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2-04-25
    研究论文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物动态研究——以中美两个温带天然林生态系统为例
    陈华, M. E. Harmon
    1992, 3(2):  99-104. 
    摘要 ( 1474 )   PDF (553KB) ( 568 )  
    通过对我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美国Andrews试验林异叶铁杉林的林木死亡量、粗死木质物(CWD)贮量、分解速率和它们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方面动态研究表明,CWD是温带天然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重要性,因森林类型的不同而不尽相同,CWD在针叶林中比针阔混交林中更为重要。CWD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很可能在于系统遭受重大外界扰动后,起到贮藏养分,增加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未来全球森林凋落物C贮量估测时,应该包括CWD,否则将低估全球森林凋落物C贮量2.0—16×1013kg,系统相对误差达2—10%。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立地质量因子的定量排序与评价
    金志农
    1992, 3(2):  105-110. 
    摘要 ( 1482 )   PDF (482KB) ( 520 )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多元数理统计法,系统地辩识和评价了长江中游平原地区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Ⅰ-69杨,Ⅰ-72杨)主要立地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水分是主要的综合立地因子,其对林分优势高生长的贡献率为44.56%(Ⅰ-69杨)和34.09%(Ⅰ-72杨);其次是物理性状和通气条件,各占24%左右;土壤养分贡献率最低,仅10%左右。主要立地子因子包括水淹程度、微地形、地下水位、经营程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pH值,累积贡献率达到90%以上。文中最后编制了具有数量化立地指数表和地位级表双重功能的立地因子贡献值表。
    数字图像处理法确定林带疏透度投影误差和影缩误差研究
    周新华, 姜凤岐, 林鹤鸣
    1992, 3(2):  111-119. 
    摘要 ( 1664 )   PDF (802KB) ( 451 )  
    继“数字图像处理法确定林带疏透度随机误差研究”之后,研究了数字图像处理法确定林带疏透度的投影误差和影缩误差。文中阐述了在林带像片上离像主点越近投影误差绝对值越小而影缩误差与在像片上的位置无关的规律;揭示了像片疏透度中的投影误差绝对值与照像机焦距和摄影距离均呈负相关的原理;分别建立了矩形、品字形和斜线等3种主要配置类型林带干部像片疏透度中投影误差和影缩误差模型;综合对诸误差研究的结论,提出了从测定样本量的确定和野外摄影到室内测定直至误差计算的尽量缩小、限制诸误差,订正林带干部像片疏透度中投影误差和影缩误差,最终实现按已知或既定界限值的准确度确定林带疏透度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越冬针叶有机自由基产额对低温和光照的反应
    陶大立, 靳月华, 杜英君, 刘雅言, 刘桂珍, 詹瑞云
    1992, 3(2):  120-124. 
    摘要 ( 1431 )   PDF (463KB) ( 365 )  
    以越冬针叶树苗木针叶为材料在黑暗与强光照两种条件下用ESR波谱仪检测有机自由基信号强度对不同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1.越冬伤害越重,针叶有机自由基产额越高;2.有机自由基产额随温度下降而增加;3.光照对有机自由基产额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且此增强作用在0℃表现最明显;4.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对有机自由基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据此认为红松苗的越冬伤害和有机自由基的高产额有关。在自然界针叶有机自由基的高产额主要和冬季的强日照有关,但低温也有一定作用。
    区域防护林体系总体热效应的遥感分析
    朱廷曜, 金昌杰, 徐吉炎, 常兴武
    1992, 3(2):  125-130. 
    摘要 ( 1440 )   PDF (585KB) ( 349 )  
    本文利用NOAA/AVHRR卫星资料分析了章古台地区不同生境的反射率及地表温度,并研究了防护林体系对辐射平衡和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沙造林可使辐射平衡由占总辐射的46%提高到57%,白天地面有效辐射由占总辐射的35%减小到29%,表面温度日较差由13.0—14.0℃减小到2.0—3.5℃。
    茶园间植乌桕的气候生态效应
    丁瑞兴, 黄晓澜, 周亚军
    1992, 3(2):  131-137. 
