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ISSN 1001-9332 CN 21-1253/Q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6-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长白山北坡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研究
孙中伟, 赵士洞
1996, 7(1): 1-5.
摘要
(
1611
)
PDF
(424KB) (
750
)
应用X
2
显着性检验公式、Pearson相关系数
r
公式研究了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得出乔木层9个和下木层19个显着水平以上的联结种对,并对其结果的生态学意义进行分析,认为种间联结的显着与否,是群落生境差异以及物种生态位重叠与分离的反映,并由此提出群落中生态种组的稳定配置模型.
长白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
邹春静, 徐文铎, 侯凤莲
1996, 7(1): 6-10.
摘要
(
1400
)
PDF
(392KB) (
429
)
对长白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研究表明,乔木层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叶>枝>根>干皮>干材;同化器官──针叶中养分含量为N>K>Ca>P>Mg;吸收器官──根中养分含量为Ca>N>K>P>Mg;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含量为土壤>凋落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养分贮量和积累率分别为88.79%和76.43%;长白松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对N、P的吸收较强烈.
杨树林带生长阶段与林木分级的研究
朱教君, 姜凤歧
1996, 7(1): 11-14.
摘要
(
1574
)
PDF
(292KB) (
1122
)
依据林带的特殊性,结合树木生长发育和林带结构变化规律,将林带生长阶段划分为幼龄期、中龄期(速生期)和防护成熟期3个时期;采用径级离散度、防护成熟龄、更新龄等量化指标,以杨树林带为例,将3个生长时期定量化;同时依据林带树木对防护效益的贡献和树木的生长状况,将林带树木划分为4级;并给出各生长发育时期的相应的经营措施.
(强)热带风暴条件下农田林网对防止水稻倒伏及减产的效应
张纪林, 康立新, 季永华, 冯福生, 孙金林
1996, 7(1): 15-18.
摘要
(
1522
)
PDF
(333KB) (
381
)
对江苏沿海地区(强)热带风暴条件下农田林网防止水稻倒伏和减产效应的研究表明,有林网农田的水稻倒伏率为16.28%,无林网农田为49.73%;水稻在灌浆结实期倒伏以后,千粒重减少13.24%,产量减少14.32%,有林网农田的水稻倒伏减产率为无林网农田的1/3.主林带林木保存率大于90%的林网抗倒度最大,水稻倒伏减产率最小.
农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N、P、K流动的网络分析
韩博平, 吴刚
1996, 7(1): 19-22.
摘要
(
1733
)
PDF
(323KB) (
352
)
对农林业系统沙兰杨-小麦-玉米群落类型中N、P、K流动网络分析表明,系统中N、P、K的循环指数分别为0.071、0.039、0.139,均小于传统的循环系数(CC等于回归量/吸收量),而在群落中的总滞留时间分别为22.41、79.72、26.57a.
冀北高原闪电河流域上游不同介质体中总P分布特征
盛学斌, 孙建中, 戴昭华
1996, 7(1): 23-26.
摘要
(
1490
)
PDF
(347KB) (
341
)
对冀北高原闪电河水库上游20km长的河段的多介质体中总P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同源水体的总P含量各段不一,其中最高量(0.0824mg·L
-1
)为最低量(0.0228mg·L
-1
)的3.6倍;不同介质体总P含量以土壤(3402mg·kg
-1
)>淤泥(1992mg·kg
-1
)>岩石(542mg·kg
-1
)>水体(0.0553mg·L
-1
)的排序递减,并随温度升高而增高.
小麦形成大穗的生态学基础
吕敬先, 盛承师
1996, 7(1): 27-32.
摘要
(
1575
)
PDF
(333KB) (
639
)
研究了不同光、温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的生育特征、幼穗分化、幼穗生长和穗部性状,探讨了促进穗大粒多、提高小麦单产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因播种期的不同而导致的小麦生长期间光、温条件的不同,使之各生育期出现的时间及其持续的天数有了较大的差异.小麦幼穗分化的历期天数多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长度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不同的积温是幼穗生长量和每穗总小穗数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条件适宜的麦区,可望通过引种适宜品种并适当提早播种期,以促进德大粒多、实现单产的明显提高.
环境对杂交水稻胞质及核质互作遗传表现的影响─Ⅳ.不同N条件下不育胞质对杂种1代多胺代谢的影响
林文雄, 林群慧, 梁义元, 吴志强
1996, 7(1): 33-38.
摘要
(
1639
)
PDF
(2575KB) (
390
)
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在不适宜的N条件下,ADC活性及其代谢产物Put含量和Spm/Spd值均有显着提高,其幅度随核质组成及其与环境互作的不同而异.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ADC活性的影响呈稳定的正效应,环境并不改变不育胞质对其作用的性质,但可调节其作用强度.在适宜的生理阈值内,通过栽培措施提高上述各生理指标有利于促进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正向影响和提高杂种优势强度.而在不适宜条件下上述各生理指标则超越其生理阈值.不利于水稻本身的生长发育.此外,杂交水稻在不适宜N条件下大量积累Put,往往伴随着IAAose和DAO活性的提高和IAA含量下降.
