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ISSN 1001-9332 CN 21-1253/Q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3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3-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年龄结构动态的研究
徐化成, 范兆飞
1993, 4(3): 229-233.
摘要
(
1709
)
PDF
(448KB) (
482
)
对受不同程度干扰的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年龄结构的研究表明,一代林年龄结构动态的特点是初期种群密度增大,年龄变幅加大,后期因自然稀疏而年龄变幅减小.多代林是不同世代的一代林的斑块镶嵌,上层老年世代年龄变差小,中层的中年或成年世代变差大,下层幼年世代变差亦较小.白桦与落叶松在良好立地上混生时,初期因白桦定居早,其平均年龄比落叶松大5—15年,50—70年后,落叶松的平均年龄因部分白桦死去而变得较大.
兴安落叶松的结实及其与短枝年龄结构的关系
徐振邦, 陈华, 陈涛, 邵春海, 杨善勋
1993, 4(3): 234-240.
摘要
(
1662
)
PDF
(592KB) (
411
)
继1989年以后,1991年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又出现一次结实,结实率平均为63.8%,且结实的林木多出现在过火的林地上.胸径28cm以上的林木结实率可达到80%以上,而且结实量多的林木绝大部分(85%以上)是树冠稀疏的.球果多集中于树冠的中部.短枝年龄结构格局对结实具有重要影响.短枝的数量以1、2年生最多,但结实的短枝主要属于3—7年生的短枝,一次种子丰收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短枝数量,花芽中大部分为雄花,直接用于形成球果的雌花,一般尚不足20%.开花结实成熟年龄短枝的存蓄率愈高,其结实的潜力也愈大,出现种子年的可能性也愈大.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单建平, 陶大立, 王淼, 赵士洞
1993, 4(3): 241-245.
摘要
(
1476
)
PDF
(474KB) (
768
)
系统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细根生物量、生产力、年周转率及其在净生产力分配中的作用,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活细根的生物量为5049kg.ha
-1
,死细根生物量的平均值为1883kg.ha
-1
,细根的年周转率为0.96,年生产量为4860kg.ha
-1
,约占总净初级生产力的19.40%,年死亡量为2343kg.ha
-1
,相当于阔叶红松林枯枝落叶年凋落量的60%,由此提出了森林凋落物应包括枯枝落叶和根系凋落物的论点.
秋茄落叶分解中营养元素释放的季节动态
范航清, 林鹏
1993, 4(3): 246-249.
摘要
(
1805
)
PDF
(363KB) (
444
)
研究了福建九龙江口林地红树植物秋茄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和P营养元素释放速率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腐解中叶片元素组成因不同营养元素损失率而变化较大.元素的损失总是快于干重损失,且损失速率为K>Mg>Ca和K>P.冬季P的损失快于Mg和Ca(P>Mg>Ca),夏季则相反(Mg>Ca>P),其余两季节差别不大.4个季节分解56天后,K、Ca、Mg、P分别损失达初始量的72—97%,51—88%,60—90%和64—79%.
林冠分配降雨过程的模拟实验分析
裴铁璠, 范世香, 韩绍文, 郑远长, 牛丽华
1993, 4(3): 250-255.
摘要
(
1892
)
PDF
(466KB) (
384
)
实验发现,降雨通过林冠的穿透过程线、树干径流过程线与电感电容电阻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线极为相似.由此启发,用此电路暂态方程拟合穿透降雨与树干径流过程并求出了解析解.进而,根据余项法求出截留强度表达式.此举拓宽了森林水文学理论研究思路.
茶园生态边界层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王信理, 熊文愈
1993, 4(3): 256-259.
摘要
(
1619
)
PDF
(367KB) (
760
)
对茶园生态边界层的垂直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茶园冠层的枝叶密集,叶片垂直分布集中.在晴天,由于茶树生理活动的影响,使得温度和湿度垂直分布形成明显的逆温层和正的湿度梯度,在叶片分布层附近达到最大值,向上向下减小,并随天气条件和时间变化而有所不同.生态实体是叶片分布层中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实体,在较大的尺度上,以独特的生态功能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能交换和信息传递.
玉米生育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阻力与水势的分布
康绍忠, 刘晓明
1993, 4(3): 260-266.
摘要
(
1654
)
PDF
(604KB) (
446
)
根据玉米生育期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势和水流阻力的分布,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叶片之间的水势差在玉米抽雄期前达0.8—1.0MPa,到抽雄期以后达1.0—1.5MPa,叶片与大气之间的水势差则在抽雄期前后分别达80—120MPa和60—80MPa;连续体内的水流阻力主要在叶片与大气之间.建立了连续体中玉米叶片水势的动态模拟公式,模拟叶水势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揭示了叶片蒸腾速率与叶-气系统水势差和水流阻力的关系,当叶片与大气之间的水势差达90—100MPa之后,蒸腾速率随叶-气间水势差增加而减小.
