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ichardson MD, Pysek P, Rejmanek M, et al. Naturalization and invasion of alien plants: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2000, 6: 93-107 [2] 林秦文, 肖翠, 马金双. 中国外来植物数据集. 生物多样性, 2022, 30(5): 22127 [3] Hao Q, Ma JS. Invasivealien plants in China: An update. Plant Diversity, 2023, 45: 117-121 [4] 彭少麟, 向言词. 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报, 1999, 19(4): 560-568 [5] 韦梅. 共同入侵下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共存机理和入侵植物对植物群落的影响与机理. 硕士论文. 镇江, 江苏: 江苏大学, 2021 [6] Hooper DU, Chapin FS, Ewel JJ, et al. Effects of biodiversity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A consensus of current knowledge. Ecological Monographs, 2005, 75: 3-35 [7] 陈宝雄, 孙玉芳, 韩智华, 等. 我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现状、问题和对策. 生物安全学报, 2020, 29(3): 157-163 [8] 贺俊英, 谢彩琴. 繁殖生物学特性在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性中的意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9, 38(2): 217-221 [9] 马玉忠. 外来物种入侵中国每年损失2000亿. 中国经济周刊, 2009, 3(21): 43-45 [10] 刘琴.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3 [11] 马金双.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12] 马金双, 李慧茹.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13] 闫小玲, 刘全儒, 寿海洋, 等.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等级划分与地理分布格局分析. 生物多样性, 2014, 22(5): 667-676 [14] 谢勇, 徐永福, 游健荣, 等. 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外来植物种类组成、区系与入侵危害.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13-3622 [15] 魏雷, 陈鸿生, 陈朋, 等. 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分析. 生物安全学报, 2022, 31(2): 135-140 [16] 项凤影, 孙继旭, 关艳辉, 等. 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51(3): 136-138 [17] Wu ZY, Raven P. Flora of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1994 [18] 闫小玲, 严靖, 王樟华, 等.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第1卷).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 1-382 [19] 王瑞江, 王发国, 曾宪锋.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第2卷).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 1-332 [20] 刘全儒, 张勇, 齐淑艳.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第3卷).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 1-521 [21] 金效华, 林秦文, 赵宏.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第4卷).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 1-390 [22] 严靖, 唐赛春, 李惠茹, 等.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第5卷).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 1-349 [23] 侯新星, 辛建攀, 陆梦婷, 等. 江苏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繁殖特性. 生态学杂志, 2019, 38(7): 1982-1990 [24] 吴征镒, 周浙昆, 李德铢, 等.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25] 吴征镒, 周浙昆, 李德铢, 等.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3): 245-257 [26] 刘晓玲. 浅议外来植物入侵的途径、机理和危害. 贵州林业科技, 2011, 39(3): 46-51 [27] 高末, 胡仁勇, 陈贤兴, 等. 干扰、地形和土壤对温州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2011, 19(4): 424-431 [28] 熊韫琦, 赵彩云. 表型可塑性与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853-3864 [29] 王磊, 张彤, 卢训令, 等. 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1994—2014年间的变化. 植物科学学报, 2016, 34(3): 361-370 [30] 陆安忠, 陆奇勇, 陆奇峰, 等. 湘西南山地龙底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与单(寡)种属特征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41(3): 256-260 [31] 周电, 周建军, 喻勋林. 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调查. 湖南林业科技, 2015, 42(1): 64-69 [32] 刘利, 张梅, 姚有庆, 等. 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种类特征. 生物安全学报, 2023, 32(4): 341-347 [33] 李志鹏, 赵健, 陈业滨, 等. 福建省主要入侵植物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8): 2682-2690 [34] 任颖, 何萍, 徐杰, 等. 滦河流域河岸带入侵植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6): 1843-1850 [35] 张悦, 马巍格, 刘谷娥, 等. 东北半干旱区外来植物入侵现状评估.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73-79 [36] 李卫国. 克隆植物凤眼莲的入侵生物学研究.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 [37] 黄美玉, 汪涛, 黄雪, 等. 粉绿狐尾藻的应用、危害与控制对策. 草业科学, 2023, 40(4): 1115-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