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人民日报, 2021-08-27(017) [2] 周楷玲, 陈绪文, 龚伟, 等. 核桃林下复合种植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6): 807-813 [3] 江浩, 何冬梅, 季永华, 等. 杨农复合经营系统不同土壤层养分分布研究. 江苏林业科技, 2016, 43(1): 10-14 [4] 何春霞, 陈平, 张劲松, 等. 太行山南麓核桃-菘蓝/决明复合系统种间水分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4): 22-31 [5] 刘国军, 曾凡江, 雷加强, 等. 核桃-紫花苜蓿复合栽培的根系分布及生长动态. 干旱区研究, 2015, 32(3): 504-508 [6] 李爱华, 徐向阳, 向珊珊, 等. 湖北板栗、核桃林高效复合经营技术. 武汉: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05-30 [7] 肖良俊, 谢正万, 张传光, 等. 核桃中药材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 49(1): 91-95 [8] 马红叶. 铁核桃凋落物对受体植物生长与立地生境的影响. 硕士论文. 贵阳: 贵州大学, 2016 [9] 丁伟, 胡庭兴, 李仲彬, 等.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莴笋抗氧化系统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34(4): 769-777 [10] 张琴, 刘占文, 李艳宾, 等. 核桃叶水浸提液对棉花生长及棉花枯萎病菌的化感效应. 生态科学, 2017, 36(1): 165-169 [11] 王金金, 刘茂桥, 彭剑, 等. 贵州泡核桃主产区叶片矿质元素营养诊断. 北方园艺, 2022(4): 17-24 [12] 樊卫国, 潘学军, 陈红, 等. 草酸对刺梨立地石灰性土壤及叶片养分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1, 38(7): 1113-1122 [13] 赵英, 张斌, 王明珠. 农林复合系统中物种间水肥光竞争机理分析与评价. 生态学报, 2006, 26(6): 1792-1801 [14] 苏培玺, 张立新, 杜明武, 等. 胡杨不同叶形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加富CO2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34-40 [15] 张志良, 瞿伟菁.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第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2-127 [16]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7] 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6: 274-340 [18] 程丽娟, 薛泉宏. 微生物实验技术.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15-65 [19] 纪巧凤. 黄顶菊入侵对根际土壤主要功能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硕士论文.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20] 房洪舟. 刺梨果实愈伤组织诱导及影响其主要活性物质含量的因素. 硕士论文. 贵阳: 贵州大学, 2020 [21] 赵苔, 王晶. 复合农林系统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林业建设, 2011(6): 34-39 [22] 彭晓邦, 蔡靖, 姜在民, 等. 渭北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光能竞争与生产力.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1): 2414-2419 [23] 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8-54 [24] 赵树堂.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Vc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硕士论文.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03 [25] 吴秀华, 胡庭兴, 杨万勤, 等. 巨桉凋落叶分解对菊芭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1): 1-8 [26] 潘学军, 樊卫国, 张政, 等. 核桃新品种‘黔核7号’. 园艺学报, 2015, 42(7): 1411-1412 [27] 李会娜, 刘万学, 戴莲, 等. 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11): 3964-3971 [28] 李谦盛, 郭世荣, 李式军. 基质EC值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及其测定方法比较. 中国蔬菜, 2004(1): 75-76 [29] 姚槐应, 黄昌勇.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及其实验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24-66 [30] Achatz M, Rillig MC.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hyphae enhance transport of the allelochemical juglone in the field.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4, 78: 76-82 [31] Barto EK, Weidenhamer JD, Cipollini D, et al. Fungal superhighways: Do 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 enhance below ground communication?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12, 17: 633-637 [32] 李磊, 龙友华, 尹显慧, 等. 猕猴桃园套种蕺菜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2019, 37(3): 128-137 [33] 邱莉萍, 刘军, 王益权, 等.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10(3): 277-280 [34] 陈伟, 孙从建, 李卫红. 低氮胁迫下苦荞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响应机制: 荧光光谱法测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10): 3159-3162 [35] 叶家颖, 唐艳. 新会橙果园土壤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广西园艺, 2000(4): 5-6 [36] 周清斌, 龚文. 浅谈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中国农业信息, 2014(9): 104 [37] 罗绪强, 王程媛, 杨鸿雁, 等. 喀斯特优势植物种干旱和高钙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6): 1-5 [38] 文晓鹏, 朱维藩, 向显衡, 等. 刺梨光合生理的初步研究(一). 贵州农业科学, 1992(6): 27-31 [39] Prescott CE. Litter decomposition: What controls it and how can we alter it to sequester more carbon in forest soils? Biogeochemistry, 2010, 101: 133-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