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1-15
    研究报告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Ⅱ.案例实践
    陈高1,2;邓红兵3;代力民1;郝占庆1;王庆礼1
    2005, 16(01):  1-6 . 
    摘要 ( 1249 )   PDF (669KB) ( 175 )  
    结合样地调查和他人对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相关指标的研究资料数据,利用健康距离(HD)评估法和上文建立的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对不同人为干扰影响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健康的评估实践.结果按顺序依次为:20%强度择伐林0.21<50%强度择伐林0.44<白桦中成林0.67<白桦中幼林0.72<红松人工林0.74<人工落叶松林0.77.
    长白山地区红松树干呼吸的研究
    王淼1;姬兰柱1;李秋荣2;肖冬梅1;刘海良3
    2005, 16(01):  7-13 . 
    摘要 ( 1221 )   PDF (774KB) ( 141 )  
    采用土壤呼吸气室于2003年5~10月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不同径阶不同方位的树干呼吸,同时监测了树干温度和林内温度.结果表明,树干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8月出现最大值,2月呼吸速率最低.树干呼吸速率与树干温度具有显著幂指数关系,同时表现出大径阶树干呼吸速率与温度因子间曲线拟合效果好于小径阶红松.不同径阶树干呼吸速率均呈南面高于北面,并随树干径阶的减小南北面呼吸速率差异降低.不同径阶红松树干平均维持呼吸占总树干呼吸63.63%,红松树干径阶越大维持呼吸所占比例越大.依树干径阶大小顺序分别为66.76%、73.29%和50.84%.不同径阶红松树干呼吸Q10值在2.56~3.32之间,利用呼吸Q10值分别获得不同径阶树干Rt和Rm的季节变化趋势.因此,当估算生态系统呼吸时应考虑树干不同部位和不同径阶之间的差异.
    长白山北坡落叶松年轮年表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于大炮1,2;王顺忠1;唐立娜1;代力民1;王庆礼1;王绍先3
    2005, 16(01):  14-20 . 
    摘要 ( 1756 )   PDF (726KB) ( 181 )  
    运用相关函数及单年分析等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长白山北坡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的生长对环境变化相当敏感,温度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但不同海拔的落叶松对温度的响应明显不同.高海拔分布的落叶松只与当年6月的温度指标显著相关,而低海拔的落叶松与环境的关系相对复杂,除当年的4、5月外,上一年的6、9月温度以及上年9月的湿润指数都显著影响其生长.这说明不同环境梯度上的同一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邓坤枚1;罗天祥1;张林1;王学云2;李长会2
    2005, 16(01):  21-24 . 
    摘要 ( 1385 )   PDF (400KB) ( 44 )  
    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测定了云南省永仁林业局云南松不同龄组林分的根系生物量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幼龄林(15~17年)的根系生物量为8.50 t·hm-2,中龄林(30~32年)为11.70 t·hm-2,成熟林为(>62年) 18.91 t·hm-2.在不同龄组林分中,粗根(>10mm)生物量差异最大(1.5~12.3 t·hm-2),而中根(5~10 mm)(1.4~1.6 t·hm-2)及小根(<5 mm)(5.3~6.2 t·hm-2)的生物量差异最小.根系生物量沿土壤深度迅速减少,约93%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深土层(30~115 cm)的根系生物量仅占7%左右.
    太白红杉顶芽动态及其对分枝格局的影响
    赵相健;王孝安
    2005, 16(01):  25-28 . 
    摘要 ( 1116 )   PDF (468KB) ( 48 )  
    应用计盒维数方法比较研究了与太白红杉顶芽动态相关的不同分枝格局对空间占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Ⅰ型分枝有利于对所拥有的空间进行有效填充和利用,Ⅱ型分枝有利于扩展枝条所占的面积,Ⅲ型分枝既扩展了面积,又实现了对所拥有空间的有效填充和利用.总的来讲,顶芽的死亡使分枝对空间的占据能力和对光能利用的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对植株冠型的调整也有重要作用.太白红杉枝条顶芽的死亡是外界严酷环境条件的被迫“产物”.
    秦岭山地太白红杉种群种实性状的生态可塑性研究
    王孝安;王志高;肖娅萍;段仁燕;赵相健
    2005, 16(01):  29-32 . 
    摘要 ( 1285 )   PDF (447KB) ( 121 )  
    研究了太白红杉6个种群中13个种实性状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种实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广泛的变异,除种子宽和种鳞宽的差异在种群间不显著外,其它11个性状在种群间差异均极显著;种群间种鳞长、种鳞宽、球果长宽比、种翅长和种翅宽的变异程度比种群内大,其它8个性状在种群内的变异程度比种群间大.海拔对太白红杉种实性状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种子宽、种鳞长、种翅宽、种鳞宽、球果长、球果宽和种鳞数与海拔呈负相关,种子宽和球果宽相关性显著,种鳞长、种翅宽、种鳞宽、球果长和种鳞数相关性极显著;坡度与种鳞长宽比呈负相关;年降水与球果宽呈正相关.种子长宽比和种翅长宽比与海拔呈负相关.
    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解剖和养分含量特征
    宋富强1,2;曹坤芳1
    2005, 16(01):  33-38 . 
    摘要 ( 1706 )   PDF (612KB) ( 90 )  
    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旱田植物(旱季可浇灌,水分较好)和山坡半萨王纳植被中(自然状况,水分较差)共20种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以及7种山坡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山坡植物叶片比叶重大,气孔密度大,气孔长度小,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的值小等.元江干热河谷山坡植物叶片养分含量低,1.3%>Ca>N>K>1%>Mg>P>S.除氮元素外,其它元素种间差别1~3倍.与热带植物群落叶片养元素含量相比,热带雨林>元江山坡植物>东南亚沙地旱生林和巴西矮卡廷加群落,表明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形态解剖特征,且叶片养分含量也较低.
    上海市地面藓类植物生态位研究
    陈怡1;曹同1,2;宋国元1;于晶1
    2005, 16(01):  39-43 . 
    摘要 ( 1298 )   PDF (537KB) ( 57 )  
    在上海市市区和西部郊区主要公园,以及吴泾化工厂和吴淞化工厂,共设立22个样点,调查发现共有75种地面藓类植物.根据Levins公式计算了75种藓类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藓类植物种数与生态位宽度符合:N= 0.344×e-0.0377B,R=0.9684.大部分地面藓类植物生态位宽度很窄,68%种类生态位宽度小于0.1,因而在苔藓植物保护中应特别注意对小生境的保护.运用王刚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测了其中重要值大于0.1的39种主要藓类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应用主坐标排序法和最小生成树法对它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这39种藓类植物可被分成5个生态类群,与生境有一定关系.
    长白山泥炭沼泽桧叶金发藓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
    卜兆君;杨允菲;代丹;王宪伟
    2005, 16(01):  44-48 . 
    摘要 ( 1284 )   PDF (550KB) ( 53 )  
    在长白山哈尼泥炭沼泽,应用“固有年际标记”,对有孢子体和无孢子体生产的桧叶金发藓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群中,分株均由6个龄级组成,分株数量和生物量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有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尤为明显.总体分株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龄分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龄级增加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总体分株平均高度相差6.17%(P<0.05),孢子体生产限制了分株高度的生长.各龄分株的平均高度均随龄级增加而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无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内,分株高度的变异程度仅为2.44%,体现了高度一致性对营养株存活的意义.有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内,分株高度变异系数为25.07%,分株生物量变异系数仅为8.25%,反映干物质积累量的一致性对种群实现有性繁殖的意义.两种群分株生物量与高度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未表现出异速生长规律.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浓度特征
    吴家兵1,2;关德新1;赵晓松1;韩士杰1;于贵瑞3;孙晓敏3
    2005, 16(01):  49-53 . 
    摘要 ( 1786 )   PDF (517KB) ( 139 )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度CO2浓度特征进行了分层连续监测,并结合同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变化与垂直变化,这些变化与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及林内湍流交换强度有关.生长季林内全天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凌晨5:00左右的近地面层,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5:00左右的冠层部位;日出前后,随着逆温层的打破,林下CO2有一明显的释放过程.观测期间林内O2平均浓度为377 μmol·mol-1,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1月,为388 μmol·mol-1,最低值出现在8月,为352 μmol·mol-1.生长季夜间森林表现为CO2的排放,日间表现为CO2的吸收汇;非生长季日间与夜间森林都主要表现为CO2的排放源,但在午间冠层部位仍有数小时表现为CO2的吸收过程.
    西双版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矿化作用研究
    李明锐;沙丽清
    2005, 16(01):  54-58 . 
