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ISSN 1001-9332 CN 21-1253/Q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1年 第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1-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井冈山区常绿阔叶林更新动态的研究
谢帆, 王素珍
1991, 2(1): 1-7.
摘要
(
1606
)
PDF
(646KB) (
445
)
本文从常绿阔叶林更新苗的分布和生态因子的研究入手,并通过对更新苗种群和区系特征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在井冈山区恢复和发展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植物为主要种类成分的常绿阔叶林的可能性。
红松人工幼林透光伐效果的分析
李俊清, 王业遽
1991, 2(1): 8-13.
摘要
(
1544
)
PDF
(601KB) (
418
)
红松人工幼林透光伐分别采取清除红松林冠上方全部(全透林)和50%(半透林)阔叶树的抚育方式。半透林生长快,蓄积是全透林的1.5倍;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密度和森林生产力分别是全透林的1.3、0.8和1.3倍。全林营养元素积累量大,吸收的太阳辐射比全透林多100.3×10
6
J/m
2
,光能利用率高0.06%。最后,根据乌道特公式证明,幼林半透抚育效果良好,有利于形成复层结构的林分,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减少竞争,提高森林生产力。
树干径流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王本楠, 裴铁璠
1991, 2(1): 14-22.
摘要
(
1545
)
PDF
(640KB) (
359
)
本文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将树干径流过程这一连续系统离散化,编制程序,以计算机直接模拟过程行为,绕过了解微分方程之烦恼,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此举对扩展系统分析概念,研究连续系统颇有意义。
科尔沁沙地盐生植物群落复合体中主要植物群落的盐分生态
徐岚, 南寅镐
1991, 2(1): 23-31.
摘要
(
1602
)
PDF
(795KB) (
320
)
本文探讨了科尔沁沙地土壤盐分对该区盐生植物群落复合体的形成、种类组成、水平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阐明了在不同土壤盐分条件下同种植物体内K、Na、Ca、Mg总量的恒定性和Na含量的变化规律。根据植物体内Na含量和K、Na、Ca、Mg的组成比例,提出了植物对盐碱地的适应类型及其划分方法,并以此法将本区草甸植物归为4种类型:Na>K>Ca>Mg型;K>Na>Ca、Mg型;K>Na、Ca、Mg型和K>Ca、Mg>Na型。
盘坡地区草场鼠害的综合治理
景增春, 樊乃昌, 周文扬, 边疆晖
1991, 2(1): 32-38.
摘要
(
2216
)
PDF
(660KB) (
410
)
为探索在高寒草甸草场上实现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长期、稳定、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产力的提高,于1986—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所在的门源县风匣口地区严重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牧场上开展了化学灭鼠、补播牧草、围栏封育、控制放牧、化学灭杂及残鼠控制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并在盘坡地区800ha草场范围内实施上述综合治理措施。经过两年的观察,综合防治区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青藏高原草场鼠害的综合治理奠定了一定基础。
杀虫剂防治三化螟的最佳时间和最适浓度
张文庆, 古德祥, 周之铭
1991, 2(1): 39-47.
摘要
(
2522
)
PDF
(705KB) (
480
)
杀虫剂使用的最佳时间和最适浓度与很多因子有关,包括害虫种群动态、作物对为害的敏感性、作物单产和产品单价、杀虫剂药效降解速率和杀虫剂效率,以及气候条件等。运用边际分析方法,建立了确定杀虫剂使用的最佳时间和最适浓度的系统模型。此系统模型包括种群动态模型、产量损失预测模型、杀虫剂药效降解模型和杀虫剂效率模型。此外还引入了反映水稻对螟害敏感性程度的加权因子。通过求解一个函数的极大值问题,即可得到使得纯收益最大时的杀虫剂的使用时间和浓度。
杨树球二孢溃疡病的研究—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及药剂筛选
钟兆康, 赵敏
1991, 2(1): 48-51.
摘要
(
1876
)
PDF
(374KB) (
328
)
经试验,杨树球二孢溃疡病菌(
Botryodiplodia populea
Z.K.Zhong)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pH6—7,在PDA和麦芽粉培养基生长良好。该病于4月中下旬产生病斑,5月上旬呈现颗粒状的子实体,5月中旬以后逐渐成熟开裂,溢出炭黑色的分生孢子,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树皮内越冬。经室内药剂筛选,660B生物农药抑菌效果最佳,可达95%。
羽摇蚊幼虫和霍甫水丝蚓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蔡晓明
1991, 2(1): 52-57.
