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连子文, 杜虎, 谷俊锟, 曾馥平, 彭晚霞, 尹力初, 隆庆之, 刘坤平, 孙瑞, 谭卫宁.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土壤有效中微量元素空间异质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4): 955-961. |
[2] |
魏联, 钱胡蕊, 杨丹, Sobahle Somhlaba, 朱国平. 基于形态分析探究鳞头犬牙南极鱼各生活史阶段耳石形态变化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4): 1137-1144. |
[3] |
付菲雨, 卜心宇, 沈盎绿, 刘必林. 西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2): 544-550. |
[4] |
王洪浩, 陆化杰, 何静茹, 刘凯, 陈炫妤, 陈新军. 西北印度洋海域鸢乌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2): 3419-3426. |
[5] |
王亚新, 范江涛, 贡艺, 牛成功, 陈新军. 大洋性头足类胃和肠道中的微塑料——以秘鲁外海茎柔鱼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 255-260. |
[6] |
王青林, 于姗姗, 靳晓敏, 任建功, 司飞, 孙桂清, 孙朝徽, 白曾齐.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增殖放流牙鲆群体鉴别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 261-267. |
[7] |
高小迪, 贡艺, 陈新军, 李云凯.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营养生态位和肠道微生物组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1087-1095. |
[8] |
李泽政, 李云凯. 东太平洋浅海长尾鲨母体和胚胎间痕量元素的迁移规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2): 4508-4514. |
[9] |
操亮亮, 力清影, 刘必林. 东太平洋公海茎柔鱼饵料中鱼类和头足类组成初步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2): 4515-4522. |
[10] |
邱晨, 姜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鲤稚鱼耳石锶标记效果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6): 2093-2100. |
[11] |
陆化杰,陈子越,童玉和,张旭,刘维,程馨,陈新军.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元素组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2): 653-660. |
[12] |
宁欣, 陆化杰, 张旭, 任品, 刘凯, 陈子越, 陈新军. 西北太平洋北方拟黵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特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2): 4259-4266. |
[13] |
纪严, 赵峰, 杨琴, 马荣荣, 杨刚, 张涛, 庄平. 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质量与年龄的关系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3): 953-960. |
[14] |
魏联, 朱国平. 基于椭圆傅里叶分析的次南极电灯鱼矢耳石形态多样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9): 3078-3086. |
[15] |
何勇凤, 吴兴兵, 王旭歌, 朱永久, 杨德国. 四川裂腹鱼耳石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7): 2339-2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