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对散射辐射变化的响应
陈之光,张翔,刘晓琴,张立锋,唐艳鸿,杜明远,古松
2018, 29(6):
1829-1838.
doi:10.13287/j.1001-9332.201806.011
摘要
(
540 )
PDF (1150KB)
(
28
)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接收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之一,具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太阳辐射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及其相关环境要素进行观测;根据晴空指数(CI,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比值)将天空状况划分为晴天(CI≥0.7)、多云(0.3<CI<0.7)和阴天(CI≤0.3),通过数据解析,分析了不同CI条件下的NEE变化,并探讨了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NEE最大值(-0.63 mg CO2·m-2·s-1)对应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约为1400 μmol·m-2·s-1,出现在CI为0.6~0.7范围内的多云天空,高于CI≥0.7的最高值(-0.57 mg CO2·m-2·s-1)(NEE负值为碳吸收,正值为排放,为方便起见在此均用绝对值描述);CI<0.6条件下,NEE随散射辐射的增加呈显著的对数增加;CI在0.6~0.7范围内,NEE达到最大值,CI≥0.7时,NEE随CI的上升呈降低趋势,说明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可能出现了光抑制现象,且散射辐射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生态系统呼吸(Re)随温度升高呈明显的指数上升趋势,高寒草甸NEE最高值对应的温度为15 ℃,当温度高于15 ℃时,NEE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晴天状况下,温度升高增加了Re,进而降低了NEE.当饱和水汽压差(VPD)<0.6 kPa时,NEE随VPD增加呈增加趋势;当VPD>0.6 kPa时,NEE随VPD的升高呈缓慢下降趋势,说明相对较高的VPD抑制了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晴天的强辐射并不能促进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碳吸收能力,而晴空指数在0.6~0.7范围的多云天气最有利于生态系统碳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