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晋丽, 宋艳宇, 宋长春, 宫超, 马秀艳, 高思齐, 刘桢迪. 北方泥炭地氮素有效性的变化及其对碳汇功能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0): 2663-2669. | 
											
																																																																																											
												| [2] | 
												苏蔚, 宋以刚, 祁敏, 杜芳. 基于几何形态分析的栎属白栎组叶片形态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7): 2309-2315. | 
											
																																																																																											
												| [3] | 
												王菲, 肖雨, 程小毛, 黄晓霞. 镉胁迫对吊兰及银边吊兰生长及镉富集特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5): 1835-1844. | 
											
																																																																																											
												| [4] | 
												春雪, 赵雨森, 辛颖, 李金享, 梁东哲. 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恢复后土壤磷形态与解磷细菌分布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2): 388-398. | 
											
																																																																																											
												| [5] | 
												战丽杰, 张宏宝, 李宗泰, 孟伟, 徐伟, 李凌浩. 遮荫处理对芍药幼苗生长和矿质营养积累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0): 3473-3479. | 
											
																																																																																											
												| [6] | 
												梁东哲, 赵雨森, 辛颖. 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天然次生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及其影响因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3): 777-784. | 
											
																																																																																											
												| [7] | 
												张景波, 李新乐, 吴波, 刘明虎, 李永华, 辛智鸣, 董雪, 段瑞兵. 长期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0): 3367-3375. | 
											
																																																																																											
												| [8] | 
												张宇婧, 吴志伟, 顾先丽, 付婧婧, 闫赛佳. 火烧强度和火后恢复时间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8): 2455-2462. | 
											
																																																																																											
												| [9] | 
												纪严, 赵峰, 杨琴, 马荣荣, 杨刚, 张涛, 庄平. 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质量与年龄的关系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3): 953-960. | 
											
																																																																																											
												| [10] | 
												林思美, 黄华国. 基于3PGS-MTCLIM模型模拟根河林区火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恢复及其影响因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11): 3712-3722. | 
											
																																																																																											
												| [11] | 
												洪娇娇, 陈宏伟, 齐淑艳, 刘娜, 许晶. 火干扰强度对大兴安岭森林地上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8): 2481-2487. | 
											
																																																																																											
												| [12] | 
												李红运, 辛颖, 赵雨森. 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方式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9): 2747-2753. | 
											
																																																																																											
												| [13] | 
												杨新芳,  鲍雪莲,  胡国庆,  邵 帅,  周 锋,  叶佳舒,  解宏图,  梁 超. 大兴安岭不同火烧年限森林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5): 1359-1367. | 
											
																																																																																											
												| [14] | 
												罗瀚林, 曾凡江, 张波, 刘波, 赵生龙, 高欢欢. 疏叶骆驼刺适应盐渍生境的离子分布、吸收和运输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1): 3514-3520. | 
											
																																																																																											
												| [15] | 
												董星光,曹玉芬**,田路明,王昆,张莹,齐丹. 												
												中国野生山梨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5): 1327-1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