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8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7-02-10
    研究报告
    井冈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磷、钾释放速率
    李海涛;于贵瑞;李家永;梁涛;陈永瑞
    2007, 18(02):  233-240 . 
    摘要 ( 2509 )   PDF (1034KB) ( 1425 )  
    应用网袋分解法对井冈山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矮林地上和地下(10 cm)2个分解组的叶凋落物进行了连续2年的分解试验,测定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以及P、K元素的释放动态.结果表明: 3种林分叶凋落物残留率与时间呈负指数衰减关系.各林分凋落物干质量损失前期较快,第1年末两组平均质量损失率分别为50.6%(常绿阔叶林)、41.7%(针阔叶混交林)和40.13%(高山矮林),且地上组显著高于地下组;后期较慢,至第2年末2组平均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60.95%(常绿阔叶林)、57.06%(针阔叶混交林)和56.60%(高山矮林),均以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矮林为序递减,地上组与地下组的差异不显著.根据Olson指数衰减模型对质量损失率结果进行拟合,发现3种林分样地上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t0.95)为6.8~9.9年,其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矮林.P在不同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净固持效应,其强度顺序为高山矮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初始P含量和C/P可能是导致上述情形的原因.K在各林分的多数时间均表现为净释放.以试验末期的元素释放量计算,P的释放速率在地上组和地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K则为地上组显著高于地下组.
    南方红壤丘陵区油桐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
    黄志刚1,2;曹云1;欧阳志云1;屠乃美3;郑华1
    2007, 18(02):  241-246 . 
    摘要 ( 2320 )   PDF (1002KB) ( 1478 )  
    利用时域反射仪(TDR)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油桐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间土壤蓄水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研究时段内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耗期和土壤水分稳定期3个时期;油桐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显著,且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各异;土壤蓄水量与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饱和水汽压差(VPD)、降雨量(R)等气象因子显著相关(P<0.05); 次降雨后,土壤水分损失率与干旱天数呈显著的双曲函数关系,土壤蓄水量与雨后干旱天数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在次降雨后的持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损失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趋于平缓.
    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金则新;李钧敏
    2007, 18(02):  247-253 . 
    摘要 ( 2565 )   PDF (1055KB) ( 1466 )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夏蜡梅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08%,Shannon指数为0.3097,Nei指数为0.1987;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23.65%,Shannon指数平均为0.1251,Nei指数平均为0.0839.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57.11%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42.89%存在于居群内,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779;居群间的基因流为0.3651.生境的片断化使居群间的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导致居群间高遗传分化和居群水平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10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71.利用UPG-MA法对10个居群进行聚类,结果是天台县内的2个居群、临安市内的8个居群各组成一大类群.
    栲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
    宋坤1;达良俊1;杨同辉2;杨徐烽1
    2007, 18(02):  254-260 . 
    摘要 ( 2551 )   PDF (1076KB) ( 1304 )  
    为了了解栲树的更新方式和更新动态,研究了栲树的生长特征和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栲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间歇型”,经历了两个死亡高峰,并存在一个长达30年的断层;栲树的生长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林下光照弱且在垂直空间上不存在差异,栲树生长5~8年后进入生长的第1个抑制期,其年高生长速度可小于0.1 m,并可维持10年;栲树生长的第1个抑制期的起始时间对应着种群第1个死亡高峰期的结束时间,而其结束时间对应着种群第2个死亡高峰期的起始时间,表明栲树生长特征是影响其种群年龄结构的关键因素.
    降水量变化对蒙古栎落叶分解过程的间接影响
    李雪峰1,2;韩士杰1;张岩1
    2007, 18(02):  261-266 . 
    摘要 ( 2589 )   PDF (785KB) ( 1447 )  
    分析了在4种不同降水量条件下蒙古栎叶凋落物基质质量的变化,并应用分解袋法研究其凋落物在蒙古栎次生林内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降水量减少条件下,蒙古栎叶凋落物的初始N、P、K浓度显著升高,初始木质素浓度显著降低,凋落物分解速率大,N、P、K矿化率高,N和P固持时间缩短;降水量增加情况下,其凋落物初始N浓度显著降低、木质素浓度显著升高,N、P、K矿化率低,N和P固持时间延长.4种类型叶片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过程均符合指数降解模型,分解速率可以由凋落物木质素/N来预测.相关性分析显示,木质素浓度高、N浓度低的两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N浓度相关性最大;而木质素浓度低、N浓度高的两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木质素浓度相关性最大.说明降水量的变化显著地改变了蒙古栎叶凋落物的基质质量,进而间接地改变了凋落物的分解过程.
