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8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07-07-16
    研究报告
    岷江干旱河谷多苞蔷薇生长与繁殖特征
    周志琼1,2;包维楷1;吴福忠1,2;庞学勇1;何晓1;吴宁1
    2007, 18(07):  1407-1413 . 
    摘要 ( 2456 )   PDF (493KB) ( 1463 )  
    通过大面积野外踏查和样方调查,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乡土灌木多苞蔷薇种群的分布、生长繁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多苞蔷薇广泛分布于岷江干旱河谷汶川绵褫至松潘镇江关约170 km长、海拔1 200~2 600 m的空间范围内,其株高、基径、年龄、冠幅、萌蘖株数和结实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3.33±3.13) cm、(12.49±0.40) mm、(3.34±0.16) a、(1.30±0.13) m2、(5.07±0.39)株/丛和(171.47±25.90)果/丛.随着海拔高度和纬度增加,其株高、基径、冠幅和结实量增加,而萌蘖株数没有显著变化.多苞蔷薇有性结实和无性萌蘖能力随环境空间变化的不匹配性与其生长密切相关,可能与多变环境下资源分配利用的平衡机制有关;以丛进行年龄统计,多苞蔷薇缺少幼龄个体,种群发展并不稳定,但随海拔高度升高,萌蘖株年龄结构均呈“金字塔”型,且较大龄级的萌株比例略增,显示出良好的种群持续性.综合分析发现,多苞蔷薇生长与繁殖的空间差异性是对干旱河谷长期适应的结果,既为种群持续提供了保证,也为种群扩大奠定了基础.
    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针叶三种抗氧化酶活性与光合色素含量
    梁建萍;牛远;谢敬斯;张建达
    2007, 18(07):  1414-1419 . 
    摘要 ( 2300 )   PDF (398KB) ( 1754 )  
    通过分析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1 600~2 800 m)梯度华北落叶松针叶中3种抗氧化酶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探讨了高山林木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针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即中海拔区(1 900~2 400 m)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相对较低,而低海拔区(1 600~1 800 m)和高海拔区(2 500~2 800 m)活性相对较高.低海拔区3种酶活性分别比中海拔区提高62.79%、42.13% 和 7.87%,高海拔区分别提高75.20%、14.49% 和 63.38%,但临近森林垂直分布上限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分别达9.27和14.06 μmol·g-1 FM,而在中海拔区平均含量为5.58 μmol·g-1 FM.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和-0.986;但叶绿素a/b比值及Car的相对含量(Car/Chl)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和0.877.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银杏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李雪梅1,2;何兴元1;陈玮1;付士磊1;张利红3
    2007, 18(07):  1420-1424 . 
    摘要 ( 2371 )   PDF (529KB) ( 1361 )  
    采用开顶箱系统,研究了银杏叶片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CO2浓度+350 μmol·mol-1,EC)的响应.结果表明,EC处理能使ABA含量降低,与对照(CK)相比, ABA含量最大降低63.0%(处理后120 d).EC处理使叶片IAA和ZR含量增加,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IAA含量在处理后100 d为CK的2倍,ZR含量在处理后80 d时为CK的2.5倍.EC处理使叶片GA3峰值提前出现. (IAA+GA3+ZR)/ABA比值随着银杏的生长逐渐降低,在处理后期(处理后40~120 d)明显高于CK,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可促进银杏的生长发育.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及全氮分布与积累特征
    石福臣1;李瑞利1;王绍强2;Sasa Kaichiro3
    2007, 18(07):  1425-1431 . 
    摘要 ( 2627 )   PDF (663KB) ( 1637 )  
    研究了三江平原2类典型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的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结果表明,2类沼泽剖面有机碳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储碳层和淀积层;上层的储碳层厚度约为60 cm,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96和184 g·kg-1,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7.4和17.6 g·kg-1;下层的淀积层内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低而稳定.2类沼泽剖面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而下降, 有机碳、全氮与容重之间相关均极显著(P<0.01).2类典型湿地有机碳密度在20~40 cm剖面内最大.储碳层内,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83×104和1.73×104 t·km-2,全氮储量分别为1.45×103和1.67×103 t·km-2;100 cm以内,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86×104和262×104 t·km-2,全氮储量分别为2.18×103和2.49×103 t·km-2.植被类型对湿地剖面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储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硝酸根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及光能分配的影响
    苏秀荣1;王秀峰2;杨凤娟2;魏珉2
    2007, 18(07):  1441-1446 . 