建德县南峰乡丘陵山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研究Ⅰ.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
卢剑波, 王兆骞, 马岳
1993, 4(3): 267-271.
摘要
(
1450
)
PDF
(422KB) (
456
)
本研究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了丘陵山地开发利用的多目标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和影子价格分析,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规划后,系统的结构得到优化,生态与经济的目标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应增加经济林的比重,提高丘陵山地开发的经济效益和产出;2)增加薪炭林的面积,改善农村能源的供给;3)调整用材林的结构;4)大力套种绿肥,增加饲料和有机肥的来源,减少水土流失.
利用马尔柯夫过程预测东陵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
徐岚, 赵羿
1993, 4(3): 272-277.
摘要
(
2215
)
PDF
(600KB) (
762
)
根据沈阳市东陵区3个时期遥感航片和地形图获得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成功地确定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概率,并用马氏链模型预测了该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前该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正处于一种耕地逐渐减少,居民点工矿用地逐渐增加的变化状态,而且这种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最后将达到以旱地20.66%、水田28.41%、居民点工矿用地37.42%、菜地6.15%、林地4.36%等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状态,形成一个城乡结合的新的土地利用格局.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营养联系
尤民生, 庞雄飞
1993, 4(3): 278-282.
摘要
(
2588
)
PDF
(427KB) (
674
)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资料,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及类型.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由于取食与被取食、寄生与被寄生、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依据物种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和功能,可将福州市郊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分为3种类型:1)食物网中尚未发现有重寄生环节;2)食物网中有重寄生环节;3)食物网中有兼寄生环节.为了探讨定量研究生物群落营养联系的可能性,本文运用图论的知识把食物网的结构描述为标向图、集合或邻接矩阵,同时用图论的运算法则解决了各种类型的食物网的合并问题,为研究复杂群落的营养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秦油2号”油菜植株内含物与桃蚜种群消长的关系
邹运鼎, 孟庆雷, 胡丽娟, 杨义和, 黄世祥
1993, 4(3): 283-288.
摘要
(
1322
)
PDF
(393KB) (
394
)
通过对N、P、K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秦油2号”油菜植株内含物与桃蚜种群消长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建立了9个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含K量、含水量对桃蚜种群消长影响最大;低N、低K、中P组合对桃蚜种群增长不利.
电磁感应电导仪(EM38)测定土壤含盐量的研究
张为政, 殷立娟
1993, 4(3): 289-294.
摘要
(
1898
)
PDF
(451KB) (
711
)
利用EM38型电磁感应电导仪(EM38)在野外原位测定土壤电磁感应电导率(EM),是一种快速简便测定土壤含盐量的新方法.将EM38水平放置在地表以上不同高度,仪器EM读数随高度的变化与不同深度土层的盐分含量分布有关.室内用电导法测定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浸液(水:土=5:1)的电导率(EC).两种电导率(EM和EC)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地面不同高度EM与不同深度土层EC具有显著相关性.根据EM建立了EC的回归方程,代入相应的EM值即可求出不同深度土层的EC和含盐量.
植物释放N
2
O速率及施肥的影响
李楠, 陈冠雄
1993, 4(3): 295-298.
摘要
(
1335
)
PDF
(250KB) (
429
)
采用开放式箱法和乙炔抑制技术,研究了大豆、春小麦和谷子3种植物不同生育期的N
2
O释放速率以及施肥对春小麦N
2
O释放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3种植物N
2
O释放速率不同,但都具有在生长发育的前期阶段逐渐增加,至开花期前后达到高峰,然后又迅速下降的相似变化规律.在相应生育期,大豆表现出比谷子和春小麦更高的N
2
O释放速率.不同的施肥量造成春小麦不同的生长状况,其N
2
O释放速率也随之不同,过量施肥引起N
2
O释放速率增加.
长年干旱环境对新疆豆科植物根瘤形态结构的影响
蔺继尚, 王丽霞, 关桂兰
1993, 4(3): 299-302.