松嫩草原不同时间火烧后群落特征的变化
周道玮, 张宝田, 张宏一, 陆静梅
1996, 7(1): 39-43.
摘要
(
1557
)
PDF
(407KB) (
385
)
松嫩草原早春火烧后,种类密度、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增高,均匀度降低;晚春火烧后则相反.无论是早春火烧还是晚春火烧.群落高度降低,但晚烧更低.火烧能刺激羊草生长活力,晚烧作用更明显.火烧后,羊草叶产量增高,叶茎比例以晚烧地为最高.早烧后,群落地下现存量增多,晚烧相反.
羊草种群生态和演化形态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陆静梅, 李建东, 胡阿林, 历锡亮, 张洪芹, 周道玮
1996, 7(1): 44-48.
摘要
(
1418
)
PDF
(2609KB) (
464
)
对单优种羊草种群的演普及演化规律的分析表明,黑钙土型羊草植物体结构简单,盐碱土型羊草结构复杂,演化出进化程度较高的通气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及输导组织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型羊草具有明显的种内差异.
绿僵菌在土壤中的延续及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潜力
樊学珍, 李增智
1996, 7(1): 49-55.
摘要
(
1675
)
PDF
(552KB) (
736
)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
Metarhizium anisopliae
)在土壤中的发育过程、数量消长及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潜力.结果表明,接种62~82d后所有处理的CFU均降低80%以上,121~234d后降低99%以上.在灭菌和不灭菌土壤中,分生孢子初始接种量的半衰期分别为28.5d和23.8d,干菌丝粉分别为26.9d和19.6d.在土壤接种后100d,将桃小食心虫冬茧接入土壤,冬茧被侵染产孢后补偿了带菌量的下降,278dCFU比不接冬茧土壤第271d的带菌量大1000倍.在土壤接种后,不同时间接入土壤的冬茧死亡率直到第131d还保持在90%以上,但到第237d降至9.3%.未用绿僵菌处理的土壤中接入的桃小食心虫冬茧无死亡发生.小区试验中,在15、22.5、30和37.5kg·hm
-2
分生抱孢制剂剂量下死亡率达97.0~100%,而蛀果率仅为2.7~5.0%.在陕北进行了大田试验面积达670hm
2
,剂量为22.5kg·hm
-2
分生孢子制剂.蛀果率降至2.4%,未处理果园则高达30%.
异色飘虫成虫的限域搜索行为
邹运鼎, 耿继光, 季近, 孟庆雷, 陈高潮, 孙时荒
1996, 7(1): 56-60.
摘要
(
1354
)
PDF
(403KB) (
384
)
对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在摄食前后的限域搜索行为的研究表明,摄食前后0~15s内搜索行为轨迹弯曲角度总和之间差异显着,摄食后显着大于摄食前,其搜索活动频繁地作方向变换,以此提高搜索效率;摄食前后0~15s、15~30s、30~45s内的各对应停点距离差异显着,摄自前各停点间距离显着大于摄食后;摄食前后0~15s、15~30s、30~45s搜索速度,摄自前是摄食后的4~12倍,摄自前搜索速度变化很小,而摄食后离摄自的时间越长,搜索速度越快;摄食点到停点的直线距离,摄食前后之间差异显着,摄食前显着大于摄食后,若按面积范围比较,摄食前是摄食后的11~65倍.可以认为,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均具有限域搜索行为.
水稻品种形态特征对稻虱缨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娄永根, 程家安
1996, 7(1): 61-66.
摘要
(
1501
)
PDF
(512KB) (
447
)
在室内研究了水稻品种形态特征对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分布以及由此而对稻虱缨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品种中,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垂直分布型可归为3类,即上中部为主分布型、中下部为主分布型和均匀分布型.稻株上、中、下各部位的褐飞虱卵量多少与其相应部位叶鞘鞘脊的相对高度呈极显着正相关.稻虱缨小蜂对上中部为主分布型褐飞虱卵(在浙农大40上)的功能反应明显地强于对中下部为主分布型的褐飞虱卵(在浙852上).
异视界绒螨(
Allothrombium ignotum
)种群密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张慧杰, 李建社, 高两省, 刘天禄, 张卓敏
1996, 7(1): 67-71.
摘要
(
1622
)
PDF
(420KB) (
317
)
研究表明,无视异绒螨种群密度与棉田连作年限之间呈正相关,与棉田海拔高度和水位之间呈负相关.露地棉田螨量明显高于地膜覆盖棉田.若螨在静水中的浮水时间可持续5.2h.成螨产卵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2.5%.不同杀虫剂对幼螨杀伤力为溴氰菊酯喷雾>氧化乐果喷雾>三氯杀螨醇喷雾>氧化乐果缓释剂涂茎.因此,发展灌溉棉田、棉花适当连作、棉花生长期采取药剂涂茎治蚜对壮大无视异绒螨种群密度有重要作用.
