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4-09-15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林波 刘庆 吴彦 何海 乔永康
    2004, 15(09):  1491-1496 . 
    摘要 ( 875 )   PDF (93KB) ( 93 )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10龄、30龄、40龄、50龄及6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以原始林为对照,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在恢复后的50年达到最大,并逐渐趋于平缓或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60龄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比原始林存在较大差距,分别为70.21×10^3、4.73×10^3和89.98×10^3kg·hm^-2,仅占原始林枯枝落叶层各特征的48,40%、46.79%和46.99%.人工林和次生林恢复约40年后,森林凋落节律、年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相似;但凋落物组分含量、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及结构、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差异较大,说明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生物多样性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论文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林波, 刘庆, 吴彦, 何海, 乔永康
    2004, (9):  1491-1496. 
    摘要 ( 0 )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10龄、30龄、40龄、50龄及6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以原始林为对照,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在恢复后的50年达到最大,并逐渐趋于平缓或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0龄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比原始林存在较大差距,分别为70.21×103、4.73×103和89.98×103kg·hm-2,仅占原始林枯枝落叶层各特征的48.40%、46.79%和46.99%.人工林和次生林恢复约40年后,森林凋落节律、年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相似;但凋落物组分含量、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及结构、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差异较大,说明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生物多样性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供氮水平对水曲柳苗木生物量、氮分配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
    范志强 王政权 吴楚 李红心
    2004, 15(09):  1497-1501 . 
    摘要 ( 824 )   PDF (93KB) ( 61 )  
    在温室内以水曲柳苗木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和16mmol·L^-1)下的水曲柳苗木根系和叶片内氮分配以及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浓度显著影响苗木根系氮浓度和叶片氮浓度.随着供氮水平提高,苗木体内根系和叶片氮浓度明显提高.在生长初期(6月)和中期(7、8月),叶片中氮浓度分别高于根系9.40、9.55和4.21mg·g^-1,而在生长末期(9月)叶片中氮浓度低于根系;随着水曲柳幼苗生长发展,体内氮贮量呈明显上升趋势.9月份全株氮贮量比6月份平均增加了4倍.不同氮处理下水曲柳体内氮贮量明显不同.高氮处理下氮贮量平均为N1处理下4倍.氮贮量分配在不同部位有很大不同.分配到叶片中的比例在6月份最高,平均为43%.分配到根系中氮贮量比例随生长而增加,9月份根系氮贮量相对值最高,为81%.如果不考虑氮浓度和季节的作用,根系中分配的氮最多,其次为叶片,茎中最少.
    研究论文
    不同供氮水平对水曲柳苗木生物量、氮分配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
    范志强, 王政权, 吴楚, 李红心
    2004, (9):  1497-1501. 
    摘要 ( 0 )  
    在温室内以水曲柳苗木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和16 mmol·L-1)下的水曲柳苗木根系和叶片内氮分配以及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浓度显著影响苗木根系氮浓度和叶片氮浓度.随着供氮水平提高,苗木体内根系和叶片氮浓度明显提高.在生长初期(6月)和中期(7、8月),叶片中氮浓度分别高于根系9.40、9.55和4.21 mg·g-1,而在生长末期(9月)叶片中氮浓度低于根系;随着水曲柳幼苗生长发展,体内氮贮量呈明显上升趋势.9月份全株氮贮量比6月份平均增加了4倍.不同氮处理下水曲柳体内氮贮量明显不同.高氮处理下氮贮量平均为N1处理下4倍.氮贮量分配在不同部位有很大不同.分配到叶片中的比例在6月份最高,平均为43%.分配到根系中氮贮量比例随生长而增加,9月份根系氮贮量相对值最高,为81%.如果不考虑氮浓度和季节的作用,根系中分配的氮最多,其次为叶片,茎中最少.
    钙离子浓度对青檀生长和檀皮质量的影响
    湫香香 方升佐 田野 洪赛华
    2004, 15(09):  1502-1506 . 
    摘要 ( 962 )   PDF (93KB) ( 33 )  
    以Hoagland完全营养液为基质,利用5、10和15mmol·L^-13个Ca^2+浓度处理水平及一个无钙对照处理。对青檀苗木各生物组分积累的钙含量、生物量、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处理下的青檀苗大部分死亡,且生长不良,其高生长量仅为有钙处理的50%左右;在有钙处理中,青檀一年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差异不明显,但以10mmol·L^-1钙处理浓度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Ca^2+促进了根、叶和檀皮中钙的积累,并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其分布为根>叶>檀皮;浓度钙处理对青檀木质部和檀皮密度、青檀木质部和檀皮的纤维形态影响不显著,其中10mmol·L^-1钙处理下木质部纤维长度和宽度最大,5mmol·L^-1钙处理下檀皮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最大;不同钙处理间,檀皮(韧皮部)纤维均在2.0mm以上,檀皮的纤维长/宽比约为木质部长宽比值的4倍;浓度钙处理对青檀木质部和檀皮中纤维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均以10mmol·L^-1。钙处理下纤维素含量最高.
    研究论文
    钙离子浓度对青檀生长和檀皮质量的影响
    洑香香, 方升佐, 田野, 洪赛华
    2004, (9):  1502-1506. 
    摘要 ( 0 )  
    以Hoagland完全营养液为基质,利用5、10和15 mmol·L-13个Ca2+浓度处理水平及一个无钙对照处理,对青檀苗木各生物组分积累的钙含量、生物量、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处理下的青檀苗大部分死亡,且生长不良,其高生长量仅为有钙处理的50%左右;在有钙处理中,青檀一年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差异不明显,但以10 mmol·L-1钙处理浓度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Ca2+促进了根、叶和檀皮中钙的积累,并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其分布为根>叶>檀皮;浓度钙处理对青檀木质部和檀皮密度、青檀木质部和檀皮的纤维形态影响不显著,其中10 mmol·L-1钙处理下木质部纤维长度和宽度最大, 5mmol·L-1钙处理下檀皮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最大;不同钙处理间,檀皮(韧皮部)纤维均在2.0 mm以上,檀皮的纤维长/宽比约为木质部长宽比值的4倍;浓度钙处理对青檀木质部和檀皮中纤维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均以10 mmol·L-1钙处理下纤维素含量最高.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研究: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
    杜晓军[1] 姜凤岐[2] 焦志华[3]
    2004, 15(09):  1507-1511 . 
    摘要 ( 851 )   PDF (93KB) ( 59 )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在辽宁西部地区,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松栎林的平均相异系数分别为0.655、0.665、2.029、3.919,综合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演替/退化中的相对位置.研究表明。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现有油松林(阴坡)立地大多已退化到灌木林和先锋乔木林之间的演替阶段,并且接近于先锋乔木林阶段;建议在现有人工林经营改造或营造混交林时,应适当增大灌木树种和先锋乔木树种的比重.
    研究论文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研究: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
    杜晓军, 姜凤岐, 焦志华
    2004, (9):  1507-1511. 
    摘要 ( 0 )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在辽宁西部地区,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松栎林的平均相异系数分别为0.655、0.665、2.029、3.919,综合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演替/退化中的相对位置.研究表明,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现有油松林(阴坡)立地大多已退化到灌木林和先锋乔木林之间的演替阶段,并且接近于先锋乔木林阶段;建议在现有人工林经营改造或营造混交林时,应适当增大灌木树种和先锋乔木树种的比重.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圆环状分布成因地统计学分析
    何兴东[1] 高玉葆[1] 赵文智[2] 丛自立[2]
    2004, 15(09):  1512-1516 . 
    摘要 ( 785 )   PDF (93KB) ( 46 )  
    调查发现,在科尔沁沙地中部部分梁窝状沙丘的丘顶、丘坡和丘间地,植物群落依生境梯度而分布,呈典型圆环状分布格局.沙层水分状况分析表明,同一沙丘不同部位的沙层含水量为丘顶低于丘坡地,且二者均低于丘间地.地统计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流动沙丘还是固定沙丘,从丘顶、丘坡到丘间地,沙层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呈规律性的变化,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逐渐减小,变程逐渐减小,分维数逐渐增大,表明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逐渐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逐渐增高.因此,沙丘不同部位沙层含水量及其空间异质性的有规律变化是科尔沁沙地中部部分梁窝状沙丘植物群落呈圆环状分布格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论文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圆环状分布成因地统计学分析
    何兴东, 高玉葆, 赵文智, 丛自立
    2004, (9):  1512-1516. 
    摘要 ( 0 )  
    调查发现,在科尔沁沙地中部部分梁窝状沙丘的丘顶、丘坡和丘间地,植物群落依生境梯度而分布,呈典型圆环状分布格局.沙层水分状况分析表明,同一沙丘不同部位的沙层含水量为丘顶低于丘坡地,且二者均低于丘间地.地统计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流动沙丘还是固定沙丘,从丘顶、丘坡到丘间地,沙层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呈规律性的变化,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逐渐减小,变程逐渐减小,分维数逐渐增大,表明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逐渐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逐渐增高.因此,沙丘不同部位沙层含水量及其空间异质性的有规律变化是科尔沁沙地中部部分梁窝状沙丘植物群落呈圆环状分布格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利用3S技术对梅里雪山地区植被制图的精度检验分析
    张志明 欧晓昆 王崇云 吴玉成
    2004, 15(09):  1517-1522 . 
    摘要 ( 804 )   PDF (93KB) ( 43 )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完成了云南西北部梅里雪山地区的1:50000的植被图.对已完成的植被图通过野外收集的GPS点进行校正,GPS样点数的多少依据统计学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计算而得,用这些校正样点数建立混淆矩阵进行植被图精度计算,最后利用计算成数方差进行检验.混淆矩阵计算得出植被图总的判对精度即整体精度OA为84.7%,利用计算成数方差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为90%以上.基于3S技术完成的植被图精度取决于区域面积大小和植被分类等级,而利用遥感技术来划分的植被等级与传统的植被分类等级不完全一致.
    研究论文
    利用3S技术对梅里雪山地区植被制图的精度检验分析
    张志明, 欧晓昆, 王崇云, 吴玉成
    2004, (9):  1517-1522. 
    摘要 ( 0 )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完成了云南西北部梅里雪山地区的1:50 000的植被图.对已完成的植被图通过野外收集的GPS点进行校正,GPS样点数的多少依据统计学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计算而得,用这些校正样点数建立混淆矩阵进行植被图精度计算,最后利用计算成数方差进行检验.混淆矩阵计算得出植被图总的判对精度即整体精度OA为84.7%,利用计算成数方差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为90%以上.基于3S技术完成的植被图精度取决于区域面积大小和植被分类等级,而利用遥感技术来划分的植被等级与传统的植被分类等级不完全一致.
    向海湿地丹顶鹤迁徙动态及其栖息地保护研究
    何春光[1] 盛连喜[1] 郎惠卿[1]
    2004, 15(09):  1523-1526 . 
