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煜林, 刘玲娟, 刘胜龙, 方万力, 骆珍莎, 洪宣生, 成向荣. 不同密度杉木萌生林自然恢复初期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2): 289-297. | 
											
																																																																																											
												| [2] | 
												许倩, 石松林, 贾龙玉, 白海, 曹吉鑫, 王国严, 彭培好. 自然与人工恢复对川西高山采伐迹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810-818. | 
											
																																																																																											
												| [3] | 
												刘静逸, 牛艳东, 郭克疾, 罗学卫, 杨蕊, 蒋丽娟. 南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恢复初期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2): 4042-4050. | 
											
																																																																																											
												| [4] | 
												刘 宝, 吴文峰, 林思祖, 林开敏. 中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季节变化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6): 1901-1910. | 
											
																																																																																											
												| [5] | 
												唐海明, 李超, 肖小平, 汤文光, 程凯凯, 潘孝晨, 汪柯. 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4): 1335-1343. | 
											
																																																																																											
												| [6] | 
												杨滨娟,孙丹平,张颖睿,钟川,黄国勤. 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2): 456-462. | 
											
																																																																																											
												| [7] | 
												刘玉林, 朱广宇, 邓蕾, 陈磊, 上官周平. 黄土高原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7): 2163-2172. | 
											
																																																																																											
												| [8] | 
												王文鑫,王文龙,康宏亮,郭明明,杨波,陈卓鑫,赵满. 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恢复草被对浅沟侵蚀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12): 3891-3899. | 
											
																																																																																											
												| [9] | 
												张秀兰, 王方超, 方向民, 何平, 张宇飞, 陈伏生, 王辉民. 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2): 449-455. | 
											
																																																																																											
												| [10] | 
												肖列, 刘国彬, 李鹏, 薛萐. 氮素添加和CO2浓度升高对白羊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1): 64-70. | 
											
																																																																																											
												| [11] | 
												李红运, 辛颖, 赵雨森. 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方式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9): 2747-2753. | 
											
																																																																																											
												| [12] | 
												邱甜甜, 刘国彬, 王国梁, 孙利鹏, 姚旭. 黄土高原不同生长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3): 681-687. | 
											
																																																																																											
												| [13] | 
												刘娟1,2,陈雪双1,2,吴家森1,2,姜培坤1,2,周国模1,2**,李永夫1,2. 												
												剔除杂草对山核桃林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3): 666-674. | 
											
																																																																																											
												| [14] | 
												李佩擎,方向民,陈伏生,王方超,喻锦荣,万松泽,黎祖尧**. 												
												南昌城乡梯度绿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变异及其对温度的响应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1): 3398-3404. | 
											
																																																																																											
												| [15] | 
												张睿1,2,白杨1,2,刘娟1,2**,姜培坤1,2,周国模1,2,吴家森1,2,童志鹏3,李永夫1,2 . 												
												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转换为杉木人工林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0): 2946-2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