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1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1-15
    研究论文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特征
    曾德慧, 尤文忠, 范志平, 刘明国
    2002, (1):  1-5. 
    摘要 ( 0 )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能够进行天然更新的引种地区天然更新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与特定年份的某些降水因子密切相关;在空间上主要有3种更新方式:林隙更新、林缘更新、阔叶林下更新;天然更新幼树生长情况与人工林的生长差异不大.
    降水量下限引种区沙地樟子松幼林种群树高分布偏斜度和不整齐性
    赵文智, 刘志民, 常学礼
    2002, (1):  6-10. 
    摘要 ( 0 )  
    对降水量下限引种区沙地樟子松自然稀疏前人工林种群树高分布偏斜度和不整齐性的研究表明,种群高生长的不整齐性和分布的不对称性在林分自疏前随着林分发育而下降;造成高生长不整齐性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初始生长状况、种群密度、对土壤水分的竞争和沙丘部位的差异;沙丘部位对林分不整齐性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密度.
    黄土高原刺槐林间伐改造研究
    王克勤, 王斌瑞
    2002, (1):  11-15. 
    摘要 ( 0 )  
    通过对9年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以3种不同保留密度进行间伐改造,并对其林内光照、温度和土壤水分环境因子以及林下植被层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和林冠层林木的生长情况与原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改造能改善林木及林下植被层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促进林下植被层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产量的提高,增加林木的生产能力.间伐保留密度达到1110株·hm-2时,在整个生长季,林地土壤水分比原林分提高约40%,不仅林下植被层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有大幅度提高,而且林冠层林木的生产力达到较高水平;如果继续加大间伐强度,林下植被层和林木个体的生长已达到最大极限,将不再提高.因此,1110株·hm-2左右的保留密度是可考虑的间伐强度.
    不同处理措施下浙江天童灌丛群落组成结构的变化
    张光富, 宋永昌
    2002, (1):  16-20. 
    摘要 ( 0 )  
    采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研究浙江天童灌丛群落在人工处理下群落的α多样性动态特征;采用β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测定该区灌丛群落在处理后的群落间多样性的变化.此外,还分析了实验样地及对照样地在处理前后的种类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除对照样地外,各实验样地的种类组成及其重要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处理前相比,实验样地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但生态优势度及群落均匀度有所提高.β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在实验处理措施下各实验样地的种类组成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贵州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梁士楚, 李久林, 程仕泽
    2002, (1):  21-26. 
    摘要 ( 0 )  
    研究了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动态规律及其与群落演替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始衰型和中衰型4类,存活曲线呈现凹型、凸型、间断型和散点型.随着群落的发育和演替,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残留型.青岩油杉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群落内阔叶树的发展、地理隔离、人为干扰等是影响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香溪河流域河流中树叶分解速率的比较研究
    江明喜, 邓红兵, 唐涛, 蔡庆华
    2002, (1):  27-30. 
    摘要 ( 0 )  
    应用分解网袋法,对神农架地区的1条1级支流河岸林4种乔木树种的树叶凋落物进行了连续90d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树叶干重的损失程度不一样.华西枫杨、连香树树叶干重损失达77%、71%;而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树叶干重损失为43%和42%.利用指数方程Wt=W0e-kt对4种树叶凋落物的干重损失过程进行拟合,效果较好.根据分解速率值的大小,将华西枫杨、连香树划分为快组,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中等组.收集到无脊椎动物22种,分属于3纲、6目、21科.在不同时期,不同植物种类叶袋中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各不相同.可能与树叶中营养成分的不同有关.在早期分解阶段,无脊椎动物数量较多,个体体长较短;在分解中后期,个体绝对数量减少,但个体体长增加.
    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方案的景观指数辅助评价
    钟林生, 肖笃宁, 陈文波
    2002, (1):  31-34. 
    摘要 ( 0 )  
    通过对比分析景观指数的变化情况,评价了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计算发现规划前后斑块数从413减少到401,香农均匀度指数从0755提高到0787,优势度指数从25547减少至24500.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反映廓道特征的r指数、a指数和主要景点之间的景观引力值都有所增加,表明规划改善了公园的景观空间结构,提高了景观系统的稳定性和风景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峡库区森林植物多样性分析
    程瑞梅, 肖文发, 李建文, 马娟, 韩景军
    2002, (1):  35-40. 
    摘要 ( 0 )  
    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丰富,根据对库区典型样地的调查,认为目前三峡库区共有41个森林群落类型,其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呈规律性波动.其中针叶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灌木层>草木层>乔木层;在常绿阔叶林中,该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落叶阔叶林中,典型的栎类林,其丰富度指数的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而在草本层与乔木层间是波动的;多样性指数的趋势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而在灌木层与草本层间是波动的;在其他群落类型中,各指数也是波动的;另外,各指数在海拔梯度上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一方面与库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群落的发育状况不同有关,另外,长期以来库区内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不同CO2浓度下长白山3种树木幼苗的光合特性
    周玉梅, 韩士杰, 张军辉, 邹春静, 王琛瑞, 陈永亮
    2002, (1):  41-44. 