    摘要 ( 1019 )   PDF (93KB) ( 79 )  
    基于1997~2003年间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湿地春季丹顶鹤数量和分布数据,分析了丹顶鹤的迁徙动态及其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3年间,每年春季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分别为32、25、64、92、72、59和14只;丹顶鹤迁达向海的最早年份为2002年(3月12日),最晚年份为2001年(3月28日),大多年份于3月中旬到达向海;其产卵时间最早的年份为2000年(4月1日),最晚年份为2003年(5月10日),大多年份于4月上旬开始产卵;在分布上,以2000年丹顶鹤分布点最多(15个),1998年和2003年分布点较少(2个).表明丹顶鹤的迁徙动态随湿地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据此提出了利用洪水资源保护和恢复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栖息地的技术与对策.
    研究论文
    向海湿地丹顶鹤迁徙动态及其栖息地保护研究
    何春光, 盛连喜, 郎惠卿, 李连山, 邹丽芳
    2004, (9):  1523-1526. 
    摘要 ( 0 )  
    基于1997~2003年间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湿地春季丹顶鹤数量和分布数据,分析了丹顶鹤的迁徙动态及其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3年间,每年春季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分别为32、25、64、92、72、59和14只;丹顶鹤迁达向海的最早年份为2002年(3月12日),最晚年份为2001年(3月28日),大多年份于3月中旬到达向海;其产卵时间最早的年份为2000年(4月1日),最晚年份为2003年(5月10日),大多年份于4月上旬开始产卵;在分布上,以2000年丹顶鹤分布点最多(15个),1998年和2003年分布点较少(2个).表明丹顶鹤的迁徙动态随湿地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据此提出了利用洪水资源保护和恢复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栖息地的技术与对策.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多样性研究
    姬兰柱[1] 董百丽[1] 魏春艳[2] 王淼[1]
    2004, 15(09):  1527-1530 . 
    摘要 ( 838 )   PDF (93KB) ( 40 )  
    通过季节性观察,系统地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类群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已知的森林昆虫26目131科1162属1960种,其中森林害虫11目105科881种、重要森林害虫638种;森林昆虫群落中植食性昆虫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天敌昆虫群落中以捕食性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植食类群、寄生性类群和捕食类群全年的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4、0.830和0.806.各类群问季节变动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捕食类群>寄生性类群>植食类群.
    研究论文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多样性研究
    姬兰柱, 董百丽, 魏春艳, 王淼
    2004, (9):  1527-1530. 
    摘要 ( 0 )  
    通过季节性观察,系统地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类群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已知的森林昆虫26目131科1162属1960种,其中森林害虫11目105科881种、重要森林害虫638种;森林昆虫群落中植食性昆虫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天敌昆虫群落中以捕食性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植食类群、寄生性类群和捕食类群全年的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4、0.830和0.806.各类群间季节变动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捕食类群>寄生性类群>植食类群.
    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
    佟富春[1] 王庆礼[1] 刘兴双[2] 肖以华[3]
    2004, 15(09):  1531-1535 . 
    摘要 ( 981 )   PDF (93KB) ( 29 )  
    通过对长白山白河局不同林龄的次生林土壤动物的组成进行比较。探讨了土壤动物群落随森林采伐更新演替的变化以及演替阶段(增长期、过渡期和稳定期).研究表明,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的演变趋势是腐食类群数量相对较多,其变化趋势接近植被的变化规律,均是经过上升、下降,最后达到稳定;植食类群演替前期在整个群落中所占比例较高,随着演替年代的增加,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捕食类群经过100年左右的演替,数量明显增加;从昆虫类群组成来看,林龄较短者,未稳定的类群数较多,林龄较长者,未稳定的类群较少.
    研究论文
    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
    佟富春, 王庆礼, 刘兴双, 肖以华
    2004, (9):  1531-1535. 
    摘要 ( 0 )  
    通过对长白山白河局不同林龄的次生林土壤动物的组成进行比较,探讨了土壤动物群落随森林采伐更新演替的变化以及演替阶段(增长期、过渡期和稳定期).研究表明,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的演变趋势是腐食类群数量相对较多,其变化趋势接近植被的变化规律,均是经过上升、下降,最后达到稳定;植食类噜群演替前期在整个群落中所占比例较高,随着演替年代的增加,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捕食类群经过100年左右的演替,数量明显增加;从昆虫类群组成来看,林龄较短者,未稳定的类群数较多,林龄较长者,未稳定的类群较少.
    绿洲农业不同种植方式防止土壤风蚀和保持土壤水分的比较
    苏培玺 赵爱芬 杜明武
    2004, 15(09):  1536-1540 . 
    摘要 ( 1051 )   PDF (93KB) ( 73 )  
    2001年~2002年,在河西走廊中断黑河中游,研究了不同方式对春季就地起沙、风速梯度、水分保持等方面的效应.结果表明,冬灌免耕、粮草间作和早春覆膜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就地起沙,减少了土壤风蚀.早春覆膜在减少土壤风蚀量的同时,提高了土壤蓄水量,比春耕裸露农田蓄水量增加了35.6%.目前.春耕播种裸地是形成沙尘暴和浮尘的粉尘含量的主要来源之一,黑河中、上游农田耕地每年产生的粉尘输移量达4.8×10^6~6.0×10^6t,高于同区域沙漠粉尘输移量.河西走廊粉尘输移量1hm^2农田相当于1.5hm^2沙漠.
    研究论文
    绿洲农业不同种植方式防止土壤风蚀和保持土壤水分的比较
    苏培玺, 赵爱芬, 杜明武
    2004, (9):  1536-1540. 
    摘要 ( 0 )  
    2001年~2002年,在河西走廊中断黑河中游,研究了不同方式对春季就地起沙、风速梯度、水分保持等方面的效应.结果表明,冬灌免耕、粮草间作和早春覆膜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就地起沙,减少了土壤风蚀.早春覆膜在减少土壤风蚀量的同时,提高了土壤蓄水量,比春耕裸露农田蓄水量增加了35.6%.目前,春耕播种裸地是形成沙尘暴和浮尘的粉尘含量的主要来源之一,黑河中、上游农田耕地每年产生的粉尘输移量达4.8×106~6.0×106t,高于同区域沙漠粉尘输移量.河西走廊粉尘输移量1 hm2农田相当于1.5 hm2沙漠.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典型优化模式机理分析
    李世东[1] 张丽霞[2]
    2004, 15(09):  1541-1546 . 
    摘要 ( 1121 )   PDF (93KB) ( 41 )  
    以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的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技术。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横跨自然、经济、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共获取原始数据10000多个,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X侧柏X花椒X刺槐优化模式的作用机理,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各主要指标均处于最佳或较好状态;三大效益综合比较,该模式是最佳模式;经F检验,该模式与其它模式均呈极显著性差异.
    研究论文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典型优化模式机理分析
    李世东, 张丽霞
    2004, (9):  1541-1546. 
    摘要 ( 0 )  
    以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的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技术,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横跨自然、经济、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共获取原始数据10000多个,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侧柏×花椒×刺槐优化模式的作用机理,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各主要指标均处于最佳或较好状态;三大效益综合比较,该模式是最佳模式;经F检验,该模式与其它模式均呈极显著性差异.
    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物质循环与调控
    何园球 吴大付 李成亮 王兴祥
    2004, 15(09):  1547-1551 . 
    摘要 ( 959 )   PDF (93KB) ( 32 )  
    利用长期定位资料研究了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水分、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能量流动特点.研究表明,红壤地区3~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导致季节性干旱经常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红壤旱地N、P、K配比不合理,肥料施用量大,化肥投入过多,不同种植方式间存在差异,使投产比降低.优化的种植方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减缓了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程度;提高了养分再循环率,使N、P、K的配比较为合理.合理开发利用红壤的措施之一,是建立种养结合的复合农业生态模式。并采用节水灌溉、增加覆盖、农林间套作,提高有机肥比重、进行平衡和合理施肥;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投能结构。减少外部输入能,完善种养协调机制和食物链多级利用技术.
    研究论文
    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物质循环与调控
    何园球, 吴大付, 李成亮, 王兴祥
    2004, (9):  1547-1551. 
    摘要 ( 0 )  
    利用长期定位资料研究了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水分、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能量流动特点.研究表明,红壤地区3~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导致季节性干旱经常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红壤旱地N、P、K配比不合理,肥料施用量大,化肥投入过多,不同种植方式间存在差异,使投产比降低.优化的种植方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减缓了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程度;提高了养分再循环率,使N、P、K的配比较为合理.合理开发利用红壤的措施之一,是建立种养结合的复合农业生态模式,并采用节水灌溉、增加覆盖、农林间套作,提高有机肥比重、进行平衡和合理施肥;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投能结构,减少外部输入能,完善种养协调机制和食物链多级利用技术.
    华北平原麦田土壤呼吸特征
    陈述悦[1] 李俊[2] 陆佩玲[1]
    2004, 15(09):  1552-1560 . 
    摘要 ( 1287 )   PDF (93KB) ( 132 )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了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3:00左右,最低点在凌晨4:00左右;冬小麦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冬季较低,夏季较高,与地温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氮肥用量增加土壤呼吸增强,但增幅不大.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呼吸作用明显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和氮肥处理;土壤呼吸同地温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关系,其中5cm地温同土壤呼吸相关性最好.不同处理、不同深度土层具有不同的Q10值,Q10值随土壤的性状、地温测量的深度和微生物活动的土层深度变化而改变,其本身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升高,Q10值呈下降趋势;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较弱,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冬小麦平均净光合速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从小麦返青到腊熟,冬小麦田表现为CO2的汇.
    研究论文
    华北平原麦田土壤呼吸特征
    陈述悦, 李俊, 陆佩玲, 王迎红, 于强
    2004, (9):  1552-1560. 
    摘要 ( 0 )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了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3:00左右,最低点在凌晨4:00左右;冬小麦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冬季较低,夏季较高,与地温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氮肥用量增加土壤呼吸增强,但增幅不大,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呼吸作用明显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和氮肥处理;土壤呼吸同地温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关系,其中5 cm地温同土壤呼吸相关性最好.不同处理、不同深度土层具有不同的Q10值,Q10值随土壤的性状、地温测量的深度和微生物活动的土层深度变化而改变,其本身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升高,Q10值呈下降趋势;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较弱,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冬小麦平均净光合速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从小麦返青到腊熟,冬小麦田表现为CO2的汇.
    施肥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蔡志全 蔡传涛 齐欣 姚天全
    2004, 15(09):  1561-1564 . 
    摘要 ( 844 )   PDF (93KB) ( 56 )  
    采用田间实验,研究了不同N、P、K匹配对3年生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缺乏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相对较小.叶面喷施适量的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产量.N、P、K不同水平的匹配对小粒咖啡有不同的影响,N:P2O5:K2O的最佳匹配比例为1:0.5:1.小粒咖啡需要高营养的投入,而从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表明,N、P,O5、K2O的合适用量分别为100、50和100g/株.小粒咖啡产量与单株分枝数和单株叶面积密切相关,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苗高、地茎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粒咖啡黎明光化学效率影响不大,但高的施肥量明显减轻咖啡的日间光抑制.