    摘要 ( 1821 )   PDF (539KB) ( 155 )  
    氮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中很重要,常把土壤氮矿化速率作为生态系统中氮有效性和氮损失的指标.在云南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站周围,用顶盖埋管法,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季节雨林、橡胶林、受过严重干扰的季节雨林、鸡血藤次生林和旱谷地的氮矿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净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受过严重干扰的季节雨林 > 鸡血藤次生林 > 季节雨林 > 季风常绿阔叶林 > 橡胶林 > 旱谷地.在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和旱谷地被认为是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各种森林下土壤中的氮矿化速率和氮储量相比均低,达到显著水平.较低的氮矿化速率与土壤本底氮储量低有关,也与土壤中真菌数量较少有关.对西双版纳6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氮储量和氮循环速率的研究表明,受过严重干扰的季节雨林在恢复多年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与原生林接近,而林地被转化为农业或经济林用地后氮储量和氮矿化速率均显著降低.
    科尔沁沙地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过程的生态影响
    常学礼1,2 ;于云江3;曹艳英2;高玉葆1
    2005, 16(01):  59-64 . 
    摘要 ( 1731 )   PDF (676KB) ( 68 )  
    采用方差分析(ANOVA)、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的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单一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都不明显.多因子PCA分析表明,景观结构对沙漠化有明显作用,它是景观承载了自然和人为作用后的景观要素组合对沙漠化的二次作用,是自然与人为作用的结果反馈.在时间尺度上,第一和第二分量占总信息量的90.26%,说明在过去40年中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相对简单,只有一个峰值.在空间尺度上,第一和第二分量占总信息量的80.20%,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驱动作用相对复杂,有2个峰值.这表明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的影响在空间尺度上要比时间尺度上更为复杂.
    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我国水稻产量变化模拟
    熊伟1,2;许吟隆1;林而达1;卢志光2
    2005, 16(01):  65-68 . 
    摘要 ( 1300 )   PDF (552KB) ( 66 )  
    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和作物模型CERES-Rice相嵌套,在50 km×50 km网格尺度下,模拟了未来2080年我国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我国水稻的年平均单产水平各地有增有减,增产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其中四川和湖北交界的山区增产幅度最大,减产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由于CO2的肥效作用,A2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对我国水稻单产的正面影响大于B2方案,A2排放方案下,我国水稻总产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B2排放方案下,水稻总产表现为少量下降.
    北方稻田蒸散需水分析及其作物系数确定
    王笑影1,2;梁文举1;闻大中1
    2005, 16(01):  69-72 . 
    摘要 ( 1761 )   PDF (428KB) ( 142 )  
    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估算了中国北方下辽河平原地区52年(1951~2002)的潜在蒸散量,分析了潜在蒸散的年际动态变化规律;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的水田实验地上,利用非称重式蒸渗仪对充分供水条件下同一水稻品种稻田蒸散量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水稻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在北方下辽河平原地区稻田蒸散量变化在581~695 mm之间,年际变率为24%.无论是湿润年还是干旱年,由于受降雨量及其时间分配不均的影响,在该地区水稻生产中都需要有灌溉水补充.整个生育期水稻作物系数多年(1993~2002)平均值为1.32,水稻生育期内作物系数基本符合二次曲线趋势变化.
    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对强光的响应及其机理研究
    徐凯1,2;郭延平1;张上隆1;周慧芬1;郑毅2
    2005, 16(01):  73-78 . 
    摘要 ( 1334 )   PDF (602KB) ( 121 )  
    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和光合仪研究了强光下草莓叶片荧光参数及表观量子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Fm、Fv/Fm、PSⅡ无活性反应中心数量和QA的还原速率在强光下降低,在暗恢复时升高;而PSⅡ反应中心非还原性QB的比例在强光下增加,在暗恢复时降低.上述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均以强光胁迫或暗恢复的前10 min最大.强光下ΦPSII、ETR和qP先升高后降低,但qN先大幅度降低,然后小幅回升.强光处理4 h 后,丰香和宝交早生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降低了209%和375%;qE(能量依赖的非光化学猝灭)为NPQ(非光化学猝灭)的最主要成分.强光胁迫下丰香的Fo、Fm、Fv/Fm、ΦPSII、ETR和AQY的变化幅度均明显比宝交早生小.DTT处理后,草莓叶片的Fm和Fv/Fm明显降低,Fo显著升高.可以认为,依赖叶黄素循环和类囊体膜质子梯度两种非辐射能量耗散在草莓叶片防御光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丰香的光合机构比宝交早生更耐强光.
    日光温室连作土壤酚类物质变化及其对黄瓜根系
    马云华;魏珉;王秀峰
    2005, 16(01):  79-82 . 
    摘要 ( 1394 )   PDF (437KB) ( 59 )  
    研究了日光温室连作黄瓜土壤酚类物质变化及其对黄瓜根系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以及总量呈现明显的积累特征:种植5年、7年、9年的含量显著高于1年、3年,且9年的是1年的2倍.在低浓度处理下(40和80 μg·g-1),前期(2、3叶期)诱导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不同程度地升高,植株表现高抗性,在较高浓度下(120和160 μg·g-1),处理前期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迅速降低,甚至丧失酶活性.连作土壤酚类物质浓度变化是影响日光温室黄瓜抗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土壤水分对不同专用小麦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马新明1;熊淑萍1;李琳2;张娟娟1;何建国1
    2005, 16(01):  83-87 . 
    摘要 ( 1196 )   PDF (487KB) ( 112 )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专用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豫麦34旗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PSⅡ活性(Fv/Fo)和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在土壤相对含水量60%(FC)的条件下最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传递的量子产率(Ф2)在80%FC下最高;高产小麦豫麦49旗叶SPAD值、qP、qN、ETR均以80%FC下最高, Fv/Fo、 Fv/Fm和Ф2受土壤水分影响不大;弱筋小麦豫麦50,除qN在80%FC下最低外,其余光合特性参数均以80%FC的条件下最高.豫麦34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60%FC最高,且产量达极显著差异;豫麦49和豫麦50籽粒蛋白质含量以40%FC最高,籽粒产量以80%FC最高,且豫麦49产质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豫麦50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沼泽湿地垦殖前后土壤温度变化及其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
    宋长春1,2;王毅勇1;阎百兴1;张金波1;娄彦景1
    2005, 16(01):  88-92 . 
    摘要 ( 1372 )   PDF (464KB) ( 78 )  
    沼泽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功能,其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土壤温度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气候的波动.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正弦曲线”型年、季动态,不同深度土壤年均温度呈“U”型特征.5~9月份沼泽湿地10 cm土壤平均温度为11.69±3.04 ℃,垦殖后农田土壤为15.80±3.41 ℃沼泽湿地土壤8、9月份土壤呼吸分别为156.41±76.91 mg·m-2·h-1和116.75±57.43 m-2·h-1,是同时期农田土壤呼吸通量的14.6%和13.1%, 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同肥力条件下黑土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的腐殖质组成
    赵兰坡1;王杰1;刘景双2;刘淑霞1;王艳玲1;王鸿斌1;张志丹1
    2005, 16(01):  93-99 . 
    摘要 ( 1621 )   PDF (706KB) ( 74 )  
    采用Kumada法研究了不同肥力黑土及其复合体的腐殖质组成.结果表明,黑土培肥后,粉粒和细砂复合体含量增多;土壤及各级复合体游离态和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游离态腐殖质的腐殖化度降低.这种作用在粉粒和细砂复合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随复合体粒径增大,复合体有机碳含量、腐殖质提取率、游离态腐殖质含量及游离态胡敏酸的腐殖化度等均有降低趋势.胡敏酸分类结果表明,高肥土壤游离态胡敏酸均为RP型,低肥则为RP型和B型.随复合体粒径增大,游离态胡敏酸类型变化序列主要为:A型(粘粒)→B型(粉粒)→RP型(细砂);无论粒径大小,结合态胡敏酸大多为A型.土壤培肥后,可使全土及各级复合体的游离态腐殖质的腐殖化度降低,进而会发生型变.在黑土中,游离态胡敏酸的型变主要体现在粉粒复合体中,结合态胡敏酸的型变主要体现在细砂复合体中.
    施氮和玉米生长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杨兰芳1,2;蔡祖聪1
    2005, 16(01):  100-104 . 
    摘要 ( 1669 )   PDF (546KB) ( 206 )  
    运用土壤盆栽试验、静态箱法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种植玉米土壤和裸土在两种土壤施氮水平 (低氮:150 mg·kg-1土,和高氮:300 mg·kg-1土) 下对土壤排放N2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玉米的土壤中,N2O排放率的峰值出现在苗期,且氮肥施用量的影响显著,土壤N2O排放率与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裸土中,土壤N2O排放率的峰值出现在试验后期,土壤N2O排放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土壤施氮量增加,土壤N2O排放总量增加,裸土N2O增加尤其显著,种植玉米比裸土减少87%~92%的N2O排放量.这一结果表明种植作物与否,不仅改变了土壤N2O排放的季节变化和排放量,而且改变了温度与土壤N2O排放之间的关系.
