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国际, 王传伟, 贺威, 李宇星, 黄正来, 张文静, 马尚宇, 樊永惠. 外源海藻糖对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灌浆特性和糖组分含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11): 3021-3029. |
[2] |
黄辉, 郑昌玲, 张劲松, 孟平. 1980—2019年南太行地区气候变化趋势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8): 2139-2145. |
[3] |
徐晨潇, 张晓宇, 刘超越, 刘昆, 毕焕改, 艾希珍. 外源褪黑素与钙离子互作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过氧化伤害的缓解效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0): 2725-2735. |
[4] |
齐晓媛, 王文莉, 胡少卿, 刘梦雨, 郑成淑, 孙宪芝. 外源褪黑素对高温胁迫下菊花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7): 2496-2504. |
[5] |
李卓群,刘星才. 1961—2019年辽宁省高温天气变化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1): 4059-4067. |
[6] |
杨军, 章毅之, 贺浩华, 李迎春, 陈小荣, 边建民, 金国花, 李翔翔, 黄淑娥. 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8): 2817-2830. |
[7] |
杨建莹, 霍治国, 王培娟, 邬定荣. 江西早稻高温热害等级动态判识及时空变化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 199-207. |
[8] |
杨军, 蔡哲, 刘丹, 胡犁月, 曲文波, 张崇华, 王尚明, 田俊. 高温下喷施水杨酸和磷酸二氢钾对中稻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2): 4202-4210. |
[9] |
张祥, 梁潘潘, 韦陈华, 邓国强, 王剑, 彭盛, 陈媛, 陈德华.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高温干旱下Bt棉杀虫蛋白表达下降机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8): 2590-2600. |
[10] |
王永慧, 陈建平, 孙艳茹, 张祥, 陈德华. 土壤盐分对Bt棉铃壳中Bt蛋白含量和氮代谢生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8): 2583-2589. |
[11] |
张弥, 温学发, 张雷明, 王辉民, 郭一文, 于贵瑞. 极端高温对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净碳吸收影响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2): 421-432. |
[12] |
孙胜楠, 王强, 孙晨晨, 刘丰娇, 毕焕改, 艾希珍. 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与适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5): 1603-1610. |
[13] |
李森, 罗雪梅, 涂卫国, 樊华, 苟小林, 杜玉龙, 李玲, 王琼瑶. 保氮剂对水葫芦堆肥进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4): 1197-1203. |
[14] |
毕焕改, 董绪兵, 刘培培, 李清明, 艾希珍. CsRCA超表达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7): 2308-2314. |
[15] |
郭林涛,徐波,周治国,赵文青,王友华.
棉纤维发育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时间窗口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8): 2428-2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