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2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1-08-18
    研究报告
    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对南亚热带主要乡土树种及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赵亮,周国逸,张德强,段洪浪,刘菊秀
    2011, 22(08):  1949-1954. 
    摘要 ( 2173 )   PDF (666KB) ( 962 )  
    选取荷木、海南红豆、肖蒲桃、红鳞蒲桃和红锥5种南亚热带乡土树种构建混交群落,通过5年人为提高CO2浓度和氮输入试验,研究碳-氮交互作用对南亚热带主要乡土树种及群落的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及氮沉降对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因树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对豆科植物生物量积累相对提高了49.3%和71.0%,且促进了阳生植物生物量的积累;氮沉降能显著提高偏阴生植物生物量积累,但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其生物量积累低于对照.CO2浓度升高抑制了阳生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分配,但促进偏阴生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分配.CO2浓度升高、氮沉降以及碳-氮交互作用对南亚热带植物群落生物量积累均具有促进作用;CO2浓度升高促进群落地下生物量积累,氮沉降显著提高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南亚热带林业固碳树种适宜选用海南红豆和红锥.
    地上竞争与地下竞争对科尔沁沙地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唐毅,蒋德明,陈卓,押田敏雄
    2011, 22(08):  1955-1960. 
    摘要 ( 1954 )   PDF (540KB) ( 844 )  
    榆树疏林草原对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和景观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双因素两水平控制试验,从幼苗生物量、地下/地上生物量、茎高、根茎比、叶片数等方面,研究了草-树地上、地下竞争对科尔沁沙地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年生榆树幼苗,单株平均生物量表现为无竞争>地上竞争>全竞争>地下竞争;地下/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地下竞争>全竞争>无竞争>地上竞争;幼苗高度表现为地上竞争>无竞争>全竞争>地下竞争;根茎比表现为地下竞争>全竞争>无竞争>地上竞争;叶片数表现为地上竞争>无竞争>地下竞争>全竞争.地下竞争对1年生榆树幼苗生长影响显著,而地上竞争对榆树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地上竞争与地下竞争对2年生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科尔沁沙地草本植物对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地下竞争的方式实现,但地下竞争并没有改变榆树幼苗的资源分配方式.随榆树幼苗龄级的增长,草本植物竞争作用的影响逐渐减弱.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
    鱼腾飞,冯起,司建华,席海洋,陈丽娟
    2011, 22(08):  1961-1966. 
    摘要 ( 1970 )   PDF (1347KB) ( 719 )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Margalef丰富度指数(Ma)、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s)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服从正态分布,变异系数(CV)为55.8%~67.8%,均属中等变异;MaH'符合指数模型,DsJ′符合球体模型;H′的空间变异程度最高,其次是MaJ′,Ds最小;在变程范围内,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变异的结构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81.1%~93.0%.各多样性指数沿河流方向的格局变化明显,绿洲核心区达来呼布镇 (42° N,101° E)附近为显著高值区,在100°—101° E和102°—102°30′ E的带状范围内呈明显的低值区,主要包括东、西戈壁及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模拟酸雨胁迫对杨梅幼苗水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姚兆斌,江洪,余树全,鲁美娟
    2011, 22(08):  1967-1974. 
    摘要 ( 1942 )   PDF (738KB) ( 829 )  
    选择浙江省典型亚热带经济植物杨梅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度酸雨(pH 2.5)、中度酸雨(pH 4.0)和对照(pH 5.6)处理对杨梅幼苗水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季节、年份和酸雨对杨梅幼苗的光合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中,夏季的差异大于春、秋季,pH 4.0处理对光合速率有促进作用;季节、年份、酸雨, 季节-年份交互作用以及三者交互作用对气孔导度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在夏季的差异大于春、秋季,酸雨对气孔导度有抑制作用;季节、年份、酸雨及季节-年份和季节-酸雨两两交互作用对蒸腾速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夏季的差异大于春秋季,且pH 2.5处理对蒸腾速率的抑制作用最强;酸雨、季节-年份和季节-酸雨交互作用对水分利用率有显著影响,且pH 2.5处理对水分利用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祁连山典型高山灌丛树干茎流特征
    刘章文,陈仁升,宋耀选
    2011, 22(08):  1975-1981. 