    摘要 ( 2534 )   PDF (471KB) ( 1596 )  
    研究了不同浓度NO3-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及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O3-浓度较低时(14~98 mmol·L-1),适当增加NO3-浓度,可增强黄瓜幼苗叶片对光的捕获能力,促进光合作用.随着NO3-浓度的进一步增加(140~182 mmol·L-1),PSⅡ光化学效率降低,电子传递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降低;吸收的光能中,通过天线色素的热耗散增加,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降低,光化学效率下降.140和182 mmol·L-1 NO3-处理黄瓜幼苗叶片6 d后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下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5%和78%;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天线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低于对照,非光化学猝灭(NPQ)高于对照,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间的分配不平衡性(β/α-1)增大.高浓度NO3-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各荧光参数变化幅度比低浓度大.当光照增强时,高浓度NO3-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吸收的光能中应用于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 显著降低,天线热耗散的份额(D)显著增加. 天线热耗散是耗散过剩能量的主要途径.
    施氮量对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一氧化氮含量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张绪成1,2;上官周平2
    2007, 18(07):  1447-1452 . 
    摘要 ( 2441 )   PDF (723KB) ( 1484 )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分蘖到抽穗期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80 kg·hm-2氮处理时达到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NR活性提高; 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叶片NR活性与NO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R2≥0.68,n=15),NO含量和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二次相关(R2≥0.43,n=15);低氮处理下,NR活性较低使叶片NO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促进气孔开放,高氮处理下,NR活性较高使叶片NO含量增加,诱导气孔关闭;在抽穗期叶片NR活性和NO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虽然NO含量和Gs也呈显著正二次相关(R2≥0.36,n=15),但不能通过施氮提高NR活性来影响叶片NO含量,进而调节叶片气孔行为.合理施氮使小麦叶片NO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可提高叶片GsTr和IWUE,增强作物抗旱能力,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小麦产量.
    硫对石灰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张昌爱;张民;曾跃春
    2007, 18(07):  1453-1458 . 
    摘要 ( 2262 )   PDF (460KB) ( 1368 )  
    通过连续两茬油菜盆栽试验,分析了硫对土壤pH、电导率、交换性阳离子和水溶性阴离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能显著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电导率;施硫会使土壤交换性Na+和交换性K+含量升高,并加剧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总量的累积;施硫对交换性Ca2+和Mg2+含量影响较小,也未能显著改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碱化度.与尿素相比,硫包膜尿素对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交换性阳离子和水溶性阴离子影响较大;与尿素处理相比,施硫未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施硫较多时,油菜产量显著降低.
    种植方式和裸岩率对喀斯特洼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
    张伟1,2;陈洪松1,2;王克林1,2;张继光1;侯娅1,2
    2007, 18(07):  1459-1463 . 
    摘要 ( 2528 )   PDF (509KB) ( 1426 )  
    选取桂西北典型喀斯特洼地,研究了种植方式和裸岩率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和C/N有显著影响;裸岩率对SOC、TN、TP、TK、AN、AK和C/N有显著影响,对SOC、TN、TP和AN的影响程度大于种植制度的影响,这主要与农户在裸岩率较低的地段耕作强度较大有关;木豆板栗地的SOC、TN、TP、TK、AN、AK等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种植方式,说明退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受地形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SOC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坡脚大于洼地;AP的空间分布与SOC不同,主要受施肥影响,表现为洼地高于坡脚.
    广东新会地区耕地土壤肥力指标的时空变异性
    甘海华;彭凌云;卢瑛;吴靖宇;赖雪梅
    2007, 18(07):  1464-1470 . 
    摘要 ( 2401 )   PDF (874KB) ( 1310 )  
    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研究了近20年广东新会地区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等4种土壤肥力指标的时空变异规律.样本的t检验以及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2003年调查的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比1982年显著减小,而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增加.4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研究区域大部分地区pH值呈减小趋势;研究区域中部银洲湖两岸、南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有机质含量呈升高趋势,其余地区呈降低趋势;研究区域的大部分地区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整个研究区域全磷含量基本上呈增加趋势.
    中国典型丘陵区人口密集乡村景观的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
    焦加国1,2;杨林章2;武俊喜3;李辉信1;E.C. Ellis4
    2007, 18(07):  1471-1478 . 