    土壤水分状况对花生和早稻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陈家宙1;吕国安1;何圆球2
    2005, 16(01):  105-110 . 
    摘要 ( 1152 )   PDF (661KB) ( 98 )  
    通过田间测坑试验研究了长期处于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花生和早稻叶片气体交换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花生分枝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略有下降,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轻度水分胁迫Gs/Tr略有上升而中度胁迫Gs/Tr变小.花生结荚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都使Gs、Tr、Gs/Tr和Pn显著降低,WUE大幅度上升.花生结荚期明显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早稻灌浆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Gs、Tr和Gs/Tr变化不显著,Pn和WUE增加,并且轻度水分胁迫下籽粒产量增加.Gs和Gs/Tr变化情况相结合可以作为作物水分胁迫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即如果Gs和Gs/Tr同时下降则作物已经受到水分胁迫影响.
    高浓度二氧化碳对百合生长和两种化感物质的影响
    魏胜林1,2
    2005, 16(01):  111-114 . 
    摘要 ( 1204 )   PDF (443KB) ( 47 )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CO2浓度(600、800、1 000 μmol·mol-1)对亚洲型黄花多头切花百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为600 μmol·mol-1时,切花百合维持较高的Pn,在CO2浓度为600~1 000 μmol·mol-1时并持续45 d,百合并未出现明显的光合作用下调,这与新生子球对高CO2浓度下的百合光合适应性具有一定调节能力有关.CO2浓度为600 μmol·mol-1时,能提高百合切花0.57个茎高等级,对显色花蕾增长有正效应.不同CO2浓度对百合叶片中的多酚类和类黄酮含量影响不同,CO2浓度为600和800 μmol·mol-1时,能明显提高多酚类和类黄酮含量,植株也未出现叶枯病病株,这与适宜的高CO2浓度对Pn及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以及化感物质与提高百合自身抗病性有关.在试验浓度范围内,CO2浓度为600 μmol·mol-1时最有利于百合叶片多酚类和类黄酮含量的提高.
    转基因插入对水稻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的影响
    魏兴华;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汤圣祥;廖西元
    2005, 16(01):  115-118 . 
    摘要 ( 1145 )   PDF (467KB) ( 77 )  
    以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率评价转基因插入对水稻品种异交潜力的影响.选用含bar、crylAb、BADH和Xa21等4种基因的5份转基因水稻品系研究转基因插入对转基因受体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受体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差异显著;转基因水稻花粉离体萌发率在0.416~0.584间,与受体品种(0.400~0.574)相近;转基因品种与相应受体品种间花粉离体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对所选配的26个人工杂交组合杂种结实调查表明,bar、crylAb基因的插入对受体品种杂交结实率影响显著,而Xa21基因的插入对受体品种杂交结实率影响较小;转基因水稻品种(花粉供体)与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变幅为0.056~0.413,在受体品种(花粉供体)与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杂交结实率范围(0.052~0.417)之内.本研究花粉离体萌发和杂交结实结果表明转基因的插入对水稻品种异交潜力的影响甚微.
    耐低磷水稻基因型筛选指标的研究
    李永夫1;罗安程1;王为木2;杨长登3;杨肖娥1
    2005, 16(01):  119-124 . 
    摘要 ( 1557 )   PDF (690KB) ( 94 )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并结合大田试验,研究和探讨了耐低磷水稻基因型的筛选指.结果表明,溶液培养试验中,在正常供磷和低磷胁迫条件下,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水稻单株干重都具有较大的基因型间变异(CV分别为21.73%和19.54%).在所有调查性状的相对值中,相对单株干重(低磷胁迫/正常供磷)也具有较大的基因型间变异(CV为19.60%);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单株干重与相对根干重、相对株高、相对单株吸磷量、相对地上部磷积累、相对磷利用效率和相对植株磷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水稻相对单株干重可以作为苗期筛选水稻耐低磷基因型的一个筛选指标.溶液培养试验中水稻的相对单株干重和大田试验中水稻的相对稻谷产量(不施磷/施磷)没有显著相关性,因此溶液培养试验的相对单株干重不能作为评价大田试验中水稻耐低磷能力的指标.低磷营养液培养的水稻体内磷利用效率与缺磷土壤生长的水稻体内磷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直接以低磷营养液培养水稻苗期体内磷利用效率作为筛选指标,然后进行大田试验验证,是一条筛选水稻磷高效利用基因型的有效途径.
    三种鹭异步孵化与雏鸟生长的比较研究
    朱曦;李再国;陈伟贞
    2005, 16(01):  125-128 . 
    摘要 ( 1382 )   PDF (387KB) ( 99 )  
    根据1996~1999年的野外工作和实验饲养,研究了池鹭、白鹭、夜鹭3种鹭的繁殖、雏鸟生长和异步孵化对雏鸟生长的影响.3种鹭于4月上、中旬迁到常山、余杭鹭保护区,9月下旬陆续迁离.孵卵期池鹭为23.0 d(n=26),白鹭23.9 d(n=32),夜鹭25.3 d(n=34);孵化率池鹭为76.32%,白鹭86.96%,夜鹭95.45%,池鹭繁殖力为3.21只,白鹭3.38只,夜鹭3.50只.雏鸟体重增长与成体体形大小呈负相关.幼雏体重增长与孵化顺序相关.在生长早期(≤8 d)全部雏鸟正常发育,之后差异显著.第1和第2孵化雏鸟生长曲线相似,但明显高于第4雏鸟,表明较早孵化者获得食物能力较强,而迟孵出雏鸟有食物不足现象.该3种鹭孵育幼雏能力的最适度估计为3只左右.
    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何余容1;吕利华2
    2005, 16(01):  129-132 . 
    摘要 ( 1252 )   PDF (445KB) ( 97 )  
    利用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和种群系统控制理论,模拟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不同浓度和不同施用次数组合对菜心地小菜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蔬菜生态系统天敌作用得到逐渐恢复的前提下,如果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春季菜心地小菜蛾自然种群经第一代的繁殖,第二代卵和幼虫数量为第一代的41倍;在小菜蛾第一代低龄幼虫期,喷施0.25 LE/L病毒2次,小菜蛾第二代卵和幼虫数量比对照显著下降,但下代小菜蛾种群增长仍保持在1以上;而喷施0.5 LE/L病毒2次,1 LE/L病毒1次两种组合处理,小菜蛾第二代种群增长倍数仅为0.13,显著降低田间小菜蛾种群数量,达到控制小菜蛾为害的目的.
    硝酸镧在小鼠肝中的积累及遗传毒理研究
    王洋;聂刘旺;陈文;张际峰;陈启龙
    2005, 16(01):  133-136 . 
    摘要 ( 1222 )   PDF (2192KB) ( 125 )  
    通过在饮水中加入硝酸镧使小鼠摄入稀土,1个月后采用ICP-MS法测试了镧在小鼠肝中的积累,研究了硝酸镧对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并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硝酸镧对小鼠基因组DNA的切割作用,探讨了稀土元素镧的遗传毒理.结果表明,1 000、500、300和50 μg·ml-1处理组小鼠肝中镧含量分别达1.46、0.558、0.529和0.083 μg·g-1,与对照组0.028 μg·g-1的含量相比,各处理组小鼠肝中镧的含量皆有升高且与喂饮硝酸镧溶液的浓度成正比(r=0.980).1 000、500和300 μg·ml-1处理组微核率与对照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表明各组微核率显著上升(P<0.05),且亦与喂饮硝酸镧溶液的浓度成正比(r=0.853).体外试验显示,硝酸镧可切断DNA链,说明稀土元素镧可在生物体内积累,其在细胞内可使DNA断裂而导致遗传物质受损.
    两种基因型大豆根分泌物对大豆根腐病菌的化感作用
    韩丽梅;鞠会艳;杨振明
    2005, 16(01):  137-141 . 
    摘要 ( 1438 )   PDF (556KB) ( 109 )  
    采用生物模拟试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大豆基因型(9536、吉林30)的根分泌物中的糖、氨基酸、有机酸组分对大豆根腐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大豆基因型(9536、吉林30)根分泌物糖组分表现出低浓度显著促进、高浓度显著抑制半裸镰孢菌、尖镰孢菌生长的规律,对粉红粘帚菌的生长影响不明显;氨基酸组分对上述三种病原菌所表现出的促进、抑制规律不同,9536基因型根分泌物氨基酸组分的中、高浓度处理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尖镰孢菌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吉林30多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机酸组分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尖镰孢菌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种基因型大豆根分泌物(糖、氨基酸、有机酸组分)与根腐病害发生密切相关,大豆基因型不同,根分泌物对根腐病菌的化感促进或抑制作用有差异.
