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7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6-02-18
    研究报告
    黑长臂猿栖息地旱冬瓜和潺槁木姜子种群分布格局和动态
    田长城1,2;周守标1;蒋学龙2
    2006, 17(02):  167-170 . 
    摘要 ( 2931 )   PDF (425KB) ( 4083 )  
    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是云南省无量山黑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栖息地中的两种常见乔木.利用最近邻体法和Heyg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竞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旱冬瓜在不同生长阶段均呈现随机分布,而伴生的潺槁木姜子种群则呈现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均匀分布的变化趋势.种间竞争和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影响.旱冬瓜种群的龄级结构为衰退型,潺槁木姜子种群则为成长型.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核桃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樊金拴1;陈原国2;赵鹏祥1
    2006, 17(02):  171-176 . 
    摘要 ( 2404 )   PDF (606KB) ( 1255 )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方法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核桃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贮水量、耗水量、水分盈亏值均与灌水量成正比.轻剪、中剪和重剪可分别提高土壤贮水量0.2%、0.5%和0.9%,耗水量-0.5%、-2.0%和-2.5%以及水分盈亏值的1.5、1.9和2.1倍.灌水、覆草、覆膜、修剪处理下的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了4.4%、1.2%、1.6%和0.5%.灌水(225 kg,4月1日)、中剪、覆草、覆膜处理对增大小叶夹角、提高叶水势效果明显,重剪处理使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最大(0.27 mg·dm-2).小叶夹角与叶水势呈正相关关系.以小叶夹角作为评估核桃树体水分状况及其立地土壤水分含量状况指标,具有可靠、直观、及时和简单等特点,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厦门地区秋茄幼苗生长的宜林临界线探讨
    陈鹭真1,2;杨志伟1,2;王文卿1,2;林鹏1,2
    2006, 17(02):  177-181 . 
    摘要 ( 2789 )   PDF (518KB) ( 1208 )  
    2003年5月在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西面滩涂上试种秋茄幼苗,研究秋茄的宜林临界线.结果表明,滩涂高程为黄零0.99 m处,每个潮水周期的平均淹水时间高达8 h,幼苗成活率低于50%,生长缓慢,不适合用秋茄造林;在滩涂高程为黄零1.62 m处,秋茄幼苗成活率达90%,生物量积累最大,光合同化作用较高,生长良好,为厦门沿海秋茄的最适生长区;而在高程为黄零1.31 m处,秋茄幼苗仍能正常生长.故厦门地区秋茄造林的宜林临界线应不低于黄零1.31 m (即厦零4.55 m),平均每个潮水周期淹水不高于5.6 h.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封禁30年前后狼牙刺种群动态研究
    张文辉1;徐学华1;李登武1;刘国彬2
    2006, 17(02):  182-186 . 
    摘要 ( 2441 )   PDF (553KB) ( 1069 )  
    以荒草坡为对照,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3个生境条件下经30年封禁后的狼牙刺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布格局,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 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自然恢复的狼牙刺种群年龄结构均属于进展型,幼龄个体多,老龄个体少,其中以半阳坡种群密度最大,不同坡向狼牙刺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Ⅱ型.种群分布格局总体上呈聚集型,随年龄增加聚集强度增加.影响狼牙刺群落恢复和种群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分因子和光照因子.狼牙刺种群恢复状况良好,说明封禁措施是有效的.
    内蒙古高原不同生境条件下甘蒙锦鸡儿水分调节特性和抗逆性的比较研究
    马成仓1,2,3;高玉葆2;李清芳1;郭宏宇2;张家亮2;时燕薇2
    2006, 17(02):  187-191 . 
    摘要 ( 2248 )   PDF (2397KB) ( 1244 )  
    对分布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半干旱地区)和阿拉善(强干旱地区)地区的甘蒙锦鸡儿种群水分调节特性和抗逆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种群比和林格尔种群的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渗透势低、渗透调节能力强,叶片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低、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高,叶水势和气孔导度低,表明阿拉善种群比和林格尔种群有更强的水分调节能力.阿拉善种群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和林格尔种群,但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超氧自由基含量小于和林格尔种群,表明阿拉善种群自由基清除能力强、细胞膜稳定性高.有效的水分调节能力和较强的抗逆性是甘蒙锦鸡儿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生理基础.
