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小燕, 王文龙, 娄义宝, 等. 不同土体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径流侵蚀动力差异. 自然灾害学报, 2022, 31(6): 191-199 [2] Zhang LT, Gao ZL, Yang SW, et al. Dynamic processes of soil erosion by runoff on engineered landforms derived from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typical steep spoil heap. Catena, 2015, 128: 108-121 [3] Poesen J, Ingelmo-Sanchez F, Mucher H.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 of soil surfaces to rainfall as affected by cover and position of rock fragments in the top laye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1990, 15: 653-671 [4] 赵满, 王文龙, 郭明明, 等. 不同砾石含量塿土堆积体坡面侵蚀特征研究. 土壤学报, 2020, 57(5): 1166-1176 [5] Wang XY, Li ZX, Cai CF, et al. Effects of rock fragment cover on hydrological response and soil loss from regosols in a semi-humid environment in South-West China. Geomorphology, 2012, 151: 234-242 [6] 王雪松, 谢永生, 陈曦, 等. 模拟降雨条件下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泥沙研究, 2015(4): 74-80 [7] 康宏亮, 王文龙, 薛智德, 等. 陕北风沙区含砾石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试验.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256-265 [8] 黎四龙, 蔡强国, 吴淑安, 等. 坡长对径流及侵蚀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8, 12(1): 30-36 [9] 徐宪立, 张科利, 庞玲, 等. 青藏公路路堤边坡产流产沙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理科学, 2006, 26(2): 211-216 [10] Zingg AW. Degree and length of land slope as it affects soil loss in runof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940, 21: 59-64 [11] 蔡强国. 坡长在坡面侵蚀产沙过程中的作用. 泥沙研究, 1989(4): 84-91 [12] Truman CC, Wauchope RD. Slope length effects on runoff and sediment delivery. Journal of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2001, 56: 249-256 [13] 景民晓, 谢永生, 李文华, 等. 不同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产流产沙模拟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3): 78-82 [14] 丁亚东, 谢永生, 景民晓, 等. 轻壤土散乱锥状堆置体侵蚀产沙规律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5): 31-36 [15] 陈卓鑫, 王文龙, 康宏亮, 等. 砾石对红壤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产沙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9, 39(17):6545-6556 [16] 史倩华, 王文龙, 郭明明, 等.模拟降雨条件下含砾石红壤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过程.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9): 2673-2680 [17] 王小燕, 王天巍, 蔡崇法, 等.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89-195 [18] 杜娟. 中国人为土的文化属性及其研究进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 16(5): 124-131 [19] 李瑞栋, 王文龙, 娄义宝, 等. 模拟降雨条件下砾石含量对塿土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1): 3027-3036 [20] 李魁, 王文龙, 李建明, 等. 工程堆积体流速及产沙特征对坡长及砾石作用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 2023, 37(5): 48-56 [21] 彭旭东, 江东, 史冬梅, 等. 紫色丘陵区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3): 9-13 [22] 王文龙, 李建明, 康宏亮, 等. 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构建. 水土保持学报, 2023, 37(3): 27-34 [23] 周佩华, 王占礼.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暴雨标准. 水土保持通报, 1987, 7(1): 38-44 [24] 邓利强. 黄土区工程堆积体水蚀特征及测算模型坡长因子试验研究. 硕士论文. 杨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14 [25] 任树梅, 刘洪禄, 顾涛. 人工模拟降雨技术研究综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3(3): 73-75 [26] Mehuys GR, Stolzy LH, Letey J, et al. Effect of stones on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dry desert soil.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75, 39: 37-42 [27] 曹晓娟, 谢林妤, 张风宝, 等. 沙层特性对沙盖黄土坡面产流产沙变化贡献的定量分析.地理学报, 2019, 74(5): 962-974 [28] 陈力. 坡面水流和细沟侵蚀的动力学研究. 硕士论文. 北京: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001 [29] 黄旭华, 程动兵, 丁文峰, 等. 红壤开挖坡面径流特征研究.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4, 33(4): 58-61 [30] 速欢, 王文龙, 康宏亮, 等. 砾石对关中塿土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的影响. 水力发电学报, 2019, 38(10): 59-74 [31] 朱元骏, 邵明安. 不同碎石含量的土壤降雨入渗和产沙过程初步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2): 64-67 [32] 李建明, 王文龙, 黄鹏飞, 等. 黄土区生产建设工程堆积体石砾对侵蚀产沙影响. 泥沙研究, 2014(4): 10-17 [33] 聂慧莹, 王文龙, 郭明明, 等. 降雨条件下两种土壤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水沙关系与侵蚀动力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3141-3153 [34] 李建明, 王一峰, 张长伟, 等. 三种土壤质地工程堆积体坡面流速及产沙特征.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 36(12): 28-35 [35] 甘凤玲, 何丙辉, 王涛, 等. 人工模拟降雨下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产沙规律.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12): 158-164 [36] 鹏旭东, 江东, 史东梅, 等. 紫色丘陵区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3): 9-13 [37] 韩鹏, 倪晋仁, 王兴奎. 黄土坡面细沟发育过程中的重力侵蚀实验研究. 水利学报, 2003, 34(12): 51-56 [38] 汪晓勇, 郑粉莉. 黄土坡面坡长对侵蚀-搬运过程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3): 1-4 [39] 李子君, 刘家圆, 王海军. 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23, 31(1): 1-9 [40] 杨帆. 北京山区坡面土壤颗粒分离和输移过程研究. 硕士论文.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