    苏云金芽胞杆菌标记重组菌株的构建与杀虫基因水平转移
    周琴;孙明;李林;杨在清;喻子牛
    2005, 16(01):  142-146 . 
    摘要 ( 1445 )   PDF (1805KB) ( 109 )  
    利用SOE法将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1Ac10的嵌合基因克隆到穿梭载体pAD4412上获得重组质粒pBMBZGC10,再通过电转化法导入苏云金芽胞杆菌无质粒突变株CryB中获得重组菌株CryB(pBMBZGC10).将重组菌株CryB(pBMBZGC10)的发酵液按30、60和90 ml共3个浓度梯度,菌数约为10.7~10.8·ml-1,分次喷洒供试植株小白菜、蕹菜和番茄,结果表明,cry1Ac10基因没有向供试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转移,也未在供试植物根、茎和叶中检测到该基因.
    丛枝菌根真菌在田间的分布特征、代谢活性及其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盖京苹;冯固;李晓林
    2005, 16(01):  147-150 . 
    摘要 ( 1337 )   PDF (425KB) ( 120 )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布特征、代谢活性及其对甘薯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 8周后,甘薯地上部干重,薯块鲜重和薯块个数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吸磷量显著提高.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处理的甘薯菌根侵染率、甘薯根外菌丝密度以及甘薯根内菌丝的活性(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甘薯根际不同方位上的菌丝分布,发现接种处理中平行于垄的方向的菌丝密度显著高于苗子下方的菌丝密度,而不接种处理的各个方向总菌丝密度无差异;活菌丝(具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菌丝)密度在各个方向的分布规律与总菌丝密度的分布规律一致.接种后根内菌丝活性的增强,根外活性菌丝密度的增加及其分布特征的改变,是甘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安太堡矿区人工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关系
    张桂莲1;张金屯2;郭逍宇3
    2005, 16(01):  151-155 . 
    摘要 ( 1329 )   PDF (605KB) ( 94 )  
    采用TWINSPAN、DCA和DCCA,从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方面对平朔安太堡矿区的人工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63个样方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列举了各群落的特征.D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也不断升高.DCCA排序进一步表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所有因子中对植物群落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风车草和香根草在人工湿地中迁移养分能力的比较研究
    廖新亻弟;骆世明;吴银宝;汪植三
    2005, 16(01):  156-160 . 
    摘要 ( 1825 )   PDF (518KB) ( 61 )  
    为研究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迁移养分的能力,建立17.0 m2风车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和13.3 m2香根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在四个季节末测定植物生物量和组织氮、磷、铜、锌含量.结果表明,香根草地下部生物量大于风车草,地上部生物量则是风车草大于香根草.风车草年地上部收获量为3406.47 g·m-2,比香根草的1483.88 g·m-2高2.3倍;风车草的氮含量为22.69 mg·g-1,比香根草的15.44 mg·g-1高7.25 mg·g-1;风车草的磷含量为6.09 mg·g-1,比香根草的5.47 mg·g-1高0.62 mg·g-1.植株含铜、锌量风车草略比香根草高.风车草每年迁移N 68.72 g·m-2和P 18.49 g·m-2,香根草迁移N 8.93 g·m-2和P 3.69 g·m-2.风车草人工湿地每年由植物迁移的氮、磷、铜、锌比香根草高4~7倍.
    芦竹对不同重金属耐性的研究
    韩志萍1;胡正海2
    2005, 16(01):  161-165 . 
    摘要 ( 1801 )   PDF (523KB) ( 134 )  
    研究芦竹(Arundo donax)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湿地中的耐毒性能,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段芦竹的生物性状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芦竹分别在浓度为100 mg·kg-1左右的Cu2+、Pb2+、Cd2+、Zn2+ 、Ni2+、Hg2+和50 mg·kg-1以下的Cr6+污染环境中能正常成活,在40 d的生长期内,植物体内叶绿素有不同程度降低,下降比率在20%~56%,植物出现叶片软化,叶尖枯黄等症状,但植株仍呈现增长趋势.与对照植物相比较,在重金属胁迫下,植株细长,茎、叶呈黄绿色,除Cr6+、Hg2+外,植物高度基本不受重金属胁迫的影响.芦竹在高浓度(100 mg·kg-1)Cr6+污染环境中耐性较弱,表现出生长缓慢,部分地下茎腐烂,叶片短时间内出现枯萎等症状.结果还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随植物生长期长而降低,除被植物吸收,植物挥发外,还存在着重金属向根际圈环境迁移的趋势,根周边湿土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试验缸外围湿土中重金属含量.可以认为,芦竹具有生物量大,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等特点,对修复湿地重金属污染蕴藏着巨大潜力,研究芦竹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铝胁迫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应小芳;刘鹏
    2005, 16(01):  166-170 . 
    摘要 ( 1954 )   PDF (563KB) ( 93 )  
    以大豆浙春2号、浙春3号和9703等3个品种(系)为材料,设置不同铝处理浓度,研究了铝对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处理抑制了大豆叶片叶绿素的合成,降低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5%~35%),使a/b值下降,气孔阻力增加10%~35%,气孔导度降低10%~40%,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5%~40%和20%~50%,水分利用率下降15%~50%.可见,铝胁迫对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且这种抑制在大豆5叶期表现较初荚期明显.此外,3个大豆品种对铝毒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利用隆线趋光行为评价铬的生物毒性
    吴永贵1,2;黄建国2;袁玲2
    2005, 16(01):  171-174 . 
    摘要 ( 1285 )   PDF (420KB) ( 123 )  
    报道了以隆线单克隆Dc42为生物监测器,利用其趋光行为变化评价铬生物毒性的方法.结果表明,隆线趋光行为抑制率能较好地反映水中铬的污染程度.在重铬酸钾标准毒物溶液中,趋光指数与Cr6+的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2=0.8089,P<0.001),Cr6+浓度的检测下限为0.056 mg·L-1,远低于LC50和EC50,平均精度达到5.46%,说明趋光指数法用于监测化学物质生物毒性灵敏度高、精确可靠.
    石油污灌渠底泥生态毒性诊断研究
    宋玉芳1,2;周启星1,2;宋雪英1,3;张薇1,3;孙铁珩1,2
    2005, 16(01):  175-179 . 
    摘要 ( 1332 )   PDF (536KB) ( 116 )  
    底泥样品采自沈阳东部石油污水灌渠的上、中、下游.进行了重金属Cu、Zn、Pb、Cd、矿物油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底泥均有污染物积累.矿物油含量为408~118 300 mg·kg-1,Cu为17.83~78.53 mg·kg-1,Zn为35.76~155.16 mg·kg-1,Pb为8.50~31.03 mg·kg-1,Cd为0.1 mg·kg-1 ~1.0mg·kg-1.底泥对高等植物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或刺激效应,对蚯蚓有急性致死及慢性亚致死效应.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9.81%~93.8%,蚯蚓14 d死亡率最大值为100%.蚯蚓14d和28d体重增长抑制率分别为-36.6%~6.08%和-40.4%~6.1%.研究表明,长期石油污水灌溉导致河道底泥中污染物的积累和较强生态毒性.
    综合评述
    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
    崔毅;陈碧鹃;陈聚法
    2005, 16(01):  180-185 . 
    摘要 ( 1645 )   PDF (724KB) ( 127 )  
    探讨了投饵和非投饵两种养殖方式自身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养殖产量与营养盐类、COD和赤潮发生次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无机氮含量和赤潮发生次数与虾养殖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赤潮发生有一定影响.通过黄渤海海水养殖向海洋排泄氮、磷、COD等污染物估算,分别占相应陆源污染物排海量的2.8%、5.3%、1.8%.虽然与人类其他活动向海洋排污量相比,水产养殖的排污量所占比重还不算大,对于某些局部水域,特别是海水养殖密集区,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产生叠加作用,很可能成为刺激近海富营养化和赤潮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研究简报
    青海湖鸟岛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顺忠1,2;陈桂琛1;柏玉平3;周国英1;孙菁1
    2005, 16(01):  186-188 . 
    摘要 ( 1113 )   PDF (330KB) ( 115 )  
    芜湖市几种常见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分析
    王友保;黄伟;刘登义
    2005, 16(01):  189-192 . 
