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翯宸, 金靖昊, 沈李东, 田茂辉, 刘心, 杨王挺, 胡正华. 大气CO2浓度缓增对稻田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9): 2441-2449. |
[2] |
石丽红, 唐海明, 文丽, 程凯凯, 李超, 李微艳, 肖小平.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9): 2450-2456. |
[3] |
石丽红, 唐海明, 孙耿, 孙梅, 龙泽东, 文丽, 程凯凯, 罗尊长.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2): 3345-3351. |
[4] |
田茂辉, 沈李东, 刘心, 杨王挺, 金靖昊, 杨钰铃, 刘佳琦. 稻田土壤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 239-247. |
[5] |
何竹, 许琛, 周贝贝, 薛利红, 汪玉, 沈明星, 杨林章. 长期不施磷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942-950. |
[6] |
廖平强, Aatiqa Masoom, 毛海燕, 方贤杨, 霍中洋, 陈国奇. 特异性适应稻作系统的稗草种群生活史特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3067-3074. |
[7] |
周文涛, 龙文飞, 毛燕, 王勃然,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节水轻简栽培模式下增密减氮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8): 2604-2612. |
[8] |
魏夏新, 熊俊芬, 李涛, 文炯, 曾希柏, 余德海. 有机物料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7): 2373-2380. |
[9] |
于春晓, 张丽莉, 杨立杰, 李文涛, 武开阔, 解学仕, 李东坡, 武志杰. 抑制剂和猪粪对尿素氮在稻田土壤中转化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6): 1851-1858. |
[10] |
史登林, 王小利, 段建军, 刘安凯, 罗安焕, 李瑞东, 侯再芬. 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黄壤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矿化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2): 4117-4124. |
[11] |
胡伟, 向建华, 向言词, 陈燕. 氮掺杂碳纳米颗粒对稻田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1): 3842-3850. |
[12] |
许云翔, 何莉莉, 刘玉学, 吕豪豪, 汪玉瑛, 陈金媛, 杨生茂. 施用生物炭6年后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4): 1110-1118. |
[13] |
李渝, 刘彦伶, 白怡婧, 张雅蓉, 黄兴成, 张文安, 蒋太明. 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4): 1327-1334. |
[14] |
杨滨娟,孙丹平,张颖睿,钟川,黄国勤. 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2): 456-462. |
[15] |
贺文艳, 毛萌. 稻田水质模型研究和应用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1): 3963-3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