    小流域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
    陈祥伟;王文波;夏祥友
    2007, 18(02):  267-271 . 
    摘要 ( 2398 )   PDF (775KB) ( 1329 )  
    通过对嫩江上游二道桥小流域内不同林分类型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以及土壤蓄水的观测与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小流域水源涵养林的配置.结果表明:该流域水源涵养林最优植被类型结构为天然白桦林24.86%、天然黑桦林16.30%、天然阔叶混交林44.49%、落叶松人工林10.88%、草地3.47%;经过层次分析优化后,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加,其中以土壤层有效贮水量和最大贮水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现状提高了33.05%和27.78%.层次分析优化结果可以作为试验小流域水源涵养林最优空间配置结构.
    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杨弘1,2;李忠1;裴铁璠1;王安志1;金昌杰1;朱教君1
    2007, 18(02):  272-276 . 
    摘要 ( 2312 )   PDF (666KB) ( 1353 )  
    对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各种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比较明显,阔叶红松林0~1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1.41 g·cm-3、52.31%、46.11%和6.20%,暗针叶林地土壤分别为0.98 g·cm-3、50.65%、40.32%和10.33%;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地土壤100 cm土层贮水能力相差较大,分别为619.89和1 033.05 t·hm-2.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一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相一致.
    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土壤动物、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
    殷秀琴1;李金霞1,2;董炜华1
    2007, 18(02):  277-282 . 
    摘要 ( 2429 )   PDF (837KB) ( 1458 )  
    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凋落叶、土壤动物、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3种微量元素在凋落叶、土壤动物和土壤中含量排序均为Mn>Zn>Cu.不同环境组分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其中,Mn的含量为土壤>凋落叶>土壤动物;Zn的含量为土壤动物>凋落叶、土壤;Cu的含量为土壤动物>土壤>凋落叶.阔叶凋落叶中微量元素变化幅度大于针叶凋落叶.不同土壤动物对不同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蚯蚓体内Mn含量最高,蜈蚣体内Zn含量最高,而马陆体内Cu含量最高.土壤动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均与环境本底值、凋落物分解速度、土壤动物食性以及对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和富集作用等有关.3种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均是土壤层(5~20 cm)大于腐殖质层(0~5 cm),不同土层中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不同.
    不同生境下莼菜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高邦权;张光富;陈会艳
    2007, 18(02):  283-287 . 
    摘要 ( 2370 )   PDF (781KB) ( 1304 )  
    采用BraunBlanquet多盖度等级法研究了苏州东山镇和杭州转塘镇莼菜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两地半自然莼菜群落的种类组成均较为简单,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低;随着从池塘中央向岸边生境过渡,莼菜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有显著提高;经聚类分析,同一生境类型中的样地较为相似,且池塘中央的样地比岸边的样地更为相似;线性回归和聚类分析发现,与转塘镇相比,东山镇两类生境莼菜群落间的差异性更大.
    遥感数据支持下不同地表覆盖的区域蒸散
    何延波1; Z. Su2; L. Jia3;王石立4
    2007, 18(02):  288-296 . 
    摘要 ( 2842 )   PDF (4406KB) ( 2114 )  
    将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扩展成遥感日蒸散估算模型,利用MODIS遥感数据估算了黄淮海地区的区域蒸散,并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下的区域蒸散统计分布特征.在缺乏各地表覆盖类型相应蒸散量实测值进行对比的情况下,以2001年4月17日估算的日蒸散量为例,通过各地表覆盖类型日蒸散量间的相互对比分析表明,SEBS估算的区域日蒸散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地区,荒地具有最低的蒸散量;森林、灌木、草地等地表覆盖类型具有中等的蒸散量;而水体、湿地以及耕地具有较高的蒸散量.可能由于包含绿地和水面,城镇用地的蒸散量也较高.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差异性导致森林、灌木、草地和耕地等地表覆盖类型的蒸散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耕地蒸散量的空间差异性可以为制定合理、高效的农田灌溉计划提供指示作用.SEBS遥感日蒸散模型的局限性在于有可能低估水体和湿地等地表覆盖类型的蒸散量.
