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煜林, 刘玲娟, 刘胜龙, 方万力, 骆珍莎, 洪宣生, 成向荣. 不同密度杉木萌生林自然恢复初期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2): 289-297. |
[2] |
徐立清, 崔东海, 王庆成, 张勇, 马双娇, 朱凯月, 胡建文, 李红丽. 张广才岭西坡次生林不同生境胡桃楸幼树根系构型及细根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2): 373-380. |
[3] |
姚甲宝, 楚秀丽, 周志春, 童建设, 王晖, 余家中. 不同养分环境下邻株竞争对木荷和杉木生长、细根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5): 1441-1447. |
[4] |
张慧, 周国模, 白尚斌, 王懿祥, 尤誉杰, 朱婷婷, 张华锋. 目标树抚育对亚热带天然次生灌丛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5): 1414-1420. |
[5] |
刘青青, 马祥庆, 李艳娟, 庄正, 杜子龙, 邢先双, 刘博. 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光强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2): 3845-3852. |
[6] |
张佳慧, 王兴昌, 王传宽. 帽儿山温带森林演替初期土壤碳、氮、磷计量特征的变化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0): 3189-3195. |
[7] |
王韦韦1,2,黄锦学1,2,陈锋3,熊德成1,2,卢正立1,2,黄超超1,2,杨智杰1,2,陈光水1,2**.
树种多样性对亚热带米槠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2): 318-324. |
[8] |
邓强1,2,李婷3,袁志友1,4,焦峰1,4**.
黄土高原4种植被类型的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11): 3091-3098. |
[9] |
苏纪帅1,程积民1,2**,高阳1,仇智虎3,曹怀清3.
宁夏大罗山4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细根生物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3): 626-632. |
[10] |
魏鹏1,李贤伟1,2**,范川1,张腾飞1,刘运科1,苏宇1,杨正菊1.
华西雨屏区香樟人工林土壤表层细根生物量和碳储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10): 2755-2762. |
[11] |
林希昊,陈秋波,华元刚,杨礼富,王真辉.
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水分和细根生物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02): 331-336. |
[12] |
杜有新,潘根兴,李恋卿,胡忠良,王新洲.
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地不同植被生态系统细根生态特征及养分储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08): 1926-1932. |
[13] |
林成芳1,2;杨玉盛2;郭剑芬2;陈光水2;袁一丁2.
米槠天然林树木根系分解和化学组分变化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06): 1278-1284 . |
[14] |
武高林;陈敏;杜国祯.
营养和光照对不同生态幅风毛菊属植物幼苗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08): 1708-1713 . |
[15] |
陈小勇1,2;陆慧萍1;应向阳1;宋永昌1,2.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树种多样性的加性分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04): 567-5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