    研究论文
    施肥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蔡志全, 蔡传涛, 齐欣, 姚天全
    2004, (9):  1561-1564. 
    摘要 ( 0 )  
    采用田间实验,研究了不同N、P、K匹配对3年生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缺乏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相对较小.叶面喷施适量的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产量.N、P、K不同水平的匹配对小粒咖啡有不同的影响,N:P2O5:K2O的最佳匹配比例为1:0.5:1.小粒咖啡需要高营养的投入,而从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表明,N、P2O5、K2O的合适用量分别为100、50和100g/株.小粒咖啡产量与单株分枝数和单株叶面积密切相关,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苗高、地茎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粒咖啡黎明光化学效率影响不大,但高的施肥量明显减轻咖啡的日间光抑制.
    小麦根系活力变化与叶片衰老的研究
    魏道智 宁书菊 林文雄
    2004, 15(09):  1565-1569 . 
    摘要 ( 765 )   PDF (93KB) ( 75 )  
    对小麦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变化的田问实验结果表明,根系活力的衰退早且快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衰退;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关系(r=0.8006).拔节期追施氮肥,改善根际营养条件后,叶片的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明显提高,叶片中ABA含量降低,ZRs升高,SOD活性增加,MDA的高峰期比对照推迟8~10d,说明根系活力变化与地上部叶片的衰老密切相关,改善根际营养,提高生育前期的根系活力有助于延缓地上部分的衰老.
    研究论文
    小麦根系活力变化与叶片衰老的研究
    魏道智, 宁书菊, 林文雄
    2004, (9):  1565-1569. 
    摘要 ( 0 )  
    对小麦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变化的田间实验结果表明,根系活力的衰退早且快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衰退;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星正相关关系(r=0.8006).拔节期追施氮肥,改善根际营养条件后,叶片的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明显提高,叶片中ABA含量降低,ZRs升高,SOD活性增加,MDA的高峰期比对照推迟8~10 d,说明根系活力变化与地上部叶片的衰老密切相关,改善根际营养,提高生育前期的根系活力有助于延缓地上部分的衰老.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性硫酸盐土硫形态转化特征
    刘振乾[1] 段舜山[2] 李爱芬[2]
    2004, 15(09):  1570-1574 . 
    摘要 ( 1064 )   PDF (93KB) ( 36 )  
    以4种土壤湿度、3种干湿交替周期和原状土自然风干8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室内模拟实验,对模拟过程内土壤6种硫形态和pH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跟踪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条件对酸性硫酸盐土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的形态转化制约作用显著.淹水环境和过分干燥环境都不利于黄铁矿的氧化及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形成.潮湿但含水量不饱和环境有利于黄铁矿硫向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转换.在3种周期的干湿交替处理中,单一排干期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土壤含量平均上升幅度分别为0.90~1.63g·kg^-1和0.58~1.47g·kg^-1,而黄铁矿硫含量下降幅度为1.29~3.20g·kg^-1.淹水期黄铁矿硫含量相对稳定而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含量明显下降,并在排水过程中造成总硫的部分流失.硫形态转化量和硫的淋失量受到干湿交替周期的显著影响.同时分析了黄钾铁钒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动态.
    研究论文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性硫酸盐土硫形态转化特征
    刘振乾, 段舜山, 李爱芬, 徐宁, 王建武, 李明辉
    2004, (9):  1570-1574. 
    摘要 ( 0 )  
    以4种土壤湿度、3种干湿交替周期和原状土自然风干8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室内模拟实验,对模拟过程内土壤6种硫形态和pH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跟踪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条件对酸性硫酸盐土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的形态转化制约作用显著.淹水环境和过分干燥环境都不利于黄铁矿的氧化及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形成.潮湿但含水量不饱和环境有利于黄铁矿硫向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转换.在3种周期的干湿交替处理中,单一排干期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土壤含量平均上升幅度分别为0.90~1.63 g·kg-1和0.58~1.47 g·kg-1,而黄铁矿硫含量下降幅度为1.29~3.20 g·kg-1.淹水期黄铁矿硫含量相对稳定而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含量明显下降,并在排水过程中造成总硫的部分流失.硫形态转化量和硫的淋失量受到干湿交替周期的显著影响.同时分析了黄钾铁钒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动态.
    水稻化感生物测试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沈荔花 梁义元 何华勤
    2004, 15(09):  1575-1579 . 
    摘要 ( 834 )   PDF (209KB) ( 40 )  
    选用8个化感作用潜力各异的水稻品种(系):PI312777、Lemont、Moroberekan、IAC25、IACA7、IAC120、Batatais、Iguape Cateto为供试材料,以田间伴生稗草为受体材料,比较分析了目前较为通用的3种生物测试方法:琼脂迟播共培法(RSA)、石英砂迟播共培法(RSS)和根系分泌物培养法(SRE)对水稻化感潜力的测试效果.结果表明,RSA法应用于测试水稻化感作用潜力的效果最好,RSS法和SRE法的测试结果虽较为一致,但两者都存在不足.据此,运用RSA法对57个水稻材料进行了化感抗草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从中获得5个强化感作用潜力的水稻材料:Iguape Cateto、PI312777、Azucena、Taichung Native 1和IAC25.
    研究论文
    水稻化感生物测试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沈荔花, 梁义元, 何华勤, 何俊, 梁康迳, 林文雄
    2004, (9):  1575-1579. 
    摘要 ( 0 )  
    选用8个化感作用潜力各异的水稻品种(系):PI312777、Lemont、Moroberekan、IAC25、IAC47、IAC120、Batatais、Iguape Cateto为供试材料,以田间伴生稗草为受体材料,比较分析了目前较为通用的3种生物测试方法:琼脂迟播共培法(RSA)、石英砂迟播共培法(RSS)和根系分泌物培养法(SRE)对水稻化感潜力的测试效果.结果表明,RSA法应用于测试水稻化感作用潜力的效果最好,RSS法和SRE法的测试结果虽较为一致,但两者都存在不足.据此,运用RSA法对57个水稻材料进行了化感抗草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从中获得5个强化感作用潜力的水稻材料:Iguape Cateto、PI312777、Azucena、Taichung Native 1和IAC25.
    不同水层和密度条件下化感作用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
    徐正浩[1] 何勇[1] 王一平[2] 俞谷松[3]
    2004, 15(09):  1580-1584 . 
    摘要 ( 765 )   PDF (209KB) ( 47 )  
    不同水层下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水稻化感作用品种吓一跳、谷梅2号和中156对无芒稗的株高抑制作用比无化感作用品种秀水63和春江11呈显著性差异.随盆栽水稻密度增加,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加大.在每盆4株栽植密度下,水稻化感作用品种鸡早籼、谷梅2号显著抑制无芒稗植株株高;在每盆32株密度时,水稻化感作用品种吓一跳、PI312777、TN1等对受控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与无化感作用品种春江11相比,呈显著性水平.
    研究论文
    不同水层和密度条件下化感作用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
    徐正浩, 何勇, 王一平, 俞谷松
    2004, (9):  1580-1584. 
    摘要 ( 0 )  
    不同水层下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水稻化感作用品种吓一跳、谷梅2号和中156对无芒稗的株高抑制作用比无化感作用品种秀水63和春江11呈显著性差异.随盆栽水稻密度增加,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加大.在每盆4株栽植密度下,水稻化感作用品种鸡早籼、谷梅2号显著抑制无芒稗植株株高;在每盆32株密度时,水稻化感作用品种吓一跳、PI312777、TN1等对受控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与无化感作用品种春江11相比,呈显著性水平.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瘤菌互作及类黄酮对互作效果的影响
    董昌金 赵斌
    2004, 15(09):  1585-1588 . 
    摘要 ( 1189 )   PDF (209KB) ( 48 )  
    研究了中华根瘤菌与AM真菌互作或加入适量的类黄酮(150nmol·L^-1和1.5μmol·L^-1)对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的侵染率、菌丝ALP和SDH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AMF、Rh]相比,Rh+AMF组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侵染率和菌丝酶活都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及Rh+AMF组相比,类黄酮处理组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侵染率和菌丝酶活差异更加显著,但不同类黄酮间(apigenin和hesperitin),或同一种类黄酮不同浓度处理问(150nmol·L^-1和1.5umol·L^-1)差异不明显,说明AM真菌与根瘤菌互作对紫云英的结瘤固氮、AM真菌的侵染和菌丝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当Rh+AMF组加入适量的类黄酮时。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研究论文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瘤菌互作及类黄酮对互作效果的影响
    董昌金, 赵斌
    2004, (9):  1585-1588. 
    摘要 ( 0 )  
    研究了中华根瘤菌与AM真菌互作或加入适量的类黄酮(150 nmol·L-1和1.5 μmol·L-1)对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的侵染率、菌丝ALP和SDH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AMF、Rh]相比,Rh+AMF组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侵染率和菌丝酶活都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及Rh+AMF组相比,类黄酮处理组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侵染率和菌丝酶活差异更加显著,但不同类黄酮间(apigenin和hesperitin),或同一种类黄酮不同浓度处理间(150 nmol·L-1和1.5 μmol·L-1)差异不明显,说明AM真菌与根瘤菌互作对紫云英的结瘤固氮、AM真菌的侵染和菌丝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当Rh+AMF组加入适量的类黄酮时,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
    陈玉香[1] 周道玮[2] 张玉芬[3]
    2004, 15(09):  1589-1593 . 
    摘要 ( 980 )   PDF (209KB) ( 53 )  
    研究了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玉米籽粒的总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逐渐升高;而茎、叶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茎、叶粗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籽粒粗蛋白含量上升幅度.同时,玉米植抹上部叶片的粗蛋白含量高于下部叶片,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索含量低于下部叶片.茎上部粗蛋白含量高于下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低于下部.
    研究论文
    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
    陈玉香, 周道玮, 张玉芬
    2004, (9):  1589-1593. 
    摘要 ( 0 )  
    研究了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玉米籽粒的总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逐渐升高;而茎、叶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茎、叶粗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籽粒粗蛋白含量上升幅度.同时,玉米植株上部叶片的粗蛋白含量高于下部叶片,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低于下部叶片.茎上部粗蛋白含量高于下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低于下部.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类型特征及其分类经营
    郭正刚 梁天刚 刘兴元
    2004, 15(09):  1594-1598 . 
    摘要 ( 1262 )   PDF (209KB) ( 43 )  
    草地退化已严重制约着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群落特征、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多样性和主导性,提出了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分类经营的模式和策略.研究表明,生态功能区面积为164.66×10^4hm^2,占草地面积的16.73%,草地类型主要有高寒草甸和草原、沼泽、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化荒漠和部分平原荒漠,经营策略为禁牧和封育;经济功能区面积为116.33×10^4hm^2,占草地面积的11.82%,主要草地类型有山地草甸、低地草甸和草甸草原,经营策略为通过施肥、灌溉等手段,集约化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混合功能区的面积为703.21×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71.45%,草地类型主要有山地草原、平原荒漠草原和大部分平原荒漠,经营策略是以草定畜,合理轮牧.
