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振华.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变革——从“三废”治理走向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管理, 2019, 11(4): 5-10 [2] 欧阳志云, 王如松.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22(5): 45-50 [3] 王如松, 欧阳志云.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3): 337-345 [4] 高吉喜, 范小杉. 生态资产概念、特点与研究趋向.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20(5): 137-143 [5] 张志强, 徐中民, 程国栋. 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 生态学报, 2001, 21(11): 1918-1926 [6] 李双成, 郑度, 杨勤业. 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评估的若干问题. 环境科学, 2001, 22(6): 103-107 [7] 潘文灿.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研究的问题及建议. 今日国土, 2020(增刊1): 30-33 [8] 高吉喜, 范小杉, 李慧敏, 等. 生态资产资本化: 要素构成·运营模式·政策需求. 环境科学研究, 2016, 29(3): 315-322 [9] 谢高地. 生态资产评价: 存量、质量与价值. 环境保护, 2017, 45(11): 18-22 [10] 侯元兆, 吴水荣. 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理论方法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流行概念的辨正. 世界林业研究, 2008, 21(5): 7-16 [11] 李陶然.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实务.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2] 赵智奎.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总论篇. 合肥: 黄山书社, 2016 [13] 李醒民. 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 哲学动态, 2006(1): 13-18 [14]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15]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16]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17] 牛文元. 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计量模型.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2): 163-172 [18] 沈满洪. 生态经济学(第二版).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6 [19] 余谋昌. 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0] 国家统计局. 全国年度统计公报[EB/OL]. (2021-02-28) [2021-09-08].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qgndtjgb/ [21] 赵晓宇, 李超. “生态银行”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国土资源情报, 2020(4): 24-28 [22] 崔莉, 厉新建, 程哲. 自然资源资本化实现机制研究——以南平市“生态银行”为例. 管理世界, 2019, 35(9): 95-100 [23] 沈满洪. 水权交易与政府创新——以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为例. 管理世界, 2005(6): 45-56 [24] 王俊, 李佐军. 探索碳汇交易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1(1): 51-59 [25] Hassan R, Scholes R. Mille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Volume 1,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2005 [26]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1997, 387: 253-260 [27] 高吉喜. 区域生态资产评估: 理论、方法与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28] 于贵瑞, 杨萌, 付超, 等. 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研究的思考.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771-787 [29] 赵东升, 张雪梅. 生态系统多稳态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021, 41(16): 6314-6328 [30] Taylor MS. Innis lecture: Environmental cris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 42: 1240-1275 [31] Scheffer M, Carpenter SR. Catastrophic regime shifts in ecosystems: Linking theory to observation.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3, 18: 648-656 [32] Holmgren M, Scheffer M, Ezcurra E, et al. El Niño effects on the dynamic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1, 16: 89-94 [33] Abella SR, Gentilcore DM, Chiquoine LP. Resilience and alternative stable states after desert wildfires. Ecological Monographs, 2020, 91: doi:10.1002/ecm.1432 [3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 (2019-04-14) [2021-09-10].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4/14/content_5382818.htm [35] Maslow A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50: 370-396 [36] Daly HE, Farley J. 生态经济学: 原理和应用(第二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37] Bertram MY, Lauer JA, De Joncheere K, et al. Cost-effectiveness thresholds: Pros and cons.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94(12): 925-930 [38] 魏一鸣, 王恺, 凤振华, 等. 碳金融与碳市场——方法与实证.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39] 屈志光. 生态资本投资收益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40] 何佳, 徐晓梅, 杨艳, 等.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 湖泊科学, 2015, 27(2): 195-199 [41] 翟勇. 我国生态环境立法重要进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45(6): 20-21 [4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EB/OL]. (2021-04-26) [2021-09-10].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4/26/content_5602763.htm [43] 张林波, 虞慧怡, 郝超志, 等. 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与路径. 环境科学研究, 2021, 34(6): 1407-1416 [44] 李宇亮, 陈克亮.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过程和分类实现途径探析. 生态经济, 2021, 37(8): 157-162 [45] 李维明, 俞敏, 谷树忠, 等. 关于构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的总体构想. 发展研究, 2020, (3): 66-71 [46] 张成功, 熊德斌. 基于供需关系的生态价值实现数理分析.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 51(17): 2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