    摘要 ( 1164 )   PDF (437KB) ( 99 )  
    外源茉莉酸诱导植物反应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吕要斌1,2;刘树生1
    2005, 16(01):  193-195 . 
    摘要 ( 1108 )   PDF (321KB) ( 81 )  
    研究论文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Ⅱ.案例实践
    陈高, 邓红兵, 代力民, 郝占庆, 王庆礼
    2005, 16(1):  1-6. 
    摘要 ( 1474 )   PDF (320KB) ( 422 )  
    结合样地调查和他人对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相关指标的研究资料数据,利用健康距离(HD)评估法和上文建立的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对不同人为干扰影响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健康的评估实践.结果按顺序依次为20%强度择伐林0.21<50%强度择伐林0.44<白桦中成林0.67<白桦中幼林0.72<红松人工林0.74<人工落叶松林0.77.
    长白山地区红松树干呼吸的研究
    王淼, 姬兰柱, 李秋荣, 肖冬梅, 刘海良
    2005, 16(1):  7-13. 
    摘要 ( 1631 )   PDF (937KB) ( 732 )  
    采用土壤呼吸气室于2003年5~10月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不同径阶不同方位的树干呼吸,同时监测了树干温度和林内温度.结果表明,树干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8月出现最大值,2月呼吸速率最低.树干呼吸速率与树干温度具有显著幂指数关系,同时表现出大径阶树干呼吸速率与温度因子间曲线拟合效果好于小径阶红松.不同径阶树干呼吸速率均呈南面高于北面,并随树干径阶的减小南北面呼吸速率差异降低.不同径阶红松树干平均维持呼吸占总树干呼吸63.63%,红松树干径阶越大维持呼吸所占比例越大.依树干径阶大小顺序分别为66.76%、73.29%和50.84%.不同径阶红松树干呼吸Q10值在2.56~3.32之间,利用呼吸Q10值分别获得不同径阶树干RtRm的季节变化趋势.因此,当估算生态系统呼吸时应考虑树干不同部位和不同径阶之间的差异.
    长白山北坡落叶松年轮年表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于大炮, 王顺忠, 唐立娜, 代力民, 王庆礼, 王绍先
    2005, 16(1):  14-20. 
    摘要 ( 1585 )   PDF (1340KB) ( 452 )  
    运用相关函数及单年分析等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长白山北坡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的生长对环境变化相当敏感,温度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但不同海拔的落叶松对温度的响应明显不同.高海拔分布的落叶松只与当年6月的温度指标显著相关,而低海拔的落叶松与环境的关系相对复杂,除当年的4、5月外,上一年的6、9月温度以及上年9月的湿润指数都显著影响其生长.这说明不同环境梯度上的同一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邓坤枚, 罗天祥, 张林, 王学云, 李长会
    2005, 16(1):  21-24. 
    摘要 ( 1366 )   PDF (218KB) ( 348 )  
    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测定了云南省永仁林业局云南松不同龄组林分的根系生物量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幼龄林(15~17年)的根系生物量为8.50 t·hm-2,中龄林(30~32年)为11.70 t·hm-2,成熟林为(>62年)18.91 t·hm-2.在不同龄组林分中,粗根(>10mm)生物量差异最大(1.5~12.3 t·hm-2),而中根(5~10 mm)(1.4~1.6 t·hm-2)及小根(<5 mm)(5.3~6.2 t·hm-2)的生物量差异最小.根系生物量沿土壤深度迅速减少,约93%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深土层(30~115 cm)的根系生物量仅占7%左右.
    太白红杉顶芽动态及其对分枝格局的影响
    赵相健, 王孝安
    2005, 16(1):  25-28. 
    摘要 ( 1380 )   PDF (217KB) ( 277 )  
    应用计盒维数方法比较研究了与太白红杉顶芽动态相关的不同分枝格局对空间占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Ⅰ型分枝有利于对所拥有的空间进行有效填充和利用,Ⅱ型分枝有利于扩展枝条所占的面积,Ⅲ型分枝既扩展了面积,又实现了对所拥有空间的有效填充和利用.总的来讲,顶芽的死亡使分枝对空间的占据能力和对光能利用的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对植株冠型的调整也有重要作用.太白红杉枝条顶芽的死亡是外界严酷环境条件的被迫"产物".
    秦岭山地太白红杉种群种实性状的生态可塑性研究
    王孝安, 王志高, 肖娅萍, 段仁燕, 赵相健
    2005, 16(1):  29-32. 
    摘要 ( 1396 )   PDF (497KB) ( 439 )  
    研究了太白红杉6个种群中13个种实性状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种实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广泛的变异,除种子宽和种鳞宽的差异在种群间不显著外,其它11个性状在种群间差异均极显著;种群间种鳞长、种鳞宽、球果长宽比、种翅长和种翅宽的变异程度比种群内大,其它8个性状在种群内的变异程度比种群间大.海拔对太白红杉种实性状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种子宽、种鳞长、种翅宽、种鳞宽、球果长、球果宽和种鳞数与海拔呈负相关,种子宽和球果宽相关性显著,种鳞长、种翅宽、种鳞宽、球果长和种鳞数相关性极显著;坡度与种鳞长宽比呈负相关;年降水与球果宽呈正相关.种子长宽比和种翅长宽比与海拔呈负相关.
    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解剖和养分含量特征
    宋富强, 曹坤芳
    2005, 16(1):  33-38. 
    摘要 ( 1700 )   PDF (1160KB) ( 466 )  
    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旱田植物(旱季可浇灌,水分较好)和山坡半萨王纳植被中(自然状况,水分较差)共20种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以及7种山坡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山坡植物叶片比叶重大,气孔密度大,气孔长度小,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的值小等.元江干热河谷山坡植物叶片养分含量低,1.3%>Ca>N>K>1%>Mg>P>S.除氮元素外,其它元素种间差别1~3倍.与热带植物群落叶片养元素含量相比,热带雨林>元江山坡植物>东南亚沙地旱生林和巴西矮卡廷加群落,表明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形态解剖特征,且叶片养分含量也较低.
    上海市地面藓类植物生态位研究
    陈怡, 曹同, 宋国元, 于晶
    2005, 16(1):  39-43. 
    摘要 ( 1441 )   PDF (259KB) ( 407 )  
    在上海市市区和西部郊区主要公园,以及吴泾化工厂和吴淞化工厂,共设立22个样点,调查发现共有7种地面藓类植物.根据Levins公式计算了7种藓类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藓类植物种数与生态位宽度符合:N=0.344×e-0.0377B,R=0.9684.大部分地面藓类植物生态位宽度很窄,68%种类生态位宽度小于0.1,因而在苔藓植物保护中应特别注意对小生境的保护.运用王刚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测了其中重要值大于0.1的39种主要藓类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应用主坐标排序法和最小生成树法对它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这39种藓类植物可被分成5个生态类群,与生境有一定关系.
    长白山泥炭沼泽桧叶金发藓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
    卜兆君, 杨允菲, 代丹, 王宪伟
    2005, 16(1):  44-48. 
    摘要 ( 1361 )   PDF (564KB) ( 431 )  
    在长白山哈尼泥炭沼泽,应用"固有年际标记",对有孢子体和无孢子体生产的桧叶金发藓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群中,分株均由6个龄级组成,分株数量和生物量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有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尤为明显.总体分株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龄分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龄级增加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总体分株平均高度相差6.17%(P<0.05),孢子体生产限制了分株高度的生长.各龄分株的平均高度均随龄级增加而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无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内,分株高度的变异程度仅为2.44%,体现了高度一致性对营养株存活的意义.有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内,分株高度变异系数为25.07%,分株生物量变异系数仅为8.25%,反映干物质积累量的一致性对种群实现有性繁殖的意义.两种群分株生物量与高度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未表现出异速生长规律.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浓度特征
    吴家兵, 关德新, 赵晓松, 韩士杰, 于贵瑞, 孙晓敏
    2005, 16(1):  49-53. 
    摘要 ( 1626 )   PDF (467KB) ( 451 )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度CO2浓度特征进行了分层连续监测,并结合同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变化与垂直变化,这些变化与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及林内湍流交换强度有关.生长季林内全天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凌晨5:00左右的近地面层,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5:00左右的冠层部位;日出前后,随着逆温层的打破,林下CO2有一明显的释放过程.观测期间林内CO2平均浓度为377 μmol·mol-1,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1月,为388μmol·mol-1,最低值出现在8月,为352μmol·mol-1.生长季夜间森林表现为CO2的排放源,日间表现为CO2的吸收汇;非生长季日间与夜间森林都主要表现为CO2的排放源,但在午间冠层部位仍有数小时表现为CO2的吸收过程.
    西双版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矿化作用研究
    李明锐, 沙丽清
    2005, 16(1):  54-58. 