    红壤坡地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分析
    王晓燕1,2;陈洪松1;王克林1;傅伟1;谢小立1
    2007, 18(02):  297-302 . 
    摘要 ( 2282 )   PDF (1039KB) ( 1297 )  
    基于时间序列法,分析了2002—2004年3—9月茶园和农作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与降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为不相关序列,而不同深度(10、30、50、70和90 cm)土壤含水量有高度自相关性,为自相关序列,相关时间域为30~45 d.降雨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水分与降雨相关关系的主要因素.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强度由表层到深层不断减弱,其在土壤表层(10和30 cm)的有效性时间为7~8 d;在深层有效时间长短不一,但雨后2~3 d,降雨对土壤水分(0~100 cm)的影响最显著.旱季土壤含水量与降雨的相关时间比雨季短1~3 d,若持续5 d降雨量小于5 mm,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就会明显降低,可能引发季节性干旱.与农作区相比,降雨对茶园表层水分的影响较弱,但对深层水分的影响较强且持续时间长.
    农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张心昱;陈利顶;傅伯杰;李琪;齐鑫;马岩
    2007, 18(02):  303-309 . 
    摘要 ( 2524 )   PDF (848KB) ( 1535 )  
    于2005年在北京市延怀盆地选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玉米地、大豆地两种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以及近10~20 年由传统农业用地转化而来的蔬菜和果园用地,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地、果园和高投入玉米地土壤总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明显高于中、低投入玉米地和大豆地土壤.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SOC、TN和T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67~10.00 g·kg-1、0.75~1.12 g·kg-1和0.63~1.00 g·kg-1;菜地土壤有效磷(AP)含量和电导率(EC)显著高于其他土壤,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状差异不明显.果园和菜地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0.525和0.503,高于传统农田玉米和大豆土壤(0.417~0.494).菜地土壤的养分有效性最高,水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低于果园土壤,应注意菜地非点源污染的潜在风险.在传统农业用地中应采取培肥地力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
    山东寿光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砷累积的影响
    曾希柏;李莲芳;白玲玉;梅旭荣;杨佳波;胡留杰
    2007, 18(02):  310-316 . 
    摘要 ( 2264 )   PDF (1800KB) ( 1398 )  
    对山东省寿光市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砷的累积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寿光市农田土壤砷平均含量为9.63 mg·kg-1,最高值为15.15 mg·kg-1,以山东省当地的土壤背景值(9.3 mg·kg-1)为基准,有53.1%的样本出现了砷富集现象.所调查地区土壤砷含量的空间分布为西、东、北部较高,中部居中,南部最低.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砷含量呈现出明显差异,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小麦/玉米地>棉花地>设施菜地>露天菜地,分析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发现,土壤砷含量的差异除了受当地土壤砷背景值影响外,还不同程度地受农业活动的影响.随着设施菜地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砷含量呈增加趋势.猪粪和鸡粪中的砷可能是设施菜地土壤砷累积的重要来源,施用豆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砷的累积.
    温室大棚内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
    陈新明1,2;蔡焕杰1;李红星1;王健1;杜文娟2
    2007, 18(02):  317-321 . 
    摘要 ( 2532 )   PDF (790KB) ( 1393 )  
    以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方程为基础,引进作物冠层高度,对方程中与风速有关的空气动力学项进行修正,推导出适合于温室大棚计算作物蒸腾量的简单方法.对推导公式进行理论分析,并应用气象资料给予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Penman-Monteith计算精确度较高,与实测值较为吻合,相对偏差为4.7%~17.1%,平均相对偏差为11.1%.该公式适于在温室大棚中用于作物蒸腾量的计算.
    油菜播栽方案设计的动态知识模型
    朱艳;曹卫星;田永超;姚霞
    2007, 18(02):  322-326 . 
