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近平.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EB/OL]. (2023-12-31) [2024-09-09]. 求是.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2/content_6923651.htm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摘编.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3] 人民网. 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EB/OL]. (2023-09-09) [2024-10-17].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3/0909/c1024-40073723.html [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完成新一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EB/OL]. (2023-02-16) [2024-10-17]. 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586/20230216/084640290624452.html [5] 央广网. 大兴安岭寒地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之调研活动见闻:聚合力谈创新谋发展[EB/OL]. (2023-08-26) [2024-10-17]. https://www.sohu.com/a/715141203_362042 [6] 老K风物人文说. 大兴安岭,为何对中国如此重要[EB/OL]. (2021-12-16) [2024-10-1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308131024747109&wfr=spider&for=pc [7] 于贵瑞, 杨萌, 郝天象. 统筹生态系统五库功能, 筑牢国家生态基础设施: 新时代我国生态建设理念、任务和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11): 1534-1538 [8] 郝天象, 杨萌, 于贵瑞. 统筹草地生态系统五库功能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科学基金, 2023, 37(4): 603-612 [9] Perschke MJ, Harris LR, Sink KJ, et al.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s a framework for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s for place-based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2023, 73: 126389 [10] 刘毅, 高云才, 董丝雨, 等.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3-05-18(003) [11] 韩林桅, 张淼, 石龙宇. 生态基础设施的定义、内涵及其服务能力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019, 39(19): 7311-7321 [12] 高均凯, 金莹杉. 关于森林基础设施属性的探讨.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6): 1351-1355 [13] 黄晓晔.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研究. 博士论文. 南昌: 南昌大学, 2023 [14] 姚冠辉, 郑晓年. 面向“十四五”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 35(11): 1366-1372 [15] 陈楠枰. 新基建为“路空一体”添翼.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0, 6(3): 68-73 [16] 田娜玲, 魏耀锋, 任佳, 等.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宁夏农林科技, 2023, 64(9): 45-48 [17] 王尉.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博士论文. 辽宁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23 [18] Postel SL, Thompson BH. Watershed protection: Capturing the benefits of nature’s water supply services. Natural Resources Forum, 2005, 29: 98-108 [19] 景泽宇, 王忠杰, 马嫒馨. 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发展演进与启示借鉴. 风景园林, 2023, 30(1): 119-125 [20] 司雨田, 方瑾, 许立言.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的中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实践综述(1997—2019年). 景观设计学, 2021, 9(3): 28-47 [21] 苏春燕. 生态基础设施视角下广东万里碧道规划与建设. 南方农业, 2023, 17(12): 238-241 [22] 李翅, 祖建, 庄晗, 等. 海南琼中城市发展的生态策略探讨. 《规划师》论丛, 2014, DOI: CNKI:SUN:GHSL.0.2014-00-015 [23] 刘玲玉, 杨萌, 石龙宇.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生态经济, 2022, 38(4): 223-229 [24] 石龙宇, 郑巧雅, 廖振珍. 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协同度评价. 生态学报, 2022, 42(12): 4968-4977 [25] 郑茹敏, 梅林, 付占辉, 等.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 35(2): 197-215 [26] 张远东, 鲁庆奥, 李威, 等.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碳汇的空间分布特征.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 2(4): 69-78 [27] 高吉喜, 张小华, 邹长新, 等. 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美丽中国. 环境保护, 2021, 49(6): 17-20 [28] 周之澄, 刘宇萌, 徐媛媛. 乡村公共设施演进历程及设计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15): 14-22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EB/OL]. (2012-11-22) [2024-10-17]. https://www.mee.gov.cn/ywdt/hjnews/201211/t20121122_24240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