    摘要 ( 0 )  
    选取长白山针叶树红松(Pinus koraiensis)、长白赤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和阔叶树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开顶箱的方式控制CO2浓度为500和700μmol·mol-1,经过3个生长季CO2处理后,分别测定了3个树种的3年生幼苗在高浓度CO2和大气CO2浓度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前两个生长季高浓度CO2处理增强了3个树种幼苗的光合能力;不同树种在相同CO2浓度下,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响应参数值不同;第3个生长季,除500μmol·mol-1CO2下生长的长白赤松外,各树种的幼苗在高浓度CO2下并未发生“光合驯化”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响应参数值随CO2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不同幅度的增减;高浓度CO2改变了树木幼苗对强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
    科尔沁沙地农田-沙丘交错区白草无性系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陈世苹, 高玉葆, 任安芝, 梁宇, 刘爽, 刘宁
    2002, (1):  45-49. 
    摘要 ( 0 )  
    对生长在不同沙地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进行了个体生长与形态以及种群生物量等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可塑性和不同的生物量分配模式.生长在农田沙丘过渡带上的白草无性系与生长在半固定沙丘上的白草无性系相比,具有更大的生物量,更快的叶片延伸速率,根茎总长度和节间长度更长,不定芽更多,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更大且分布更深;这些特征的出现与农田沙丘过渡带上土壤表层比较疏松而下层水分状况相对优越有着密切关系,因而生长在农田沙丘过渡带上的白草无性系能更快地拓展其生存空间,在固沙和沙生植被演替中起重要作用.
    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竞争与共存的格局分析
    巴雷, 王德利, 刘颖, 王旭, 孙伟
    2002, (1):  50-54. 
    摘要 ( 0 )  
    在羊草种群与其它植物种群的交错区,应用频度、格局形式、格局强度指数对羊草及其主要伴生种之间的共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及其主要伴生种的格局呈多样化.集聚格局形式是羊草抵御外来物种入侵,或者是自身扩散的一种对策.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之间存在竞争与共存作用.羊草与芦苇之间通过拮抗作用实现竞争与共存.羊草与鸡儿肠通过竞争而实现共存.光稃茅香、碱茅以营养繁殖策略实现与羊草竞争.拂子茅的生长受羊草竞争的抑制.
    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薛吉全, 梁宗锁, 马国胜, 路海东, 任建宏
    2002, (1):  55-59. 
    摘要 ( 0 )  
    以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群体内光分布、物质生产诸因素(LAI、NAR和CGR)和群体库源特征等群体生理指标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群体内光分布合理与否是衡量品种耐密性的重要指标,叶面积系数(LAI)、净同化率(NAR)和作物生长率(CGR)的动态发展规律是反映耐密性的本质特征,群体库源关系协调与否是鉴定品种耐密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水稻根系生长及其对土壤紧密度的反应
    朱德峰, 林贤青, 曹卫星
    2002, (1):  60-62. 
    摘要 ( 0 )  
    采用筒栽方法研究了杂交稻汕优63和65002在分蘖期、穗分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根系生长量和垂直分布以及开花期土壤容重对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生长量以开花期最高,开花后下降.随生育进展,深层根系(20~45cm)比例提高.分蘖期到穗分化期是根系重量增长最快,且根系向下生长的主要时期.随耕层以下土壤容重提高,根系生长量下降,同时深层根系比例下降.
    施肥对大棚甜椒品质的影响
    隋方功, 王运华, 长友诚, 樗木直也, 乌尼木仁, 稻永醇二
    2002, (1):  63-66. 
    摘要 ( 0 )  
    对塑料大棚栽培的甜椒进行滴灌施肥,研究不同用量的氮磷钾肥料对甜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枝是甜椒硝态氮的敏感反应部位,且含量最高.叶片次之,果实最少.高量施肥对甜椒果实的硝态氮与可溶性糖含量没有产生不良影响.果实是甜椒糖分的主要贮存器官,其可溶性总糖含量在50%~55%范围内,高于叶片和侧枝.施肥量减少,果实中肌醇和蔗糖的含量增加.葡萄糖与果糖是甜椒果实主要的可溶性糖类.高量施肥削弱叶片的C素代谢作用,表现为抑制同化物淀粉在叶片的积累.粗淀粉在果实中的含量最高.叶片脂类含量均超过侧枝和果实3~4倍以上,可能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所致.
    降雨和土壤湿度对贵州旱田土壤N2O释放的影响
    徐文彬, 刘广深, 刘维屏
    2002, (1):  67-70. 
    摘要 ( 0 )  
    以南方亚热带代表性旱田土壤贵州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为观测对象,研究土壤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与降雨和土壤湿度的关系.同时,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未来降雨量变化对土壤N2O释放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降雨与N2O释放峰间存在明显的驱动响应关系,N2O释放通量与降雨量和土壤湿度间存在正相关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夏秋季土壤N2O释放通量与降雨量变化呈正相关,而降雨量的大幅度增加或下降将引起冬春季土壤N2O释放通量的微弱下降.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的修正Ⅱ.各区范围及主要品种类型
    汪越胜, 盖钧镒
    2002, (1):  71-75. 
