF (655KB) ( 611 )  
    以广州市郊为例,定量地描述了广州市近、中、远郊区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发展特征及其所处的生态演化阶段,并根据景观动态变化规律,最终确定了“自然景观→乡村景观→城乡二元化景观→城乡一体化景观→城市景观”这一城郊景观的自组织生态演化序列.
    紫色土Zn、Cd复合污染生态效应研究
    朱波, 青长乐, 牟树森
    1997, 8(6):  639-644. 
    摘要 ( 1373 )   PDF (935KB) ( 575 )  
    通过盆栽生物试验结合野外典型污染调查,研究紫色土Zn、Cd复合污染对莴笋、蕃茄、甘兰、小麦等的作物效应.结果表明,Zn、Cd复合污染对Zn表现为加和作用,低浓度Cd促进Zn吸收,加重Zn对养分吸收的抑制,加剧Zn的毒害作用;复合效应对Cd表现为竞争作用,高浓度Zn抑制Cd吸收,减轻Cd对养分吸收的抑制,缓解Cd毒性,向土壤添加Zn 500mg·kg-1为供试盆栽条件下拮抗效应的临界值.
    城市污泥对作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莫测辉, 吴启堂, 周友平, O.C.Gaston
    1997, 8(6):  645-649. 
    摘要 ( 1669 )   PDF (645KB) ( 731 )  
    不同类型污泥及其堆肥对通菜、菜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深圳生污泥、佛山生污泥和广州生污泥及其堆肥对通菜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的影响,前者仅为73%,其余的在85%左右,均低于对照处理(93%).而它们对菜心种子的发芽率,除了深圳生污泥有抑制作用外(75%),其余均表现为促进作用(90%),均高于对照处理(85%).它们对于两种作物幼苗的生长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甚至是损害作用.污泥及其堆肥中抑制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主要是有机酸和醛类等有机物.生污泥经过消化作用或适当的堆沤作用可降解这些有机物,从而减弱或消除这种抑制作用.因此,生污泥经过消化作用或适当的堆沤作用后用于农业生产更为安全.但对刚施用污泥或污泥堆肥的耕地最好不要直接播种.
    胶州湾海水、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崔毅, 陈碧鹃, 宋云利, 王文兰
    1997, 8(6):  650-654. 
    摘要 ( 1766 )   PDF (947KB) ( 782 )  
    研究了胶州湾海水、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沿岸河口地区海水中重金属污染主要受沿岸工业排放废水的影响;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不仅受海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大小的支配,温度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为底栖生物大于鱼类,以沉积物为主要饵料的杂食性底栖动物内重金属含量大于鱼类;海洋生物对于Cu比其它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久效磷对中国对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Ⅲ.对鳃的毒性效应
    汝少国, 李永祺, 刘晓云, 姜明
    1997, 8(6):  655-658. 
    摘要 ( 1540 )   PDF (810KB) ( 377 )  
    对中国对虾鳃细胞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经0.10mg·L-1久效磷处理的中国对虾,鳃丝细胞的内质网水肿、扩张和囊泡化,粗面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颗粒大量脱落;高尔基膜囊轻微水肿,高尔基小泡水肿扩张,严重者破裂;线粒体的内嵴膨胀,局部瓦解乃至解体;鳃丝上皮细胞角质层变性脱落,核膜水肿,部分溶解.
    低pH、铝和钙离子对菌根菌赭丝膜伞的毒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尹大强, 金洪钧, 孙爱龙, 孔繁翔, 庄苏星, 李宇璟
    1997, 8(6):  659-662. 
    摘要 ( 1437 )   PDF (370KB) ( 667 )  
    应用急性毒性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低pH和铝离子对菌根菌赭丝膜伞(Cortinariusrussus)的毒性效应.试验表明,在pH为6.8、5.5和4.3,铝离子在低pH(4.3)时对菌根菌毒性最强,96h EC50为5.05mg·L-1,菌根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低pH和铝离子能诱导菌根菌体内SOD,与对照组相比,菌根菌体内SOD活性明显升高;加入钙离子后,SOD活性下降,并随Ca的投加浓度增加,SOD活性逐渐降低,表明在低pH条件下,钙离子和铝离子对菌根的影响具有拮抗作用.
    生态系统原理与可持续农业
    段舜山, 骆世明, 蔡昆争
    1997, 8(6):  663-668. 
    摘要 ( 1395 )   PDF (503KB) ( 499 )  
    论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原理、系统相关原理、相生相克原理、忍耐极限原理、结构功能原理、系统开放原理、限制因子原理、非加和原理、生物竞争原理和竞争排斥原理;认为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类型,建议在国家持续农业发展进程中要积极推行生态农业.
    略论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以《应用生态学报》为例
    李凤琴, 宋凤兰, 蒋晓琳, 孙顺江
    1997, 8(6):  669-673. 
    摘要 ( 1146 )   PDF (575KB) ( 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