    摘要 ( 2536 )   PDF (302KB) ( 1389 )  
    基于IKONOS高分辨率(1 m)卫星遥感图,根据生态立地分层分类规则,评价了四川盆地、江南山地和华南山地等典型丘陵区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结构对0~3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密度及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C密度的面积加权平均值为江南山地丘陵(2.72±0.76 kg·m-2) > 华南山地丘陵(2.65±0.73 kg·m-2)>四川盆地丘陵(2.15±0.57 kg·m-2);TN密度的面积加权平均值为江南山地丘陵(0.28±0.06 kg·m-2) >四川盆地丘陵(0.27±0.06 kg·m-2) >华南山地丘陵(0.21±0.06 kg·m-2);TP密度的面积加权平均值为四川盆地丘陵(0.19±0.04 kg·m-2) >江南山地丘陵(0.11±0.03 kg·m-2)>华南山地丘陵(0.08±0.04 kg·m-2).四川盆地、江南山地和华南山地丘陵SOC、TN和TP储量最高的生态立地类型分别为小规模1年生旱地作物、两季水田和斜坡次生阔叶疏林.SOC和TN密度均以水田或林地最高,而以低覆盖度的挖掘地和山顶旱地最低,TP密度的分布较为复杂.细微尺度的生态立地水平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出丘陵区人口密集乡村景观地区的生态结构和SOC、TN、TP的分布情况.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章明奎;王丽平
    2007, 18(07):  1479-1483 . 
    摘要 ( 2601 )   PDF (239KB) ( 1566 )  
    采用田间采样分析与室内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有机质积累的差异及重金属污染强度对土壤有机质矿化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大量积累可减弱有机物质的矿化速率,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中颗粒态有机质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重金属积累的增加而增加;而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总碳的比例却随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污染土壤中颗粒态有机质对重金属有显著的富集,这可能是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进一步矿化的原因之一.重金属污染可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配.
    铜、锌污染对油菜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红飞;严密;姚婧;王友保;刘登义
    2007, 18(07):  1484-1490 . 
    摘要 ( 2297 )   PDF (508KB) ( 1509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u、Zn污染对油菜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污染对水稻土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不同,Cu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最为强烈,且对脲酶活性的抑制能力强于Zn;Zn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最为强烈.Cu对油菜生长的毒害及对油菜干质量的影响程度也高于Zn.Cu、Zn主要通过抑制根的生长及其物质积累来抑制油菜幼苗生长.因子分析发现,根干质量较其他生长指标对Cu、Zn更敏感,可作为Cu、Zn污染检测指标.
    长期重金属胁迫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和种群的影响
    张彦1,2;张惠文1;苏振成1;张成刚1
    2007, 18(07):  1491-1497 . 
    摘要 ( 2417 )   PDF (372KB) ( 1471 )  
    调查了沈阳张士灌区长期污水灌溉造成的原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种群数量的角度评价了长期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张士灌区土壤存在严重的Cd污染,土壤Cd含量达1.75~3.89 mg·kg -1,部分区域还伴有Cu、Zn复合污染.在目前污染程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微生物商(qM)、土壤脱氢酶活性以及自生固氮菌数量随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代谢商(qCO2)随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显著升高,而底物诱导呼吸强度(SIR)、纤维素酶活性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d含量变化是影响微生物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微生物参数中微生物商和代谢商对重金属污染最敏感.
    镉与豆磺隆复合胁迫下小麦根-土界面镉形态的变化
    金彩霞1,2;周启星2,3;樊静2;王建玲1
    2007, 18(07):  1498-1504 . 
    摘要 ( 2181 )   PDF (624KB) ( 1578 )  
    通过根际箱试验,研究了Cd与豆磺隆复合胁迫下小麦根土界面Cd形态变化的空间和时间效应.在空间上将根-土界面(0~5 mm)细化到1 mm,在时间上将取样时间分为14、21、28、35和42 d,并将小麦体吸收的Cd与根土界面各形态Cd作相关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小麦体生长的Cd形态.结果表明,在小麦不同的生长时间内,可交换态Cd表现出的空间效应明显不同.在小麦生长的第14天,根-土界面可交换态Cd大体上由根中心区(6.186 mg·kg-1)向根外区(6.482 mg·kg-1)逐渐增加;从小麦生长第21天到42天,根-土界面可交换态Cd呈现出由根中心区到某一层升高,之后又由该层到土体下降的趋势.根-土界面各层碳酸盐和铁锰结合态Cd向可交换态Cd转化的趋势由根中心区向根外区逐渐减弱,而向残留态Cd转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有机结合态Cd浓度变化在近根区较大.碳酸盐结合态Cd、铁锰结合态Cd、有机结合态Cd浓度随时间而逐渐下降;残留态Cd浓度则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近根层的可交换态Cd和有机结合态Cd是小麦能直接利用的两种Cd形态.豆磺隆对可交换态Cd含量变化以及碳酸盐和铁锰结合态Cd的转化有明显影响.
    锌在红树植物白骨壤-土壤系统中的分布与迁移
    陈桂葵1;陈桂珠2
    2007, 18(07):  1505-1509 . 