    研究论文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类型特征及其分类经营
    郭正刚, 梁天刚, 刘兴元
    2004, (9):  1594-1598. 
    摘要 ( 0 )  
    草地退化已严重制约着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群落特征、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多样性和主导性,提出了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分类经营的模式和策略.研究表明,生态功能区面积为164.66×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16.73%,草地类型主要有高寒草甸和草原、沼泽、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化荒漠和部分平原荒漠,经营策略为禁牧和封育;经济功能区面积为116.33×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11.82%,主要草地类型有山地草甸、低地草甸和草甸草原,经营策略为通过施肥、灌溉等手段,集约化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混合功能区的面积为703.21×104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71.45%,草地类型主要有山地草原、平原荒漠草原和大部分平原荒漠,经营策略是以草定畜,合理轮牧.
    祁连山区不同海拔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常学向 赵文智 赵爱芬
    2004, 15(09):  1599-1603 . 
    摘要 ( 840 )   PDF (209KB) ( 38 )  
    依据植物在各海拔带出现的频率和不同海拔带植物种的生活型,对祁连山区草地群落海拔2500~3000m的物种α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Shahnon-Wiener指数从1.432上升到1.832,Simpson指数的变化较为复杂.海拔2701~2800m带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带.在祁连山草地群落中,有毒的与食性较差的物种在各海拔带所占比例均超过50%,生物量占到整个样地生物量的60%以上,物种多样性已呈现衰退.
    研究论文
    祁连山区不同海拔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常学向, 赵文智, 赵爱芬
    2004, (9):  1599-1603. 
    摘要 ( 0 )  
    依据植物在各海拔带出现的频率和不同海拔带植物种的生活型,对祁连山区草地群落海拔25 00~3000 m的物种α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Shannon-Wiener指数从1.432上升到1.832,Smpson指数的变化较为复杂.海拔2 701~2 800 m带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带.在祁连山草地群落中,有毒的与食性较差的物种在各海拔带所占比例均超过50%,生物量占到整个样地生物量的60%以上,物种多样性已呈现衰退.
    我国北方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研究
    刘颖茹 杨持 朱志梅 刘美玲
    2004, 15(09):  1604-1606 . 
    摘要 ( 727 )   PDF (209KB) ( 87 )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内75个样点土壤质地、全碳、全氮的测定和地上植被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草原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变化体现在土壤氮、碳、粘粒含量的有规律变化,土壤氮、碳含量减少、质地变粗;土壤氮、碳含量与粘粒含量间呈显著相关性,氮含量与粘粒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901)分别大于碳、氮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627)和碳含量与粘粒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642).土壤中粘粒含量显著减少.土壤中氮元素的衰减比碳元素明显;沙质草原沙漠化不同阶段的C/N比呈现增加的趋势.
    研究论文
    我国北方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研究
    刘颖茹, 杨持, 朱志梅, 刘美玲
    2004, (9):  1604-1606. 
    摘要 ( 0 )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内75个样点土壤质地、全碳、全氮的测定和地上植被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草原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变化体现在土壤氮、碳、粘粒含量的有规律变化,土壤氮、碳含量减少、质地变粗;土壤氮、碳含量与粘粒含量间呈显著相关性,氮含量与粘粒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901)分别大于碳、氮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627)和碳含量与粘粒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642).土壤中粘粒含量显著减少,土壤中氮元素的衰减比碳元素明显;沙质草原沙漠化不同阶段的C/N比呈现增加的趋势.
    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特征研究
    刘新民[1] 乌宁[2]
    2004, 15(09):  1607-1610 . 
    摘要 ( 955 )   PDF (209KB) ( 58 )  
    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主体植被类型——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中,有蛴螬4科9种.构成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的4个科中,以鳃金龟科种类数、个体数为最多,主要种群的重要值排序为黑皱鳃金龟、东方绢金龟、马铃薯鳃金龟及弓斑常丽金龟.几种蛴螬在发生上大致呈3种类型:春季和秋季大量发生.如东方绢金龟;一年中密度波动较小,如弓斑常丽金龟;秋季大量发生,如黑皱鳃金龟和马铃薯鳃金龟.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在于秋季群落多样性和物种的丰度较高,而夏季相对较低.春季蛴螬群落种群丰度较高,但群落结构相对较单调.
    研究论文
    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特征研究
    刘新民, 乌宁
    2004, (9):  1607-1610. 
    摘要 ( 0 )  
    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主体植被类型--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中,有蛴螬4科9种.构成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的4个科中,以鳃金龟科种类数、个体数为最多,主要种群的重要值排序为黑皱鳃金龟、东方绢金龟、马铃薯鳃金龟及弓斑常丽金龟.几种蛴螬在发生上大致呈3种类型:春季和秋季大量发生,如东方绢金龟;一年中密度波动较小,如弓斑常丽金龟;秋季大量发生,如黑皱鳃金龟和马铃薯鳃金龟.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在于秋季群落多样性和物种的丰度较高,而夏季相对较低.春季蛴螬群落种群丰度较高,但群落结构相对较单调.
    放牧与围栏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比较
    贾丙瑞 凰广眭 王风玉 王玉辉
    2004, 15(09):  1611-1615 . 
    摘要 ( 1063 )   PDF (209KB) ( 68 )  
    采用静态箱式法,比较分析了内蒙古典型羊草草原放牧与围栏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围栏和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高峰值一般出现在13:00~15:00,围栏样地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与地表温度相关性最好,而放牧样地与地下5cm温度相关性最好.在整个观测期内,6、7月份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期,围栏样地土壤呼吸作用明显大于放牧样地约2.7倍;到植物生长后期的8、9月份,二者差异不大,与地下生物量的变化相似,可能与牲畜的采食对不同物候期的植物影响不同及周围环境因子的改变有关,说明人类活动的干扰不一定增加土壤呼吸作用.围栏样地和放牧样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动态都与0~10cm的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是0.853和0.741,而围栏样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动态的相关性大于放牧样地;围栏和放牧样地不同层次土温、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作用日、季动态的关系均表现出浅层的相关性普遍大于深层.
    研究论文
    放牧与围栏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比较
    贾丙瑞, 周广胜, 王风玉, 王玉辉
    2004, (9):  1611-1615. 
    摘要 ( 0 )  
    采用静态箱式法,比较分析了内蒙古典型羊草草原放牧与围栏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围栏和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高峰值一般出现在13:00~1:00,围栏样地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与地表温度相关性最好,而放牧样地与地下5cm温度相关性最好.在整个观测期内,6、7月份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期,围栏样地土壤呼吸作用明显大于放牧样地约2.7倍;到植物生长后期的8、9月份,二者差异不大,与地下生物量的变化相似,可能与牲畜的采食对不同物候期的植物影响不同及周围环境因子的改变有关,说明人类活动的干扰不一定增加土壤呼吸作用.围栏样地和放牧样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动态都与0~10 cm的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是0.853和0.741,而围栏样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动态的相关性大于放牧样地;围栏和放牧样地不同层次土温、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作用日、季动态的关系均表现出浅层的相关性普遍大于深层.
    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及生态学意义:以常熟生态站为例
    王小治[1] 朱建国[1] 高人[2] 宝川靖和[3]
    2004, 15(09):  1616-1620 . 
    摘要 ( 1054 )   PDF (209KB) ( 94 )  
    在常熟生态站2001年6月至2003年5月连续两年定位收集湿沉降,对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沉降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夏、春季高,秋、冬季低.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4^+-N、NO3^--N和DON的比例分别为47.6%、35.1%和17.4%.湿沉降中NH4^+-N主要来自当地农田的氨挥发,湿沉降NH4^+-N月输入量随月降雨量增加而增加(R0=0.3178^**).该地区空气中NO3^--N浓度相对比较稳定,湿沉降中NO3^--N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R^2=0.4205^***).湿沉降NO33^--N月输入量与月降雨次数呈直线正相关(R^2=0.6757***),而与月降雨量相关性较差(R^2=0.1985^*).湿沉降TN年输入量为27.0kg·hm^-2,并在所有降雨中,氮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mg·L^-1).
    研究论文
    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及生态学意义:以常熟生态站为例
    王小治, 朱建国, 高人, 宝川靖和
    2004, (9):  1616-1620. 
    摘要 ( 0 )  
    在常熟生态站2001年6月至2003年5月连续两年定位收集湿沉降,对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沉降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夏、春季高,秋、冬季低.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4+-N、NO3--N和DON的比例分别为47.6%、35.1%和17.4%.湿沉降中NH4+-N主要来自当地农田的氨挥发,湿沉降NH4+-N月输入量随月降雨量增加而增加(R2=0.3178**).该地区空气中NO3--N浓度相对比较稳定,湿沉降中NO3--N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R2=0.4205***).湿沉降NO3--N月输入量与月降雨次数呈直线正相关(R2=0.6757***),而与月降雨量相关性较差(R2=0.1985*).湿沉降TN年输入量为27.0 kg·hm-2,并在所有降雨中,氮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g·L-1).
    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研究
    杨志强 董波 吴进才
    2004, 15(09):  1621-1625 . 
    摘要 ( 879 )   PDF (209KB) ( 54 )  
    通过96h的毒性实验,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对3种不同作用机制农田常用除草剂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嗪草酮、甲草胺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随时间的推移有加重趋势。并呈现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最高抑制生长浓度(嗪草酮0.24mg·L^-1,甲草胺12.8mg·L^-1)处理组的最大比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2.38%和31.58%;骠马低浓度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并呈一定的生长促进效应,0.08mg·L^-1浓度组普通小球藻最大比增长率为对照组的111.44%,而高浓度则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随时间推移,毒性逐渐减弱.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96hEC50分别为0.021、0.937和5.54mg·L^-1.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最敏感。其次为骠马和甲草胺.3种除草剂在实验条件下对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和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相似。表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研究论文
    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研究
    杨志强, 董波, 吴进才
    2004, (9):  1621-1625. 
    摘要 ( 0 )  
    通过96 h的毒性实验,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对3种不同作用机制农田常用除草剂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嗪草酮、甲草胺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随时间的推移有加重趋势,并呈现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最高抑制生长浓度(嗪草酮0.24 mg·L-1,甲草胺12.8 mg·L-1)处理组的最大比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2.38%和31.58%;骠马低浓度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并呈一定的生长促进效应,0.08 mg·L-1浓度组普通小球藻最大比增长率为对照组的111.44%,而高浓度则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随时间推移,毒性逐渐减弱.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96 hEC50分别为0.021、0.937和5.54 mg·L-1.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最敏感,其次为骠马和甲草胺.3种除草剂在实验条件下对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和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相似,表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胶州湾浮游植物rbcL基因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永健 杨官品 管晓菁
    2004, 15(09):  1626-1632 . 