    摘要 ( 2206 )   PDF (604KB) ( 1288 )  
    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在总结、归纳和提炼油菜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品种类型、生产技术水平和产量目标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油菜播栽方案设计的动态知识模型,可用于精确定量不同环境和生产条件下油菜品种的适宜播期、基本苗、播种量和移栽方案.利用南京、郑州和保定3个地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各点不同品种和播种方式资料对播栽方案设计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知识模型对播期和基本苗设计均具有较好的决策性、解释性和适用性.
    喷施亚硫酸氢钠溶液对缺硫脐橙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屏昭;何嵋;袁晓春
    2007, 18(02):  327-332 . 
    摘要 ( 2323 )   PDF (837KB) ( 1145 )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施NaHSO3溶液对缺硫脐橙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缺硫、缺硫+NaHSO3溶液半程处理的脐橙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 光合速率(Pn)、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化学效率(Fv/ 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处理35 d后光合色素含量分别下降了23.45%和11.3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了43.43%和25.30%,但缺硫+NaHSO3溶液全程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大,说明可通过叶面喷洒NaHSO3溶液的方式为植物提供硫元素,但当植株经长时间缺硫胁迫后,这种方式将难以矫正其缺硫症状.
    高温下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和物质转运的影响
    赵辉;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2007, 18(02):  333-338 . 
    摘要 ( 2234 )   PDF (723KB) ( 1722 )  
    以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两个冬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及干旱和渍水均明显降低了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但高温下干旱和渍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加重.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在适温下表现为干旱>对照>渍水,高温下则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适温下花后同化物积累量表现为对照>渍水>干旱,高温下则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花后氮素积累量在适温和高温下均表现为对照>渍水>干旱.籽粒淀粉含量以适温适宜水分处理最高,高温渍水下最低;蛋白质含量以高温干旱下最高,适温渍水下最低.温度和水分逆境下小麦粒质量和淀粉含量的降低与花后较低的光合能力及干物质积累有关,而蛋白质含量则与花前贮藏氮素的转运量和转运率有关.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小麦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杨连新1;王余龙1;李世峰1;黄建晔1;董桂春1;朱建国2;刘钢2;韩勇2
    2007, 18(02):  339-346 . 
    摘要 ( 2406 )   PDF (893KB) ( 1283 )  
    2001—2003年,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 (FACE) 技术平台,以冬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开放式条件下CO2浓度增高对小麦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FACE处理使小麦播种-越冬始期的干物质生产量略有增加(10.8%),使越冬始期-拔节期、拔节期-孕穗期、孕穗期-抽穗期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1.6%、40.5%、27.2%,使抽穗期-成熟期略有减少(-5.5%),使成熟期生物产量显著增加(13.6%);FACE处理对小麦播种-越冬始期的平均叶面积系数(LAI)和净同化率(NAR)均无显著影响,但使越冬始期-抽穗期LAI显著增加,NAR稍有增加,使抽穗期-抽穗后20 d NAR显著下降;FACE处理使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占全株质量的比例下降,而使茎鞘占全株质量的比例增加;FACE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总量均明显增加.
    苗期灌水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严美玲1,2;矫岩林2;李向东1;刘志坚2;汤笑1;林英杰1
    2007, 18(02):  347-351 . 
    摘要 ( 2252 )   PDF (810KB) ( 1293 )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苗期不同灌水量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花生品种“农大818”和“鲁花11”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花生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灌水60~80 mm(适当干旱)可增加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干旱解除后,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和Pr、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光合速率显著升高.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降低,但农大818的降低幅度不如鲁花11明显,表明农大818比鲁花11更耐旱;在节水条件下,鲁花11苗期适宜灌水量不能低于80 mm,农大818不能低于60 mm.
    弱光对不结球白菜光合特性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黄俊;郭世荣;吴震;李式军
    2007, 18(02):  352-358 . 
    摘要 ( 2320 )   PDF (1835KB) ( 1377 )  
    研究了不结球白菜耐弱光品种“矮王”和不耐弱光品种“绿优”经弱光处理后,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遮荫处理后,“矮王”的总叶绿素和叶绿素b含量大幅度上升;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均呈下降趋势;除光补偿点外,“矮王”的下降幅度均小于“绿优”.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在弱光条件下,“绿优”的光系统Ⅱ(PSII)受到伤害,Fv/FmETRΦPSⅡqP的下降幅度均大于耐弱光品种“矮王”.电镜超微观察结果显示:“绿优”的叶绿体内部出现裂缝和孔洞,多数基质片层断裂,基粒片层解体,线粒体出现内含物减少、发生空洞的现象;而“矮王”的叶绿体结构良好,线粒体发育正常.表明弱光处理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机构,但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
    秧苗平面分布对水稻群体动态、冠层透光率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陈德春;杨文钰;任万军
    2007, 18(02):  359-365 . 