    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李粉霞1;王幼芳1;刘丽1;杨淑贞2
    2006, 17(02):  192-196 . 
    摘要 ( 2356 )   PDF (453KB) ( 1162 )  
    对浙江西天目山不同海拔苔藓植物进行调查,从种类组成、相似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1 100 m处落叶阔叶林下的苔藓植物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它与海拔1 300 m落叶矮林下苔藓植物的相似性系数也最高;而海拔800~1 100 m之间的β多样性最大,这一区段苔藓植物的物种变化速率最快,种类更替最明显.西天目山海拔1 100 m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是该山体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段.
    吉林省敦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沼泽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植被
    赵红艳1,2;周道玮1
    2006, 17(02):  197-200 . 
    摘要 ( 2398 )   PDF (415KB) ( 1161 )  
    对大桥泥炭地的孢粉进行了分析和年龄测定.根据孢粉组合、地层特征和14C年龄将剖面划分为4个孢粉带,分别为2 195±70~2 045±70 yr B.P.松为主的松-云冷杉-榛-栎-苔草组合带、2 045±70~1 745±70 yr B.P.苔草为主的松-桦-榛胡桃-苔草组合带、1 745±70~705±70 yr B.P.松-榛-鹅耳枥-苔草-毛茛组合带和705±70 yr B.P.~1 950 yr A.D.松-云冷杉-桦-苔草组合带.周围植被由温带山地针叶林(类似现今海拔1 100 m以上)、温带针阔混交林下部(类似现今海拔400~600 m)和温带针阔混交林中部(类似现今海拔600~800 m)过渡到温带针阔混交林上部(类似现今海拔800~1 100 m).相应地,泥炭沼泽经历了孕育期、蓬勃发展期、继续扩张期和消亡期.
    新型吡唑类化合物DL-1的硝化抑制效应初探
    孙志梅1,2;梁文举1;武志杰1;左秀锦3;史云峰1,2
    2006, 17(02):  201-204 . 
    摘要 ( 2559 )   PDF (397KB) ( 1180 )  
    以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为参比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新型吡唑类化合物DL-1的硝化抑制效应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DL-1对土壤中铵的氧化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前3周的硝化抑制率可达70%以上,且硝化抑制能力在第14天至28天最强.与等量DCD相比,施用量为(NH4)2SO4氮量1.0%的DL-1在14、21和28 d使土壤中的NO3--N含量分别下降 26.23%、33.27%和23.31%;与不加抑制剂的对照处理相比,土壤NO3--N含量则分别下降了71.12%、69.10%和55.14%.当DL-1用量为(NH4)2SO4氮量的2。0%时,土壤的硝化作用受到了更强烈的抑制,到培养第90天试验结束,土壤中的NO3--N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土壤养分循环实地采样调查方法
    黄敏1,2;苏以荣1;黄道友1;吴金水1,3;黄巧云3
    2006, 17(02):  205-209 . 
    摘要 ( 2586 )   PDF (613KB) ( 1203 )  
    讨论了一种在区域尺度上研究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循环的样区采样及调查方法.即在满足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所要求的代表性、重现性、随机性及时间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及航空照片等资料,在区域中选定合适面积和数量的样区后,在各样区内按统一标准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考虑区域土壤养分循环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野外采样过程中有必要对采样单元的实地情况进行调查记载,并就样区内所有农户的基本状况、种植业结构及肥料投入等有关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因子进行农户调查.对我国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循环进行了案例研究,探讨了该采样调查方法在土壤养分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典型草原常见牧草春季萌动期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动态研究
    黄顶;王堃
    2006, 17(02):  210-214 . 
    摘要 ( 2358 )   PDF (528KB) ( 1179 )  
    在春季萌动期,分别对典型草原几种常见禾本科牧草老芒麦、披碱草、羊草、赖草和克氏针茅的幼芽和地下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及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含量的GA和较低含量的ABA是根茎类禾草羊草和赖草春季萌动早的重要调控因子,而根系丰富的可溶性糖为根茎类禾草的萌动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玉米素核苷动态变化趋势与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动态相似,萌动初期呈下降趋势,4月底达到最低值,此后又逐渐上升;而内源激素IAA和GA的含量与牧草幼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根茎类禾草羊草和赖草与须根系禾草老芒麦和披碱草之间幼芽的GA和ABA水平以及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
    新疆阿勒泰牧区雪灾遥感监测体系构建与灾害评价系统研究
    刘兴元1,2;陈全功1;梁天刚1;郭正刚1;柴琦1
    2006, 17(02):  215-220 . 
