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亮洁, 张小鸿, 潘竟虎, 杨永春. 成渝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交互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993-1004. |
[2] |
周玲美, 王世航. 内蒙古杭锦旗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的遥感监测与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6): 1999-2006. |
[3] |
朱泓, 王金亮, 程峰, 邓欢, 张恩伟, 李应鑫. 滇中湖泊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 1289-1297. |
[4] |
王杰, 马佳丽, 解斐斐, 徐锡杰. 干旱地区遥感生态指数的改进——以乌兰布和沙漠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1): 3795-3804. |
[5] |
郭泽呈, 魏伟, 张学渊, 李振亚, 周俊菊, 颉斌斌. 基于RS和GIS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9): 3075-3086. |
[6] |
朱青, 国佳欣, 郭熙, 徐喆, 丁徽, 韩逸.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2): 4108-4116. |
[7] |
吴海燕,傅世锋,蔡晓琼,陈庆辉. 不同底栖生物指数在福建省近岸海域的适用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6): 2051-2058. |
[8] |
刘盼, 任春颖, 王宗明, 张柏, 陈琳.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10): 3347-3356. |
[9] |
宋慧敏, 薛亮.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渭南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2): 3913-3919. |
[10] |
王艳慧1,2,3**,李静怡1,2,3.
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性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5): 1519-1530. |
[11] |
温小乐1**,林征峰2,唐菲1.
新兴海岛型城市建设引发的生态变化的遥感分析——以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2): 541-547. |
[12] |
李粉玲1,2,常庆瑞1,2**,申健1,刘京1,2.
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状况遥感动态监测——以陕西省富县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2): 3811-3817. |
[13] |
李静怡1,2,3,王艳慧1,2,3**.
吕梁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6): 1715-1724. |
[14] |
吴海燕**,陈克亮,张平,傅世锋,侯建平,陈庆辉.
基于不同生物指数的罗源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3): 825-831. |
[15] |
李丽;张海涛.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2): 2693-26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