    摘要 ( 802 )   PDF (209KB) ( 44 )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基因(rbcL)片段,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随机测定了28个rbcL片段序列,依此初步分析了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rbcL基因分子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春季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为D类rbcL代表的浮游植物,其中隐藻占28.6%、Stramenopies占32.1%、定鞭藻占28.6%、红藻占3.6%.B类rbcL代表的浮游植物为绿藻,占7.1%.根据各操作分类单元丰度计算的分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85,根据逆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计算的序列多样性为0.20,
    研究论文
    胶州湾浮游植物rbcL基因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永健, 杨官品, 管晓菁
    2004, (9):  1626-1632. 
    摘要 ( 0 )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基因(rbcL)片段,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随机测定了28个rbcL片段序列,依此初步分析了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rbcL基因分子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春季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为D类rbcL代表的浮游植物,其中隐藻占28.6%、Stramenopies占32.1%、定鞭藻占28.6%、红藻占3.6%.B类rbcL代表的浮游植物为绿藻,占7.1%.根据各操作分类单元丰度计算的分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85,根据逆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计算的序列多样性为0.20.
    海洋细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的初步研究
    郑立[1] 林伟[2] 严小军[3] 2陈海敏[1]
    2004, 15(09):  1633-1636 . 
    摘要 ( 992 )   PDF (209KB) ( 50 )  
    从不同海域的生物、海水和海泥中分离海洋细菌,利用琼脂扩散法和MTT法对细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筛选。比较了活性菌株与来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分离的341株海洋细菌中。42株细菌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7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来源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藻的活性菌株比例(22%和11%)大于来源于海水和海泥的细菌(7%和5%).细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具有活性的细菌大部分属于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
    研究论文
    海洋细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的初步研究
    郑立, 林伟, 严小军, 陈海敏
    2004, (9):  1633-1636. 
    摘要 ( 0 )  
    从不同海域的生物、海水和海泥中分离海洋细菌,利用琼脂扩散法和MTT法对细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筛选,比较了活性菌株与来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分离的341株海洋细菌中,42株细菌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7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来源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藻的活性菌株比例(22%和11%)大于来源于海水和海泥的细菌(7%和5%).细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具有活性的细菌大部分属于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
    环境因子对东海区帆式张网主要渔获物渔获量影响
    周甦芳[1] 樊伟[2] 崔雪森[2] 程炎宏[1]
    2004, 15(09):  1637-1640 . 
    摘要 ( 989 )   PDF (209KB) ( 47 )  
    帆式张网渔业是东海区重要的渔业捕捞方式之一.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s)定量研究了海表水温、渔场水深、渔场位置和潮汐(农历日期)等环境因子对东海区帆式张网主要渔获物渔获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表水温和渔场水深是影响带鱼、小黄鱼和鲳鱼单位努力渔获量(CPUE)的主要因子,且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多呈非线性相关关系.从模型的拟合结果来看,海表水温对带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深,渔场位置和潮汐的影响很小.渔场水深对小黄鱼的影响最大,海表水温、渔场位置和潮汐的影响比较接近.渔场水深和海表水温是影响鲳鱼单位努力渔获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程度比较接近.
    研究论文
    环境因子对东海区帆式张网主要渔获物渔获量影响
    周甦芳, 樊伟, 崔雪森, 程炎宏
    2004, (9):  1637-1640. 
    摘要 ( 0 )  
    帆式张网渔业是东海区重要的渔业捕捞方式之一.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s)定量研究了海表水温、渔场水深、渔场位置和潮汐(农历日期)等环境因子对东海区帆式张网主要渔获物渔获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表水温和渔场水深是影响带鱼、小黄鱼和鲳鱼单位努力渔获量(CPUE)的主要因子,且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多呈非线性相关关系.从模型的拟合结果来看,海表水温对带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深,渔场位置和潮汐的影响很小.渔场水深对小黄鱼的影响最大,海表水温、渔场位置和潮汐的影响比较接近.渔场水深和海表水温是影响鲳鱼单位努力渔获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程度比较接近.
    植物适应铝毒胁迫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理
    刘强 郑绍建 林成永
    2004, 15(09):  1641-1649 . 
    摘要 ( 767 )   PDF (209KB) ( 115 )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全世界和中国大约40%和21%耕作土壤的作物生产.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针对植物的铝毒及其耐铝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中重点综述了植物适应铝胁迫基因型差异筛选方法及其鉴定技术、植物适应铝胁迫的生理基础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研究论文
    植物适应铝毒胁迫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理
    刘强, 郑绍建, 林咸永
    2004, (9):  1641-1649. 
    摘要 ( 0 )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全世界和中国大约40%和21%耕作土壤的作物生产.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针对植物的铝毒及其耐铝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中重点综述了植物适应铝胁迫基因型差异筛选方法及其鉴定技术、植物适应铝胁迫的生理基础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禾本科植物联合固氮研究及其应用现状展望
    张丽梅 方萍 朱日清
    2004, 15(09):  1650-1654 . 
    摘要 ( 852 )   PDF (209KB) ( 60 )  
    综述了近年来从禾本科植物体内和根际发现的内生固氮菌和根际固氮菌的种类、特征及对宿主的促生机理,以及固氮菌接种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联合固氮菌接种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土著微生物的竞争;植物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结合态氮(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对固氮酶的合成阻遏和较高的氧分压对联合固氮菌的固氮效率影响.提出了发掘和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生物固氮潜力的努力方向: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获得广谱高效固氮菌株;应用基因工程构建耐铵、泌铵型联合固氮菌;诱导禾本科植物形成固氮根瘤;充分发挥植物内生固氮菌的优势.
    研究论文
    禾本科植物联合固氮研究及其应用现状展望
    张丽梅, 方萍, 朱日清
    2004, (9):  1650-1654. 
    摘要 ( 0 )  
    综述了近年来从禾本科植物体内和根际发现的内生固氮菌和根际固氮菌的种类、特征及对宿主的促生机理,以及固氮菌接种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联合固氮菌接种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土著微生物的竞争;植物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结合态氮(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对固氮酶的合成阻遏和较高的氧分压对联合固氮菌的固氮效率影响.提出了发掘和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生物固氮潜力的努力方向: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获得广谱高效固氮菌株;应用基因工程构建耐铵、泌铵型联合固氮菌;诱导禾本科植物形成固氮根瘤;充分发挥植物内生固氮菌的优势.
    利用遥感技术实现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马玉平 王石立
    2004, 15(09):  1655-1661 . 
    摘要 ( 954 )   PDF (209KB) ( 57 )  
    作物模拟模型从单点发展到区域应用时,模型中一些宏观资料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方面出现困难,利用遥感技术将实现作物模拟模型的区域应用.文中综述了近年来遥感反演作物模型所需的地表生物物理参数的方法、利用遥感信息直接获取生物量的途径和遥感信息与作物模拟模型之间时空匹配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实现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应用的3种解决方案(强迫型、调控型和验证型)及其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研究论文
    利用遥感技术实现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马玉平, 王石立
    2004, (9):  1655-1661. 
    摘要 ( 0 )  
    作物模拟模型从单点发展到区域应用时,模型中一些宏观资料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方面出现困难,利用遥感技术将实现作物模拟模型的区域应用.文中综述了近年来遥感反演作物模型所需的地表生物物理参数的方法、利用遥感信息直接获取生物量的途径和遥感信息与作物模拟模型之间时空匹配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实现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应用的3种解决方案(强迫型、调控型和验证型)及其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牛书丽 蒋高明
    2004, 15(09):  1662-1666 . 
    摘要 ( 1025 )   PDF (209KB) ( 44 )  
    分析了草地类型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原因及其恢复途径,提出人工草地的建立是恢复退化天然草地的有效途径;综述了人工草地的研究进展。提出高效型人工草地的建立是缓解草原压力、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的良策;从高效角度出发。种植饲用玉米可以作为建立人工草地的一个有益尝试.
    研究论文
    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牛书丽, 蒋高明
    2004, (9):  1662-1666. 
    摘要 ( 0 )  
    分析了草地类型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原因及其恢复途径,提出人工草地的建立是恢复退化天然草地的有效途径;综述了人工草地的研究进展,提出高效型人工草地的建立是缓解草原压力、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的良策;从高效角度出发,种植饲用玉米可以作为建立人工草地的一个有益尝试.
    蔬菜营养与硝酸盐的关系
    李会合 王正银 李宝珍
    2004, 15(09):  1667-1672 . 
    摘要 ( 972 )   PDF (209KB) ( 128 )  
    蔬菜硝酸盐累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限制因子之一,与蔬菜营养的关系密切.喜硝性是蔬菜作物的营养特性,NO3^-通过高亲和吸收转运系统和低亲和吸收转运系统被蔬菜吸收,在钼、锰、铁、铜、硫、磷等多种必需营养元素参与下被还原同化.文中简述了必需营养元素在蔬菜硝酸盐吸收和还原同化中的作用,重点论述了氮肥用量、种类及形态配比、施用时期、方法和氮素供应方式、磷素营养、钾索营养、中微量元素营养和平衡营养与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关系,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为控制蔬菜硝酸盐累积、提高蔬菜品质和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提供参考.
    研究论文
    蔬菜营养与硝酸盐的关系
    李会合, 王正银, 李宝珍
    2004, (9):  1667-1672. 
    摘要 ( 0 )  
    蔬菜硝酸盐累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限制因子之一,与蔬菜营养的关系密切.喜硝性是蔬菜作物的营养特性,NO3-通过高亲和吸收转运系统和低亲和吸收转运系统被蔬菜吸收,在钼、锰、铁、铜、硫、磷等多种必需营养元素参与下被还原同化.文中简述了必需营养元素在蔬菜硝酸盐吸收和还原同化中的作用,重点论述了氮肥用量、种类及形态配比、施用时期、方法和氮素供应方式、磷素营养、钾素营养、中微量元素营养和平衡营养与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关系,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为控制蔬菜硝酸盐累积、提高蔬菜品质和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提供参考.
    植物多酚在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付美云 周立祥
    2004, 15(09):  1673-1677 . 
    摘要 ( 749 )   PDF (93KB) ( 41 )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自然界含多酚的常见植物已超过600种.随着植物多酚化学结构鉴定及其理化性状的深入研究,人类对植物多酚的应用由传统的化工和医药等领域扩展到了农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文中就植物多酚对植物抗逆境能力以及在环境污染控制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研究论文
    植物多酚在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付美云, 周立祥
    2004, (9):  1673-1677. 
    摘要 ( 0 )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自然界含多酚的常见植物已超过600种.随着植物多酚化学结构鉴定及其理化性状的深入研究,人类对植物多酚的应用由传统的化工和医药等领域扩展到了农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文中就植物多酚对植物抗逆境能力以及在环境污染控制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作物特征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
    陈蓉蓉 周治国 曹卫星 戴廷波
    2004, 15(09):  1678-1680 . 