    摘要 ( 2117 )   PDF (598KB) ( 1102 )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system of snow disaster in northern pastoral areas.Based on the NOAA satellite digital images,field observation data,and maps of grassland type and seasonal pastureland,this paper selected the winter and spring pasturelands in Aletai region of Xinjiang as the main area of snow disaster-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With affecting factors of econom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and using 3S techniques and field survey information,a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for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snow disaster was built up,and snow disaster-spatial evaluation indices and damage level systems were constructed.Natural and social systems and 20 indices were selected in snow disaster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Four principal factors,i.e.,snow cover area,snow depth on grassland,persistence days of low temperature,and livestock death rate,were used as the grading indices of snow disaster damage level,and the models of snow disaster identification and loss estimatation were set up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snow disast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ystem coul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details of snow hazard grade and the situation of a disaster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which would help to carry out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nd scientific estimatation of big area’s snow disaster in pastoral region.
    三江平原不同群落小叶章种群生物量及氮、磷营养结构动态
    孙志高1,2;刘景双1;王金达1;秦胜金1
    2006, 17(02):  221-228 . 
    摘要 ( 2371 )   PDF (780KB) ( 1065 )  
    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两个群落的优势植物小叶章的生物量、结构动态、不同生长阶段各器官的氮、磷含量和储量动态以及氮、磷养分限制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各器官生物量差异显著,但均符合模式Y=A+B1t+B2t2+B3t3;二者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差15 d左右;F/C 均小于1且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二者地上各器官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在生长季均单调下降,且叶>叶鞘>茎,根中全氮变化基本一致,但全磷变化差别很大;二者各器官“三氮”含量特别是NH4+-N和NO3--N含量变化较大,且NH4+-N/NO3--N>1;根是二者氮、磷的重要储库,而茎、叶和叶鞘的氮、磷储量波动较大;两种小叶章的氮/磷<14,表明氮是影响二者生长的限制性养分,但其对于前者的限制性程度要高于后者.
    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细胞自动机模拟研究
    刘迎湖;谢利;骆世明;陈实;曾任森
    2006, 17(02):  229-232 . 
    摘要 ( 2514 )   PDF (423KB) ( 1267 )  
    细胞自动机模型(Cellular Automata Model,简称CA模型)是一种能够表现系统复杂行为的模拟方法,适于研究植物群落时空动态过程.本文利用CA模型,模拟具有化感作用的外来种入侵原有物种所构成植被的过程.模型由产生化感物质的外来种和两个对化感物质敏感性不同的本地种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群落,利用化感物质作用下受体物种生物活性响应模型及种子扩散负指数分布模型,模拟外来杂草和本地种分布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外来种可成功地完全入侵由两个对化感物质敏感的本地种构成的群落空间,但对于由对化感物质敏感的一个本地种及对化感物质具有抗性的另一个本地种构成的群落,外来种只能够与本地种共存.
    中国蚕桑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陈敏刚;金佩华;黄凌霞;鲁兴萌
    2006, 17(02):  233-236 . 
    摘要 ( 2551 )   PDF (432KB) ( 1292 )  
    蚕桑生态系统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能值评估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蚕桑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自然、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定量计算了反映中国蚕桑生态系统的能值指标,并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蚕桑生态系统能值投入率(EIR)为3.78,能值产出率(EYR)为4.68,环境负载率(ELR)为0.18,系统能值可持续指标(ESI)为26.0,表明中国蚕桑生态系统环境压力小,生态效益良好,但需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以降低劳动力投入,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稻鸭共作有机农业模式的能值评估
    席运官1,2;钦佩1
    2006, 17(02):  237-242 . 