    摘要 ( 2286 )   PDF (1032KB) ( 1187 )  
    以分蘖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D优527为材料,研究秧苗平面分布对水稻群体动态、冠层透光率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面分布无序不等距程度越大,群体茎蘖数越多,差异在栽后34 d达显著水平,但齐穗期差异不显著.移栽后水稻不同平面分布群体逐渐呈平面分布无序不等距程度越大茎蘖数变异系数越大的趋势,至拔节期以后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均匀分布相比,水稻秧苗不等距平面分布有利于改善群体冠层透光性和成穗质量.
    硼对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影响
    焦晓燕;杨治平;赵瑞芬;王立志
    2007, 18(02):  366-370 . 
    摘要 ( 2127 )   PDF (743KB) ( 1227 )  
    以绿豆为指示作物,研究缺硼对侧芽生长及3H-吲哚乙酸(IAA)在完整植株体内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诱导侧芽生长,导致3H-IAA移动峰靠近植株顶端,茎中3H-IAA的放射性活度也低于供硼充分的植株,说明缺硼抑制了3H-IAA在植株体内的极性运输;无论缺硼与否侧芽中均未检测到3H-IAA,所以侧芽的生长与3H-IAA在其中的积累没有关系,表明硼并不是通过调节IAA在侧芽中的积累,而是通过调节IAA在主茎的移动流调控侧芽生长;给缺硼植株供硼24 h能够恢复IAA在植株体内的极性运输能力.
    土壤水分对不同季节番茄叶片水和二氧化碳交换特性的影响
    高方胜1,2;徐坤1;王磊3;苏华1;徐立功1
    2007, 18(02):  371-375 . 
    摘要 ( 2424 )   PDF (797KB) ( 1293 )  
    以番茄品种“L402”为试材,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不同季节番茄光合及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春番茄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以土壤相对含水量80%处理最高,65%处理次之,50%处理最低;土壤水分降低,显著改变了番茄PnTr的日变化动态,导致光合午休加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以65%处理最高.冬番茄在全生育期内PnTr以50%处理最低,但65%和80%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均无光合午休;WUE则以50%处理最高,80%处理最低,说明不同季节番茄对土壤水分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春番茄与冬番茄的PnTr日变化规律显著不同,且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春番茄PnTr显著高于冬番茄.
    D-精氨酸对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多胺含量和无氧呼吸代谢的影响
    李璟;胡晓辉;郭世荣;贾永霞;杜长霞
    2007, 18(02):  376-382 . 
    摘要 ( 2399 )   PDF (930KB) ( 1327 )  
    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D-精氨酸(D-Arg)对两个抗低氧能力不同的黄瓜品种根系中多胺含量和无氧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处理下,黄瓜幼苗根系中多胺含量显著增加,无氧呼吸代谢能力提高;与抗低氧能力弱的‘中农八号’相比,抗低氧能力强的‘绿霸春四号’根系中乙醇发酵活性较高,乳酸发酵活性较低;低氧胁迫下,D-精氨酸能显著降低黄瓜幼苗根系中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根系中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加,乙醇和乳酸含量升高,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而外源腐胺能缓解D-精氨酸的这种作用.说明黄瓜幼苗根系中较高的多胺含量可能有利于缓解低氧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
    含硝化抑制剂DMPP复合肥对日光温室芹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伍少福1,2;吴良欢1;尹一萌3;杨曙东3;陈贤友1
    2007, 18(02):  383-388 . 
    摘要 ( 2786 )   PDF (795KB) ( 1352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含硝化抑制剂DMPP复合肥对日光温室芹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相比,一次基施DMPP复合肥67.5和54.0 kg·hm-2 氮处理分别使芹菜增产5.78%和10.14%; DMPP复合肥可降低芹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提高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及氮、磷含量. 与分次施用相比,适当减少DMPP复合肥施用次数和用量可提高芹菜产量并改善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DMPP复合肥在施入土壤中后具有显著的硝化抑制作用,延缓了菜地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降低了氮素向水体迁移的风险.芹菜收获后土壤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残留较多,有利于保持地力.
