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伟. “三生空间”的内涵、关系及其优化路径. 东岳论丛, 2022, 43(5): 126-134 [2] 黄安, 许月卿, 卢龙辉, 等.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识别与优化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3): 503-518 [3]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78-391 [4] Peng YC, Luan QL, Xiong CS. Evaluation of spatial functions and scale effect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in Hainan Island. Land, 2023, 12: 1637 [5] Zhao TY, Cheng YN, Fan YY, et al. Functional tradeoffs and feature recognition of rural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Land, 2022, 11: 1103 [6] Fu JY, Gao Q, Jiang D, et al.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during the period 2000-2020. Scientific Data, 2023, 10: 589 [7] 曾艳梅, 苏旭阳, 王明阳, 等. 1990—2020年长江上游“三生”空间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机制. 水土保持通报, 2024, 44(3): 284-295 [8] 刘继来, 刘彦随, 李裕瑞. 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 地理学报, 2017, 72(7): 1290-1304 [9] 杨清可, 段学军, 王磊, 等.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 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 地理科学, 2018, 38(1): 97-106 [10] 苏旭阳, 曾艳梅, 范娅梅, 等. 长江上游“三生空间”演变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4, 33(8): 1781-1792 [11] 董兆蓉, 苑全治, 王紫晨, 等. 川西农牧交错带“三生”空间冲突演变特征分析及模拟预测: 以阿坝州四县为例. 生态学报, 2023, 43(15): 6243-6256 [12] 王保盛, 廖江福, 祝薇, 等. 基于历史情景的FLUS模型邻域权重设置: 以闽三角城市群2030年土地利用模拟为例. 生态学报, 2019, 39(12): 4284-4298 [13] Liang X, Guan QF, Keith C,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drivers of sustainable land expansion using a 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PLUS) model: A case study in Wuhan, China.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21, 85: 101569 [14] 杜洲, 牛健植, 樊登星, 等. 基于PLUS模型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驱动力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24, 31(6): 309-318 [15] Xu XL, Wang SY, Rong WZ.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network in Suzhou based on the PLUS and MSPA models.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 154: 110740 [16] 雷文韬, 古杰, 谢宏坤. 基于“三生”空间的湖南省土地利用格局及多功能演变.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40(17): 283-293 [17] 蔡乐山, 唐相龙. 生态过渡带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与碳储量评估: 以甘肃省为例[EB/OL]. (2024-08-20)[2024-10-23]. 环境科学, https://doi.org/10.13227/j.hjkx.202406166 [18] 翟俊, 金点点, 陈妍, 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变化、问题与对策. 资源科学, 2020, 42(3): 517-526 [19] 王奎峰, 张太平, 王岳林, 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岸带地貌环境特征及发育模式. 山东国土资源, 2018, 34(5): 87-94 [20] 国务院.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北京: 国务院, 2009 [21] 张峰, 薛惠锋, 董会忠.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潜力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 35(7): 101-113 [22] 李岩, 李莺. 黄河三角洲开发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17): 101-102 [23] 翟俊, 金点点, 陈妍, 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变化、问题与对策. 资源科学, 2020, 42(3): 517-526 [24] 张帅, 董会忠, 曾文霞. 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4): 1696-1704 [25] 刘烨凌, 郝斌, 王青, 等. 1970—2015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河湖沼水系水文连通时空演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 57(1): 2-11 [26] 张帅, 董会忠, 曾文霞. 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4): 1696-1704 [27] 杨朔, 郑晓筝, 赵国平. 关中平原城市群“三生”空间生态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37(9): 26-35 [28] 李安林, 周艳, 唐丽毅, 等. 怒江州土地利用模拟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基于PLUS模型的多情景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1): 140-149 [29] 程刚, 张祖陆, 吕建树. 基于CA-Markov模型的三川流域景观格局分析及动态预测. 生态学杂志, 2013, 32(4): 999-1005 [30] 王森, 彭立. 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生态学报, 2023, 43(23): 9938-9951 [31] Zhang HB, Zhang XH. Land us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Lilin based on GMOP-ESV.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1, 21: 738-742 [32] 李林云, 陈璐, 韩梦娟, 等. 河北省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2): 3247-3256 [33] 勾蒙蒙, 刘常富, 李乐, 等.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与情景模拟.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 180-189 [34] 许海英, 杨超, 李清泉.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生态学杂志, 2024, 43(6): 1881-1890 [35] 黄贞斌, 李红波.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多情景模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3, 32(12): 2542-2557 [36] 王子尧, 孟露, 李倞, 等. 低碳发展背景下北京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多情景模拟研究. 生态学报, 2023, 43(9): 3571-3581 [37] 李晓文, 方创琳, 黄金川, 等. 西北干旱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 第四纪研究, 2003, 23(3): 280-290 [38] 邓楚雄, 彭勇, 李科, 等. 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多情景模拟下的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学杂志, 2021, 40(8): 2506-2516 [39] 李晓雅, 赵成章, 曾红霞, 等. 党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学杂志, 2021, 40(9): 2904-2913 [40] 高喆, 冶建明. 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 基于“三生”空间主导功能判别视角. 干旱区地理, 2024, 47(11): 1947-1956 [41] Jin JF, Yin SY, Yin HM, et al.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land use cha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Weibei dryland in Shaanxi Province. Land, 2023, 12: 1060 [42] 杨清可, 段学军, 王磊, 等.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 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 地理科学, 2018, 38(1): 97-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