    摘要 ( 0 )  
    根据我国各地256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在南京分期播种、延长或缩短光照长度各处理条件下的生育期表现,结合供试材料来源地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播种季节类型、熟期组类型以及光温反应特性等因素,将我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分为:北方一熟制春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Ⅰ),黄淮海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Ⅱ),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Ⅲ),中南多熟制春夏秋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Ⅳ),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Ⅴ),华南热带多熟制四季大豆品种生态区(Ⅵ)等六大区、10亚区,并阐述各区的一般生态条件及代表生态类型.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Ⅵ.气象条件对胜红蓟化感作用的影响
    胡飞, 孔垂华
    2002, (1):  76-80. 
    摘要 ( 0 )  
    在田间条件下,胜红蓟化感作用与光、温、水等气象要素显著相关,有利的光、温、水生长条件使得其化感作用减弱,反之增强.春夏季温度和降水有利胜红蓟的生长,其化感作用减弱,而秋冬季温度和降水不利胜红蓟生长,其化感作用增强.实验表明,300μg·ml-1高浓度胜红蓟挥发油使受试植物不能生长,而60μg·ml-1低浓度影响较小,在高温、低温和遮光等不利植物生长的条件下,低浓度的胜红蓟化感物质对受试植物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显示在不利的生长条件下,受试植物对胜红蓟化感物质的抵御能力减弱.研究表明,在不利于胜红蓟及受试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下,胜红蓟化感作用增强,受试植物抵御化感物质的能力降低,使得胜红蓟群落中其它植物难以正常生长,相应地提高了胜红蓟在自然群落中的竞争优势.化感作用和光、温、水、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是胜红蓟在自然群落中成为优势种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边界特征的景观格局分析
    曾辉, 孔宁宁
    2002, (1):  81-86. 
    摘要 ( 0 )  
    通过边界数量的长度谱分布分析,探讨了边界数量长度特征与景观和组分碎裂化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边界的数量和累积长度计算了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异质性和空间复杂性,并与基于斑快面积比重的传统格局指数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组分界面特征复杂化,空间分布的圈层结构简化;边界总体的数量谱分布方程系数a对于景观整体碎裂化程度有良好的指示意义,基于边界特征的景观格局指数对于传统的格局分析方法可以形成有益的补充.
    不同类型菌根菌对烟草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王元贞, 柯玉琴, 潘廷国
    2002, (1):  87-90. 
    摘要 ( 0 )  
    在自然土壤中以VA菌根菌接种烟草幼苗,测得叶片中N、P、K、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接种的幼苗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减少,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同时以外生菌根菌两个菌株分别接种,与所测指标变化趋势相同,而且其中的Calvatia lilacina菌株超过VA菌根菌接种的效果.
    长白山北坡静水水体中水甲虫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魏玉莲, 姬兰柱, 王淼, 赵敏
    2002, (1):  91-94. 
    摘要 ( 0 )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长白山北坡静水水体12个样点中28种水甲虫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表明,长白山5种环境因子中水底腐殖化程度和海拔对水甲虫的分布起主要作用,与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371和0.7206,而水温和植被密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在环境因子的影响下不同生境中水甲虫分布的种群不同.深刻斜凹龙虱、端钩切眼龙虱、布朗沟牙甲、沼梭科水甲虫等主要分布在深水区,与水温没有关系;而异毛龙虱和舟型牙甲等与海拔和水泡子的腐殖化程度呈正相关.
    鱼池生态系统中影响浮游细菌生长制约因素的研究
    谭洪新, 胡煜昂, 梅志平
    2002, (1):  95-100. 
    摘要 ( 0 )  
    从溶解有机质及营养盐对细菌生长、细菌利用和矿化营养物质的影响,细菌捕食者和水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等方面就鱼池生态系内影响细菌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向池水中添加P明显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和对C、N素的吸收,而添加C和N对细菌数量增长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不明显,但添加N明显增强了细菌对有机N的矿化能力,表明原池水中C、N供应充足,而无机磷限制了细菌的生长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捕食组的细菌生长速率最低,比对照组减少6.26%~15.4%,且增长结束后细菌数量下降较其它组显著;池塘水体的原有细菌丰度、试验培养中细菌增长数量和生长速率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也较高,温度升高促进了细菌生长,减弱捕食对细菌生长的负作用.
    白背飞虱不同地区种群的抗药性研究
    姚洪渭, 蒋彩英, 叶恭银, 程家安
    2002, (1):  101-105. 