    摘要 ( 1045 )   PDF (93KB) ( 32 )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bility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soil nutrients and crop growth status and yield.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both classical statistics and geostatistics based on GIS. Soil properties included soil pH, total N,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 while crop growth status was indicated by SPAD, LAI and SPAD × LAI. All parameters except soll pH exhibited spatial correlation.Soil total N and organic matter, SPAD, LAI and SPAD × LAI were all correlated to rice yield. Kriged interpolation maps provided good indication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in crop yield and growth status. Spatial interpol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proved that SPAD × LAI was more indicative of crop growth status than individual variables, and useful for implementing growth season and topdressing as needed.
    研究论文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作物特征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
    陈蓉蓉, 周治国, 曹卫星, 戴廷波
    2004, (9):  1678-1680. 
    摘要 ( 0 )  
    酸雨对缙云山林地黄壤汞溶出的影响
    李静 魏世强 杨学春
    2004, 15(09):  1681-1683 . 
    摘要 ( 1015 )   PDF (209KB) ( 74 )  
    Forest yellow soil and arable yellow soil in Jinyun Mountain were colle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acid rain(adjusted to pH 2.0, 3.0, 4.0 and 5.0) on the Hg leaching from soils by the methods of static extraction and dynamic leach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forest yellow soils, surface accumulation of Hg occurred, and the accumulated Hg was easier to be leached out than that in arable yellow soil by acid rain. The amount of leached Hg was the largest at pH 4.0. To abate the risk of Hg pollution in water bodies by the Hg leaching from this forest soil, the Mountain should be closed, and timber-felling should be forbidden.
    研究论文
    酸雨对缙云山林地黄壤汞溶出的影响
    李静, 魏世强, 杨学春
    2004, (9):  1681-1683. 
    摘要 ( 0 )  
    作物群体CO2通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快速测定
    朱治林 孙晓敏 张仁华 苏红波 唐新斋
    2004, 15(09):  1684-1686 . 
    摘要 ( 897 )   PDF (209KB) ( 57 )  
    In this paper, Eddy Correlation (EC) method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latent heat and CO2 flux density and to calculate Water Use Efficiency (WISE) of winter wheat community in Yucheng district, Shandong Province in 199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2 flux density had an obvious diurnal change, with a maximum aboutl. 5 mg·s^-1·m^-2, which appeared at about 9 : 00-10 : 00 am in general. The WUE of wheat community presented a fall trend from morning to afternoon, and the CO2 flux density and WUE also had an obvious seasonal change, being lower in the early and late growth stages, and higher in the middle growth stage. The ranges of daily mean CO2 flux density and WUE were 0.2 - 0.9 mg·s^-1·m^-2 and 5 - 20 gCO2·kg^-1 1H2O, respectively.
    研究论文
    作物群体CO2通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快速测定
    朱治林, 孙晓敏, 张仁华, 苏红波, 唐新斋
    2004, (9):  1684-1686. 
    摘要 ( 0 )  
    非嗜食植物提取物对桔全爪螨产卵的驱避性测定
    岑伊静[1] 庞雄飞[1] 周琼[1]
    2004, 15(09):  1687-1690 . 
    摘要 ( 981 )   PDF (93KB) ( 42 )  
    The oviposition repellency of the alcohol extracts from 50 species of non-preferable plants and azadirachtin against citrus red mite ( Panonychus cirri ) was determined using laboratory bioassays. In choice tests, the extracts from 42 of the 50 plant species and 1% azadirachtin (2000×) significantly reduced oviposition 1d after treatment.The repellency effect of the extracts from the 42 plant specie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azadirachtin. Mikania micrantha extract had the best result, with an 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 (IIPC) of 0.087 1 d after treatment,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oviposition for 9 d, while the extracts from Sesbania cannabina, Allium tuberosum , Paederia scandens , Duranta erecta and Dicranopteris pedata also had good effects, with an oviposition repellency of over 70 % 1 d after treatment,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oviposition for 4 - 6 d. The effect became weaker as time went on. None of the extracts showed significant oviposition attraction.
    研究论文
    非嗜食植物提取物对桔全爪螨产卵的驱避性测定
    岑伊静, 庞雄飞, 周琼, 彭跃峰, 徐长宝
    2004, (9):  1687-1690. 
    摘要 ( 0 )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林波, 刘庆, 吴彦, 何海, 乔永康
    2004, (9):  1491-1496. 
    摘要 ( 828 )   PDF (828KB) ( 294 )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10龄、30龄、40龄、50龄及6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以原始林为对照,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在恢复后的50年达到最大,并逐渐趋于平缓或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0龄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比原始林存在较大差距,分别为70.21×103、4.73×103和89.98×103kg·hm-2,仅占原始林枯枝落叶层各特征的48.40%、46.79%和46.99%.人工林和次生林恢复约40年后,森林凋落节律、年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相似;但凋落物组分含量、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及结构、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差异较大,说明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生物多样性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供氮水平对水曲柳苗木生物量、氮分配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
    范志强, 王政权, 吴楚, 李红心
    2004, (9):  1497-1501. 
    摘要 ( 959 )   PDF (727KB) ( 309 )  
    在温室内以水曲柳苗木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和16 mmol·L-1)下的水曲柳苗木根系和叶片内氮分配以及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浓度显著影响苗木根系氮浓度和叶片氮浓度.随着供氮水平提高,苗木体内根系和叶片氮浓度明显提高.在生长初期(6月)和中期(7、8月),叶片中氮浓度分别高于根系9.40、9.55和4.21 mg·g-1,而在生长末期(9月)叶片中氮浓度低于根系;随着水曲柳幼苗生长发展,体内氮贮量呈明显上升趋势.9月份全株氮贮量比6月份平均增加了4倍.不同氮处理下水曲柳体内氮贮量明显不同.高氮处理下氮贮量平均为N1处理下4倍.氮贮量分配在不同部位有很大不同.分配到叶片中的比例在6月份最高,平均为43%.分配到根系中氮贮量比例随生长而增加,9月份根系氮贮量相对值最高,为81%.如果不考虑氮浓度和季节的作用,根系中分配的氮最多,其次为叶片,茎中最少.
    钙离子浓度对青檀生长和檀皮质量的影响
    洑香香, 方升佐, 田野, 洪赛华
    2004, (9):  1502-1506. 
    摘要 ( 968 )   PDF (277KB) ( 217 )  
    以Hoagland完全营养液为基质,利用5、10和15 mmol·L-13个Ca2+浓度处理水平及一个无钙对照处理,对青檀苗木各生物组分积累的钙含量、生物量、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处理下的青檀苗大部分死亡,且生长不良,其高生长量仅为有钙处理的50%左右;在有钙处理中,青檀一年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差异不明显,但以10 mmol·L-1钙处理浓度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Ca2+促进了根、叶和檀皮中钙的积累,并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其分布为根>叶>檀皮;浓度钙处理对青檀木质部和檀皮密度、青檀木质部和檀皮的纤维形态影响不显著,其中10 mmol·L-1钙处理下木质部纤维长度和宽度最大, 5mmol·L-1钙处理下檀皮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最大;不同钙处理间,檀皮(韧皮部)纤维均在2.0 mm以上,檀皮的纤维长/宽比约为木质部长宽比值的4倍;浓度钙处理对青檀木质部和檀皮中纤维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均以10 mmol·L-1钙处理下纤维素含量最高.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研究: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
    杜晓军, 姜凤岐, 焦志华
    2004, (9):  1507-1511. 
    摘要 ( 848 )   PDF (652KB) ( 326 )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在辽宁西部地区,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松栎林的平均相异系数分别为0.655、0.665、2.029、3.919,综合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演替/退化中的相对位置.研究表明,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现有油松林(阴坡)立地大多已退化到灌木林和先锋乔木林之间的演替阶段,并且接近于先锋乔木林阶段;建议在现有人工林经营改造或营造混交林时,应适当增大灌木树种和先锋乔木树种的比重.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圆环状分布成因地统计学分析
    何兴东, 高玉葆, 赵文智, 丛自立
    2004, (9):  1512-1516. 
    摘要 ( 912 )   PDF (565KB) ( 334 )  
    调查发现,在科尔沁沙地中部部分梁窝状沙丘的丘顶、丘坡和丘间地,植物群落依生境梯度而分布,呈典型圆环状分布格局.沙层水分状况分析表明,同一沙丘不同部位的沙层含水量为丘顶低于丘坡地,且二者均低于丘间地.地统计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流动沙丘还是固定沙丘,从丘顶、丘坡到丘间地,沙层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呈规律性的变化,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逐渐减小,变程逐渐减小,分维数逐渐增大,表明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逐渐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逐渐增高.因此,沙丘不同部位沙层含水量及其空间异质性的有规律变化是科尔沁沙地中部部分梁窝状沙丘植物群落呈圆环状分布格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利用3S技术对梅里雪山地区植被制图的精度检验分析
    张志明, 欧晓昆, 王崇云, 吴玉成
    2004, (9):  1517-1522. 
    摘要 ( 911 )   PDF (812KB) ( 256 )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完成了云南西北部梅里雪山地区的1:50 000的植被图.对已完成的植被图通过野外收集的GPS点进行校正,GPS样点数的多少依据统计学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计算而得,用这些校正样点数建立混淆矩阵进行植被图精度计算,最后利用计算成数方差进行检验.混淆矩阵计算得出植被图总的判对精度即整体精度OA为84.7%,利用计算成数方差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为90%以上.基于3S技术完成的植被图精度取决于区域面积大小和植被分类等级,而利用遥感技术来划分的植被等级与传统的植被分类等级不完全一致.
    向海湿地丹顶鹤迁徙动态及其栖息地保护研究
    何春光, 盛连喜, 郎惠卿, 李连山, 邹丽芳
    2004, (9):  1523-1526. 
    摘要 ( 1042 )   PDF (940KB) ( 367 )  
    基于1997~2003年间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湿地春季丹顶鹤数量和分布数据,分析了丹顶鹤的迁徙动态及其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3年间,每年春季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分别为32、25、64、92、72、59和14只;丹顶鹤迁达向海的最早年份为2002年(3月12日),最晚年份为2001年(3月28日),大多年份于3月中旬到达向海;其产卵时间最早的年份为2000年(4月1日),最晚年份为2003年(5月10日),大多年份于4月上旬开始产卵;在分布上,以2000年丹顶鹤分布点最多(15个),1998年和2003年分布点较少(2个).表明丹顶鹤的迁徙动态随湿地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据此提出了利用洪水资源保护和恢复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栖息地的技术与对策.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多样性研究
    姬兰柱, 董百丽, 魏春艳, 王淼
    2004, (9):  1527-1530. 
