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煜林, 刘玲娟, 刘胜龙, 方万力, 骆珍莎, 洪宣生, 成向荣. 不同密度杉木萌生林自然恢复初期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2): 289-297. |
[2] |
尹必然, 向涌旗, 吕倩, 张妍, 陈雨芩, 陈刚, 赖家明, 李贤伟. 目标树经营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8): 2047-2054. |
[3] |
植可翔, 关欣, 李仁山, 王娇, 段萱, 陈波翰, 张伟东, 杨庆朋. 杉木林下植物氮磷重吸收对微尺度土壤养分异质性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5): 1187-1193. |
[4] |
田宁, 黄雪梅, 陈龙池, 黄苛, 陶晓. 施石灰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5): 1194-1202. |
[5] |
余安卫, 胡汶廷, 吴思颖, 尹海锋, 范川, 李贤伟. 目标树经营对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2): 359-368. |
[6] |
代林利, 陈义堂, 伍丽华, 刘丽, 叶义全, 邱静雯, 曹世江, 曹光球. 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养分积累与垂直空间分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2): 311-320. |
[7] |
李澳归, 林成芳, 胡明艳, 刘小飞, 宋豪威, 张磊, 杨玉盛. 增温对亚热带杉木枝和叶凋落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0): 2711-2717. |
[8] |
黄永珍, 王晟强, 叶绍明. 杉木林分类型对表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养分变化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2857-2865. |
[9] |
卢立华, 农友, 李华, 曾冀, 孙冬婧, 陈琳, 明安刚, 杨予静. 保留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和生物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717-724. |
[10] |
陈昊泓, 朱昕, 朱光玉, 刘飞虎. 林分结构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2): 349-356. |
[11] |
唐杨, 陈红, 童跃伟, 朱琪, 周旺明, 周莉, 代力民, 于大炮.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强度择伐后关键树种的竞争关系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5): 1469-1478. |
[12] |
魏红洋, 董灵波, 刘兆刚. 大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拟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1): 3824-3832. |
[13] |
吴敏娟,尤誉杰,张晓红,王懿祥,邱烷婷,吕玉龙,应彬彬,陈时跃. 不同干扰模式对受害马尾松人工纯林林分结构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 58-66. |
[14] |
尹艳, 刘岩, 尹云锋, 马红亮, 高人, 杨玉盛. 生物质炭添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5): 1389-1396. |
[15] |
樊伟, 许崇华, 崔珺, 王晶晶, 刘西军, 徐小牛. 基于混合效应的大别山地区杉木树高-胸径模型比较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9): 2831-2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