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丽楠, 刘秀春, 孙占祥, 荣传胜, 周晏起, 束良佐. 交替根区滴灌下不同施氮量对葡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5): 1807-1815. |
[2] |
熊淑萍, 曹文博, 张志勇, 张捷, 高明, 樊泽华, 沈帅杰, 王小纯, 马新明. 行距和播种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4): 1298-1306. |
[3] |
高小梅, 李燕丽, 卢碧林, 熊勤学, 吴启侠, 李继福. 基于高光谱和数字图像特征指数的受渍冬小麦SPAD估算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959-966. |
[4] |
杨北方, 杨国正, 冯璐, 韩迎春, 雷亚平, 范正义, 王占彪, 李亚兵. 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1112-1118. |
[5] |
张秀, 朱文美, 董述鑫, 初金鹏, 费立伟, 郑飞娜, 代兴龙, 贺明荣. 灌水量与密度互作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 163-174. |
[6] |
李欣欣, 石祖梁, 王久臣, 王飞, 江荣风. 长江流域稻麦轮作条件下冬小麦适宜施氮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3015-3022. |
[7] |
李敏, 卜容燕, 韩上, 程燚, 余忠, 王慧, 程文龙, 武际. 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现状与肥料利用效率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3051-3059. |
[8] |
王曦, 李玉环, 王瑞燕, 史丰智, 徐绍棠. 基于无人机的冬小麦拔节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遥感反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7): 2399-2406. |
[9] |
王小玲, 马琨, 伏云珍, 汪志琴, 安嫄嫄. 免耕覆盖及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890-898. |
[10] |
武云霞, 郭长春, 孙永健, 刘芳艳, 张桥, 向开宏, 孙园园, 马均. 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群体质量与氮素利用特征的关系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899-908. |
[11] |
刘冲, 贾永红, 张金汕, 孙鹏, 罗四维, 王欢, 李鹏, 石书兵. 播种方式和施磷对冬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919-928. |
[12] |
张少磊, 张建国, 常闻谦, 吴路遥, 张阿凤. 凋落物添加条件下咸水灌溉对风沙土CO2排放及化学性质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1): 3639-3646. |
[13] |
李传哲, 章欢, 姚文静, 徐聪, 吴迪, 汪吉东, 艾玉春, 张永春.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0): 3424-3432. |
[14] |
陈慧, 商子惠, 王云霏, 朱艳, 蔡焕杰. 灌水量对温室番茄土壤CO2、N2O和CH4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9): 3126-3136. |
[15] |
罗振, 辛承松, 李维江, 张冬梅, 董合忠. 部分根区灌溉与合理密植对旱区棉花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9): 3137-3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