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圆宾, 李鹏, 王舒华, 徐璐瑶, 邓建军, 焦加国. 稻麦轮作体系下有机肥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性质影响的整合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9): 3231-3239. |
[2] |
武云霞, 郭长春, 孙永健, 刘芳艳, 张桥, 向开宏, 孙园园, 马均. 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群体质量与氮素利用特征的关系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899-908. |
[3] |
杨蕊, 耿石英, 王小燕. 江汉平原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豆麦和稻/麦轮作系统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2): 441-448. |
[4] |
吴震, 董玉兵, 熊正琴. 生物炭施用3年后对稻麦轮作系统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1): 141-148. |
[5] |
周伟, 吕腾飞, 杨志平, 孙红, 杨莨杰, 陈勇, 任万军. 氮肥种类及运筹技术调控土壤氮素损失的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9): 3051-3058. |
[6] |
马忠明1**,杜少平2,薛亮3 .
氮肥运筹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1): 3353-3360. |
[7] |
王小春1,杨文钰1**,邓小燕1,张群1,雍太文1,刘卫国1,杨峰1,毛树明2.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10): 2868-2878. |
[8] |
张啸林1,潘晓健1,熊正琴1**,王金阳1,杨波1,刘英烈1,刘平丽1,2.
应用DNDC模型分析管理措施对稻麦轮作系统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3): 690-696. |
[9] |
田亨达,张丽,张坚超,王秋君,徐大兵,哈丽哈什·依巴提,徐佳乐,黄启为.
苏南地区稻麦轮作系统对不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11): 2868-2874. |
[10] |
陈健1;王忠义2;李良涛3;张克锋3;宇振荣3.
基于比较优势分析法的冬小麦产量差异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09): 1971-1976 . |
[11] |
席运官1,2;钦佩1.
稻鸭共作有机农业模式的能值评估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02): 237-242 . |
[12] |
张怀志, 朱艳, 曹卫星, 周治国, 张立祯.
棉花氮肥和水分运筹的动态知识模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5): 777-781. |
[13] |
张怀志, 朱艳, 曹卫星, 周治国, 张立祯.
棉花氮肥和水分运筹的动态知识模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5): 777-781. |
[14] |
李杨, 徐国强, 黄国宏, 史奕.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FACE)对稻麦轮作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0): 1847-1850. |
[15] |
李杨 徐国强 黄国宏 史奕.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FACE)对稻麦轮作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10): 1847-18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