    高温诱导黄瓜抗霜霉病机理
    石延霞1;李宝聚1;刘学敏2
    2007, 18(02):  389-394 . 
    摘要 ( 2482 )   PDF (1171KB) ( 1368 )  
    研究了高温对黄瓜霜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以及高温控制霜霉病发生的效果.结果表明,40 ℃高温处理2 h和45 ℃处理1 h对黄瓜霜霉病的诱导抗病性作用最明显,其在接种后4 d时的防效分别为58.40%和45.81%,到接种后6 d时,防效分别下降为39.35%和37.65%.经高温诱导后,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与未诱导植株相比,高温诱导后叶片组织的细胞壁表面有大量木质素沉积,表明高温处理后黄瓜表现出对霜霉病的抗病性.
    小菜蛾经历“保卫德”后产卵选择行为的变化
    李月红;刘树生
    2007, 18(02):  395-399 . 
    摘要 ( 2254 )   PDF (795KB) ( 1290 )  
    植食性昆虫成虫对非寄主植物源驱避素的经历,可导致其对这类化合物产生习惯性反应或诱导嗜好性.让小菜蛾雌蛾对源于印楝的驱避剂——“保卫德”(BIOACT-TTM EC508)经历2~6次或2~6日后,测定它们对经过保卫德处理的白菜植株的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保卫德对2日龄、4日龄、6日龄无经历雌蛾均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它们在经过保卫德处理的白菜植株上的相对产卵率均只有10%左右;对保卫德有2次或2 d经历的2日龄雌蛾,该产卵率平均上升到17%;对保卫德有4次或4 d经历的4日龄雌蛾,该产卵率上升到21%~24%;对保卫德有6次或6 d经历的6日龄雌蛾,该产卵率上升到29%.表明经历可导致雌蛾对保卫德产生习惯性反应或诱导嗜好性,使保卫德的驱避作用下降,但这种经历导致的产卵选择行为变化在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万寿菊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师光禄1;王有年1;王鸿雷2;赵莉蔺2;刘素琪3;曹挥3;于同泉1;路苹1
    2007, 18(02):  400-404 . 
    摘要 ( 2427 )   PDF (964KB) ( 1325 )  
    采用常规生化实验方法,探讨了山楂叶螨在光、暗条件下经万寿菊根的氯仿提取物(TPC)作用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 生物样品采用活体处理和离体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表明:万寿菊根氯仿提取物的光活化生物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提取物,最后为甲醇提取物;山楂叶螨经TPC处理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蛋白酶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程度在光照条件下显著高于黑暗处理.万寿菊根氯仿提取物中存在的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山楂叶螨离体酶液中蛋白酶的活化;TPC通过激活试螨体内的蛋白酶而促进蛋白质的降解. 万寿菊次生物质的生物活性主要属于光活化活性.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华美新小杆线虫对枯草芽孢杆菌数量、活性及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毛小芳;胡锋;陈小云;李辉信
    2007, 18(02):  405-410 . 
    摘要 ( 2209 )   PDF (983KB) ( 1324 )  
    采用悉生培养微缩体系,探讨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华美新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数量和活性及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线虫对细菌的取食活动均促进了细菌的增殖 ,并明显提高了土壤呼吸强度; 不同含水量条件对细菌的增殖促进作用总体表现为23%含水量处理>17%含水量处理>28%含水量处理.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矿质氮含量,促进了土壤氮的矿化.接种线虫对土壤氮素矿化的促进作用表现为23%含水量处理的矿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含水量处理.
    南黄海冬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
    张艳1;张志南1;黄勇1,2;华尔1
    2007, 18(02):  411-419 . 