    摘要 ( 2635 )   PDF (555KB) ( 1456 )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稻鸭共作有机农业模式(模式Ⅰ)和对应的稻麦常规生产模式(模式Ⅱ)进行比较研究,并比较了两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模式Ⅰ的能值效益高,自组织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产品安全性高,净能值产出率(EYR)、系统产出能值反馈率(FYE)、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分别是模式Ⅱ的1.57、14.1和8.71倍;基于能值的产品安全性指标(EIPS)模式Ⅰ为0,模式Ⅱ为-0.66;模式Ⅰ对环境的压力小于模式Ⅱ,能值投资率(EIR),环境负载率(ELR)分别是模式Ⅱ的40.1%和18.3%;但模式Ⅰ的经济效益低于模式Ⅱ,其产出、毛收入和净效益分别低于模式Ⅱ15.7%、9.6%和29.6%;以能值货币价值计算,模式Ⅰ的产投比、毛收入和净收入分别高于模式Ⅱ50%、102.6%和136.4%.随着生产系统的优化和市场对有机食品认知程度的提高,模式Ⅰ的经济效益具有提高的潜力.
    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李全起;陈雨海;吴巍;于舜章;周勋波;董庆裕;余松烈
    2006, 17(02):  243-246 . 
    摘要 ( 2439 )   PDF (413KB) ( 1417 )  
    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降低了冬小麦的基本苗、分蘖数及生育前期的叶面积指数,但到生育后期,覆盖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反而升高.覆盖和灌溉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底层透射率和冠层反射率,使PAR总截获率升高.覆盖和灌溉主要增加了40~60 cm高度的PAR截获率.覆盖处理籽粒光能利用率降低,茎叶光能利用率和总光能利用率升高.
    几种硝化抑制剂对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余光辉1,2;张杨珠1;万大娟2
    2006, 17(02):  247-250 . 
    摘要 ( 2445 )   PDF (422KB) ( 1212 )  
    通过田间试验,对湖南长沙地区的红菜园土和冲积菜园土两种土壤条件下氢醌 (HQ)、双氰胺 (DCD)和硫脲 (TU) 3种硝化抑制剂对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小白菜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硝化抑制剂在试验的各个时期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和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其中以双氰胺的效果最好.但不同供试土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3种硝化抑制剂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白菜产量,其中双氰胺效果最好,且在红菜园土的增产效果比冲积菜园土显著.
    钾肥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烤烟干物质累积和钾素吸收动态的影响
    钟晓兰1;张德远2;周生路1;何宽信3
    2006, 17(02):  251-255 . 
    摘要 ( 2467 )   PDF (495KB) ( 1234 )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种植于红壤性水稻土上的烤烟干物质积累和钾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干物质累积高峰出现在烟株移栽后50~60 d,栽后30 d内以及80 d后累积较少.烤烟干物质累积总量随钾肥用量增加和追肥比例提高而增加.烟株含钾量在移栽后30~50 d最高,随后迅速降低,至成熟期仅为最高含钾量的一半.315 kg·hm-2施钾处理在各生育期烟株平均含钾量均显著高于225 kg·hm-2施钾处理.烟叶成熟时,225 kg·hm-2施钾处理出现干物质累积负增长和钾素损失现象,而315 kg·hm-2处理干物质累积和吸钾总量均呈持续增加趋势.成熟时基追肥比例为3∶7处理的烟株含钾量明显高于基追肥比例为5∶5和7∶3的处理.
    套袋对红肉脐橙果肉中色素、糖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王贵元1,2;夏仁学1;曾祥国1;胡利明1
    2006, 17(02):  256-260 . 
    摘要 ( 2381 )   PDF (448KB) ( 1228 )  
    以红肉脐橙为试材,研究幼果期套袋至果实着色前拆袋对果肉中色素、糖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成熟果实的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含量;套袋处理与对照果实的GA和AB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GA含量在果实膨大期迅速下降,着色期至果实成熟期保持在较低水平,ABA含量在拆袋时达到最高峰,然后迅速下降,于果实成熟前又出现一小高峰;套袋极显著降低了脐橙果肉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了果糖含量,提高了蔗糖含量,但总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龟纹瓢虫在棉株上对棉蚜的搜索与捕食行为
    朱三荣1,2;高峰1;刘向辉1;康乐1;戈峰1
    2006, 17(02):  261-264 . 