摘要
(
1691
)
PDF
(1035KB) (
546
)
对生长在新疆干旱地区的豆科植物苦豆子(
Sopara alopecuroides
)、新疆黄芪(
Astragalus
sp.)和新疆野豌豆(
Vicia costata
)根瘤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根瘤的形态结构受到当地长期干旱环境的影响,根瘤皮层明显地比非干旱区豆科植物根瘤皮层厚.相对厚的皮层为根瘤中心区内的类菌体提供了一个适应范围较大的气体扩散屏障.而在根瘤的中心区,3种豆科植物超微结构差异较大,未发现一种普遍的能与周围干旱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根瘤中心区结构特征,表明根瘤皮层结构的改变足以抵御外界干旱的条件.
外源Se对农作物籽实中Se的化学形态及其品质的影响
崔剑波, 尹昭汉
1993, 4(3): 303-307.
摘要
(
1364
)
PDF
(427KB) (
487
)
本文以喷Se、施Se作为外源Se,将作物籽实中的Se分为水溶态、K
2
SO
4
可提态、NaOH可提态、残余态4种形态.结论认为NaOH可提态Se、水溶态Se为作物籽实中Se的主要存在形态,其中Se(Ⅵ)在各形态Se中占有一定比例,并随外源Se的增加而变化.同时,外源Se可改变作物体内各组分Se的比例,并使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有所增加,进而对其遗传特性可能带来影响.
经济杀菌灭藻剂OACL控制工业循环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研究
张景媛, 高惠明, 李爱民, 孟庆恒, 卓跃, 徐大勇, 张杰
1993, 4(3): 308-312.
摘要
(
1477
)
PDF
(358KB) (
592
)
研究了经济杀菌灭藻剂OACL对异氧菌、硫酸盐还原菌和铁细菌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其杀菌率平均为99%以上,在pH5和pH7时分别为97.8%和88%.而在现场投药试验条件下为92%以上.可以认为,OACL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的高效杀菌灭藻剂.
酸性水对淡水螺类存活、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刘保元
1993, 4(3): 313-318.
摘要
(
2145
)
PDF
(444KB) (
792
)
研究了酸性水对椭圆萝卜螺和铜锈环棱螺等淡水螺类存活、生长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萝卜螺对低pH值的耐受能力,96小时LC
50
值为pH3.96.pH值低于5.0时,淡水肺螺类产的卵袋数量较少,卵孵化时间较长,幼螺生长较缓慢.铜锈环棱螺仔螺在低pH(对照组)下生长到第35和45天时,其体长生长率分别为1.21和1.07%,而pH5.0组则仅有0.18和0.29%.pH5.5对淡水肺螺类无明显影响,pH3.0则不能生存.
间接性害虫为害与作物产量损失的关系Ⅱ.取食繁殖器官害虫
盛承发
1993, 4(3): 319-324.
摘要
(
1535
)
PDF
(565KB) (
566
)
本文试从分散的材料中概括出主要大田作物繁殖器官被害与产量损失之间的一般关系.不同作物对繁殖器官被害的产量反应有某些共同性.在生殖生长初期损失全部或部分繁殖器官经常引起增产,在后期损失幼嫩的繁殖器官对产量无不利影响,但在中期损失繁殖器官一般导致明显减产,表现了受害时的生长阶段的普遍重要意义.在繁殖器官损失量过大,作物品种晚熟或有限生长习性强,水、肥条件及温度与光照条件不良,补偿期过短,植株密度过小或过大,中部繁殖器官受害以及遭受连续为害情况下,减产的可能性增大.这与叶片损失后的产量反应有类似之处.本文归纳出的这一认识可供在作物产量损失测定等工作时参考.
亚热带人工林松树
13
C/
12
C比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孙谷畴, 林植芳, 林桂珠, 李双顺
1993, 4(3): 325-327.
摘要
(
1474
)
PDF
(391KB) (
495
)
佘山大型真菌的生态因子分析
吴人坚, 谭惠慈
1993, 4(3): 328-333.
摘要
(
1334
)
PDF
(410KB) (
409
)
多花黑麦草对啤酒废水净化功能的研究
戴全裕, 陈钊
1993, 4(3): 334-337.
摘要
(
1295
)
PDF
(327KB) (
383
)
谱分析法在草地植被研究中的应用
黄敬峰
1993, 4(3): 338-341.
摘要
(
1189
)
PDF
(319KB) (
435
)
“生物多样性的编目与监测”项目科学委员会首次会议在巴黎召开
赵士洞
1993, 4(3): 342-342.
摘要
(
1261
)
PDF
(106KB) (
684
)
拟议中的国际合作项目“生物多样性的编目与监测”(InventoryingandMonitoringofgiodiversity)科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30—31日在法国巴黎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总部召开,会议由委员会主席F.deCastri主持,科学委员会和协调委员会的成员共9人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