    摘要 ( 2021 )   PDF (226KB) ( 1187 )  
    河口海湾沉积物中锌的污染已对水生生物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研究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植物白骨壤的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人工配置污水和人工海水(对照)每周定时、定量地对模拟湿地系统进行为期1年的污灌试验,研究污水中的重金属锌在红树植物白骨壤-土壤系统中的分布、累积与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由人工污水加入模拟系统中的锌主要存留在土壤中(大于67%),只有一小部分(1.24%~10.4%)迁移到植物体和凋落物中,即白骨壤-土壤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锌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根据物质平衡模型进行的计算表明,土壤子系统中锌的环境容量较大.
    阜新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徐理超1,2;李艳霞1;苏秋红1,3;吴娟1,4;熊雄1; 宋波1;郑国邸1;陈玉成2
    2007, 18(07):  1510-1517 . 
    摘要 ( 2353 )   PDF (407KB) ( 1409 )  
    通过对辽宁省阜新市城郊区县180处农田土壤的取样调查分析,初步了解了农田土壤重金属As、Cu、Zn、Ni的含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并探讨了当地矿业开采活动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田土壤Cu、Zn和Ni的几何平均含量均高于背景值,且这3种重金属存在普遍累积的现象;不同种植类型土壤中,菜地土壤Cu、Zn、As含量显著高于粮田,且重金属积累更为明显;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均呈城区高于郊县的趋势;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区域与矿山开采区域基本重叠.研究区域内采矿活动是农田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同时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可能对农田土壤中Cu、Zn和As的增加有一定作用.当地农牧业生产和布局应适当考虑土壤污染的风险.
    上海市崇明岛城镇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累积与环境风险
    王军;陈振楼;王初;叶明武;沈静;聂智凌
    2007, 18(07):  1518-1522 . 
    摘要 ( 2326 )   PDF (358KB) ( 1382 )  
    小城镇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状况间接指示了河流水环境质量现状,研究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累积水平与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上海市崇明岛崇南分区3个典型城镇(城桥镇、堡镇、陈家镇)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城镇河流沉积物中Zn、Cr、Cu、Pb和Cd平均含量分别为:城桥镇103.1、79.2、39.0、29.7和0.300 mg·kg-1;堡镇99.0、104.0、50.5、32.7和0.308 mg·kg-1;陈家镇86.7、79.5、32.2、30.5和0.274 mg·kg-1;崇南分区94.72、81.35、38.52、30.78和0.297 mg·kg-1.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的环境风险评估结果为:崇明3个城镇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均为低-中等环境风险,其中3个城镇达到中等环境风险的概率为城桥镇>堡镇>陈家镇.
    松辽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王浩正;何孟常;林春野;全向春;郭伟
    2007, 18(07):  1523-1527 . 
    摘要 ( 2221 )   PDF (504KB) ( 1419 )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ECD)对松辽流域重点污染河流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13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辽河流域有机氯农药含量为3.06~23.24 ng·g-1,松花江流域为4.26~18.45 ng·g-1.松辽流域沉积物中主要有机氯农药为六六六(HCH),松花江流域和大辽河流域表现出了不同的污染趋势.松花江沉积物中也有较高的滴滴涕(DDT)残留量.整个松辽流域都有较高含量的丙体六六六(γ-HCH),超过了其初始效应浓度,可能对该地区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
    芘对苦草的生物毒性效应
    尹颖1;孙媛媛2;郭红岩1;王晓蓉1
    2007, 18(07):  1528-1533 . 
    摘要 ( 2274 )   PDF (700KB) ( 1519 )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01、0.02、0.05、0.07和0.1 mg·L-1)芘暴露10 d后,芘在苦草中的富集,以及芘对苦草茎叶中自由基含量、抗氧化系统以及叶绿素、可溶性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芘能够大量富集在苦草叶部;自由基信号强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持续升高;当污染加重时,这种升高现象有减弱的趋势,且三者有较好的相关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持续增加,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持续降低;随着芘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苦草对芘暴露比较敏感,0.01 mg·L-1即已显示胁迫效应.
    大辽河水系表层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郭伟;何孟常;杨志峰;林春野;全向春;王浩正
    2007, 18(07):  1534-1538 . 
    摘要 ( 2150 )   PDF (809KB) ( 1611 )  
    采用GC/MS对大辽河水系的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表层水和悬浮物中的多环芳烃 (PAHs) 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大辽河水系表层水和悬浮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来源.结果表明,水样和悬浮颗粒物中PAHs总量浓度分布范围分别为:水样946.1~13 448.5 ng·L-1;悬浮颗粒物317.5~238 518.7 ng·g-1.多环芳烃的浓度分布表现为太子河>大辽河>浑河,靠近工业区的PAHs浓度明显高于城市和非工业区.水样中PAHs以3~5环为主,悬浮颗粒物样中PAHs以2环为主.PAHs特定分子比率分析表明,大辽河水系受到石油输入和热解的复合PAH污染,采样站位附近石油化工和钢铁工业是PAHs的主要来源.与世界其他河流和海洋地区相比,水和悬浮颗粒物中污染浓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基于GIS技术的1991—2000年中国农田化肥氮源一氧化二氮直接排放量估计
    卢燕宇1;黄耀1,2;张稳2;郑循华2
    2007, 18(07):  1539-1545 . 