    摘要 ( 2154 )   PDF (396KB) ( 1208 )  
    研究了龟纹瓢虫在棉花上对不同密度、不同空间分布、不同来源棉蚜的搜索与捕食行为.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棉蚜的搜索活动随棉蚜密度增加而下降;当棉花上有充足的棉蚜时,瓢虫主要搜索和捕食棉花上部的棉蚜,很少捕食棉花中部的棉蚜,极少捕食下部的棉蚜;瓢虫对棉花不同部位上分布的2种不同来源的棉蚜捕食量没有差异;但当棉花上部主要为美9101棉花棉蚜时,瓢虫的搜索活动明显下降.龟纹瓢虫的捕食行为与蚜虫密度和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研究
    查玉平1,2;骆启桂1;王国秀1;吴少斌1;黄大钱3;邓长盛3;隗权3
    2006, 17(02):  265-268 . 
    摘要 ( 2318 )   PDF (351KB) ( 1329 )  
    于2003~2004年对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研究春、夏、秋3季蝴蝶群落的多样性,分析其物种丰富度指数,科、属和种级分类下的多样性指数(H( F)、H( G)、H( S))、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春、夏、秋3季蝴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为92;各级多样性指数也以夏季最高,分别为1.6231、3.1254和3.7755;均匀度指数以春季最高,为2.2127;优势度指数则以夏季最高.各科蝴蝶物种丰富度指数以蛱蝶科(Nymphalidae)最高,为32.
    芜湖市冬夏季鸟类多样性分析
    李永民;吴孝兵
    2006, 17(02):  269-274 . 
    摘要 ( 2441 )   PDF (523KB) ( 1256 )  
    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芜湖市4种典型生境(农田居民区、城市园林、河漫滩湿地和河流湿地)的冬夏季鸟类进行调查,并探讨4种生境冬夏两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共记录鸟类117种,隶属于15目31科.农田居民区、城市园林和河漫滩湿地夏季鸟的种类数、G-F指数高于冬季,河流湿地冬季鸟的种类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明显高于夏季.城市园林鸟的种类数、G-F指数最高,河漫滩湿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最高.夏季的农田居民区和冬季的城市园林鸟类密度最大,分别为31.1140和42.9160 ind·hm-2,而河流湿地鸟的种类数、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G-F指数均最低.增加栖息地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可以提高鸟类多样性.
    不同温度下斜纹夜蛾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流行病模型及模拟
    蒋杰贤1,2;季香云1,2;曾爱平3;陈晓勤2
    2006, 17(02):  275-279 . 
    摘要 ( 2443 )   PDF (445KB) ( 1202 )  
    研究了温度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29 ℃以上时,感病幼虫大多在2~3 d开始死亡,4~5 d达到高峰.随着温度的升高,感病幼虫病死率增加,病死速度加快.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未发现该病毒的热抑制温度,但感病幼虫死亡速率存在恒定温区,在29~35 ℃之间.感病幼虫的每日病死率可用互补重对数模型较好地拟合,累计病死时间分布可用Gompertz模型拟合,生物物理模型经改进后可很好地描述幼虫病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于模拟分析不同温度下的幼虫病死时间分布和幼虫病死速率.
    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的捕食功能
    刘怀;赵志模;王进军;吴仕源
    2006, 17(02):  280-284 . 
    摘要 ( 2585 )   PDF (474KB) ( 1138 )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系统研究了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25±0.5 ℃条件下,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雌竹盲走螨成螨对竹裂爪螨各螨态的处置时间依次为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雌成螨.竹裂爪螨卵、幼螨、若螨、雌成螨共存时,竹盲走螨嗜食卵、幼螨和前若螨(Q>1),但其对卵与幼螨及幼螨与前若螨无偏嗜现象.当竹裂爪螨密度低于9头时,竹盲走螨的产卵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9~15头时,其日平均产卵量保持在每雌2粒左右;超过15头以后,产卵量反而下降,说明猎物密度过高对捕食者生存、繁殖存在干扰作用.
    菜园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黎宁1;李华兴1;朱凤娇2;刘远金1;邝培锐2
    2006, 17(02):  285-290 . 
