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晓烽, 王虹, 李玉中, 杨睿, 张冬冬, 周晚来, 戚智勇, 林伟. 沼液与园林废弃物共堆肥下的氮素转化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7): 1745-1753. |
[2] |
高玮, 李子双, 谢建治, 周晓琳, 杜梦扬, 王学霞, 陈延华, 曹兵. 基施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生长期活性氮损失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12): 3322-3332. |
[3] |
展鹏飞, 仝川. 甲烷排放部分抵消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全球数据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11): 2958-2968. |
[4] |
刘东, 孙剑平, 王莹莹, 宋琳琳, 李靳, 赵星涵, 刘畅, 全智, 方运霆. 工厂化堆肥温室气体排放和氨气同位素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6): 1451-1458. |
[5] |
林志敏, 李洲, 翁佩莹, 吴冬青, 邹京南, 庞孜钦, 林文雄. 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碳足迹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5): 1340-1351. |
[6] |
杨铮, 李宏庆, 翟家宁, 张丽华, 南琼. 农业废弃物养分循环利用技术模式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2): 3213-3219. |
[7] |
张黛静, 胡晓, 马建辉, 郭雨欣, 宗洁静, 杨雪倩. 耕作和培肥对豫中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氮平衡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5): 1753-1760. |
[8] |
张文明,王旭杰,尹思倩,常馨怡,海龙. C/N驱动优势细菌菌群变化影响堆肥碳氮损失和腐殖质合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1): 4119-4128. |
[9] |
郝珊, 王晨光, 张阿凤, 王旭东, 马笑, 马越. 不同物料配比对城市绿地土壤渗透性及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 1349-1356. |
[10] |
韩雪, 陈宝明. 增温对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影响与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1): 3906-3914. |
[11] |
陈慧, 商子惠, 王云霏, 朱艳, 蔡焕杰. 灌水量对温室番茄土壤CO2、N2O和CH4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9): 3126-3136. |
[12] |
郝利, 牟长城, 常怡慧, 申忠奇, 韩丽冬, 姜宁, 彭文宏. 采伐对小兴安岭森林沼泽非生长季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5): 1713-1725. |
[13] |
姚凡云, 王立春, 多馨曲, 刘志铭, 吕艳杰, 曹玉军, 魏雯雯, 王永军. 不同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农田温室气体周年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4): 1303-1311. |
[14] |
俞祥群, 姜振辉, 王江怀, 林景东, 刘益珍, 杨京平. 减氮施肥对春玉米-晚稻生产系统碳足迹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4): 1397-1403. |
[15] |
梁东哲, 赵雨森, 辛颖. 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天然次生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及其影响因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3): 777-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