    摘要 ( 1648 )   PDF (637KB) ( 374 )  
    在安徽省黄山地区的红壤上,研究了茶园种植乌桕树对改善小气候环境的效应。夏秋季借助乌桕树稀疏的林冠为茶树遮荫,茶树-乌桕间植茶园的太阳总辐射低于茶树的光饱和点,其散射辐射比普通纯茶园增加,散射辐射与直接辐射的比率高达0.78-0.90,气温及湿度得到调节,宜于茶树正常生长;茶树及乌桕树的根系分别从浅层及深层吸收土壤水分,提高了土壤水的利用率。因此,茶园间植乌桕可减轻夏季热旱危害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江南茶区生产优质绿茶的一种人工生态模式。
    农业系统中磷肥残效及磷循环研究Ⅰ.作物吸磷量、磷肥残效及土壤有效磷变化
    沈善敏, 殷秀岩, 张璐
    1992, 3(2):  138-143. 
    摘要 ( 1645 )   PDF (551KB) ( 654 )  
    在碳酸盐褐色土上的6年试验表明,总施肥量相同情况下,6年一次大剂量和每年小剂量两种施磷方式的作物增产效果相似而以后者略高,但后者在提高土壤有效磷方面明显优于前者。在碳酸盐褐色土上一次施磷的残效至少可持续5年以上,虽然大剂量施磷第1年的利用率仅为7%,但6年累加利用率可达34%。土壤中残留肥料磷进入速效库的比例以每年小剂量处理较高,施肥第6年该比例为17%;一次大剂量施肥后6年只有2%的残留肥料磷进入速效库。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方法研究
    胡秉民, 王兆骞, 吴建军, 李伟光
    1992, 3(2):  144-148. 
    摘要 ( 1719 )   PDF (428KB) ( 478 )  
    本文提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3级指标体系及其指标内各成分的折算问题。同时结合浙江省典型农户的调查,探讨对原始数据目的旨在统一量纲和缩小指标间数最级悬殊的有效转换方法。
    宁夏盐池县半农半牧区草原畜群发展预测分析
    周海林
    1992, 3(2):  149-154. 
    摘要 ( 1373 )   PDF (505KB) ( 354 )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盐池县草原畜群发展动态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可找出控制滩羊与山羊数景发展的敏感参数。认为在控制畜群数量的同时,经济效益亦可得到提高。
    亚热带平原绵羊的高温应激反应
    马卫东, 康梦松, 高红, 黄光辉, 周复查
    1992, 3(2):  155-159. 
    摘要 ( 1628 )   PDF (459KB) ( 486 )  
    对考湖杂种羊在夏季高温下的应激反应作了一些生理生化测试分析。环境温度逐渐增高时,绵羊的体温、心率、呼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呼吸、心率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又趋于平缓下降,呈“S”形曲线变化;当环境温度在35℃以下时,皮温高于毛丛温度,绵羊可以蒸发和非蒸发两种方式散热,环境温度接近35℃时,皮温与毛丛温度相等,绵羊只能以蒸发方式散热;高温下血清中K、Na、Cl、胆固醇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浓度显著增加(P<0.01),血清葡萄糖浓度也有所增加。
    清河水库鲢、鳙鱼种群动态研究Ⅰ.生产量的估计
    董双林
    1992, 3(2):  160-164. 
    摘要 ( 1670 )   PDF (295KB) ( 478 )  
    本文根据Robson-Chapman公式估算了清河水库鲢、鳙可捕群体的残存率,计算了非捕捞群体的残存率和种群生产量。清河水库非捕捞群体平均年残存率约为0.25,可捕群体的平均年残存率鲢为0.32、鳙为0.38。鲢、鳙鱼种群生产量分别为141和110kg/ha,种群年P/B系数分别为1.15和1.09。鲢、鳙鱼获量仅为其生产量的33%和34%,库存生物量的36%。
    太平湖水库的浮游藻类与营养型评价
    况琪军, 夏宜琤
    1992, 3(2):  165-168. 
