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琰琰, 李佳星, 代逸冰, 等. 基于GIS的四川盆周北部山区夏玉米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以旺苍县为例.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9): 2457-2465 [2] Chen X, Wang L, Niu Z, et al. The effects of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climate on maize and rice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hina.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20, 282: 107867 [3] Shi WJ, Wang ML, Liu YT. Crop yield and production responses to climate disasters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750: 141147 [4] 于水, 张晓龙, 刘志娟, 等. 1961—2020年松花江流域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4): 1091-1101 [5] 刘盼, 尹宝重, 吴云龙, 等. 近48年河北平原夏玉米季花期高温时空分布特征. 玉米科学, 2022, 30(3): 94-99 [6] 陈怀亮, 李树岩. 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灾害风险预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0, 28(3): 337-348 [7] 张琪, 步露蕾, 胡正华, 等. 基于NEX-GDDP降尺度数据的山东省夏玉米生育期极端高温时空特征研究. 灾害学, 2018, 33(2): 133-136 [8] 李德, 孙义, 孙有丰. 淮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综合气候指标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8): 1035-1044 [9] 付真真, 祝光欣, 刘志娟,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产区开花期高温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4): 2686-2700 [10] 商蒙非, 石晓宇, 赵炯超,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不同区域玉米生育期高温胁迫时空变化特征. 作物学报, 2023, 49(1): 167-176 [11] 崔成, 刘园, 刘布春, 等. ENSO 事件对山东苹果生产的影响Ⅰ: 不同年型下苹果气候资源及产量的变化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2, 30(10): 1659-1674 [12] 黄进, 柳艺博, 张方敏. 基于EEMD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旱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 2023, 37(5): 337-344 [13] 李佳佳, 贺新光, 卢希安. 长江流域月降水的EEMD多时间尺度遥相关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8): 1898-1908 [14] 黄进, 柳艺博, 张方敏. 基于农业灾情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干旱特征及其与环流指数的联系.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4, 45(5): 85-96 [15] 朱春苗, 吴海江, 宋小燕, 等. 基于多因子组合的SVR模型在松花江流域径流预报中的应用. 水电能源科学, 2021, 39(6): 12-15 [16] 徐慧, 黄进, 张方敏. 安徽省冬小麦单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的响应. 自然灾害学报, 2022, 31(6): 153-161 [17] 徐敏, 徐经纬, 徐萌, 等. 水稻高温热害强度时空变化特征与预报模型构建.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40(10): 97-106 [18] 国家统计局.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0-2019 [19]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农业年鉴.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0-2019 [20] 黄进, 陈金华, 张方敏.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灾损风险的时空演变.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9): 3185-3194 [21] 陆伟婷, 于欢, 曹胜男, 等. 近20年黄淮海地区气候变暖对夏玉米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6): 3132-3145 [22] 孙新素, 龙致炜, 宋广鹏, 等.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模式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3): 2476-2487 [23] 徐欣莹, 邵长秀, 孙志刚, 等. 高温胁迫对玉米关键生育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21, 29(2): 81-88 [24] 郭斌, 邢文雪, 李云, 等. 基于TRMM 3B43产品的1998—2016年黄淮海平原降水时空特征研究. 地理科学, 2021, 41(7): 1285-1294 [25] 贾子康, 郑志海, 封国林. 中国南方地区盛夏高温类型及其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和海温异常. 气象学报, 2020, 78(6): 928-944 [26] 高理, 刘焕彬. 1991—2021年山东省人体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 海洋气象学报, 2023, 43(3): 71-79 [27] 霍治国, 张海燕, 李春晖, 等. 中国玉米高温热害研究进展. 应用气象学报, 2023, 34(1): 1-14 [28] 温庆志, 孙鹏, 张强, 等. 非平稳性条件下淮河流域极端气温时空演变特征及遥相关、环流特征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10): 2513-2526 [29] 李艳, 马百胜, 杨宣, 等. 中国大陆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特征及两类El Nino事件对其影响.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54(6): 711-720 [30] 任倩, 祁莉, 詹丰兴, 等. 江南雨季降水与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 大气科学学报, 2018, 41(6): 762-774 [31] 郭广芬, 吴瑶, 秦鹏程, 等. 长江流域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特征和成因及其对水电资源的影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3, 32(10): 2098-2108 [32] 林琪凡, 耿旭朴, 谢婷, 等.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西太平洋暖池变化预测.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 60(5): 927-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