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志丽, 王红梅, 孙忠超, 马彦平, 赵亚楠, 李雪颖,.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地转变过程土壤氮素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4): 1230-1240. |
[2] |
李佳玉, 吕茂奎, 李晓杰, 姜永孟, 谢锦升. 水分对武夷山草甸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4): 1250-1258. |
[3] |
洪小敏, 魏强, 李梦娇, 余坦蔚, 严强, 胡亚林. 亚热带典型森林地上和地下凋落物输入对土壤新老有机碳动态平衡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825-835. |
[4] |
霍海南, 李杰, 张效琛, 朱平, 王立春, 石元亮, 何红波, 张旭东. 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中植物和微生物残留组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3060-3066. |
[5] |
郭天斗, 于露, 孙忠超, 马彦平, 赵亚楠, 梁丹妮, 李志丽, 王红梅.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向灌丛地人为转变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8): 2541-2548. |
[6] |
魏夏新, 熊俊芬, 李涛, 文炯, 曾希柏, 余德海. 有机物料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7): 2373-2380. |
[7] |
陈晓莹, 陈林, 宋乃平, 李敏岚, 吴婷, 杨新国, 王磊, 王兴. 荒漠草原两种类型土壤的水分动态对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 1560-1570. |
[8] |
白义鑫, 盛茂银, 胡琪娟, 赵楚, 吴静, 张茂莎.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 1607-1616. |
[9] |
王军锋, 张丽华, 赵锐锋, 谢忠奎. 荒漠草原区不同生活型植物生长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778-786. |
[10] |
张雪慧, 张仲胜, 武海涛. 蚂蚁扰动对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2): 4301-4311. |
[11] |
季波, 谢应忠, 何建龙, 王占军, 蒋齐. 宁夏典型温性天然草地固碳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1): 3657-3664. |
[12] |
杨传宝, 倪惠菁, 苏文会, 钟哲科, 张小平, 卞方圆, 李雯. 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氮及化学结构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 25-34. |
[13] |
陆琪, 马红彬, 俞鸿千, 王丽, 沈艳, 许冬梅, 谢应忠. 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特征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9): 3028-3038. |
[14] |
傅敏, 郝敏敏, 胡恒宇, 丁文超, 翟明振, 张海依. 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多年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9): 3183-3194. |
[15] |
高诚祥, 刘玉学, 汪玉瑛, 吕豪豪, 何莉莉, 杨学云, 杨生茂. 生物炭的稳定性及其对矿物改性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9): 3245-3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