    摘要 ( 0 )  
    测定了白背飞虱浙江和广西种群(迁入虫源)、云南和海南种群(当地虫源)的抗药性程度,以及与抗性相关酶系即非特异性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比活力.云南和海南种群对各药剂抗性水平明显较高,但个体异质性则低于浙江和广西种群;4种酶平均比活力以浙江和广西种群明显为高,其中浙江种群个体间酶活频率分布较宽而广西种群则相反.最后,就白背飞虱不同种群抗药性水平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地区差异性与该飞虱长距离迁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大气氟污染源附近食桑昆虫中氟的积累和分布
    陈玉银, 卢升高
    2002, (1):  106-108. 
    摘要 ( 0 )  
    对大气F污染源附近野桑蚕、桑赤蠖和桑蚕体内的氟化物含量和器官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源附近食桑昆虫体有较高的氟化物含量,且食桑昆虫体的氟化物含量随着离污染源的距离增大而降低.野桑蚕、桑赤蠖和桑蚕的氟化物含量与桑叶的氟化物含量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食桑昆虫不同器官间的氟化物积累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其消化管是食桑昆虫的主要氟化物积累器官.
    黑麦草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对镉毒性的影响
    廖敏, 黄昌勇
    2002, (1):  109-112. 
    摘要 ( 0 )  
    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柠檬酸、乙酸及高分子量有机酸胡敏酸对黑麦草(Lolium loinn)生长过程中Cd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增加,Cd毒性有所增强,致使黑麦草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及黑麦草的生物量降低,递降顺序是:草酸<乙酸<柠檬酸.而施入胡敏酸后,Cd毒性逐渐减弱,黑麦草中的叶绿素含量及黑麦草生物量逐渐增加.对低分子量有机酸而言,无论迁移到黑麦草茎叶中,还是迁移到黑麦草根系中的Cd,随着施入的有机酸浓度增加,增加顺序为:柠檬酸>乙酸>草酸.对胡敏酸而言,迁移到黑麦草茎叶和根系中的Cd,随着施入的胡敏酸浓度增加,Cd含量减少,说明其具有降低Cd毒性的作用.另外,根系中Cd含量明显高于茎叶中Cd含量,由此得知,黑麦草根系对Cd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并阻止Cd向茎叶中迁移.
    人工湿地对猪场废水有机物处理效果的研究
    廖新俤, 骆世明
    2002, (1):  113-117. 
    摘要 ( 0 )  
    分别以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和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为植被,按1.0m×0.5m×0.8m建立人工湿地,通过4季测试,研究其对猪场废水有机物的净化功能及其随季节、进水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4个季节香根草或风车草人工湿地对COD和BOD有较稳定的去除效果,两湿地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在春季,停留时间1~2d,COD和BOD去除率分别为70%和80%;在夏季,进水COD高达1000~1400mg·L-1情况下,COD去除率接近90%;在秋季,停留时间1~2d,COD和BOD去除率分别为50%~60%和50%;在冬季,进水COD达1003mg·L-1情况下,COD去除率在70%以上.COD、BOD和SS的去除率在两湿地间没有显著差异.人工湿地污染物(Y)随水力停留时间(t)延长的降解遵从指数方程规律Yt=Y0e(-kt).在相同停留时间时,随进水污染物浓度(x)提高的出水污染物浓度(y)的回归关系遵从直线方程规律y=a+bx.
    鲤鱼鳃部微环境的pH特征及其对吸附态铜的解吸影响
    龙爱民, 陶澍, 刘长发
    2002, (1):  118-120. 
    摘要 ( 0 )  
    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鲤鱼(Cyprinus carpio)鳃部微环境pH及CO2的变化情况以及鳃部微环境出水对水铝矿吸附态铜的的淋洗效率.结果表明,鱼鳃微环境的平衡pH为80,当外环境pH低于或高于该值时,鱼鳃生理作用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造成鳃部微环境于外环境之间高达04个pH单位的差别.CO2含量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在碱性条件下,鱼鳃微环境出水对吸附态铜的洗脱效应显著高于pH值相对较高的外环境水.
    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
    陈文波, 肖笃宁, 李秀珍
    2002, (1):  121-125. 
    摘要 ( 0 )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理解与把握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原则至关重要.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及变化,建立格局与景观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景观生态学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本文在综合前人对景观指数的基础上,对景观指数研究从景观指数的分类研究、指数对景观格局的描述研究、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及指数构建研究等4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从单个景观指数与指数体系两个层次上提出了判定景观指数优劣及景观指数应用的一般性原则.
    氮钙对香石竹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叶斑病的影响
    魏胜林, 刘业好, 屈海泳, 曹军, 叶辉
    2002, (1):  126-127. 
    摘要 ( 0 )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特征
    曾德慧, 尤文忠, 范志平, 刘明国
    2002, (1):  1-5. 
    摘要 ( 1005 )   PDF (481KB) ( 430 )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能够进行天然更新的引种地区天然更新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与特定年份的某些降水因子密切相关;在空间上主要有3种更新方式:林隙更新、林缘更新、阔叶林下更新;天然更新幼树生长情况与人工林的生长差异不大.
    降水量下限引种区沙地樟子松幼林种群树高分布偏斜度和不整齐性
    赵文智, 刘志民, 常学礼
    2002, (1):  6-10. 
