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洪辛茜, 孙涛, 陈利顶. 城市化背景下植被物候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9): 2436-2444. |
[2] |
赵铖钰, 张淑怡, 朱泓恺, 谷璇, 刘敏. 上海地表热环境演变趋势城乡分异及其对城市更新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7): 1923-1931. |
[3] |
王怡婧, 陈睿华, 张俊华, 丁启东, 李小林. 基于分数阶微分技术的土壤水盐信息高光谱反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5): 1384-1394. |
[4] |
尚天浩, 陈睿华, 张俊华, 王怡婧. 基于分数阶微分联合光谱指数估算银川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3): 717-725. |
[5] |
张丹华, 王洋, 么宁.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化及生态效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9): 2521-2529. |
[6] |
薛陈利, 张会琼, 邹滔, 孙紫坚, 程细音. 中老铁路经济廊带生态质量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2): 638-648. |
[7] |
徐省超,赵雪雁,宋晓谕.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1): 3893-3904. |
[8] |
田鹏, 李加林, 王丽佳, 刘瑞清, 史小丽. 基于GTWR模型的浙江省海岸带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3173-3186. |
[9] |
白立敏, 冯兴华, 孙瑞丰, 高翯. 生境质量对城镇化的时空响应——以长春市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 1267-1277. |
[10] |
刘彦文, 刘成武, 何宗宜, 周霞, 韩冰华, 郝汉舟.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987-998. |
[11] |
于莉莉, 孙立双, 张丹华, 刘淼, 谢志伟, 平晓莹.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环渤海地区土地覆盖分类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2): 4091-4098. |
[12] |
乐柯君, 方陆明, 何小兵, 郑辛煜. 森林城市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的关系——以龙泉市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9): 3066-3074. |
[13] |
孙钰森, 王维芳, 李国春.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模型的帽儿山地区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5): 1642-1650. |
[14] |
栾夏丽, 韦胜, 韩善锐, 李小婷, 杨文宇, 刘茂松, 徐驰. 基于城市大数据的热场格局形成机制及主导因素的多尺度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9): 2861-2868. |
[15] |
陈吕凤, 朱国平. 基于地理加权模型的南设得兰群岛北部南极磷虾渔场空间分布影响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3): 938-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