    摘要 ( 908 )   PDF (478KB) ( 266 )  
    通过季节性观察,系统地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类群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已知的森林昆虫26目131科1162属1960种,其中森林害虫11目105科881种、重要森林害虫638种;森林昆虫群落中植食性昆虫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天敌昆虫群落中以捕食性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植食类群、寄生性类群和捕食类群全年的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4、0.830和0.806.各类群间季节变动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捕食类群>寄生性类群>植食类群.
    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
    佟富春, 王庆礼, 刘兴双, 肖以华
    2004, (9):  1531-1535. 
    摘要 ( 897 )   PDF (850KB) ( 379 )  
    通过对长白山白河局不同林龄的次生林土壤动物的组成进行比较,探讨了土壤动物群落随森林采伐更新演替的变化以及演替阶段(增长期、过渡期和稳定期).研究表明,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的演变趋势是腐食类群数量相对较多,其变化趋势接近植被的变化规律,均是经过上升、下降,最后达到稳定;植食类噜群演替前期在整个群落中所占比例较高,随着演替年代的增加,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捕食类群经过100年左右的演替,数量明显增加;从昆虫类群组成来看,林龄较短者,未稳定的类群数较多,林龄较长者,未稳定的类群较少.
    绿洲农业不同种植方式防止土壤风蚀和保持土壤水分的比较
    苏培玺, 赵爱芬, 杜明武
    2004, (9):  1536-1540. 
    摘要 ( 955 )   PDF (281KB) ( 227 )  
    2001年~2002年,在河西走廊中断黑河中游,研究了不同方式对春季就地起沙、风速梯度、水分保持等方面的效应.结果表明,冬灌免耕、粮草间作和早春覆膜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就地起沙,减少了土壤风蚀.早春覆膜在减少土壤风蚀量的同时,提高了土壤蓄水量,比春耕裸露农田蓄水量增加了35.6%.目前,春耕播种裸地是形成沙尘暴和浮尘的粉尘含量的主要来源之一,黑河中、上游农田耕地每年产生的粉尘输移量达4.8×106~6.0×106t,高于同区域沙漠粉尘输移量.河西走廊粉尘输移量1 hm2农田相当于1.5 hm2沙漠.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典型优化模式机理分析
    李世东, 张丽霞
    2004, (9):  1541-1546. 
    摘要 ( 975 )   PDF (985KB) ( 275 )  
    以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的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技术,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横跨自然、经济、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共获取原始数据10000多个,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侧柏×花椒×刺槐优化模式的作用机理,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各主要指标均处于最佳或较好状态;三大效益综合比较,该模式是最佳模式;经F检验,该模式与其它模式均呈极显著性差异.
    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物质循环与调控
    何园球, 吴大付, 李成亮, 王兴祥
    2004, (9):  1547-1551. 
    摘要 ( 902 )   PDF (262KB) ( 255 )  
    利用长期定位资料研究了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水分、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能量流动特点.研究表明,红壤地区3~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导致季节性干旱经常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红壤旱地N、P、K配比不合理,肥料施用量大,化肥投入过多,不同种植方式间存在差异,使投产比降低.优化的种植方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减缓了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程度;提高了养分再循环率,使N、P、K的配比较为合理.合理开发利用红壤的措施之一,是建立种养结合的复合农业生态模式,并采用节水灌溉、增加覆盖、农林间套作,提高有机肥比重、进行平衡和合理施肥;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投能结构,减少外部输入能,完善种养协调机制和食物链多级利用技术.
    华北平原麦田土壤呼吸特征
    陈述悦, 李俊, 陆佩玲, 王迎红, 于强
    2004, (9):  1552-1560. 
    摘要 ( 1366 )   PDF (1439KB) ( 497 )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了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3:00左右,最低点在凌晨4:00左右;冬小麦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冬季较低,夏季较高,与地温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氮肥用量增加土壤呼吸增强,但增幅不大,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呼吸作用明显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和氮肥处理;土壤呼吸同地温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关系,其中5 cm地温同土壤呼吸相关性最好.不同处理、不同深度土层具有不同的Q10值,Q10值随土壤的性状、地温测量的深度和微生物活动的土层深度变化而改变,其本身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升高,Q10值呈下降趋势;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较弱,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冬小麦平均净光合速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从小麦返青到腊熟,冬小麦田表现为CO2的汇.
    施肥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蔡志全, 蔡传涛, 齐欣, 姚天全
    2004, (9):  1561-1564. 
    摘要 ( 1027 )   PDF (484KB) ( 313 )  
    采用田间实验,研究了不同N、P、K匹配对3年生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缺乏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相对较小.叶面喷施适量的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产量.N、P、K不同水平的匹配对小粒咖啡有不同的影响,N:P2O5:K2O的最佳匹配比例为1:0.5:1.小粒咖啡需要高营养的投入,而从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表明,N、P2O5、K2O的合适用量分别为100、50和100g/株.小粒咖啡产量与单株分枝数和单株叶面积密切相关,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苗高、地茎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粒咖啡黎明光化学效率影响不大,但高的施肥量明显减轻咖啡的日间光抑制.
    小麦根系活力变化与叶片衰老的研究
    魏道智, 宁书菊, 林文雄
    2004, (9):  1565-1569. 
    摘要 ( 1264 )   PDF (385KB) ( 274 )  
    对小麦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变化的田间实验结果表明,根系活力的衰退早且快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衰退;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星正相关关系(r=0.8006).拔节期追施氮肥,改善根际营养条件后,叶片的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明显提高,叶片中ABA含量降低,ZRs升高,SOD活性增加,MDA的高峰期比对照推迟8~10 d,说明根系活力变化与地上部叶片的衰老密切相关,改善根际营养,提高生育前期的根系活力有助于延缓地上部分的衰老.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性硫酸盐土硫形态转化特征
    刘振乾, 段舜山, 李爱芬, 徐宁, 王建武, 李明辉
    2004, (9):  1570-1574. 
    摘要 ( 955 )   PDF (567KB) ( 317 )  
    以4种土壤湿度、3种干湿交替周期和原状土自然风干8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室内模拟实验,对模拟过程内土壤6种硫形态和pH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跟踪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条件对酸性硫酸盐土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的形态转化制约作用显著.淹水环境和过分干燥环境都不利于黄铁矿的氧化及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形成.潮湿但含水量不饱和环境有利于黄铁矿硫向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转换.在3种周期的干湿交替处理中,单一排干期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土壤含量平均上升幅度分别为0.90~1.63 g·kg-1和0.58~1.47 g·kg-1,而黄铁矿硫含量下降幅度为1.29~3.20 g·kg-1.淹水期黄铁矿硫含量相对稳定而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含量明显下降,并在排水过程中造成总硫的部分流失.硫形态转化量和硫的淋失量受到干湿交替周期的显著影响.同时分析了黄钾铁钒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动态.
    水稻化感生物测试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沈荔花, 梁义元, 何华勤, 何俊, 梁康迳, 林文雄
    2004, (9):  1575-1579. 
    摘要 ( 908 )   PDF (792KB) ( 389 )  
    选用8个化感作用潜力各异的水稻品种(系):PI312777、Lemont、Moroberekan、IAC25、IAC47、IAC120、Batatais、Iguape Cateto为供试材料,以田间伴生稗草为受体材料,比较分析了目前较为通用的3种生物测试方法:琼脂迟播共培法(RSA)、石英砂迟播共培法(RSS)和根系分泌物培养法(SRE)对水稻化感潜力的测试效果.结果表明,RSA法应用于测试水稻化感作用潜力的效果最好,RSS法和SRE法的测试结果虽较为一致,但两者都存在不足.据此,运用RSA法对57个水稻材料进行了化感抗草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从中获得5个强化感作用潜力的水稻材料:Iguape Cateto、PI312777、Azucena、Taichung Native 1和IAC25.
    不同水层和密度条件下化感作用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
    徐正浩, 何勇, 王一平, 俞谷松
    2004, (9):  1580-1584. 
    摘要 ( 963 )   PDF (257KB) ( 355 )  
    不同水层下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水稻化感作用品种吓一跳、谷梅2号和中156对无芒稗的株高抑制作用比无化感作用品种秀水63和春江11呈显著性差异.随盆栽水稻密度增加,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加大.在每盆4株栽植密度下,水稻化感作用品种鸡早籼、谷梅2号显著抑制无芒稗植株株高;在每盆32株密度时,水稻化感作用品种吓一跳、PI312777、TN1等对受控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与无化感作用品种春江11相比,呈显著性水平.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瘤菌互作及类黄酮对互作效果的影响
    董昌金, 赵斌
    2004, (9):  1585-1588. 
    摘要 ( 1158 )   PDF (609KB) ( 333 )  
    研究了中华根瘤菌与AM真菌互作或加入适量的类黄酮(150 nmol·L-1和1.5 μmol·L-1)对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的侵染率、菌丝ALP和SDH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AMF、Rh]相比,Rh+AMF组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侵染率和菌丝酶活都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及Rh+AMF组相比,类黄酮处理组紫云英的生物量、结瘤数、AM真菌侵染率和菌丝酶活差异更加显著,但不同类黄酮间(apigenin和hesperitin),或同一种类黄酮不同浓度处理间(150 nmol·L-1和1.5 μmol·L-1)差异不明显,说明AM真菌与根瘤菌互作对紫云英的结瘤固氮、AM真菌的侵染和菌丝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当Rh+AMF组加入适量的类黄酮时,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
    陈玉香, 周道玮, 张玉芬
    2004, (9):  1589-1593. 
    摘要 ( 1024 )   PDF (517KB) ( 384 )  
    研究了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玉米籽粒的总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逐渐升高;而茎、叶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茎、叶粗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籽粒粗蛋白含量上升幅度.同时,玉米植株上部叶片的粗蛋白含量高于下部叶片,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低于下部叶片.茎上部粗蛋白含量高于下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低于下部.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类型特征及其分类经营
    郭正刚, 梁天刚, 刘兴元
    2004, (9):  1594-1598. 
    摘要 ( 1290 )   PDF (757KB) ( 282 )  
    草地退化已严重制约着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群落特征、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多样性和主导性,提出了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分类经营的模式和策略.研究表明,生态功能区面积为164.66×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16.73%,草地类型主要有高寒草甸和草原、沼泽、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化荒漠和部分平原荒漠,经营策略为禁牧和封育;经济功能区面积为116.33×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11.82%,主要草地类型有山地草甸、低地草甸和草甸草原,经营策略为通过施肥、灌溉等手段,集约化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混合功能区的面积为703.21×104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71.45%,草地类型主要有山地草原、平原荒漠草原和大部分平原荒漠,经营策略是以草定畜,合理轮牧.
    祁连山区不同海拔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常学向, 赵文智, 赵爱芬
    2004, (9):  1599-1603. 
    摘要 ( 915 )   PDF (437KB) ( 286 )  
    依据植物在各海拔带出现的频率和不同海拔带植物种的生活型,对祁连山区草地群落海拔25 00~3000 m的物种α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Shannon-Wiener指数从1.432上升到1.832,Smpson指数的变化较为复杂.海拔2 701~2 800 m带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带.在祁连山草地群落中,有毒的与食性较差的物种在各海拔带所占比例均超过50%,生物量占到整个样地生物量的60%以上,物种多样性已呈现衰退.
