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文斌, 高天翔, 王业辉, 等. 浙江海洋鱼类图鉴及其DNA条形码(上册).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2: 88-89 [2] 金显仕. 黄海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生态和种群动态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6, 3(1): 32-46 [3]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 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3: 38-39 [4] 徐兆礼, 陈佳杰. 再议中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的划分问题.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11): 2856-2864 [5] 薛艳会, 刘尊雷, 李圣法, 等. 南黄海和东海中南部小黄鱼种群形态分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28(9): 1162-1174 [6] 方聪, 郭治明, 线薇微, 等. 耳石形态在长江口小黄鱼生活史研究及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48(8): 57-67 [7] 熊瑛, 刘洪波, 刘培廷, 等. 基于耳石元素微化学的江苏吕泗近岸小黄鱼生境履历重建.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3): 836-842 [8] 韩青鹏, 单秀娟, 万荣, 等. 基于地统计二阶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的黄海冬季小黄鱼时空分布和资源量指数估算. 水产学报, 2019, 43(7): 1603-1614 [9] 刘尊雷, 袁兴伟, 杨林林, 等. 有限数据渔业种群资源评估与管理: 以小黄鱼为例.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26(4): 621-635 [10] 李九奇, 叶昌臣, 王文波, 等. 基于Bayes方法的东海小黄鱼资源评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0(6): 873-882 [11] 张国政, 李显森, 金显仕, 等. 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生态学报, 2010, 30(24): 6854-6861 [12] 李子东, 王燕平, 仲霞铭, 等. 江苏海域小黄鱼时空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海洋渔业, 2023, 45(1): 73-85 [13] 栾静, 张崇良, 徐宾铎, 等. 海州湾双斑蟳栖息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水产学报, 2018, 42(6): 889-901 [14] 陈新军.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4: 116-117 [15] Leathwick JR, Elith J, Francis MP, et al. Variation in demersal fish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oceans surrounding New Zealand: An analysis using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2006, 321: 267-281 [16] 王浩展, 戴小杰, 官文江, 等. 基于Tweedie-GAM模型的热带大西洋拟锥齿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6): 2024-2032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6-17 [18] 詹秉义. 渔业资源评估.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257-261 [19] 王雅丽, 王晶, 周永东, 等. 基于two-stage GAM的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小黄鱼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29(4): 633-641 [20] 宋业晖, 徐从军, 任一平, 等. 基于Hurdle-GAMMs模型研究影响海州湾小黄鱼摄食的主要因素.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28(5): 646-657 [21] Kabacoff RI. R in Action: Data Analysis and Graphics with R. Greenwich, UK: Manning Publications, 2011 [22] Barry SC, Welsh AH.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ling and zero inflated count data.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2, 157: 179-188 [23] Burnham KP, Anderson DR. Model Selection and Infe-rence: A Practical Information-Theoretic Approach. New York: Springer, 2002: 175-196 [24] 刘尊雷, 杨林林, 袁兴伟, 等. 基于集成模型的小黄鱼越冬群体适宜生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6): 2076-2086 [25] 仲霞铭, 张虎, 汤建华, 等.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时空分布特征. 水产学报, 2011, 35(2): 238-246 [26] 陈佳杰, 徐兆礼, 陈雪忠. 我国沿海小黄鱼渔场的空间格局. 水产学报, 2010, 34(2): 236-244 [27] 尹洁, 王晶, 张崇良, 等. 利用two-stage GAM研究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小黄鱼鱼卵的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26(6): 1164-1174 [28] 赵伟, 任一平, 徐宾铎, 等. 应用STAR模型研究海州湾小黄鱼春季资源量的时空分布. 水产学报, 2022, 46(12): 2330-2339 [29] 林龙山, 程家骅, 姜亚洲, 等.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产卵场分布及其环境特征. 生态学报, 2008, 28(8): 3485-3494 [30] 张海景, 徐兆礼. 小黄鱼育幼期吕泗渔场的饵料浮游动物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10, 29(10): 2072-2076 [31] 李建生, 严利平, 李惠玉, 等.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夏秋季小黄鱼数量分布及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海洋渔业, 2007, 29(1): 31-37 [32] 张家旭, 张云雷, 刘淑德, 等. 山东近海矛尾虾虎鱼生物学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 51(7): 122-130 [33] 高铭伟, 董秀强, 张崇良, 等. 基于Delta-GAMMs模型研究海州湾5种关键饵料生物被摄食的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4): 1137-1145 [34] 林龙山. 长江口近海小黄鱼食性及营养级分析. 海洋渔业, 2007, 29(1): 44-48 [35] 朱文斌, 朱海晨, 张亚洲, 等. 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28(9): 1175-1183 [36] 张云雷, 徐宾铎, 张崇良, 等. 基于Tweedie-GAM模型研究海州湾小黄鱼资源丰度与栖息环境的关系. 海洋学报, 2019, 41(12): 78-89 [37] 刘梦影, 吕泽华, 田思泉, 等. 应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研究温台渔场小黄鱼的空间分布特征.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 29(1): 92-101 [38] 徐晓卉, 纪毓鹏, 薛莹, 等. 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海洋学报, 2022, 44(2): 3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