    摘要 ( 2697 )   PDF (649KB) ( 1338 )  
    对广州白云区64个菜园土壤样本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碳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微生物氮与土壤全氮、全磷、阳离子交换量及有机质,土壤基础呼吸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阳离子交换量及有机质,AWCD值与全氮及有机质含量,以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较低的碱解氮含量使土壤微生物碳、土壤基础呼吸和呼吸商的值升高,过高的碱解氮则使呼吸商下降;过高的土壤有效磷降低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和微生物呼吸商.有效磷/碱解氮比值过高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微生物碳氮比及土壤基础呼吸.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有效养分过高及养分比例不适当对土壤微生物均存在不利影响.
    选择性化学萃取对自然水体生物膜上微生物的影响
    李鱼1,2;陈界江1;马海燕1;花修艺1;董德明1;郭书海2
    2006, 17(02):  291-294 . 
    摘要 ( 2252 )   PDF (440KB) ( 1165 )  
    用平板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及培养法分别研究了选择性萃取剂对自然水体生物膜上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选择性萃取剂萃取能力的增强,生物膜上存活下来的微生物数量呈减少趋势.经001 mol·L-1 NH2OH·HCl+0.01 mol·L-1 HNO3、0.4 mol·L-1 Na2S2O4 (pH 6.0)和0.2 mol·L-1草酸氨(pH 4.0)萃取后存活的微生物总量分别下降到原膜的27.6%、14.1%和0.01%;经15% HNO3萃取后,膜上只有极少数的细菌存活;而经H2O2/HNO3萃取后则无细菌存活、原生动物和藻类存活,说明选择性化学萃取剂的使用影响生物膜的活性.比较萃取前后生物膜吸附痕量重金属的能力发现,随着生物膜上微生物数量的减少,生物膜吸附痕量重金属的能力逐渐降低.
    植被覆盖对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空间分布的影响
    华建峰1,2;姜勇1;梁文举1
    2006, 17(02):  295-299 . 
    摘要 ( 2480 )   PDF (545KB) ( 1049 )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的裸地和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裸地和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及各营养类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裸地和撂荒地植物寄生线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的平均值显著大于裸地,分别为每百克干土1 485.3和464.0条;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的块金值/基台值(27.3%~45.6%)低于裸地(49.5%~100%),裸地和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及各营养类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有明显差异,表明植被覆盖对土壤线虫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
    铅胁迫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
    刘素纯1;萧浪涛1;廖柏寒1;鲁旭东1,2;匡逢春1;赵文魁1;童建华1
    2006, 17(02):  300-304 . 
    摘要 ( 2465 )   PDF (471KB) ( 1221 )  
    采用水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铅胁迫对黄瓜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铅胁迫下黄瓜幼苗地上部POD活性除第5天外均随铅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OD同工酶谱带和表达量减少.在0~500 mg·L-1铅浓度范围内,SOD活性随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第7天达到最大值后急剧下降,低于同期对照值,900 mg·L-1铅处理SOD活性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SOD酶谱带和表达量与铅浓度呈负相关.CAT酶谱带无明显变化,而表达量存在差异.
    银离子抗性细菌质粒的分离与鉴定
    李钧敏;金则新
    2006, 17(02):  305-308 . 
    摘要 ( 2331 )   PDF (393KB) ( 1263 )  
    通过对不同化工厂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进行富集、不同浓度银离子驯化后,分离得到30株银离子抗性细菌,最大硝酸银耐受量可达80 mg·ml-1.对这些细菌进行质粒抽提与鉴定,质粒检出率为76.67%.40 mmol·L-1的苯甲酸钠对HAg4细菌质粒的消除率可达98.75%;而350 μg· ml-1的吖啶橙对HAg4细菌质粒的消除率只有77.78%.细菌质粒与银离子抗性密切相关.
    长江口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毕春娟1;陈振楼1;许世远1;李丽娜1;陈晓枫2
    2006, 17(02):  309-314 . 