    摘要 ( 1651 )   PDF (380KB) ( 438 )  
    研究了太平湖水库的浮游藻类与营养类型。共发现藻类175种。绿藻门的种类最多(87种),占种类总数的50%。硅藻和蓝藻次之(分别为34和33种),各占19.4%和18.8%。其它5门藻合计21种,仅占种类总数的11.8%。根据营养型分析结果,太平湖目前水质优良,属中营养型水体;但是藻类的优势种类和总氮含量两项指标已达富营养水平,而且微囊藻(Microcystis)水体较多出现,表明该水体已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含磷量较低(总磷0.012mg/L)是浮游藻类进一步大量繁殖的限制因子。为防止水质恶化,除了应控制含氮化合物的污染外,限制磷的输入尤为重要。
    连续性空间分布型模型与应用研究
    张文军, 商鸿生
    1992, 3(2):  169-172. 
    摘要 ( 1537 )   PDF (307KB) ( 353 )  
    本文对Pearson-Ⅲ分布与指数分布的空间分布型特征进行了探讨,发现它们的精确性高于经典的频次分布。导出Pearson-Ⅲ分布与指数分布的空间分布型判定指标和抽样量公式,并对赤霉病菌源的分布型和抽样量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连续性空间分布型模型的优越性。
    根瘤菌生态学研究中两个数学模型的探讨
    丁武, 李阜棣
    1992, 3(2):  173-178. 
    摘要 ( 1480 )   PDF (486KB) ( 360 )  
    以自然重壤土和无菌砂为培养基质,栽种大豆,采用MPN法测数,证明了大豆根瘤菌数量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谛模型并编写了相应的BASIC程序。通过6组试验数据的计算,发现根瘤菌接种量和其占瘤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并编写了相应的BASIC程序。
    低浓度SO2污染与桃蚜的生长和繁殖
    吴坤君, 龚佩瑜, 李秀珍, 曹洪法, 舒俭民, 熊严军
    1992, 3(2):  179-183. 
    摘要 ( 1332 )   PDF (500KB) ( 491 )  
    用40或80ppbSO2熏气处理过的油菜饲养桃蚜(Myzus persicae),研究低浓度SO2污染对这种蚜虫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两个处理组若蚜的发育速率显著加快,5天内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MRGR)分别增加22.3%和31.5%。成蚜的繁殖力提高40—90%,导致桃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升高17%和27%。比较了桃蚜和其它3种蚜虫对SO2污染的反应强度,讨论了SO2污染促进某些植食性昆虫生长的可能原因。
    模拟酸雨对主要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及形态的影响
    王维君, 陈家坊, 何群
    1992, 3(2):  184-189. 
    摘要 ( 1975 )   PDF (546KB) ( 431 )  
    本文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主要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及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较小,但对土壤铝的溶出却影响明显,尤其在pH<4.0时;模拟酸雨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以高度风化的酸性土壤较为敏感。模拟酸雨对土壤游离铝形态的影响是重要的,酸处理后,交换性铝略有增加,无定形活性铝增加较多,而有机络合态铝有减少的趋势。这表明在酸雨的长期作用下,铝终将转化为交换性铝和水溶性铝而进入环境并危害生态系统。
    宽叶香蒲净化塘系统净化铅/锌矿废水效应的研究
    叶志鸿, 陈桂珠, 蓝崇钰, 李柳川
    1992, 3(2):  190-194. 
    摘要 ( 1457 )   PDF (463KB) ( 373 )  
    研究了以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为优势群落的净化塘系统来处理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选矿废水。经5年多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净化铅/锌石广废水。在进入净化塘系统前,未处理的废水合有高浓度的悬浮物(4635mg/L)和重金属[Fb(1.61mg/L)、Zn(1.96mg/L)和Cd(0.022mg/L)]等,经过净化后,水质明显改善,pH从8.03下降到7.74,总悬浮物去除率达99%,Pb去除率为90%,Zn和Cd去除率为84%,其它重金属如Cu、Fe和Al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