    摘要 ( 2291 )   PDF (3213KB) ( 1346 )  
    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04年1月在南黄海广大陆架浅海水域进行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两个航次的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分别为 (954.20±269.47) ind·10 cm-2和(1 186.12±486.07) ind·10 c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954.38±403.93)μg·10 cm-2和(1 120.72±487.21) μg·10 cm-2.两个航次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值、生物量和生产力均无显著变化(P>0.05).共鉴定出20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两个航次的优势度分别为87%和90%,其他优势类群依次为桡足类、多毛类和动吻类;按生物量依次为线虫34%~38%,多毛类25%~33%,介形类9%~22%,桡足类8%.96.64%的小型生物分布在0~5 cm的表层沉积物内,线虫和桡足类分布在0~2 cm的比例分别为72.48%和89.46%.小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与沉积物砂含量(%)、粉砂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相关.代表性站位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分析显示了沿岸、黄海冷水团和东、黄海交汇区3个不同的底栖生物群落.
    不同浓度铵态氮对镉胁迫轮叶黑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许秋瑾;金相灿;王兴民;扈学文;陈书琴;颜昌宙
    2007, 18(02):  420-424 . 
    摘要 ( 2194 )   PDF (865KB) ( 1309 )  
    用含有不同浓度NH4+-N (0、0.5、2.0和4.0 mg·L-1)和10 mg·L-1Cd的1/10 Hoagland营养液培养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研究了氨态氮对Cd胁迫下轮叶黑藻的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探讨富营养化污染水体沉水植物退化机理.结果表明,10 mg·L-1Cd对轮叶黑藻能产生明显的胁迫作用,叶绿素合成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H4+-N能加速Cd对植物的胁迫作用,单因子Cd作用3 h时SOD明显升高,而Cd和NH4+-N共同作用0.5 h SOD就明显升高.Cd与NH4+-N共同作用时,相对于叶绿素和蛋白质,抗氧化酶是早期敏感指标,并且SOD比POD更敏感.本试验条件下,NH4+-N与Cd共同作用2 d后,对轮叶黑藻的胁迫作用主要取决于Cd,NH4+-N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水稻根表铁膜吸附镉及植株吸收镉的动态
    刘侯俊1,2;胡向白1;张俊伶1;张福锁1
    2007, 18(02):  425-430 . 
    摘要 ( 2457 )   PDF (943KB) ( 1325 )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Cd处理时间对有铁膜和无铁膜水稻根表吸附Cd及植株吸收Cd动态变化的影响.水稻根表铁膜由50 mg·L-1 Fe2+(Fe50)诱导形成.供试植株在含10 μmol·L-1Cd的营养液中生长不同时间后收获.结果表明, 随Cd处理时间的延长,无铁膜和有铁膜处理水稻根表DCB-Cd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Cd处理2 h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均持续上升,Cd处理8 h前增加缓慢,8 h后增加幅度加大.有铁膜水稻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增加幅度均低于无铁膜水稻.有铁膜处理DCB-Cd含量、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均低于无铁膜处理.表明铁膜不影响水稻各部分Cd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Fe处理之间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的差异可能与根系含Fe量有关.
    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吸附菲的影响
    熊巍;凌婉婷;高彦征;李秋玲;代静玉
    2007, 18(02):  431-435 . 
    摘要 ( 2181 )   PDF (685KB) ( 1459 )  
    研究了来源于稻草腐熟物的外源水溶性有机质(DOM)和土壤本身固有的内源DOM对有机碳含量不同的3种土壤吸附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对菲的吸附曲线均为线性,其吸附系数(Kd)与土壤有机碳含量(foc)正相关.去除内源DOM后,黄棕壤、红粘田和黑土吸附菲的Kd值增加了7.08%~21.4%,增加量(ΔKd)和增加幅度与foc正相关,表明土壤中存在的内源DOM抑制土壤对菲的吸附.而外源DOM对土壤吸附菲的影响与其浓度密切相关.在供试浓度范围(0~106 mg DOC·L-1)内,红粘田吸附菲的Kd值随加入外源DOM浓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外源DOM浓度为28 mg DOC·L-1时,红粘田吸附菲的Kd值增加了19.5%;而当外源DOM浓度≥52 mg DOC·L-1时,则明显抑制菲的吸附.内源和外源DOM对土壤吸附菲的影响,主要与DOM和菲在溶液中的结合作用、在土壤中的累积吸附效应等有关.
    综合评述
    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研究进展
    苌伟1,2;吴建国2;刘艳红1
    2007, 18(02):  436-444 . 