    摘要 ( 2805 )   PDF (617KB) ( 1575 )  
    选择长江口滨岸潮滩最具代表性的4个岸段,在广泛的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样点生物量较大的几种大型底栖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计算单位面积的潮滩中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并对河蚬和缢蛏的生物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蚬是长江口滨岸潮滩分布最广的大型底栖动物,其软体组织对Cu、Mn和Zn有明显的富集作用,秋季时BSAFs值分别达2.01、1.41和2.85;河蚬对Cu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作用,不同岸段河蚬体内Cu含量差异不大.软体动物麂眼螺和泥螺幼体以及所有甲壳动物对Cu有明显的富集作用,BSAFs值达2.97~7.97.单位面积的泥螺幼体对Cu、Pb、Fe和Cr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其它底栖动物,对Mn、Zn的吸收量仅少于浒浦的河蚬.与我国海洋生物的质量标准相比,长江口滨岸潮滩底栖贝类的生物质量总体较好.
    凡纳滨对虾对吉林西部盐碱水的适应性
    杨富亿1;李秀军1;孙丽敏2;杨欣乔3
    2006, 17(02):  315-319 . 
    摘要 ( 2193 )   PDF (469KB) ( 1149 )  
    采用淡化虾塘水添加天然盐碱水的方法,进行盐碱水环境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存能力实验,探讨吉林西部盐碱水域对虾养殖技术.结果表明,未驯化幼虾在碱度为515~19.24 mmol·L-1的盐碱水体存活时间大于96 h,在23.41~38.78 mmol·L-1的盐碱水体生存时间小于0.75 h;驯化幼虾在碱度为5.15~38.78 mmol·L-1的盐碱水体存活时间大于24 h.未驯化幼虾适应的盐碱水碱度上限在10 mmol·L-1左右,对递增碱度差的适应能力小于8 mmol·L-1.提高驯化水平,可增强幼虾对盐碱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碱度驯化至30 mmol·L-1的幼虾对递增碱度差和递减碱度差的适应能力分别为2~4 mmol·L-1及3~25 mmol·L-1,可以在吉林西部碱度小于32 mmol·L-1的盐碱水域养殖凡纳滨对虾.
    海水养殖杂交鲟的行为习性
    吴常文1;江成国2;陈国业2
    2006, 17(02):  320-324 . 
    摘要 ( 2183 )   PDF (511KB) ( 1110 )  
    对海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行为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交鲟对干露的耐受力较强,干露1 h存活率100%,干露3 h存活率74.1%;食性可以驯化,能以全植物性蛋白源为饲料,耐饥饿能力强;摄食节律明显,在水泥池内养殖形成早晨、傍晚两个摄食高峰,深水网箱养殖在接近早晨、傍晚的平潮或停潮时间内形成两个摄食高峰,在这两个摄食高峰的摄食量超过日摄食总量的50%;水泥池养殖的杂交鲟具有昼伏夜出习性,深水网箱养殖的杂交鲟流急时在网箱底部活动、流缓时到水层中游动;杂交鲟抗流速、抗波浪能力较美国红鱼差、较大黄鱼强.杂交鲟能较快适应海水养殖环境,放入深水网箱养殖的杂交鲟规格宜在400 g左右.
    综合评述
    植物修复多氯联苯研究进展
    刘亚云1,2;陈桂珠1
    2006, 17(02):  325-330 . 
    摘要 ( 2406 )   PDF (606KB) ( 1200 )  
    综述了植物修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s)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植物对PCBs的去除作用和机理,植物在从环境中去除PCBs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作为微生物降解的支持者,而且还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对PCBs进行代谢:一方面植物通过根系从环境中吸收和积累PCBs,并将吸收的PCBs转化为非毒性的代谢产物累积于植物组织中;另一方面植物释放促进PCBs降解的酶直接降解PCBs,或释放根系分泌物,增加根际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其活性间接降解PCBs.文中对植物修复PCBs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生物量、PCBs的初始浓度以及PCBs的类型、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讨论.
    建立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探讨
    晁雷1,2;周启星1,3;陈苏1,2
    2006, 17(02):  331-334 . 
    摘要 ( 2223 )   PDF (453KB) ( 1080 )  
    随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和污染土壤修复环境工程的实施,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已成为检验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效果的瓶颈.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不能适应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判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标准以及我国土壤污染实际情况,提出建立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应从污染物的选择、分析检测方法、修复标准的分类、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生态毒理学评价方面综合考虑.
    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特异性及其与寄主的识别机制
    宋文坚;金宗来;曹栋栋;唐桂香;周伟军
    2006, 17(02):  335-339 . 
