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杨皓钦, 王海兵, 左合君, 乔碩, 李思琪. 毛乌素沙地绿洲化土地变化模式及稳定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3): 687-694. | 
											
																																																																																											
												| [2] | 
												吴绍雄, 张勇勇, 赵文智, 康文蓉, 田子晗. 基于COSMIC模型的宇宙射线中子反演荒漠-绿洲区土壤水分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9): 2445-2452. | 
											
																																																																																											
												| [3] | 
												邵一敏, 赵洋毅, 段旭, 王克勤, 陈婷婷, 万艳萍.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林草地植物根系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725-734. | 
											
																																																																																											
												| [4] | 
												孔君洽,杜泽玉,杨荣,苏永中. 荒漠绿洲农田垦殖过程中耕层土壤碳储量演变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 180-188. | 
											
																																																																																											
												| [5] | 
												连彩云, 马忠明. 干旱绿洲灌区大白菜施磷效应与磷肥投入阈值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2): 592-598. | 
											
																																																																																											
												| [6] | 
												殷文, 柴强, 樊志龙, 胡发龙, 赵财, 于爱忠. 绿洲灌区典型种植模式的水热利用与碳排放和能值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11): 3658-3668. | 
											
																																																																																											
												| [7] | 
												王意锟, 金爱武, 方升佐. 浙西南毛竹林覆盖对土壤渗透性及生物特征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5): 1431-1440. | 
											
																																																																																											
												| [8] | 
												林永崇, 徐立帅.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成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4): 1337-1343. | 
											
																																																																																											
												| [9] | 
												张晓艳, 褚建民, 孟平, 郑宁, 姚增旺, 王鹤松, 姜生秀. 环境因子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人工林蒸散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8): 2390-2400. | 
											
																																																																																											
												| [10] | 
												马忠明1**,吕晓东1,刘莉莉2. 												
												耕作方式对绿洲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分布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 122-128. | 
											
																																																																																											
												| [11] | 
												刘小刚1,2,张富仓2**,杨启良1,田育丰2,李志军2. 												
												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水氮耦合效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8): 2222-2228. | 
											
																																																																																											
												| [12] | 
												王世伟.潘存德**. 												
												干旱区绿洲灌溉条件下不同树龄轮台白杏根系的空间分布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09): 2353-2360. | 
											
																																																																																											
												| [13] | 
												鱼腾飞,冯起,司建华,席海洋,陈丽娟.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08): 1961-1966. | 
											
																																																																																											
												| [14] | 
												马瑞;王继和;屈建军;胡小柯;刘虎俊. 												
												1960—2005年民勤典型绿洲-荒漠过渡带景观格局与动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3): 714-722. | 
											
																																																																																											
												| [15] | 
												燕 辉,刘广全,李红生. 												
												青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变化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11): 2763-2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