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CC. AR6 Synthesis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23[EB/OL]. (2023-03-20) [2024-08-15]. 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 [2] 高秉丽, 巩杰, 李焱, 等. 基于SPEI的黄河流域多尺度干湿特征分析. 干旱区研究, 2022, 39(3): 723-733 [3] Walther GR, Post E, Convey P, et al. Ecological responses to recent climate change. Nature, 2002, 416: 389-395 [4] Reichstein M, Bahn M, Ciais P, et al. Climate extremes and the carbon cycle. Nature, 2013, 500: 287-295 [5] 陈效逑, 王林海. 遥感物候学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1): 33-40 [6] 叶许春, 杨晓霞, 刘福红, 等. 长江流域陆地植被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子. 生态学报, 2021, 41(17): 6949-6959 [7] 赵倩倩, 张京朋, 赵天保, 等. 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高原气象, 2021, 40(2): 292-301 [8] 高振翔, 叶剑, 丁仁惠, 等. 中国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水土保持研究, 2022, 29(4): 394-399 [9] 张煦庭. 中国温带地区草地植被动态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博士论文.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8 [10] 陈燕丽, 唐梅蓉, 张会, 等. 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力对SPEI干旱指数的响应差异. 干旱气象, 2022, 40(6): 1042-1050 [11] 刘国华, 傅伯杰.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1): 71-78 [12] 高旭旭, 于长文, 张婧, 等. 定量评估京津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变化的相对作用.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2): 124-136 [13] 刘斌, 孙艳玲, 王中良, 等. 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对作用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 12-23 [14] 张乐艺, 李霞, 冯京辉, 等. 2000—2018年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 水土保持通报, 2021, 41(5): 276-286 [15] 徐勇, 戴强玉, 黄雯婷, 等. 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探究. 环境科学, 2023, 44(1): 323-335 [16] 王娟, 何慧娟, 董金芳, 等. 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自然驱动因子. 中国沙漠, 2021, 41(6): 213-222 [17] 解晗, 李俊, 同小娟, 等. 2000—2018年黄河流域森林和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3): 647-656 [18] 中国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30): 15-35 [19] 刘亚玲, 潘志华, 范锦龙, 等. 阴山北麓地区植被覆盖动态时空分析. 资源科学, 2005, 27(4): 168-174 [20] Holben BN. Characteristics of maximum-value composite images from temporal AVHRR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86, 11: 1417-1434 [21] Chen ZQ, Yu BL, Yang CS, et al. An extended time series (2000-2018) of global NPP-VIIRS-like nighttime light data from a cross-sensor calibration.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2021, 13: 889-906 [22] 贺忠华, 张育慧, 何月, 等. 浙江省近20年植被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分析.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8): 1530-1539 [23] 田智慧, 任祖光, 魏海涛. 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时空演化驱动机制. 环境科学, 2022, 43(2): 743-751 [24] 李登科, 王钊. 退耕还林后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1-10 [25] 黄玥, 卫伟. 2000—2019年黄土高原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分析. 环境生态学, 2022, 4(5): 32-38 [26] 何慧娟, 王钊, 董金芳, 等. 陕西黄河流域植被变化与城镇化协同权衡关系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 生态学报, 2022, 42(9): 3536-3545 [27] 李登科, 王钊.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陕西省植被NPP影响的定量分析.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31(6): 1071-1079 [28] 周萍, 刘国彬, 侯喜禄. 黄土丘陵区侵蚀环境不同坡面及坡位土壤理化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1): 7-12 [29] 王婧姝, 毕如田, 贺鹏, 等. 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NDVI动态变化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 67-76 [30] 徐嘉昕, 房世波, 张廷斌, 等.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国土资源遥感, 2020, 32(1): 237-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