    摘要 ( 1611 )   PDF (704KB) ( 640 )  
    氮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中很重要,常把土壤氮矿化速率作为生态系统中氮有效性和氮损失的指标.在云南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站周围,用顶盖埋管法,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季节雨林、橡胶林、受过严重干扰的季节雨林、鸡血藤次生林和旱谷地的氮矿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净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受过严重干扰的季节雨林>鸡血藤次生林>季节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橡胶林>旱谷地.在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和旱谷地被认为是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各种森林下土壤中的氮矿化速率和氮储量相比均低,达到显著水平.较低的氮矿化速率与土壤本底氮储量低有关,也与土壤中真菌数量较少有关.对西双版纳6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氮储量和氮循环速率的研究表明,受过严重干扰的季节雨林在恢复多年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与原生林接近,而林地被转化为农业或经济林用地后氮储量和氮矿化速率均显著降低.
    科尔沁沙地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过程的生态影响
    常学礼, 于云江, 曹艳英, 高玉葆
    2005, 16(1):  59-64. 
    摘要 ( 1615 )   PDF (683KB) ( 571 )  
    采用方差分析(ANOVA)、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的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单一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都不明显.多因子PCA分析表明,景观结构对沙漠化有明显作用,它是景观承载了自然和人为作用后的景观要素组合对沙漠化的二次作用,是自然与人为作用的结果反馈.在时间尺度上,第一和第二分量占总信息量的90.26%,说明在过去40年中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相对简单,只有一个峰值.在空间尺度上,第一和第二分量占总信息量的80.20%,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驱动作用相对复杂,有2个峰值.这表明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的影响在空间尺度上要比时间尺度上更为复杂.
    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我国水稻产量变化模拟
    熊伟, 许吟隆, 林而达, 卢志光
    2005, 16(1):  65-68. 
    摘要 ( 1562 )   PDF (621KB) ( 582 )  
    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和作物模型CERES-Rcie相嵌套,在50 km×50 km网格尺度下,模拟了未来2080年我国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我国水稻的年平均单产水平各地有增有减,增产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其中四川和湖北交界的山区增产幅度最大,减产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由于CO2的肥效作用,A2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对我国水稻单产的正面影响大于B2方案,A2排放方案下,我国水稻总产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B2排放方案下,水稻总产表现为少量下降.
    北方稻田蒸散需水分析及其作物系数确定
    王笑影, 梁文举, 闻大中
    2005, 16(1):  69-72. 
    摘要 ( 1637 )   PDF (485KB) ( 488 )  
    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估算了中国北方下辽河平原地区52年(1951~2002)的潜在蒸散量,分析了潜在蒸散的年际动态变化规律;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的水田实验地上,利用非称重式蒸渗仪对充分供水条件下同一水稻品种稻田蒸散量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水稻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在北方下辽河平原地区稻田蒸散量变化在581~695 mm之间,年际变率为24%.无论是湿润年还是干旱年,由于受降雨量及其时间分配不均的影响,在该地区水稻生产中都需要有灌溉水补充.整个生育期水稻作物系数多年(1993~2002)平均值为1.32,水稻生育期内作物系数基本符合二次曲线趋势变化.
    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对强光的响应及其机理研究
    徐凯, 郭延平, 张上隆, 周慧芬, 郑毅
    2005, 16(1):  73-78. 
    摘要 ( 1692 )   PDF (971KB) ( 603 )  
    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和光合仪研究了强光下草莓叶片荧光参数及表观量子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Fm、Fv/Fm、PSⅡ无活性反应中心数量和QA的还原速率在强光下降低,在暗恢复时升高;而PSⅡ反应中心非还原性QB的比例在强光下增加,在暗恢复时降低.上述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均以强光胁迫或暗恢复的前10 min最大.强光下ΦPSII、ETR和qP先升高后降低,但qN先大幅度降低,然后小幅回升.强光处理4 h后,丰香和宝交早生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降低了20.9%和37.5%;qE(能量依赖的非光化学猝灭)为NPQ(非光化学猝灭)的最主要成分.强光胁迫下丰香的Fo、Fm、Fv/Fm、ΦPSII、ETR和AQY的变化幅度均明显比宝交早生小.DTT处理后,草莓叶片的Fm和Fv/Fm明显降低,Fo显著升高.可以认为,依赖叶黄素循环和类囊体膜质子梯度两种非辐射能量耗散在草莓叶片防御光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丰香的光合机构比宝交早生更耐强光.
    日光温室连作土壤酚类物质变化及其对黄瓜根系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
    马云华, 魏珉, 王秀峰
    2005, 16(1):  79-82. 
    摘要 ( 1503 )   PDF (600KB) ( 549 )  
    研究了日光温室连作黄瓜土壤酚类物质变化及其对黄瓜根系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以及总量呈现明显的积累特征:种植5年、7年、9年的含量显著高于1年、3年,且9年的是1年的2倍.在低浓度处理下(0和80 μg·g-1),前期(2、3叶期)诱导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不同程度地升高,植株表现高抗性,在较高浓度下(120和160μg·g-1),处理前期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迅速降低,甚至丧失酶活性.连作土壤酚类物质浓度变化是影响日光温室黄瓜抗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土壤水分对不同专用小麦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马新明, 熊淑萍, 李琳, 张娟娟, 何建国
    2005, 16(1):  83-87. 
    摘要 ( 1465 )   PDF (250KB) ( 393 )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专用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豫麦34旗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PSⅡ活性(Fv/Fo)和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在土壤相对含水量60%(FC)的条件下最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传递的量子产率(Φ2)在80%FC下最高;高产小麦豫麦49旗叶SPAD值、qP、qN、ETR均以80%FC下最高,Fv/Fo、Fv/Fm和φ2受土壤水分影响不大;弱筋小麦豫麦0,除qN在80%FC下最低外,其余光合特性参数均以80%FC的条件下最高.豫麦34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60%FC最高,且产量达极显著差异;豫麦49和豫麦0籽粒蛋白质含量以40%FC最高,籽粒产量以80%FC最高,且豫麦49产质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豫麦0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沼泽湿地垦殖前后土壤温度变化及其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
    宋长春, 王毅勇, 阎百兴, 张金波, 娄彦景
    2005, 16(1):  88-92. 
    摘要 ( 1419 )   PDF (256KB) ( 363 )  
    沼泽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功能,其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土壤温度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气候的波动.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正弦曲线"型年、季动态,不同深度土壤年均温度呈"U"型特征.5~9月份沼泽湿地10 cm土壤平均温度为11.69±3.04℃,垦殖后农田土壤为1.80±3.41℃.沼泽湿地土壤8、9月份土壤呼吸分别为156.41±76.91 mg·m-2·h-1和116.75±57.43 m-2·h-1,是同时期农田土壤呼吸通量的14.6%和13.1%,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同肥力条件下黑土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的腐殖质组成
    赵兰坡, 王杰, 刘景双, 刘淑霞, 王艳玲, 王鸿斌, 张志丹
    2005, 16(1):  93-99. 
    摘要 ( 1549 )   PDF (1022KB) ( 551 )  
    采用Kumada法研究了不同肥力黑土及其复合体的腐殖质组成.结果表明,黑土培肥后,粉粒和细砂复合体含量增多;土壤及各级复合体游离态和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游离态腐殖质的腐殖化度降低.这种作用在粉粒和细砂复合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随复合体粒径增大,复合体有机碳含量、腐殖质提取率、游离态腐殖质含量及游离态胡敏酸的腐殖化度等均有降低趋势.胡敏酸分类结果表明,高肥土壤游离态胡敏酸均为Rp型,低肥则为Rp型和B型.随复合体粒径增大,游离态胡敏酸类型变化序列主要为:A型(粘粒)→B型(粉粒)→Rp型(细砂);无论粒径大小,结合态胡敏酸大多为A型.土壤培肥后,可使全土及各级复合体的游离态腐殖质的腐殖化度降低,进而会发生型变.在黑土中,游离态胡敏酸的型变主要体现在粉粒复合体中,结合态胡敏酸的型变主要体现在细砂复合体中.
    施氮和玉米生长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杨兰芳, 蔡祖聪
    2005, 16(1):  100-104. 
    摘要 ( 1524 )   PDF (533KB) ( 577 )  
    运用土壤盆栽试验、静态箱法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种植玉米土壤和裸土在两种土壤施氮水平(低氮:10 mg·kg-1土,和高氮:300 mg·kg-1土)下对土壤排放N2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玉米的土壤中,N2O排放率的峰值出现在苗期,且氮肥施用量的影响显著,土壤N2O排放率与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裸土中,土壤N2O排放率的峰值出现在试验后期,土壤N2O排放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土壤施氮量增加,土壤N2O排放总量增加,裸土N2O增加尤其显著,种植玉米比裸土减少87%~92%的N2O排放量.这一结果表明种植作物与否,不仅改变了土壤N2O排放的季节变化和排放量,而且改变了温度与土壤N2O排放之间的关系.