摘要
(
1745
)
PDF
(496KB) (
325
)
本文以羽摇蚊幼虫和霍甫水丝蚓为对象,进行了丁基磺毒杀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丁基磺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这两种水生生物均有较高的毒杀作用;这两种水生生物对其毒性都分别产生不同的症状;在低浓度下,亦产生不同效应;不同浓度丁基磺对摇蚊幼虫24小时毒理试验LC
50
为256.2ppm,对水丝蚓LC
50
为25.8ppm;不同季节出现的毒性效应均有差异。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水丝蚓中毒后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症状;温度、酸碱度等不同生态因素对丁基磺毒性的影响以及加强水丝蚓生态毒理学工作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酶学诊断:紫色土Cd、Cu、Pb和As对水稻根系脱氢酶的影响
吴家燕, 夏增禄, 巴音, 李森照
1991, 2(1): 58-62.
摘要
(
1645
)
PDF
(425KB) (
325
)
本文通过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中不同浓度Cd、Cu、Pb、As对水稻根系脱氢酶的影响研究,揭示了脱氢酶受抑制与产生抗性的过程。在低浓度时,土壤Cd、Cu、Pb、As对脱氢酶的影响较敏感,能因元素的不同性质反映土壤类型影响的差别。最后,以脱氢酶受抑制与初始抗性峰出现的转折点相应的土壤浓度为依据,确定了两种紫色土Cd、Cu、Pb、As的临界浓度。
大亚湾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初步研究
李传燕, 黄宗国, 郑成兴, 林盛, 王建军, 严颂凯
1991, 2(1): 63-69.
摘要
(
1693
)
PDF
(579KB) (
411
)
1988年8月至1989年7月在大亚湾鱼礁区进行附着生物调查研究,记录79种生物,大约有82.7%的生物种类是鱼礁区鱼虾的饵料生物(包括35种不带壳和32种带壳的饵料生物),有17.3%的生物种类为非饵料生物。礁区附着生物种类多,附着量大,生长迅速,投礁半年后100%被生物覆盖,附着厚度30mm,附着量达17.487kg/m
2
。礁区生物一年四季都能繁殖附着,主要附着期4—10月,高峰期7、8、9三个月,是投礁的最佳时间。
节水农业及其生理生态基础
山仑, 徐萌
1991, 2(1): 70-76.
摘要
(
2011
)
PDF
(738KB) (
785
)
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是节水农业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近年实践证明,通过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增加农田生产力存在很大潜力,节水和增产的目标可能同时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研究确定植物水分亏缺的允许程度。植物各个生理过程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不同,综合文献报道和作者研究结果,水分亏缺对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生理过程影响的先后顺序为:生长—蒸腾—光合—运输。在一定条件下,有限水分亏缺不会对作物最终经济产量造成影响,但却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试论三峡工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徐琪
1991, 2(1): 77-84.
摘要
(
1797
)
PDF
(706KB) (
427
)
本文探讨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影响可分为2类:(1)淹没土地,移民搬迁,在已脆弱的库区生态环境中又增加了环境压力,属突变性;(2)随着水文水势的改变,可增加中下游地区低洼稻田的沼泽化与潜育化潜在威胁,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亦有加重趋势。为此,需封山育林,保水保土,合理安排农林用地,强化治水改土,以及防治土壤沼泽化潜育化等措施,方能改善流域生态系统,提高土地承载能力。
木霉菌生态学及其在生防中的应用
张硕成
1991, 2(1): 85-88.
摘要
(
1704
)
PDF
(414KB) (
687
)
本文就木霉菌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简要概述了木霉菌在土壤、植物地上部分和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林木死亡的初步研究
陈华, 徐振邦
1991, 2(1): 89-91.
摘要
(
1607
)
PDF
(353KB) (
550
)
土地处理系统中悬浮固体的整体分析技术研究
宋玉芳, 翟林, 郭立新
1991, 2(1): 92-95.
摘要
(
1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