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史作民, 陈涛
1996, 7(1): 72-76.
摘要
(
1525
)
PDF
(408KB) (
665
)
在对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用系统动力学和灰色系统等方法探讨了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在3种不同策略下的发展趋势,为大连市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
城郊景观动态模型研究──以沈阳市东陵区为例
谢志霄, 肖笃宁
1996, 7(1): 77-82.
摘要
(
1582
)
PDF
(478KB) (
489
)
基于渗透理论、马尔柯夫过程理论,采用中性模型方法,建立了3个不同的城郊景观动态模型,模型中分别介入不同自然因子和决策因子.利用模型对研究区景观进行了动态变化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价,评价方法与指标包括:1)多分辨率拟合分析;2)最近邻概率;3)斑块大小和数目.结果发现,综合介入决策因素和自然因子的模型具有最好的效果.
高密度网围养鱼对水生植被的影响及生态对策探讨
杨清心, 李文朝
1996, 7(1): 83-88.
摘要
(
1529
)
PDF
(507KB) (
362
)
研究了东太湖高密度网围养鱼实验区周围水生植被退化情况,影响范围半径>600m,在中心带优势种微齿眼子菜为黑藻、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所代替,并引起水绵严重发生,丧失了饲料生产能力.养鱼污染可导致水生植被退化,14.3hm
2
网围面积上年N、P污染负荷量分别达242g·m
-2
·a
-1
和27.4g·m
-2
·a
-1
.网围对风浪、水流的作用和水草收割的障碍效应是水生植被退化的另一重要原因.应对湖泊中网围养鱼的规模进行严格限制,并通过网围的小型、分散和短期化来减弱其环境效应的时空叠加,加强对网围周围水草的收割管理以防止植被退化和湖泊营养化.
核素迁移的二维非平衡吸附数值模式研究
王金生, 李书绅, 王志明, 郭择德, 陈家军
1996, 7(1): 89-93.
摘要
(
1559
)
PDF
(304KB) (
825
)
为了进一步研究核素在孔隙介质中的迁移规律,本文将水动力弥散方程与核素在孔隙介质中非平衡吸附关系式相耦合,建立了非平衡吸附数值模式,并给出了非平衡吸附数值模式中吸附解吸速率参数的获取方法.为了检验所建模式与编制的程序的正确性,利用试验场
85
Sr迁移的野外试验资料进行了计算,并与核素迁移平衡吸附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维非平衡吸附核素迁移数值模式能够更好地描述核素迁移实际.
饱和粘土中的三氯乙烯迁移特性
唐常源, 新藤静夫, 大桥弦子
1996, 7(1): 94-98.
摘要
(
1553
)
PDF
(2644KB) (
413
)
利用土柱模型以及吸附实验,分析不同NaCl浓度情况下,三氯乙烯(TCE)在蒙脱土和高岭土中的迁移特性.从实验中得到的等温吸附曲线表明,TCE在蒙脱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比在高岭土中的分配系数大3~8倍.由此可认为蒙脱上是一种可用于环境治理的天然材料.
低浓度SO
2
对云杉幼苗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研究
孔繁翔
1996, 7(1): 99-102.
摘要
(
1430
)
PDF
(323KB) (
402
)
研究了低浓度SO
2
对云杉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测定了CO
2
摄取速率、幼苗蔗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和转化酶活性及ATP/ADP值.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O
2
(200μg·m
-3
)能瞬时刺激幼苗对CO
2
的吸收.与对照组相比,幼苗中的蔗糖含量及蔗糖磷酸酶活性明显下降,ATP/ADP处于低水平.因此,在受到SO
2
污染形成可见伤害前,幼苗的生理生化过程可能已受到干扰.
化肥种类对不同品种菜心吸收累积Cd的影响
吴启堂, 陈卢, 王广寿, 谭秀芳
1996, 7(1): 103-106.
摘要
(
1595
)
PDF
(311KB) (
414
)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N、P、K肥对菜心(
Brassica chinensis
)吸收Cd的影响以及华南地区多个菜心品种对Cd的吸收累积的差异.结果表明,化肥形态主要影响土壤pH、水溶性和交换性Cd含量.5个品种菜心茎叶Cd浓度高低顺序为:迟菜心2号≥四九菜心19号>迟菜心29号≥特青菜心80天>特青菜心60天.水培试验表明,特青60天单位根表面积吸Cd速率和向地上部的迁移率比迟菜心2号低.
作物对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的生物效应及其评估
郑有飞, 杨志敏, 颜景义, 万长建
1996, 7(1): 107-109.
摘要
(
1540
)
PDF
(307KB) (
695
)
虾塘底质的总耗氧量及其季节变化
孙耀
1996, 7(1): 110-112.
摘要
(
1591
)
PDF
(259KB) (
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