    土壤水分状况对花生和早稻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陈家宙, 吕国安, 何圆球
    2005, 16(1):  105-110. 
    摘要 ( 1282 )   PDF (313KB) ( 350 )  
    通过田间测坑试验研究了长期处于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花生和早稻叶片气体交换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花生分枝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略有下降,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轻度水分胁迫Gs/Tr略有上升而中度胁迫Gs/Tr变小.花生结荚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都使Gs、Tr、Gs/Tr和Pn显著降低,WUE大幅度上升.花生结荚期明显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早稻灌浆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Gs、Tr和Gs/Tr变化不显著,Pn和WUE增加,并且轻度水分胁迫下籽粒产量增加.Gs和Gs/Tr变化情况相结合可以作为作物水分胁迫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即如果Gs和Gs/Tr同时下降则作物已经受到水分胁迫影响.
    高浓度二氧化碳对百合生长和两种化感物质的影响
    魏胜林
    2005, 16(1):  111-114. 
    摘要 ( 1507 )   PDF (226KB) ( 291 )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CO2浓度(600、800、1000 μmol·mol-1)对亚洲型黄花多头切花百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为600μmol·mol-1时,切花百合维持较高的Pn,在CO2浓度为600~1000μmol·mol-1时并持续45d,百合并未出现明显的光合作用下调,这与新生子球对高CO2浓度下的百合光合适应性具有一定调节能力有关.CO2浓度为600μmol·mol-1时,能提高百合切花0.57个茎高等级,对显色花蕾增长有正效应.不同CO2浓度对百合叶片中的多酚类和类黄酮含量影响不同,CO2浓度为600和800μmol·mol-1时,能明显提高多酚类和类黄酮含量,植株也未出现叶枯病病株,这与适宜的高CO2浓度对Pn及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以及化感物质与提高百合自身抗病性有关.在试验浓度范围内,CO2浓度为600μmol·mol-1时最有利于百合叶片多酚类和类黄酮含量的提高.
    转基因插入对水稻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的影响
    魏兴华, 袁筱萍, 余汉勇, 王一平, 汤圣祥, 廖西元
    2005, 16(1):  115-118. 
    摘要 ( 1506 )   PDF (585KB) ( 443 )  
    以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率评价转基因插入对水稻品种异交潜力的影响.选用含bar、crylAb、BADHXa21等4种基因的5份转基因水稻品系研究转基因插入对转基因受体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受体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差异显著;转基因水稻花粉离体萌发率在0.416~0.584间,与受体品种(0.004~0.574)相近;转基因品种与相应受体品种间花粉离体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对所选配的26个人工杂交组合杂种结实调查表明,bar、crylAb基因的插入对受体品种杂交结实率影响显著,而Xa21基因的插入对受体品种杂交结实率影响较小;转基因水稻品种(花粉供体)与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变幅为0.056~0.13,在受体品种(花粉供体)与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杂交结实率范围(0.052~0.417)之内.本研究花粉离体萌发和杂交结实结果表明转基因的插入对水稻品种异交潜力的影响甚微.
    耐低磷水稻基因型筛选指标的研究
    李永夫, 罗安程, 王为木, 杨长登, 杨肖娥
    2005, 16(1):  119-124. 
    摘要 ( 1792 )   PDF (1895KB) ( 638 )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并结合大田试验,研究和探讨了耐低磷水稻基因型的筛选指标.结果表明,溶液培养试验中,在正常供磷和低磷胁迫条件下,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水稻单株干重都具有较大的基因型间变异(CV分别为21.73%和19.54%).在所有调查性状的相对值中,相对单株干重(低磷胁迫/正常供磷)也具有较大的基因型间变异(CV为19.60%);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单株干重与相对根干重、相对株高、相对单株吸磷量、相对地上部磷积累、相对磷利用效率和相对植株磷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水稻相对单株干重可以作为苗期筛选水稻耐低磷基因型的一个筛选指标.溶液培养试验中水稻的相对单株干重和大田试验中水稻的相对稻谷产量(不施磷/施磷)没有显著相关性,因此溶液培养试验的相对单株干重不能作为评价大田试验中水稻耐低磷能力的指标.低磷营养液培养的水稻体内磷利用效率与缺磷土壤生长的水稻体内磷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直接以低磷营养液培养水稻苗期体内磷利用效率作为筛选指标,然后进行大田试验验证,是一条筛选水稻磷高效利用基因型的有效途径.
    三种鹭异步孵化与雏鸟生长的比较研究
    朱曦, 李再国, 陈伟贞
    2005, 16(1):  125-128. 
    摘要 ( 1506 )   PDF (213KB) ( 447 )  
    根据1996~1999年的野外工作和实验饲养,研究了池鹭、白鹭、夜鹭3种鹭的繁殖、雏鸟生长和异步孵化对雏鸟生长的影响.3种鹭于4月上、中旬迁到常山、余杭鹭保护区,9月下旬陆续迁离.孵卵期池鹭为23.0 d(n=26),白鹭23.9 d(n=32),夜鹭25.3 d(n=34);孵化率池鹭为76.32%,自鹭86.96%,夜鹭95.45%,池鹭繁殖力为3.21只,白鹭3.38只,夜鹭3.50只.雏鸟体重增长与成体体形大小呈负相关.幼雏体重增长与孵化顺序相关.在生长早期(≤8 d)全部雏鸟正常发育,之后差异显著.第1和第2孵化雏鸟生长曲线相似,但明显高于第4雏鸟,表明较早孵化者获得食物能力较强,而迟孵出雏鸟有食物不足现象.该3种鹭孵育幼雏能力的最适度估计为3只左右.
    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何余容, 吕利华
    2005, 16(1):  129-132. 
    摘要 ( 1440 )   PDF (233KB) ( 435 )  
    利用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和种群系统控制理论,模拟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不同浓度和不同施用次数组合对菜心地小菜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蔬菜生态系统天敌作用得到逐渐恢复的前提下,如果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春季菜心地小菜蛾自然种群经第一代的繁殖,第二代卵和幼虫数量为第一代的4.1倍;在小菜蛾第一代低龄幼虫期,喷施0.25 LE/L病毒2次,小菜蛾第二代卵和幼虫数量比对照显著下降,但下代小菜蛾种群增长仍保持在1以上;而喷施0.5 LE/L病毒2次,1 LE/L病毒1次两种组合处理,小菜蛾第二代种群增长倍数仅为0.13,显著降低田间小菜蛾种群数量,达到控制小菜蛾为害的目的.
    硝酸镧在小鼠肝中的积累及遗传毒理研究
    王洋, 聂刘旺, 陈文, 张际峰, 陈启龙
    2005, 16(1):  133-136. 
    摘要 ( 1445 )   PDF (240KB) ( 315 )  
    通过在饮水中加入硝酸镧使小鼠摄入稀土,1个月后采用ICP-MS法测试了镧在小鼠肝中的积累,研究了硝酸镧对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并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硝酸镧对小鼠基因组DNA的切割作用,探讨了稀土元素镧的遗传毒理.结果表明,1 000、500、300和50μg·ml-1处理组小鼠肝中镧含量分别达1.46、0.558、0.529和0.083μg·g-1,与对照组0.028μg·g-1的含量相比,各处理组小鼠肝中镧的含量皆有升高且与喂饮硝酸镧溶液的浓度成正比(r=0.980).1 000、500和300μg·ml-1处理组微核率与对照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表明各组微核率显著上升(P<0.05),且亦与喂饮硝酸镧溶液的浓度成正比(r=0.853).体外试验显示,硝酸镧可切断DNA链,说明稀土元素镧可在生物体内积累,其在细胞内可使DNA断裂而导致遗传物质受损.
    两种基因型大豆根分泌物对大豆根腐病菌的化感作用
    韩丽梅, 鞠会艳, 杨振明
    2005, 16(1):  137-141. 
    摘要 ( 1618 )   PDF (247KB) ( 546 )  
    采用生物模拟试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大豆基因型(9536、吉林30)的根分泌物中的糖、氨基酸、有机酸组分对大豆根腐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大豆基因型(9536、吉林30)根分泌物糖组分表现出低浓度显著促进、高浓度显著抑制半裸镰孢菌、尖镰孢菌生长的规律,对粉红粘帚菌的生长影响不明显;氨基酸组分对上述三种病原菌所表现出的促进、抑制规律不同,9536基因型根分泌物氨基酸组分的中、高浓度处理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尖镰孢菌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吉林30多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机酸组分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尖镰孢菌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种基因型大豆根分泌物(糖、氨基酸、有机酸组分)与根腐病害发生密切相关,大豆基因型不同,根分泌物对根腐病菌的化感促进或抑制作用有差异.
