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史丽娟, 王辉民, 付晓莉, 寇亮, 孟盛旺, 戴晓琴. 中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6): 1980-1988. |
[2] |
苟小梅, 王昌全, 李冰, 蔡艳, 叶想, 杨釜, 周琨翔, 周雪宇. 玉米种植制度对红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883-889. |
[3] |
宛颂, 段春健, 樊剑波, 叶桂萍, 王全成, 贺纪正, 林永新. 旱地红壤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1): 3729-3736. |
[4] |
王玉婷, 查轩, 陈世发, 白永会, 毛兰花, 常松涛. 红壤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下不同治理模式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 17-24. |
[5] |
王海龙, 张民, 刘之广, 于小晶, 赵洪猛. 温度和施磷对石灰性潮土小麦苗期生长及磷形态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2): 4135-4142. |
[6] |
张鑫, 谷会岩, 陈祥伟. 择伐干扰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2): 441-448. |
[7] |
杨文亭, 王晓维, 徐健程, 缪建群, 王淑彬, 杨滨娟, 黄国勤. 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红壤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9): 2993-3002. |
[8] |
崔爱花, 周丽华, 杨滨娟, 黄国勤. 红壤旱地不同复种方式的生态功能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2): 456-464. |
[9] |
张闯, 邹洪涛, 张心昱, 寇亮, 杨洋, 孙晓敏, 李胜功, 王辉民. 氮添加对湿地松林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1): 3427-3434. |
[10] |
卢焱焱1,王明伟1,陈小云1,刘满强1*,陈效民1,成艳红2,黄欠如2,胡锋1.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红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 263-274. |
[11] |
姬钢1,徐明岗1,文石林1,2**,王伯仁1,2,张璐1,2,刘立生1,2.
不同植被类型下红壤pH和交换性酸的剖面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9): 2639-2645. |
[12] |
史倩华1,王文龙1,2**,郭明明1,白芸3,邓利强4,李建明1,5,李垚林6.
模拟降雨条件下含砾石红壤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过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9): 2673-2680. |
[13] |
范淼珍1,尹昌2,范分良2,宋阿琳2,王伯仁2,李冬初2,梁永超2**.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3): 833-838. |
[14] |
黄晶1,2,3,张杨珠2,高菊生1,3**,张文菊1,刘淑军1,3.
长期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储量变化特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1): 3373-3380. |
[15] |
陈希1,陈伏生2,叶素琼3,喻苏琴2,方向民2,胡小飞1**.
丘陵红壤茶园根际氮磷转化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