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佳佳, 初征, 李百超, 宫丽娟, 周宝才, 刘丹, 王冬妮, 姜丽霞. 东北地区水稻开花期冷涡型光-温-水复合逆境产量损失评估指标构建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3): 731-738. |
[2] |
韦兆伟, 陈若谷, 殷楠, 柯浩楠, 沙雅晴, 赵峻池, 李琪, 胡正华. 基于稻瘟病的水稻抗逆性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6): 1563-1571. |
[3] |
娄运生, 于玉洁, 刘燕, 杨蕙琳, 周东雪. 施硅对夜间增温下南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4): 985-992. |
[4] |
宁川川, 陈悦桂, 柳瑞, 李彤欣, 陈海浪, 田纪辉, 蔡昆争. 减氮配施秸秆生物炭对双季稻产量和硅、氮营养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4): 993-1001. |
[5] |
石丽红, 唐海明, 文丽, 程凯凯, 李超, 李微艳, 肖小平.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9): 2450-2456. |
[6] |
胡旺, 赵杭, 周旋, 王艺哲, 张含丰, 张玉平. 施用南荻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7): 1919-1926. |
[7] |
谌洁, 吕腾飞, 王志强, 王仲林, 林郸, 李郁,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青菜/油菜茬口下水稻栽植方式对温光资源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2): 405-414. |
[8] |
郭翔, 赵金鹏, 王茹琳, 李旭毅, 王明田. 四川盆区直播和移栽水稻的连阴雨灾害危险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9): 3213-3222. |
[9] |
李新悦, 李冰, 莫太相, 王昌全, 万艺媛, 陈写畅, 李和明.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及氮磷钾分配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9): 3257-3266. |
[10] |
吉庆凯, 王栋, 杨文宝, 韩彦茹, 马文奇, 魏静. 长期施磷对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磷素吸收及土壤磷积累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7): 2469-2476. |
[11] |
吴龙龙, 田仓, 张露, 黄晶, 朱练峰, 张均华, 曹小闯, 金千瑜. 稻田水氮氧环境因子对水稻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氮利用的调控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4): 1498-1508. |
[12] |
潘伯桂, 莫汉乾, 王维, 蔡昆争, 田纪辉, 蔡一霞. 硅素对水稻幼苗镉积累及抗胁迫应答的调节效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1096-1104. |
[13] |
石丽红, 李超, 唐海明, 程凯凯, 李微艳, 文丽, 肖小平.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921-930. |
[14] |
宋佳, 黄晶, 高菊生, 王亚男, 吴翠霞, 白玲玉, 曾希柏. 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区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官能团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2): 564-570. |
[15] |
杨军, 章毅之, 贺浩华, 李迎春, 陈小荣, 边建民, 金国花, 李翔翔, 黄淑娥. 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8): 2817-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