    摘要 ( 2403 )   PDF (449KB) ( 1247 )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农田N2O排放因子的定义,将气候和种植制度等N2O排放的主控因素引入到估算方法中,结合GIS技术估计了中国农田化肥氮导致的N2O直接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异.结果表明,在1991—2000年间由于化肥投入量的增加,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2O排放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年排放量为204 Gg N2O-N,变幅为159~269 Gg N2O-N,排放量最高的年份出现在1998年,而1992年排放量为最低.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约为23%.受施氮量和降水的影响,N2O排放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较高,西北偏低.
    我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侯英雨1,2,3;柳钦火1;延昊2;田国良1
    2007, 18(07):  1546-1553 . 
    摘要 ( 2469 )   PDF (754KB) ( 1781 )  
    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基于光能利用率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模型,估算了我国陆地1982—2000年1—12月植被NPP,分析了1982—2000年我国不同植被类型NPP的季节性和年际性变化规律,基于像元空间尺度讨论了植被NPP对气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植被NPP年内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年NPP在1982—2000年基本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落叶针叶林,增长幅度最小的是草地;1982—2000年,NPP年际间波动最大的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年际间波动最小的植被类型是草地.通过NPP对气候因子(降水、温度)变化的响应分析表明,我国降水对植被NPP季节性变化的驱动作用高于温度,气候因子(降水、温度)对北方植被NPP季节性变化的驱动作用高于南方;我国气候因子(降水、温度)对NPP年际变化的驱动作用(强度、方向)随季节 及纬度的不同而不同.
    黄土高原典型脆弱区生态安全多尺度评价
    刘世梁1;郭旭东2;连纲3;王静2
    2007, 18(07):  1554-1559 . 
    摘要 ( 2206 )   PDF (1312KB) ( 1376 )  
    区域生态安全目前受到广泛重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因子研究尤为重要.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域和县域两个尺度上,分析案例区的生态安全驱动指标,评价其生态安全状况.选择了榆林市和横山县两个行政单元,针对区域特征,构建了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尺度上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市12个县的生态安全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基本上是东北低,西南高.横山县总体也是北部、东北部生态安全水平低,而西南部高生态安全水平在不同尺度上存在着差异.不同尺度上气候、地貌因子所占的权重不大,而人类干扰因子所占的权重较大.
    复杂生态系统分形层次结构的统计动力学分析
    王辉;柴立和
    2007, 18(07):  1560-1567 . 
    摘要 ( 2346 )   PDF (495KB) ( 1497 )  
    生态系统具有异质性、非线性、多层次性等复杂特性.针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从统计动力学的视角出发,从生态组元相互作用的微观动力学角度,对生态系统分形层次结构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分析了生态系统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对理论结果与实际例子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在实践中的可能应用.
    外源一氧化氮对梨叶片感染轮纹病菌后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刘招龙1,2;张绍铃1;孙益林1
    2007, 18(07):  1568-1572 . 
    摘要 ( 2174 )   PDF (508KB) ( 1295 )  
    研究了0.3 mmol·L-1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对梨叶片感染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后抗氧化酶及活性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3 mmo1·L-1SNP处理后,梨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比接种对照组(喷清水接种处理,CK1)提高了39.41%、21.11%、41.61%、13.04%、44.45%、48.32%和33.80%;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分别比CK1组降低了20.45%、6.93%和6.27%.表明较低浓度的SNP可缓解轮纹病菌对梨叶片的伤害作用.
    玫烟色拟青霉适温性及抗多菌灵特性的种内变异
    郑武;冯明光
    2007, 18(07):  1573-1577 . 
    摘要 ( 2309 )   PDF (687KB) ( 1283 )  
    在15 ℃~35 ℃的温度范围内比较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6株野生菌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活力.结果显示,3个指标均以25 ℃左右最好,但同一温度下菌株间或同一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显著, 菌株Pfr116和Pfr6206具有相对稳定优良的生长、产孢及活孢率性状.对不同浓度多菌灵对6株野生菌的菌落生长和单孢菌落形成的影响测定表明,菌株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多菌灵浓度对单孢菌落形成的抑制率观察值可用逻辑斯蒂模型较好地拟合(r2≥0.90).用所获参数估计的最低禁菌浓度MIC值显示,Pfr4205和Pfr116对多菌灵表现为低抗性(MIC≤20.0 μg·ml-1);Pfr153、Pfr612和Pfr2175属于低水平中抗,MIC值仅略大于20 μg·ml-1;而Pfr6206的MIC值高达93.5 μg·ml-1,接近MIC>100 μg·ml-1的高抗标准.因此,Pfr6206为适温性和抗多菌灵特性俱佳的菌株,可作为抗多菌灵和适应不同季节或地区的害虫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
    烟粉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
    何玉仙1;翁启勇1;黄建2;梁智生2;林桂君2;吴咚咚2
    2007, 18(07):  1578-1582 . 