    苏云金芽胞杆菌标记重组菌株的构建与杀虫基因水平转移
    周琴, 孙明, 李林, 杨在清, 喻子牛
    2005, 16(1):  142-146. 
    摘要 ( 1541 )   PDF (276KB) ( 337 )  
    利用SOE法将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1Ac10的嵌合基因克隆到穿梭载体pAD4412上获得重组质粒pBMBZGC10,再通过电转化法导入苏云金芽胞杆菌无质粒突变株CryB中获得重组菌株CryB(pBMBZGC10).将重组菌株CryB(pBMBZGC10)的发酵液按30、60和90ml共3个浓度梯度,菌数约为107~108·ml-1,分次喷洒供试植株小白菜、蕹菜和番茄,结果表明,cry1Ac10基因没有向供试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转移,也未在供试植物根、茎和叶中检测到该基因.
    丛枝菌根真菌在田间的分布特征、代谢活性及其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盖京苹, 冯固, 李晓林
    2005, 16(1):  147-150. 
    摘要 ( 1446 )   PDF (596KB) ( 465 )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布特征、代谢活性及其对甘薯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 8周后,甘薯地上部干重,薯块鲜重和薯块个数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吸磷量显著提高.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处理的甘薯菌根侵染率、甘薯根外菌丝密度以及甘薯根内菌丝的活性(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甘薯根际不同方位上的菌丝分布,发现接种处理中平行于垄的方向的菌丝密度显著高于苗子下方的菌丝密度,而不接种处理的各个方向总菌丝密度无差异;活菌丝(具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菌丝)密度在各个方向的分布规律与总菌丝密度的分布规律一致.接种后根内菌丝活性的增强,根外活性菌丝密度的增加及其分布特征的改变,是甘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安太堡矿区人工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关系
    张桂莲, 张金屯, 郭逍宇
    2005, 16(1):  151-155. 
    摘要 ( 1488 )   PDF (845KB) ( 513 )  
    采用TWINSPAN、DCA和DCCA,从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方面对平朔安太堡矿区的人工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63个样方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列举了各群落的特征.D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也不断升高.DCCA排序进一步表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所有因子中对植物群落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风车草和香根草在人工湿地中迁移养分能力的比较研究
    廖新俤, 骆世明, 吴银宝, 汪植三
    2005, 16(1):  156-160. 
    摘要 ( 1781 )   PDF (608KB) ( 492 )  
    为研究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迁移养分的能力,建立17.0m2风车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和13.3 m2香根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在四个季节末测定植物生物量和组织氮、磷、铜、锌含量.结果表明,香根草地下部生物量大于风车草,地上部生物量则是风车草大于香根草.风车草年地上部收获量为3406.47 g·m-2,比香根草的1483.88 g·m-2高2.3倍;风车草的氮含量为22.69 mg·g-1,比香根草的15.44 mg·g-1高7.25 mg·g-1;风车草的磷含量为6.09 mg·g-1,比香根草的5.47 mg·g-1高0.62 mg·g-1.植株含铜、锌量风车草略比香根草高.风车草每年迁移N 68.72 g·m-2和P18.49 g·m-2,香根草迁移N 8.93 g·m-2和P 3.69 g·m-2.风车草人工湿地每年由植物迁移的氮、磷、铜、锌比香根草高4~7倍.
    芦竹对不同重金属耐性的研究
    韩志萍, 胡正海
    2005, 16(1):  161-165. 
    摘要 ( 1510 )   PDF (562KB) ( 580 )  
    研究芦竹(Arundo donax)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湿地中的耐毒性能,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段芦竹的生物性状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芦竹分别在浓度为100 mg·kg-1左右的CuCu2+、Pb2+、Cd2+、Zn2+、Ni2+、Hg2+和50 mg·kg-1以下的Cr6+污染环境中能正常成活,在40 d的生长期内,植物体内叶绿素有不同程度降低,下降比率在20%~56%,植物出现叶片软化,叶尖枯黄等症状,但植株仍呈现增长趋势.与对照植物相比较,在重金属胁迫下,植株细长,茎、叶呈黄绿色,除Cr6+、Hg2+外,植物高度基本不受重金属胁迫的影响.芦竹在高浓度(100mg·kg-1)Cr6+污染环境中耐性较弱,表现出生长缓慢,部分地下茎腐烂,叶片短时间内出现枯萎等症状.结果还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随植物生长期增长而降低,除被植物吸收,植物挥发外,还存在着重金属向根际圈环境迁移的趋势,根周边湿土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试验缸外围湿土中重金属含量.可以认为,芦竹具有生物量大,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等特点,对修复湿地重金属污染蕴藏着巨大潜力,研究芦竹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铝胁迫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应小芳, 刘鹏
    2005, 16(1):  166-170. 
    摘要 ( 1673 )   PDF (280KB) ( 457 )  
    以大豆浙春2号、浙春3号和9703等3个品种(系)为材料,设置不同铝处理浓度,研究了铝对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处理抑制了大豆叶片叶绿素的合成,降低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5%~35%),使a/b值下降,气孔阻力增加10%~35%,气孔导度降低10%~40%,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5%~40%和20%~50%,水分利用率下降15%~50%.可见,铝胁迫对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且这种抑制在大豆5叶期表现较初荚期明显.此外,3个大豆品种对铝毒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利用隆线溞趋光行为评价铬的生物毒性
    吴永贵, 黄建国, 袁玲
    2005, 16(1):  171-174. 
    摘要 ( 1552 )   PDF (246KB) ( 336 )  
    报道了以隆线溞单克隆Dc2为生物监测器,利用其趋光行为变化评价铬生物毒性的方法.结果表明,隆线溞趋光行为抑制率能较好地反映水中铬的污染程度.在重铬酸钾标准毒物溶液中,溞趋光指数与Cr6+的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2=0.8089,P<0.001),Cr6+浓度的检测下限为0.056 mg·L-1,远低于LC50和EC50,平均精度达到5.6%,说明溞趋光指数法用于监测化学物质生物毒性灵敏度高、精确可靠.
    石油污灌渠底泥生态毒性诊断研究
    宋玉芳, 周启星, 宋雪英, 张薇, 孙铁珩
    2005, 16(1):  175-179. 
    摘要 ( 1346 )   PDF (266KB) ( 316 )  
    底泥样品采自沈阳东部石油污水灌渠的上、中、下游.进行了重金属Cu、Zn、Pb、Cd、矿物油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底泥均有污染物积累.矿物油含量为408~118 300 mg·kg-1,Cu为17.83~78.53 mg·kg-1,Zn为35.76~155.16 mg·kg-1,Pb为8.50~31.03 mg·kg-1,Cd为0.1 mg·kg-1~1.0mg·kg-1.底泥对高等植物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或刺激效应,对蚯蚓有急性致死及慢性亚致死效应.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9.81%~93.8%,蚯蚓14d死亡率最大值为100%.蚯蚓14d和28d体重增长抑制率分别为-36.6%~6.08%和-40.4%~6.1%.研究表明,长期石油污水灌溉导致河道底泥中污染物的积累和较强生态毒性.
    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2005, 16(1):  180-185. 
    摘要 ( 1696 )   PDF (690KB) ( 1199 )  
    探讨了投饵和非投饵两种养殖方式自身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养殖产量与营养盐类、COD和赤潮发生次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无机氮含量和赤潮发生次数与虾养殖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赤潮发生有一定影响.通过黄渤海海水养殖向海洋排泄氮、磷、COD等污染物估算,分别占相应陆源污染物排海量的2.8%、5.3%、1.8%.虽然与人类其他活动向海洋排污量相比,水产养殖的排污量所占比重还不算大,对于某些局部水域,特别是海水养殖密集区,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产生叠加作用,很可能成为刺激近海富营养化和赤潮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青海湖鸟岛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顺忠, 陈桂琛, 柏玉平, 周国英, 孙菁
    2005, 16(1):  186-188. 
    摘要 ( 1366 )   PDF (420KB) ( 439 )  
    芜湖市几种常见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分析
    王友保, 黄伟, 刘登义
    2005, 16(1):  189-192. 
    摘要 ( 1431 )   PDF (646KB) ( 581 )  
    外源茉莉酸诱导植物反应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吕要斌, 刘树生
    2005, 16(1):  193-195. 
    摘要 ( 1231 )   PDF (196KB) ( 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