    摘要 ( 2624 )   PDF (1047KB) ( 1314 )  
    总结了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研究方法、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因素和外部生态因子.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研究方法大多局限于室内培养箱和气候室模拟发芽法.种子休眠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生理因素;荒漠木本植物种子大小、质量和色泽与种子成熟度及活力密切相关;种皮通透性差是种子萌发的重要障碍,一般通过磨砺、削切、预冷、化学试剂处理等降低或消除其影响;种子含水量与贮藏寿命和吸胀力密切相关.适宜温度是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先决条件,变温促进萌发;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制约条件;光照并非是大多数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沙埋通过综合调控光、温和水而影响种子萌发;盐分胁迫显著抑制种子萌发.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应加强多因素影响及机理方面的研究.
    自然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
    赵慧霞1,2;吴绍洪1;姜鲁光1
    2007, 18(02):  445-450 . 
    摘要 ( 2455 )   PDF (755KB) ( 1258 )  
    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给人类及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日趋增大.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和评价是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和基础,已成为近年来气候变化领域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正在不同领域、不同空间尺度上开展响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其中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评价对象的脆弱性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脆弱性的概念、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现状、自然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定量评价方法的综述,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烟粉虱的飞行行为与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周福才1;王勇1;任顺祥2;祝树德1;周泽华3
    2007, 18(02):  451-455 . 
    摘要 ( 2252 )   PDF (717KB) ( 1211 )  
    烟粉虱具有较强的飞行潜力,飞行高度可以超过150 m,在田间的扩散距离最远可以超过150 km,但在食源丰富地区,较少作远距离的扩散,绝大部分飞行高度在距地面0.5 m左右.烟粉虱具有搜索飞行和迁飞飞行特性,它是寻找适宜寄主和扩大生境的重要方式.烟粉虱不具备“卵子发生与飞行共轭”的典型特征.可见光、温湿度、寄主质量和风等是影响烟粉虱飞行行为的重要生态因子.本文对烟粉虱的飞行能力、飞行生理学和影响飞行的生态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非露地越冬区利用烟粉虱的飞行特性实施IPM策略进行了探讨.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型
    闻岳;周琪
    2007, 18(02):  456-462 . 
    摘要 ( 2711 )   PDF (748KB) ( 1270 )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数量的增多和日趋严格的水质标准促进了其设计手段的进步.本文从水动力学、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和参数的不确定性3方面入手,系统回顾、评价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模型,包括负荷法、衰减方程、一级k-C*模型及其若干改进型模型和动态机理模型.在比较上述模型的建立依据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型发展的内在关系,指出在工程设计中应用各类模型时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研究简报
    福建家鸭品种的分子遗传多样性
    李慧芳1,2;李碧春1;马月辉3;汤青萍2;陈宽维2;屠云洁2
    2007, 18(02):  463-466 . 
    摘要 ( 2507 )   PDF (614KB) ( 1222 )  
    通过筛选的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福建省金定鸭、莆田黑鸭、连城白鸭、山麻鸭4个家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并采用邻近法(NJ)和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省4个家鸭品种全部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5353,遗传一致性较好,应加强各保种场(区)多样性的保护;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远近顺序在两种遗传距离DS和DA的结果中完全一致,以DA和DS为基础分别得到的UPGMA和NJ的聚类结果完全相同,表明在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时,使用更多的微卫星位点,才可以获得更准确更具普遍性的结论.4个家鸭品种的聚类与各品种的经济类型、生态地域分布关系密切.
    越北腹露蝗若虫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分析
    陈强;吴伟坚;张振飞;梁广文
    2007, 18(02):  467-470 . 
    摘要 ( 2326 )   PDF (813KB) ( 1290 )  
    应用地学统计学研究广东北部桑田中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1~5龄若虫的空间格局动态.结果表明:越北腹露蝗1~5龄若虫种群变异曲线函数均为球状模型,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各龄若虫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1.973、1.968、2.169、2.302和4.307 m.利用Kriging插值法由地学统计学软件Surfer 8.0产生的各龄若虫等值线图清晰地反映了各龄若虫的空间位置, 表明越北腹露蝗有别于其它一些蝗虫,其低龄若虫呈聚居型,高龄若虫呈散居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