    摘要 ( 924 )   PDF (707KB) ( 372 )  
    对降水量下限引种区沙地樟子松自然稀疏前人工林种群树高分布偏斜度和不整齐性的研究表明,种群高生长的不整齐性和分布的不对称性在林分自疏前随着林分发育而下降;造成高生长不整齐性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初始生长状况、种群密度、对土壤水分的竞争和沙丘部位的差异;沙丘部位对林分不整齐性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密度.
    黄土高原刺槐林间伐改造研究
    王克勤, 王斌瑞
    2002, (1):  11-15. 
    摘要 ( 897 )   PDF (685KB) ( 327 )  
    通过对9年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以3种不同保留密度进行间伐改造,并对其林内光照、温度和土壤水分环境因子以及林下植被层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和林冠层林木的生长情况与原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改造能改善林木及林下植被层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促进林下植被层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产量的提高,增加林木的生产能力.间伐保留密度达到1110株·hm-2时,在整个生长季,林地土壤水分比原林分提高约40%,不仅林下植被层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有大幅度提高,而且林冠层林木的生产力达到较高水平;如果继续加大间伐强度,林下植被层和林木个体的生长已达到最大极限,将不再提高.因此,1110株·hm-2左右的保留密度是可考虑的间伐强度.
    不同处理措施下浙江天童灌丛群落组成结构的变化
    张光富, 宋永昌
    2002, (1):  16-20. 
    摘要 ( 873 )   PDF (275KB) ( 379 )  
    采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研究浙江天童灌丛群落在人工处理下群落的α多样性动态特征;采用β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测定该区灌丛群落在处理后的群落间多样性的变化.此外,还分析了实验样地及对照样地在处理前后的种类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除对照样地外,各实验样地的种类组成及其重要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处理前相比,实验样地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但生态优势度及群落均匀度有所提高.β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在实验处理措施下各实验样地的种类组成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贵州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梁士楚, 李久林, 程仕泽
    2002, (1):  21-26. 
    摘要 ( 937 )   PDF (760KB) ( 444 )  
    研究了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动态规律及其与群落演替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始衰型和中衰型4类,存活曲线呈现凹型、凸型、间断型和散点型.随着群落的发育和演替,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残留型.青岩油杉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群落内阔叶树的发展、地理隔离、人为干扰等是影响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香溪河流域河流中树叶分解速率的比较研究
    江明喜, 邓红兵, 唐涛, 蔡庆华
    2002, (1):  27-30. 
    摘要 ( 1037 )   PDF (218KB) ( 405 )  
    应用分解网袋法,对神农架地区的1条1级支流河岸林4种乔木树种的树叶凋落物进行了连续90d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树叶干重的损失程度不一样.华西枫杨、连香树树叶干重损失达77%、71%;而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树叶干重损失为43%和42%.利用指数方程Wt=W0e-kt对4种树叶凋落物的干重损失过程进行拟合,效果较好.根据分解速率值的大小,将华西枫杨、连香树划分为快组,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中等组.收集到无脊椎动物22种,分属于3纲、6目、21科.在不同时期,不同植物种类叶袋中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各不相同.可能与树叶中营养成分的不同有关.在早期分解阶段,无脊椎动物数量较多,个体体长较短;在分解中后期,个体绝对数量减少,但个体体长增加.
    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方案的景观指数辅助评价
    钟林生, 肖笃宁, 陈文波
    2002, (1):  31-34. 
    摘要 ( 1009 )   PDF (645KB) ( 458 )  
    通过对比分析景观指数的变化情况,评价了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计算发现规划前后斑块数从413减少到401,香农均匀度指数从0755提高到0787,优势度指数从25547减少至24500.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反映廓道特征的r指数、a指数和主要景点之间的景观引力值都有所增加,表明规划改善了公园的景观空间结构,提高了景观系统的稳定性和风景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峡库区森林植物多样性分析
    程瑞梅, 肖文发, 李建文, 马娟, 韩景军
    2002, (1):  35-40. 
    摘要 ( 911 )   PDF (759KB) ( 578 )  
    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丰富,根据对库区典型样地的调查,认为目前三峡库区共有41个森林群落类型,其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呈规律性波动.其中针叶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灌木层>草木层>乔木层;在常绿阔叶林中,该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落叶阔叶林中,典型的栎类林,其丰富度指数的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而在草本层与乔木层间是波动的;多样性指数的趋势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而在灌木层与草本层间是波动的;在其他群落类型中,各指数也是波动的;另外,各指数在海拔梯度上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一方面与库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群落的发育状况不同有关,另外,长期以来库区内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不同CO2浓度下长白山3种树木幼苗的光合特性
    周玉梅, 韩士杰, 张军辉, 邹春静, 王琛瑞, 陈永亮
    2002, (1):  41-44. 
