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洪宣生, 王宗星, 徐清福, 邱勇斌, 成向荣. 杉木+闽楠复层林土壤氮磷组分及微生物性状随林龄变化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3): 622-630. |
[2] |
陆欣春, 范欣欣, 邹文秀, 严君, 陈旭, 韩晓增, 邓维娜. 肥沃耕层构建对白浆土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4): 883-891. |
[3] |
张鸿志, 张文娥, 樊卫国, 欧阳章维, 蔡虎, 郝振坤, 王瑞璞, 潘学军. 核桃/刺梨复合种植对刺梨生长、果实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3): 699-707. |
[4] |
王钧, 李广, 闫丽娟, 刘强, 聂志刚. 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农牧交错带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1): 160-168. |
[5] |
石丽红, 唐海明, 孙耿, 孙梅, 龙泽东, 文丽, 程凯凯, 罗尊长.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2): 3345-3351. |
[6] |
刘兴, 武国慧, 张玉兰, 解宏图, 陈振华, 陈利军. 生物炭施用方式对黑土和潮棕壤养分及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8): 2693-2702. |
[7] |
王东, 牛劭斌, 许华森, 赵伟鹏, 杨雪贞, 李文超, 马文奇, 孙志梅. 华北平原山药主产区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现状及环境风险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8): 2818-2828. |
[8] |
侯慧芝, 张绪成, 尹嘉德, 方彦杰,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全膜微垄沟穴播对春小麦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及其光合和产量效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3005-3014. |
[9] |
李娜, 韩晓增, 盛明, 龙静泓. 东北黑土成土母质培肥过程中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 1155-1162. |
[10] |
巩杰, 柳冬青, 高秉丽, 徐彩仙, 李焱. 西部山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 1278-1288. |
[11] |
许云翔, 何莉莉, 刘玉学, 吕豪豪, 汪玉瑛, 陈金媛, 杨生茂. 施用生物炭6年后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4): 1110-1118. |
[12] |
何红霞,李小涵,包明,李超,马小龙,何刚,邱炜红,王朝辉. 栽培模式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2): 573-582. |
[13] |
霍琳, 杨思存, 王成宝, 姜万礼, 温美娟. 耕作方式对甘肃引黄灌区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0): 3463-3472. |
[14] |
张金茜, 李红瑛, 曹二佳, 巩杰. 多尺度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关联性——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9): 2897-2906. |
[15] |
翟婉璐, 杨传宝, 张小平, 高贵宾, 钟哲科.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4): 1147-1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