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晨阳, 李慧融, 李冬楠, 孙鹏飞, 宿江华. 锡林浩特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特征及源区分布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6): 1509-1516. |
[2] |
陈昌华, 王晶苑, 魏杰, 温学发. 生态系统光合与呼吸拆分的同位素理论、方法和应用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6): 1441-1450. |
[3] |
高翔, 周宇, 孟平, 裴松义, 张劲松. 辽西樟子松人工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5): 1183-1190. |
[4] |
邱吉丽, 张弥, 蒲旖旎, 张圳, 贾磊, 赵佳玉, 肖薇, 刘寿东. 涡度相关观测的太湖CH4通量数据插补方法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0): 2785-2795. |
[5] |
彭丽, 赵仲辉, 项文化, 邓湘雯, 欧阳帅. 辐射变化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净CO2交换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 17-24. |
[6] |
魏宁宁, 母艳梅, 姜晓燕, 贾昕, 高圣杰, 蒋燕, 靳川, 韩聪, 查天山. 毛乌素沙地油蒿-杨柴灌丛生态系统蒸散组分分配及其影响因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7): 2407-2414. |
[7] |
杨晓君, 刘廷玺, 王冠丽, 段利民, 李东方, 黄天宇.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不同时空尺度水热变化及CO2交换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6): 1989-1998. |
[8] |
高添, 于立忠, 于丰源, 王兴昌, 杨凯, 卢德亮, 李秀芬, 闫巧玲, 孙一荣, 刘利芳, 徐爽, 甄晓杰, 倪震东, 张金鑫, 王高峰, 魏晓华, 周新华, 朱教君.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塔群平台的功能和应用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695-705. |
[9] |
李润东, 范雅倩, 冯沛, 宋泽, 李鑫豪, 闫惠娟, 马莉, 查天山. 北京松山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1): 3621-3630. |
[10] |
陈小平, 刘廷玺, 王冠丽, 段利民, 雷慧闽, 王丹. 温度和水分对科尔沁草甸湿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5): 1523-1534. |
[11] |
吴东星, 李国栋, 亢琼琼, 张茜, 曹梓豪, 李珍. 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3): 827-838. |
[12] |
王娟, 王建林, 刘家斌, 姜雯, 赵长星. 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两个蒸散模型在夏玉米农田的参数修正及性能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6): 1917-1924. |
[13] |
吴东星, 李国栋, 张茜. 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11): 3663-3674. |
[14] |
张晓艳, 褚建民, 孟平, 郑宁, 姚增旺, 王鹤松, 姜生秀. 环境因子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人工林蒸散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8): 2390-2400. |
[15] |
陈晓峰1,江洪1,2 *,牛晓栋1,张金梦1,刘玉莉1,方成圆1.
季节性高温和干旱对亚热带毛竹林碳通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2): 335-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