    我国北方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研究
    刘颖茹, 杨持, 朱志梅, 刘美玲
    2004, (9):  1604-1606. 
    摘要 ( 956 )   PDF (315KB) ( 316 )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内75个样点土壤质地、全碳、全氮的测定和地上植被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草原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变化体现在土壤氮、碳、粘粒含量的有规律变化,土壤氮、碳含量减少、质地变粗;土壤氮、碳含量与粘粒含量间呈显著相关性,氮含量与粘粒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901)分别大于碳、氮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627)和碳含量与粘粒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642).土壤中粘粒含量显著减少,土壤中氮元素的衰减比碳元素明显;沙质草原沙漠化不同阶段的C/N比呈现增加的趋势.
    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特征研究
    刘新民, 乌宁
    2004, (9):  1607-1610. 
    摘要 ( 856 )   PDF (231KB) ( 244 )  
    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主体植被类型--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中,有蛴螬4科9种.构成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的4个科中,以鳃金龟科种类数、个体数为最多,主要种群的重要值排序为黑皱鳃金龟、东方绢金龟、马铃薯鳃金龟及弓斑常丽金龟.几种蛴螬在发生上大致呈3种类型:春季和秋季大量发生,如东方绢金龟;一年中密度波动较小,如弓斑常丽金龟;秋季大量发生,如黑皱鳃金龟和马铃薯鳃金龟.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在于秋季群落多样性和物种的丰度较高,而夏季相对较低.春季蛴螬群落种群丰度较高,但群落结构相对较单调.
    放牧与围栏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比较
    贾丙瑞, 周广胜, 王风玉, 王玉辉
    2004, (9):  1611-1615. 
    摘要 ( 1127 )   PDF (744KB) ( 401 )  
    采用静态箱式法,比较分析了内蒙古典型羊草草原放牧与围栏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围栏和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高峰值一般出现在13:00~1:00,围栏样地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与地表温度相关性最好,而放牧样地与地下5cm温度相关性最好.在整个观测期内,6、7月份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期,围栏样地土壤呼吸作用明显大于放牧样地约2.7倍;到植物生长后期的8、9月份,二者差异不大,与地下生物量的变化相似,可能与牲畜的采食对不同物候期的植物影响不同及周围环境因子的改变有关,说明人类活动的干扰不一定增加土壤呼吸作用.围栏样地和放牧样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动态都与0~10 cm的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是0.853和0.741,而围栏样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动态的相关性大于放牧样地;围栏和放牧样地不同层次土温、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作用日、季动态的关系均表现出浅层的相关性普遍大于深层.
    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及生态学意义:以常熟生态站为例
    王小治, 朱建国, 高人, 宝川靖和
    2004, (9):  1616-1620. 
    摘要 ( 1250 )   PDF (557KB) ( 240 )  
    在常熟生态站2001年6月至2003年5月连续两年定位收集湿沉降,对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沉降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夏、春季高,秋、冬季低.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4+-N、NO3--N和DON的比例分别为47.6%、35.1%和17.4%.湿沉降中NH4+-N主要来自当地农田的氨挥发,湿沉降NH4+-N月输入量随月降雨量增加而增加(R2=0.3178**).该地区空气中NO3--N浓度相对比较稳定,湿沉降中NO3--N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R2=0.4205***).湿沉降NO3--N月输入量与月降雨次数呈直线正相关(R2=0.6757***),而与月降雨量相关性较差(R2=0.1985*).湿沉降TN年输入量为27.0 kg·hm-2,并在所有降雨中,氮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g·L-1).
    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研究
    杨志强, 董波, 吴进才
    2004, (9):  1621-1625. 
    摘要 ( 870 )   PDF (598KB) ( 340 )  
    通过96 h的毒性实验,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对3种不同作用机制农田常用除草剂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嗪草酮、甲草胺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随时间的推移有加重趋势,并呈现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最高抑制生长浓度(嗪草酮0.24 mg·L-1,甲草胺12.8 mg·L-1)处理组的最大比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2.38%和31.58%;骠马低浓度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并呈一定的生长促进效应,0.08 mg·L-1浓度组普通小球藻最大比增长率为对照组的111.44%,而高浓度则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随时间推移,毒性逐渐减弱.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96 hEC50分别为0.021、0.937和5.54 mg·L-1.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最敏感,其次为骠马和甲草胺.3种除草剂在实验条件下对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和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相似,表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胶州湾浮游植物rbcL基因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永健, 杨官品, 管晓菁
    2004, (9):  1626-1632. 
    摘要 ( 867 )   PDF (1037KB) ( 428 )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基因(rbcL)片段,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随机测定了28个rbcL片段序列,依此初步分析了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rbcL基因分子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春季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为D类rbcL代表的浮游植物,其中隐藻占28.6%、Stramenopies占32.1%、定鞭藻占28.6%、红藻占3.6%.B类rbcL代表的浮游植物为绿藻,占7.1%.根据各操作分类单元丰度计算的分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85,根据逆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计算的序列多样性为0.20.
    海洋细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的初步研究
    郑立, 林伟, 严小军, 陈海敏
    2004, (9):  1633-1636. 
    摘要 ( 978 )   PDF (591KB) ( 292 )  
    从不同海域的生物、海水和海泥中分离海洋细菌,利用琼脂扩散法和MTT法对细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筛选,比较了活性菌株与来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分离的341株海洋细菌中,42株细菌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7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来源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藻的活性菌株比例(22%和11%)大于来源于海水和海泥的细菌(7%和5%).细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具有活性的细菌大部分属于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
    环境因子对东海区帆式张网主要渔获物渔获量影响
    周甦芳, 樊伟, 崔雪森, 程炎宏
    2004, (9):  1637-1640. 
    摘要 ( 870 )   PDF (238KB) ( 275 )  
    帆式张网渔业是东海区重要的渔业捕捞方式之一.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s)定量研究了海表水温、渔场水深、渔场位置和潮汐(农历日期)等环境因子对东海区帆式张网主要渔获物渔获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表水温和渔场水深是影响带鱼、小黄鱼和鲳鱼单位努力渔获量(CPUE)的主要因子,且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多呈非线性相关关系.从模型的拟合结果来看,海表水温对带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深,渔场位置和潮汐的影响很小.渔场水深对小黄鱼的影响最大,海表水温、渔场位置和潮汐的影响比较接近.渔场水深和海表水温是影响鲳鱼单位努力渔获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程度比较接近.
    植物适应铝毒胁迫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理
    刘强, 郑绍建, 林咸永
    2004, (9):  1641-1649. 
    摘要 ( 1094 )   PDF (1410KB) ( 418 )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全世界和中国大约40%和21%耕作土壤的作物生产.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针对植物的铝毒及其耐铝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中重点综述了植物适应铝胁迫基因型差异筛选方法及其鉴定技术、植物适应铝胁迫的生理基础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禾本科植物联合固氮研究及其应用现状展望
    张丽梅, 方萍, 朱日清
    2004, (9):  1650-1654. 
    摘要 ( 1085 )   PDF (1168KB) ( 400 )  
    综述了近年来从禾本科植物体内和根际发现的内生固氮菌和根际固氮菌的种类、特征及对宿主的促生机理,以及固氮菌接种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联合固氮菌接种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土著微生物的竞争;植物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结合态氮(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对固氮酶的合成阻遏和较高的氧分压对联合固氮菌的固氮效率影响.提出了发掘和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生物固氮潜力的努力方向: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获得广谱高效固氮菌株;应用基因工程构建耐铵、泌铵型联合固氮菌;诱导禾本科植物形成固氮根瘤;充分发挥植物内生固氮菌的优势.
    利用遥感技术实现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马玉平, 王石立
    2004, (9):  1655-1661. 
    摘要 ( 892 )   PDF (899KB) ( 367 )  
    作物模拟模型从单点发展到区域应用时,模型中一些宏观资料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方面出现困难,利用遥感技术将实现作物模拟模型的区域应用.文中综述了近年来遥感反演作物模型所需的地表生物物理参数的方法、利用遥感信息直接获取生物量的途径和遥感信息与作物模拟模型之间时空匹配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实现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应用的3种解决方案(强迫型、调控型和验证型)及其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牛书丽, 蒋高明
    2004, (9):  1662-1666. 
    摘要 ( 1340 )   PDF (340KB) ( 410 )  
    分析了草地类型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原因及其恢复途径,提出人工草地的建立是恢复退化天然草地的有效途径;综述了人工草地的研究进展,提出高效型人工草地的建立是缓解草原压力、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的良策;从高效角度出发,种植饲用玉米可以作为建立人工草地的一个有益尝试.
    蔬菜营养与硝酸盐的关系
    李会合, 王正银, 李宝珍
    2004, (9):  1667-1672. 
    摘要 ( 857 )   PDF (818KB) ( 471 )  
    蔬菜硝酸盐累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限制因子之一,与蔬菜营养的关系密切.喜硝性是蔬菜作物的营养特性,NO3-通过高亲和吸收转运系统和低亲和吸收转运系统被蔬菜吸收,在钼、锰、铁、铜、硫、磷等多种必需营养元素参与下被还原同化.文中简述了必需营养元素在蔬菜硝酸盐吸收和还原同化中的作用,重点论述了氮肥用量、种类及形态配比、施用时期、方法和氮素供应方式、磷素营养、钾素营养、中微量元素营养和平衡营养与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关系,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为控制蔬菜硝酸盐累积、提高蔬菜品质和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提供参考.
    植物多酚在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付美云, 周立祥
    2004, (9):  1673-1677. 
    摘要 ( 934 )   PDF (698KB) ( 408 )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自然界含多酚的常见植物已超过600种.随着植物多酚化学结构鉴定及其理化性状的深入研究,人类对植物多酚的应用由传统的化工和医药等领域扩展到了农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文中就植物多酚对植物抗逆境能力以及在环境污染控制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作物特征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
    陈蓉蓉, 周治国, 曹卫星, 戴廷波
    2004, (9):  1678-1680. 
    摘要 ( 946 )   PDF (189KB) ( 273 )  
    酸雨对缙云山林地黄壤汞溶出的影响
    李静, 魏世强, 杨学春
    2004, (9):  1681-1683. 
    摘要 ( 951 )   PDF (207KB) ( 247 )  
    作物群体CO2通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快速测定
    朱治林, 孙晓敏, 张仁华, 苏红波, 唐新斋
    2004, (9):  1684-1686. 
    摘要 ( 931 )   PDF (410KB) ( 232 )  
    非嗜食植物提取物对桔全爪螨产卵的驱避性测定
    岑伊静, 庞雄飞, 周琼, 彭跃峰, 徐长宝
    2004, (9):  1687-1690. 
    摘要 ( 932 )   PDF (155KB) ( 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