    摘要 ( 1990 )   PDF (194KB) ( 1336 )  
    采用成虫浸叶生测法分别测定了福建省福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等地烟粉虱田间种群对13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福建省6个烟粉虱田间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达838.38~2460.52、244.64~834.29、116.02~266.35、81.75~124.18、425.18~875.56和54.53~78.43倍,对乐果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14.16~17.66倍,对敌敌畏产生了中等偏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达6.23~11.25倍,对灭多威的抗性水平较低,抗性倍数仅为4.07~5.66倍.漳州种群已对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达23.08、10.32和24.60倍,而其它地区烟粉虱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水平较低,甚至不明显,抗性倍数分别仅为1.31~3.28、1.82~7.23和1.39~5.45倍.福建省各地区烟粉虱种群对阿维菌素尚未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不同诱导因子对落叶松毛虫嗅觉和产卵选择的影响
    严善春1;徐伟1,2;袁红娥1;王琪1;卢丹2
    2007, 18(07):  1583-1588 . 
    摘要 ( 2271 )   PDF (589KB) ( 1548 )  
    试验测定了落叶松毛虫幼虫和成虫对茉莉酮、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3种挥发性信号化合物以及对剪叶损伤、昆虫取食、茉莉酸和水杨酸等诱导因子处理的兴安落叶松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1%~10% V/V浓度下,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对幼虫有驱避作用;机械损伤、茉莉酮、茉莉酸、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均能诱导落叶松产生防御,明显减少了幼虫的取食选择.落叶松毛虫成虫对茉莉酮和水杨酸甲酯有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且雌虫反应敏感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在诱导因子处理后的落叶松上,成虫产卵量明显减少.
    牛山湖两种不同生境小型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密度
    叶少文1,2;李钟杰1;曹文宣1
    2007, 18(07):  1589-1595 . 
    摘要 ( 2676 )   PDF (466KB) ( 1395 )  
    研究了2003年春季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小型鱼类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密度等)与生境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水生植被状况、离岸距离和水深,选择了两种差异较大且有代表性的生境类型,即近岸沉水植物茂密的生境A和远岸沉水植物稀疏的生境B.使用围网(180 m2)在这两种生境中进行小型鱼类的采样,采用多次标志回捕法和Zippin去除法估算了围网内小型鱼类的密度.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生境中小型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度量值和密度估算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生境A中的渔获物由5科14种小型鱼类组成,优势种类为生活在中、下水层的高体鳑鲏、彩副鱊和麦穗鱼;生境B中的渔获物由3科9种小型鱼类组成,优势种类为生活在湖底的子陵吻鰕虎鱼和小黄黝鱼.2)生境A和生境B小型鱼类群落间的Bray-Curtis指数为0.222,结构相似性较低;但二者的物种等级丰度分布则无显著差异,均属于对数级数分布.3)生境A中高体鳑鲏、彩副鱊、麦穗鱼等9种小型鱼类的总密度值为8.71 ind·m-2,生境B中子陵吻鰕虎鱼、小黄黝鱼等5种小型鱼类的总密度值只有3.54 ind·m-2.小型鱼类在这两种不同生境中的空间分布差异可能与其逃避捕食、觅食和繁殖等生态习性的生境需求有关,因此,水生植被生境对小型鱼类资源合理开发和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盐度胁迫对军曹鱼稚鱼渗透压调节的影响
    徐力文;刘广锋;王瑞旋;苏友禄;郭志勋;冯娟
    2007, 18(07):  1596-1600 . 
    摘要 ( 2330 )   PDF (442KB) ( 1633 )  
    研究了环境盐度急性胁迫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鳃Na+-K+ATPase(NKA)活性及血清渗透压、Na+、K+和Cl-离子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稚鱼从盐度37中直接转移至盐度0、5、15、25、37(对照)和45的水体中,12 h后仅盐度0处理出现死亡(死亡率100%).各处理鳃NKA活性和血清渗透压在最初3 h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试验结束时(12 h), NKA活性与盐度梯度呈“U”型分布,盐度5处理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盐度15处理活性最低,而各处理的血清渗透压大小(293~399 mOsmol·kg-1)与盐度呈正相关;在3~12 h内稚鱼血清Na+和Cl-浓度随盐度升高而升高,但增幅较小,血清K+浓度则与盐度呈负相关;12 h稚鱼的等渗点为328.2 mOsm·kg-1,相当于盐度11.48,而Na+、K+和Cl-等离子点分别为155.2、6.16和137.1 mmol·L-1,分别相当于盐度10.68、20.44及8.41.军曹鱼在生理上具有广盐性鱼类的“低渗环境高NKA活性”特征,有较强及迅速的渗透压和离子调节与平衡能力.