    摘要 ( 2459 )   PDF (504KB) ( 1240 )  
    寄生植物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并具有不同的生育习性及与寄主识别特性.本文阐述了根寄生植物列当属和独脚金属种子萌发的特异性,以及目前已发现的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的信号物质,并就不同萌发信号物质、植物激素、真菌代谢物在寄生植物种子识别寄主中的作用以及寄生植物种子预培养阶段的呼吸作用特性与萌发信号物质的活化机理等做了综述.探讨了各种列当不同分化类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离体无菌侵染新系统及其在寄生植物与寄主互作识别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寄生植物与寄主识别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对虾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Ⅱ.环境因子对对虾行为习性的影响
    张沛东1;张秀梅1;李健2
    2006, 17(02):  340-344 . 
    摘要 ( 2298 )   PDF (554KB) ( 1142 )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行为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光、水流和潮汐、溶解氧、底质及水温等环境因子对对虾摄食、运动、产卵、蜕皮及潜底和浮现等行为习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对虾对环境因子变动的行为调节.提出了对虾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对虾的行为习性和疾病传播间的关系、对虾的行为习性对养殖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环境对对虾行为特征的综合影响等.
    研究简报
    沼气发酵残余物应用于金丝小枣栽培的初步研究
    虞方伯;管晓进;赵子如;张明星;郭鹏;潘继杰;李顺鹏
    2006, 17(02):  345-347 . 
    摘要 ( 2266 )   PDF (305KB) ( 1239 )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沼气发酵残余物(沼渣和沼液)和化肥对金丝小枣部分形态特征、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渣和沼液能显著增强植株和枣果抗病、抗逆能力;改良土壤肥力状况,有机碳、总氮和矿质氮分别比化肥组对照高42.65%、37.61%和35.26%;降低土壤碱度,土壤pH值由875下降到821;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碳和氮量分别比对照高59.44%和56.06%;提高果实品质,其中粗纤维、维生素C、总氨基酸、微量元素铁和磷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7.69%、24.85%、19.81%、10.89%和5.26%.表明将沼气发酵残余物应用于金丝小枣栽培能给枣农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效益,为金丝小枣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工业污染土壤中镉的化学形态及植物修复研究
    铁梅1,2;梁彦秋2;臧树良1;潘伟1;孙铁彪1;李华为3
    2006, 17(02):  348-350 . 
    摘要 ( 2384 )   PDF (304KB) ( 1138 )  
    对工业污染地中重金属镉的分布及存在的化学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吸附的镉可被水所溶出,pH值越低(酸度越强),镉的溶出率越大,移动性越强,越容易被作物所吸收.中性条件下,此类污染土壤可溶态(水溶态、交换态和络合态)镉含量较低,分别为0.68%、12.70%和12.40%;不可溶态镉(颗粒态)约为74.40%.箩卜的茎部为此类镉污染地中镉的超富集植物器官.
    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蛴螬的毒力研究
    林华峰;李世广;张磊;王萍莉;周义文
    2006, 17(02):  351-353 . 
    摘要 ( 2302 )   PDF (320KB) ( 1238 )  
    以报道较多的蛴螬病原真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小孢变种作参照菌,系统研究了新分离鉴定的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其在偏低的自然气温下对蛴螬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大孢变种与参照菌的培养要求接近,最适宜的温度为25 ℃.3种供试的培养基中,PPDA为最适宜的培养基,其次为SDAY.在偏低的温度环境下绿僵菌大孢变种对蛴螬的毒杀能力强于布氏白僵菌,土壤和喷雾处理后累计僵虫率分别达88.23%和76.47%,有很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春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于洋;庞保平;高书晶;夏春颖
    2006, 17(02):  354-356 . 
    摘要 ( 2233 )   PDF (326KB) ( 1214 )  
    在室内25 ℃条件下研究了7种不同抗性的春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系)对麦长管蚜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蚜寿命和生殖力有显著的影响,麦长管蚜在抗性强的品种上成蚜寿命短、产仔量少;以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生性的指标,供试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生性的大小依次为辽春10号>02C-MB >新春6号>巴丰1号>永良4号>内麦19>蒙花1号,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