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竹洲岛水松人工林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胡文强, 朱晋晟, 聂芳, 李樨
2025, 36(8):
2279-2286.
doi:10.13287/j.1001-9332.202508.001
摘要
(
13 )
PDF (1287KB)
(
0
)
水松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孑遗树种,野外种群个体稀少,珠海斗门竹洲岛水松林自然保护区分布了世界最大面积的水松人工林,但目前水松人工林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为明确水松人工林种群的生存现状及动态特征,本研究构建年龄结构图谱,编制静态生命表,利用生存函数分析及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分析了水松人工林的种群动态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为水松种群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水松人工林种群结构为“钟型”,幼龄植株数量和老龄植株数量较少,个体数最多的龄级为第Ⅴ龄级(20 cm≤DBH<25 cm),林下天然更新匮乏。静态生命表显示,死亡率与消失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第Ⅵ龄级(25 cm≤DBH<30 cm)和第Ⅹ龄级(DBH≥45 cm),生命期望随龄级增加而递减,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谱分析表明,种群动态具有显著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受基波A1主导和第3谐波驱动,中龄级(第Ⅴ龄级,20 cm≤DBH<25 cm)是关键波动阶段;时间序列预测显示,在第Ⅱ~Ⅳ龄级周期内,种群规模呈现增长趋势,在第Ⅴ龄级达到峰值,Ⅵ~Ⅷ龄级后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水松种群虽在短期内维持增长趋势,但幼龄补充不足、环境随机干扰及生理衰老导致其长期存续面临风险。建议通过人工繁育、生境修复及外来物种管控等措施提升水松种群恢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