    摘要 ( 985 )   PDF (602KB) ( 348 )  
    选取长白山针叶树红松(Pinus koraiensis)、长白赤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和阔叶树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开顶箱的方式控制CO2浓度为500和700μmol·mol-1,经过3个生长季CO2处理后,分别测定了3个树种的3年生幼苗在高浓度CO2和大气CO2浓度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前两个生长季高浓度CO2处理增强了3个树种幼苗的光合能力;不同树种在相同CO2浓度下,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响应参数值不同;第3个生长季,除500μmol·mol-1CO2下生长的长白赤松外,各树种的幼苗在高浓度CO2下并未发生“光合驯化”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响应参数值随CO2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不同幅度的增减;高浓度CO2改变了树木幼苗对强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
    科尔沁沙地农田-沙丘交错区白草无性系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陈世苹, 高玉葆, 任安芝, 梁宇, 刘爽, 刘宁
    2002, (1):  45-49. 
    摘要 ( 923 )   PDF (776KB) ( 323 )  
    对生长在不同沙地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进行了个体生长与形态以及种群生物量等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可塑性和不同的生物量分配模式.生长在农田沙丘过渡带上的白草无性系与生长在半固定沙丘上的白草无性系相比,具有更大的生物量,更快的叶片延伸速率,根茎总长度和节间长度更长,不定芽更多,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更大且分布更深;这些特征的出现与农田沙丘过渡带上土壤表层比较疏松而下层水分状况相对优越有着密切关系,因而生长在农田沙丘过渡带上的白草无性系能更快地拓展其生存空间,在固沙和沙生植被演替中起重要作用.
    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竞争与共存的格局分析
    巴雷, 王德利, 刘颖, 王旭, 孙伟
    2002, (1):  50-54. 
    摘要 ( 835 )   PDF (264KB) ( 306 )  
    在羊草种群与其它植物种群的交错区,应用频度、格局形式、格局强度指数对羊草及其主要伴生种之间的共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及其主要伴生种的格局呈多样化.集聚格局形式是羊草抵御外来物种入侵,或者是自身扩散的一种对策.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之间存在竞争与共存作用.羊草与芦苇之间通过拮抗作用实现竞争与共存.羊草与鸡儿肠通过竞争而实现共存.光稃茅香、碱茅以营养繁殖策略实现与羊草竞争.拂子茅的生长受羊草竞争的抑制.
    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薛吉全, 梁宗锁, 马国胜, 路海东, 任建宏
    2002, (1):  55-59. 
    摘要 ( 1169 )   PDF (734KB) ( 537 )  
    以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群体内光分布、物质生产诸因素(LAI、NAR和CGR)和群体库源特征等群体生理指标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群体内光分布合理与否是衡量品种耐密性的重要指标,叶面积系数(LAI)、净同化率(NAR)和作物生长率(CGR)的动态发展规律是反映耐密性的本质特征,群体库源关系协调与否是鉴定品种耐密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水稻根系生长及其对土壤紧密度的反应
    朱德峰, 林贤青, 曹卫星
    2002, (1):  60-62. 
    摘要 ( 1033 )   PDF (448KB) ( 383 )  
    采用筒栽方法研究了杂交稻汕优63和65002在分蘖期、穗分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根系生长量和垂直分布以及开花期土壤容重对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生长量以开花期最高,开花后下降.随生育进展,深层根系(20~45cm)比例提高.分蘖期到穗分化期是根系重量增长最快,且根系向下生长的主要时期.随耕层以下土壤容重提高,根系生长量下降,同时深层根系比例下降.
    施肥对大棚甜椒品质的影响
    隋方功, 王运华, 长友诚, 樗木直也, 乌尼木仁, 稻永醇二
    2002, (1):  63-66. 
    摘要 ( 990 )   PDF (238KB) ( 275 )  
    对塑料大棚栽培的甜椒进行滴灌施肥,研究不同用量的氮磷钾肥料对甜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枝是甜椒硝态氮的敏感反应部位,且含量最高.叶片次之,果实最少.高量施肥对甜椒果实的硝态氮与可溶性糖含量没有产生不良影响.果实是甜椒糖分的主要贮存器官,其可溶性总糖含量在50%~55%范围内,高于叶片和侧枝.施肥量减少,果实中肌醇和蔗糖的含量增加.葡萄糖与果糖是甜椒果实主要的可溶性糖类.高量施肥削弱叶片的C素代谢作用,表现为抑制同化物淀粉在叶片的积累.粗淀粉在果实中的含量最高.叶片脂类含量均超过侧枝和果实3~4倍以上,可能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所致.
    降雨和土壤湿度对贵州旱田土壤N2O释放的影响
    徐文彬, 刘广深, 刘维屏
    2002, (1):  67-70. 
    摘要 ( 995 )   PDF (540KB) ( 466 )  
    以南方亚热带代表性旱田土壤贵州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为观测对象,研究土壤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与降雨和土壤湿度的关系.同时,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未来降雨量变化对土壤N2O释放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降雨与N2O释放峰间存在明显的驱动响应关系,N2O释放通量与降雨量和土壤湿度间存在正相关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夏秋季土壤N2O释放通量与降雨量变化呈正相关,而降雨量的大幅度增加或下降将引起冬春季土壤N2O释放通量的微弱下降.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的修正Ⅱ.各区范围及主要品种类型
    汪越胜, 盖钧镒
    2002, (1):  71-75. 