    综合评述
    森林退化/衰退的研究与实践
    朱教君;李凤芹
    2007, 18(07):  1601-1609 . 
    摘要 ( 3329 )   PDF (309KB) ( 1813 )  
    森林退化可以理解为森林面积减少、结构丧失、质量降低、功能下降;森林衰退则是森林退化的一种形式,指森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机能下降、生长发育滞缓、生产力降低甚至死亡,以及地力衰退等状态.国内外研究表明,森林采伐/毁林是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有关森林采伐/毁林引起的森林退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退化的后果、国家/国际政策的影响、加强全球性合作以及寻求解决途径等方面.森林衰退原因可归纳为:工、农业污染,自然胁迫/致衰因子,林分动态发生变化,森林衰退病或生态病,人工纯林以及纯林连栽导致的地力、生产力衰退等.中国的森林退化/衰退现状与世界各地森林退化基本一致,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森林退化又有其自身特点:近一个世纪的强烈人为干扰,使大部分原始天然林退化为次生林;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工林,且多数人工林均具有质量差、功能低等衰退特征.本文在综述森林退化/衰退研究与实践基础上,提出中国现代森林退化/衰退的的主要原因,给出中国森林退化/衰退的基本对策.
    针叶树种抗寒性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张钢;王爱芳
    2007, 18(07):  1610-1616 . 
    摘要 ( 2306 )   PDF (240KB) ( 1308 )  
    介绍了几种针叶树种抗寒性动态模型的研究发展概况、不同模型的优势和局限,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中,初期研究只考虑温度作为影响抗寒性的环境因子,引入了抗寒性固定水平概念;由于这类模型对抗寒性的预测存在明显误差,之后的研究假设抗寒性固定水平是温度和光周期加性影响的结果,并考虑了抗寒性年发育阶段对环境的响应.加性模型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对加性原理进行了实际检验.有研究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欧洲赤松苗不同器官的影响不是累加的,而是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抗寒性数学模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花卉植物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刘家女1,2;周启星2,3;孙挺1;王晓飞4
    2007, 18(07):  1617-1623 . 
    摘要 ( 2503 )   PDF (263KB) ( 1916 )  
    植物修复是解决污染土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已报道的超积累植物的种类非常有限.如果能从物种繁多的花卉植物中筛选出修复植物,不但能够弥补这一不足,而且还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植物修复的重要性和修复植物的筛选出发,概括了修复植物的判断标准及基本特征.通过描述花卉植物资源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列举花卉植物与其它植物相比的优势,分析花卉植物的耐性、积累性和修复类型,探讨花卉植物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实践的可行性.从花卉中筛选超积累植物,将为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提供的生物材料.
    土壤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锁定机理研究进展
    李晓军1;李培军1,2;蔺昕2
    2007, 18(07):  1624-1630 . 
    摘要 ( 2312 )   PDF (620KB) ( 1596 )  
    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随着与土壤接触时间的延长,被锁定在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性下降.锁定可能导致过高估计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暴露风险,影响修复技术的实施.锁定发生的内在机制主要源于粘土矿物、有机质及非水相液体的不可逆吸附和微孔束缚,而影响土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锁定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湿度、温度、pH等).基于此,进一步阐明了目前土壤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锁定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植物抗旱和耐重金属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张玉秀1;徐进2;王校1;柴团耀2
    2007, 18(07):  1631-1639 . 
    摘要 ( 3188 )   PDF (342KB) ( 2000 )  
    干旱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耐逆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研究,为通过基因工程途径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水分亏缺、高盐、低温和重金属胁迫都能诱导LEA(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基因的表达.转基因研究表明,LEA蛋白具有抗旱保护作用、离子结合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水孔蛋白存在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在细胞乃至整个植物体水分吸收和运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干旱和盐胁迫促进水孔蛋白基因转录物的积累.过量表达水孔蛋白可增强水分吸收和运输,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金属转运蛋白参与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运输和累积等过程.这些蛋白基因在改良草坪草植物的抗旱节水和耐重金属能力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城市绿色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常青1,2;李双成1;李洪远3;彭建1,2;王仰麟1,2
    2007, 18(07):  1640-1646 . 
