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turbide M, Gutiérrez JM, Alves LM, et al. An update of IPCC climate reference regions for subcontinental analysis of climate model data: Definition and aggregated datasets.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2020, 12: 2959-2970 [2] Yang X, Li Z, Cui S, et al. Cropping system productivity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 under futur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An APSIM-based analysis of rotational vs. continuous systems.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20, 229: 105959 [3] 马雅丽, 郭建平, 赵俊芳. 晋北农牧交错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818-827 [4] 卓玛草. 甘肃省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硕士论文.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5] 高涛, 于晓, 李海英. 内蒙古粮食作物对光能利用率的分布特点. 华北农学报, 2003, 18(1): 103-106 [6] 钱锦霞, 胡良温. 山西省玉米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玉米科学, 2008, 16(4): 192-195 [7] 王晓煜, 杨晓光, 孙爽,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潜力及资源利用效率比较.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0): 3091-3102 [8] Guo JP, Zhao JF, Xu YH, et al. Effects of adjusting cropping systems o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limatic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unde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2015, 87-88: 87-96 [9] 周宝元, 马玮, 孙雪芳, 等. 冬小麦-夏玉米高产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研究. 作物学报, 2019, 45(4): 589-600 [10] 徐玲玲, 吕厚荃, 方利.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的影响. 资源科学, 2014, 36(4): 782-787 [11] 纪瑞鹏, 陈鹏狮, 冯锐, 等.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 121-130 [12] 展文洁, 张吉旺, 袁静超, 等. 调整播期提高春玉米对养分和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10): 1725-1734 [13] 陈明, 寇雯红, 李玉环, 等.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与调控措施模拟——以吉林省为例.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3): 821-828 [14] 弓开元, 何亮, 邬定荣, 等. 青藏高原高寒区青稞光温生产潜力和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4): 720-733 [15] Wu D, Yu Q, Lu C, et al. Quantifying production potentials of winter wheat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06, 24: 226-235 [16] Espe MB, Cassman KG, Yang H, et al. Yield gap ana-lysis of US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shows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ment.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6, 196: 276-283 [17] 张华, 王浩, 徐存刚. 1967—2017年甘肃省玉米需水量与缺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 2020, 40(5): 1718-1730 [18] 甘肃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 2020甘肃发展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1: 13-19 [19] 卓玛草, 李广, 马维伟, 等. 近45年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39(1): 201-206 [20] 张彦林, 朱彦虎. 甘肃省地貌分区研究. 甘肃地质, 2020, 29(增刊1): 7-11 [21] 任利广, 马维伟, 李广, 等. 基于GIS的甘肃省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敏感性时空分布格局.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6): 149-156 [22] 庞艳梅, 陈超, 徐富贤, 等. 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0, 28(11): 1661-1672 [23] 王宗明, 张柏, 张树清, 等. 松嫩平原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自然资源利用率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26(1): 2-7 [24] 刘强, 李广, 闫丽娟, 等. 气候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42(4): 482-494 [25] Jones H. Plant and Microclimat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lant Physi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428-430 [26] 庞艳梅, 陈超, 马振峰. 未来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43(1): 58-68 [27] 张玉芳, 庞艳梅, 刘琰琰, 等. 近50年四川省水稻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7): 813-820 [28] 刘钰, Pereira LS. 对FAO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的验证.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16(5): 26-30 [29] 徐延红, 李树岩.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和玉米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37(5): 218-225 [30] 何洪林, 于贵瑞, 刘新安, 等.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Ⅱ)——太阳辐射要素.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5): 679-687 [31] 宋梦美, 安萍莉, 江丽, 等. 1993—2013年吉林省主粮作物种植布局及其水热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资源科学, 2017, 39(3): 501-512 [32] 李淑娅, 田少阳, 袁国印, 等. 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2015, 41(10): 1537-1547 [33]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等. 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与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科学, 2021, 43(6): 1234-1247 [34] 罗永忠, 成自勇, 郭小芹. 近40a甘肃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 生态学报, 2011, 31(1): 221-229 [35] 崔读昌. 中国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及其提高的途径. 中国农业气象, 2001, 22(2): 25-31 [36] 逯玉兰, 李广, 闫丽娟, 等. 甘肃农牧交错带1971—2019年降水量变化研究. 草地学报, 2021, 29(11): 2556-2565 [37] 刘行, 张晓龙, 王艺璇, 等. 1960—2018年中国玉米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水热条件时空变化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1, 29(8): 1417-1429 [38] 庞艳梅, 陈超, 徐富贤, 等. 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0, 28(11): 1661-1672 [39] 李军, 王立祥, 邵明安, 等. 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2): 161-165 [40] 王宗明, 梁银丽. 应用EPIC模型计算黄土塬区作物生产潜力的初步尝试.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4): 481-487 [41] 冶明珠, 郭建平, 袁彬,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及玉米温度适宜度.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10): 2786-2794 [42] 王鹤龄, 张强, 王润元, 等.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7, 37(18): 6099-6110 [43] 姚小英, 蒲金涌, 姚茹莘, 等.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甘肃旱作区玉米气候适宜性变化. 地理学报, 2011, 66(1): 5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