    摘要 ( 1151 )   PDF (564KB) ( 519 )  
    根据我国各地256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在南京分期播种、延长或缩短光照长度各处理条件下的生育期表现,结合供试材料来源地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播种季节类型、熟期组类型以及光温反应特性等因素,将我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分为:北方一熟制春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Ⅰ),黄淮海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Ⅱ),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Ⅲ),中南多熟制春夏秋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Ⅳ),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Ⅴ),华南热带多熟制四季大豆品种生态区(Ⅵ)等六大区、10亚区,并阐述各区的一般生态条件及代表生态类型.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Ⅵ.气象条件对胜红蓟化感作用的影响
    胡飞, 孔垂华
    2002, (1):  76-80. 
    摘要 ( 936 )   PDF (579KB) ( 396 )  
    在田间条件下,胜红蓟化感作用与光、温、水等气象要素显著相关,有利的光、温、水生长条件使得其化感作用减弱,反之增强.春夏季温度和降水有利胜红蓟的生长,其化感作用减弱,而秋冬季温度和降水不利胜红蓟生长,其化感作用增强.实验表明,300μg·ml-1高浓度胜红蓟挥发油使受试植物不能生长,而60μg·ml-1低浓度影响较小,在高温、低温和遮光等不利植物生长的条件下,低浓度的胜红蓟化感物质对受试植物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显示在不利的生长条件下,受试植物对胜红蓟化感物质的抵御能力减弱.研究表明,在不利于胜红蓟及受试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下,胜红蓟化感作用增强,受试植物抵御化感物质的能力降低,使得胜红蓟群落中其它植物难以正常生长,相应地提高了胜红蓟在自然群落中的竞争优势.化感作用和光、温、水、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是胜红蓟在自然群落中成为优势种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边界特征的景观格局分析
    曾辉, 孔宁宁
    2002, (1):  81-86. 
    摘要 ( 976 )   PDF (293KB) ( 336 )  
    通过边界数量的长度谱分布分析,探讨了边界数量长度特征与景观和组分碎裂化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边界的数量和累积长度计算了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异质性和空间复杂性,并与基于斑快面积比重的传统格局指数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组分界面特征复杂化,空间分布的圈层结构简化;边界总体的数量谱分布方程系数a对于景观整体碎裂化程度有良好的指示意义,基于边界特征的景观格局指数对于传统的格局分析方法可以形成有益的补充.
    不同类型菌根菌对烟草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王元贞, 柯玉琴, 潘廷国
    2002, (1):  87-90. 
    摘要 ( 889 )   PDF (556KB) ( 390 )  
    在自然土壤中以VA菌根菌接种烟草幼苗,测得叶片中N、P、K、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接种的幼苗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减少,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同时以外生菌根菌两个菌株分别接种,与所测指标变化趋势相同,而且其中的Calvatia lilacina菌株超过VA菌根菌接种的效果.
    长白山北坡静水水体中水甲虫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魏玉莲, 姬兰柱, 王淼, 赵敏
    2002, (1):  91-94. 
    摘要 ( 956 )   PDF (531KB) ( 448 )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长白山北坡静水水体12个样点中28种水甲虫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表明,长白山5种环境因子中水底腐殖化程度和海拔对水甲虫的分布起主要作用,与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371和0.7206,而水温和植被密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在环境因子的影响下不同生境中水甲虫分布的种群不同.深刻斜凹龙虱、端钩切眼龙虱、布朗沟牙甲、沼梭科水甲虫等主要分布在深水区,与水温没有关系;而异毛龙虱和舟型牙甲等与海拔和水泡子的腐殖化程度呈正相关.
    鱼池生态系统中影响浮游细菌生长制约因素的研究
    谭洪新, 胡煜昂, 梅志平
    2002, (1):  95-100. 
    摘要 ( 1019 )   PDF (632KB) ( 470 )  
    从溶解有机质及营养盐对细菌生长、细菌利用和矿化营养物质的影响,细菌捕食者和水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等方面就鱼池生态系内影响细菌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向池水中添加P明显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和对C、N素的吸收,而添加C和N对细菌数量增长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不明显,但添加N明显增强了细菌对有机N的矿化能力,表明原池水中C、N供应充足,而无机磷限制了细菌的生长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捕食组的细菌生长速率最低,比对照组减少6.26%~15.4%,且增长结束后细菌数量下降较其它组显著;池塘水体的原有细菌丰度、试验培养中细菌增长数量和生长速率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也较高,温度升高促进了细菌生长,减弱捕食对细菌生长的负作用.
    白背飞虱不同地区种群的抗药性研究
    姚洪渭, 蒋彩英, 叶恭银, 程家安
    2002, (1):  101-105. 