    摘要 ( 2404 )   PDF (256KB) ( 2087 )  
    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从城乡边缘区规划保育、自然区与乡土物种恢复保护、绿色廊道恢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绿色空间结构-功能研究和管理政策等6个方面,对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基础研究与实践的不同之处,并提出未来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对我国未来城市绿色空间研究与构建有所启示.
    海藻场生态系统及其工程学研究进展
    章守宇;孙宏超
    2007, 18(07):  1647-1653 . 
    摘要 ( 2494 )   PDF (225KB) ( 1855 )  
    海藻场生态系统是典型近岸生态系统之一,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使其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及其工程学研究在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海藻场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结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基本实施步骤等,并以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的海藻场生态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现状.结合我国现已开展的海藻场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呼吁我国尽快组织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以期尽快发挥海藻场生态工程对我国海洋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
    硝基苯类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盛连喜1;李明堂1,2;徐镜波1
    2007, 18(07):  1654-1660 . 
    摘要 ( 2445 )   PDF (278KB) ( 1938 )  
    硝基苯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稳定化学性质、高毒性和易在生物体内积累的优先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在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废气治理和污染环境修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降解菌的驯化筛选、降解途径、降解机理、共代谢、趋化性和分子遗传学角度,阐述了硝基苯类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应用开发研究.在硝基苯类化合物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方面,共代谢和混合菌株的协同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研究简报
    再生水用于地下回灌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和去除
    赵庆良;王丽娜;薛爽;刘志刚;尤世界;王绍华
    2007, 18(07):  1661-1664 . 
    摘要 ( 2108 )   PDF (454KB) ( 1341 )  
    人工地下水回灌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验室利用土壤柱系统,考查了回灌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和去除.二级处理出水经活性碳吸附后进入土壤柱系统,土壤柱系统对TOC、UV-254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44%、34.36%和95%,并且大部分有机物是在土壤表层0~0.5 m被去除的.进水TOC浓度为9~11 mg·L-1时,回灌过程中TOC浓度随土壤柱深度的变化符合指数方程:C=10e-0.6934h(R2=0.8697). 用该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柱出水中的TOC浓度.
    镉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曾翔1,2;张玉烛1;王凯荣3;李小湘1;段永红1;谢建红1;张岳平1,2;屠乃美2
    2007, 18(07):  1665-1668 . 
    摘要 ( 2367 )   PDF (172KB) ( 1369 )  
    以不同类型的319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0 mg·L-1 Cd2+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显著,且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类型水稻种子萌发对Cd的响应差异较大,敏感顺序为粳稻>籼稻>杂交稻;两系不育系根系长度和根系数量受Cd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三系.应用快速聚类方法,可以将参试品种划分为耐受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不同的敏感类型.
    利用模式生物线虫评价精对苯二甲酸废水的毒性
    王晓祎1;王大勇2;于红霞1;王晓蓉1;张徐祥1;程树培1
    2007, 18(07):  1669-1672 . 
    摘要 ( 2576 )   PDF (282KB) ( 1440 )  
    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通过生命周期、半数致死天数、生殖速度、产卵数、头部摆动频率和身体弯曲次数等指标对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660 mg·L-1 PTA废水暴露下的线虫生命周期有一定的延长,产卵时间延迟,头部摆动频率降低,身体弯曲次数减少(P<0.05),且PTA废水对线虫生殖能力的影响极显著(P<0.01),暴露于废水中的线虫产卵数大约只有正常产卵数的1/4.最敏感效应指标——产卵数,有望成为该类废水毒性预警预报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镉胁迫对草莓光合的影响
    张金彪1;黄维南2
    2007, 18(07):  1673-1676 . 
    摘要 ( 2384 )   PDF (174KB) ( 1676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d胁迫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d降低草莓叶片中的叶绿素总量,并改变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例;Cd降低草莓叶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但在Cd胁迫初期,低浓度的Cd对草莓叶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有促进作用;Cd还降低草莓叶片的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其中,胞间CO2浓度的降低幅度相对较小.
    金坛市城南新区城市规划的方法与实践:生态学视角
    霍莉;包存宽;舒廷飞
    2007, 18(07):  1677-1680 . 
    摘要 ( 2293 )   PDF (155KB) ( 1675 )  
    快速城市化加重了资源的消耗和对城市周围环境的破坏,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时需要尽可能降低这些影响.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越来越注重生态方面的考虑,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的结合已渐成趋势.本文以金坛市城南新区规划为案例,阐述了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在该规划中,采用了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一系列生态学技术方法,并将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同步实施,把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到规划编制过程中,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提出了城南新区规划、开发的生态原则和生态空间控制标准,为城市发展预留了生态底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