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封科, 何宝林, 张国平, 张立功, 高应平. 土壤培肥与覆膜垄作对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3): 893-905. |
[2] |
查丽, 谢孟林, 朱敏, 豆攀, 程秋博, 王兴龙, 袁继超, 孔凡磊. 垄作与覆膜对川中丘陵春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3): 855-862. |
[3] |
孙冰洁1,2,贾淑霞1,张晓平1**,梁爱珍1,陈学文1,张士秀1,刘四义1,2,陈升龙1,2.
耕作方式对黑土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 101-107. |
[4] |
宋振伟1,郭金瑞2,任军2,闫孝贡2,郑成岩1,邓艾兴1,张卫建1**.
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7): 1900-1906. |
[5] |
吴家梅,纪雄辉,彭华,石丽红,刘昭兵,田发祥,霍连杰,朱坚.
南方双季稻田稻草还田的碳汇效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12): 3196-3202. |
[6] |
唐晓红,罗友进,任振江,吕家恪,魏朝富.
长期垄作稻田腐殖质稳定碳同位素丰度(δ13C)分布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04): 985-991. |
[7] |
江长胜, 王跃思, 郑循华, 李晶, 黄耀, 韩广轩, 张中杰, 朱波.
川中丘陵区冬灌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3): 539-544. |
[8] |
江长胜1,3;王跃思1;郑循华1;李晶1;黄耀1;韩广轩2;张中杰2;朱波2.
川中丘陵区冬灌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03): 539-544 . |
[9] |
高明, 周保同, 魏朝富, 谢德体, 张磊.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7): 1177-1181. |
[10] |
高明, 周保同, 魏朝富, 谢德体, 张磊.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7): 1177-1181. |
[11] |
高明; 周保同;魏朝富; 谢德体;张磊.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07): 1177-1181 . |
[12] |
蔡祖聪, 谢德体, 徐华, 魏朝富, 高明.
冬灌田影响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量的因素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5): 705-709. |
[13] |
蔡祖聪, 谢德体, 徐华, 魏朝富, 高明.
冬灌田影响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量的因素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5): 705-709. |
[14] |
贾仲君, 蔡祖聪.
水稻植株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49-2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