    摘要 ( 933 )   PDF (599KB) ( 346 )  
    测定了白背飞虱浙江和广西种群(迁入虫源)、云南和海南种群(当地虫源)的抗药性程度,以及与抗性相关酶系即非特异性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比活力.云南和海南种群对各药剂抗性水平明显较高,但个体异质性则低于浙江和广西种群;4种酶平均比活力以浙江和广西种群明显为高,其中浙江种群个体间酶活频率分布较宽而广西种群则相反.最后,就白背飞虱不同种群抗药性水平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地区差异性与该飞虱长距离迁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大气氟污染源附近食桑昆虫中氟的积累和分布
    陈玉银, 卢升高
    2002, (1):  106-108. 
    摘要 ( 1030 )   PDF (880KB) ( 287 )  
    对大气F污染源附近野桑蚕、桑赤蠖和桑蚕体内的氟化物含量和器官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源附近食桑昆虫体有较高的氟化物含量,且食桑昆虫体的氟化物含量随着离污染源的距离增大而降低.野桑蚕、桑赤蠖和桑蚕的氟化物含量与桑叶的氟化物含量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食桑昆虫不同器官间的氟化物积累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其消化管是食桑昆虫的主要氟化物积累器官.
    黑麦草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对镉毒性的影响
    廖敏, 黄昌勇
    2002, (1):  109-112. 
    摘要 ( 1226 )   PDF (535KB) ( 464 )  
    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柠檬酸、乙酸及高分子量有机酸胡敏酸对黑麦草(Lolium loinn)生长过程中Cd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增加,Cd毒性有所增强,致使黑麦草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及黑麦草的生物量降低,递降顺序是:草酸<乙酸<柠檬酸.而施入胡敏酸后,Cd毒性逐渐减弱,黑麦草中的叶绿素含量及黑麦草生物量逐渐增加.对低分子量有机酸而言,无论迁移到黑麦草茎叶中,还是迁移到黑麦草根系中的Cd,随着施入的有机酸浓度增加,增加顺序为:柠檬酸>乙酸>草酸.对胡敏酸而言,迁移到黑麦草茎叶和根系中的Cd,随着施入的胡敏酸浓度增加,Cd含量减少,说明其具有降低Cd毒性的作用.另外,根系中Cd含量明显高于茎叶中Cd含量,由此得知,黑麦草根系对Cd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并阻止Cd向茎叶中迁移.
    人工湿地对猪场废水有机物处理效果的研究
    廖新俤, 骆世明
    2002, (1):  113-117. 
    摘要 ( 1098 )   PDF (592KB) ( 406 )  
    分别以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和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为植被,按1.0m×0.5m×0.8m建立人工湿地,通过4季测试,研究其对猪场废水有机物的净化功能及其随季节、进水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4个季节香根草或风车草人工湿地对COD和BOD有较稳定的去除效果,两湿地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在春季,停留时间1~2d,COD和BOD去除率分别为70%和80%;在夏季,进水COD高达1000~1400mg·L-1情况下,COD去除率接近90%;在秋季,停留时间1~2d,COD和BOD去除率分别为50%~60%和50%;在冬季,进水COD达1003mg·L-1情况下,COD去除率在70%以上.COD、BOD和SS的去除率在两湿地间没有显著差异.人工湿地污染物(Y)随水力停留时间(t)延长的降解遵从指数方程规律Yt=Y0e(-kt).在相同停留时间时,随进水污染物浓度(x)提高的出水污染物浓度(y)的回归关系遵从直线方程规律y=a+bx.
    鲤鱼鳃部微环境的pH特征及其对吸附态铜的解吸影响
    龙爱民, 陶澍, 刘长发
    2002, (1):  118-120. 
    摘要 ( 991 )   PDF (809KB) ( 316 )  
    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鲤鱼(Cyprinus carpio)鳃部微环境pH及CO2的变化情况以及鳃部微环境出水对水铝矿吸附态铜的的淋洗效率.结果表明,鱼鳃微环境的平衡pH为80,当外环境pH低于或高于该值时,鱼鳃生理作用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造成鳃部微环境于外环境之间高达04个pH单位的差别.CO2含量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在碱性条件下,鱼鳃微环境出水对吸附态铜的洗脱效应显著高于pH值相对较高的外环境水.
    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
    陈文波, 肖笃宁, 李秀珍
    2002, (1):  121-125. 
    摘要 ( 1216 )   PDF (151KB) ( 981 )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理解与把握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原则至关重要.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及变化,建立格局与景观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景观生态学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本文在综合前人对景观指数的基础上,对景观指数研究从景观指数的分类研究、指数对景观格局的描述研究、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及指数构建研究等4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从单个景观指数与指数体系两个层次上提出了判定景观指数优劣及景观指数应用的一般性原则.
    氮钙对香石竹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叶斑病的影响
    魏胜林, 刘业好, 屈海泳, 曹军, 叶辉
    2002, (1):  126-127. 
    摘要 ( 900 )   PDF (263KB) ( 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