    摘要 ( 1968 )   PDF (640KB) ( 704 )  
    2010年6—10月,对祁连山中段托勒南山金露梅、高山柳、沙棘和鬼箭锦鸡儿灌丛树干茎流进行试验观测,研究了高山灌丛树干茎流特征,以及降雨和冠层结构对灌丛树干茎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丛产生树干茎流需要2.1 mm的前期降雨量;金露梅、高山柳、沙棘和鬼箭锦鸡儿灌丛树干茎流率分别为3.4%、3.2%、8.0%和4.2%,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之间成显著正线性相关;随着雨量级的增加,树干茎流率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4种灌丛茎干集流率分别为59、30、110和49,树干茎流对根际区水分补给作用明显;灌丛树干茎流率与最大10 min雨强(I10)呈指数关系,当I10>6.0 mm·h-1时,高山柳和沙棘树干茎流率继续增大,而金露梅和高山柳树干茎流率趋于稳定;冠层结构对树干茎流的影响较复杂,相同降雨条件下,株高和投影面积是祁连山高山灌丛树干茎流的主要影响因子.
    松嫩平原杂类草草甸和榆树疏林草原大油芒种群的年龄结构
    李海燕,杨允菲
    2011, 22(08):  1982-1986. 
    摘要 ( 1935 )   PDF (345KB) ( 583 )  
    对松嫩平原杂类草草甸和榆树疏林草原上大油芒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各龄级构件的物质生产力和营养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和2006年中, 2个生境的大油芒种群分蘖株均由2~3个龄级组成, 根茎由4个龄级组成, 分蘖株和根茎均以1 a和2 a所占比例最大, 年龄结构呈增长型或稳定型;分蘖节芽以1 a或2 a者占优势,根茎顶端芽在芽库中所占比例为29.4%~45.0%,对翌年种群的更新具有重要作用;分蘖株、根茎的物质生产力和营养繁殖力均以1 a或2 a构件最大,根茎比分蘖节具有更旺盛的营养繁殖力.
    铅对山西省路域优势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及铅累积特征
    白彦真,谢英荷
    2011, 22(08):  1987-1992. 
    摘要 ( 2189 )   PDF (455KB) ( 640 )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铅(0、500、1000、1500 mg·kg-1)对14种山西省路域优势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铅吸收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在14种草本植物中,随着铅浓度的增大,反枝苋和高丹草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其他12种植物的株高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降低,表现出对铅污染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藜和新麦草植株的地上部铅含量最低,各浓度铅处理下平均值分别为12.70和11.33 mg·kg-1,地上部与根的铅含量比(S/R)最低,分别为0.12和0.10,表明二者为低积累植物,可用于铅污染土壤的植被恢复;红叶苋和绿叶苋植株地上部的铅迁移量最高,1500 mg·kg-1铅处理下每百株铅迁移总量分别为53.37和45.29 mg,可作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先锋植物.
    盐胁迫对玫瑰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志莹,赵兰勇,徐宗大
    2011, 22(08):  1993-1998. 
    摘要 ( 2032 )   PDF (474KB) ( 878 )  
    以野生玫瑰和3个玫瑰栽培品种一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玫瑰的生物量、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根活力和离子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玫瑰的生长,与地上部相比,根系对盐胁迫更加敏感;盐胁迫下,野生玫瑰的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栽培玫瑰;品种‘紫雁’高于‘紫枝’和‘中科二号’;盐胁迫对野生玫瑰光合性能和根活力的影响明显小于栽培玫瑰.野生玫瑰的耐盐性优于栽培玫瑰;而栽培玫瑰中‘紫雁’优于‘紫枝’和‘中科二号’.上述生理指标可作为玫瑰耐盐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白桦和落叶松苗木对其纯林土壤养分的生物检测
    刘忠玲,王庆成,孙欣欣
    2011, 22(08):  1999-2004. 
    摘要 ( 1952 )   PDF (418KB) ( 609 )  
    利用35年生白桦、落叶松纯林土壤分别栽植白桦、落叶松1年生苗木,通过对苗木生长、生物量、叶片养分及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对两种土壤的肥力进行评价,探讨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种间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白桦纯林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落叶松纯林土壤(P<0.05),落叶松纯林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白桦纯林土壤(P<0.05).盆栽第1年,白桦纯林土壤上的白桦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比在落叶松纯林土壤上增加69%、52%和65%(P<0.05),落叶松苗木分别增加12%、8%和37%(P>0.05).以白桦纯林土壤为基质时,白桦、落叶松苗木叶片氮浓度高于落叶松纯林土壤,而磷浓度低于落叶松纯林土壤.白桦凋落量大且分解速度快,落叶松对土壤磷具有活化作用,导致白桦纯林土壤氮素有效性较高,落叶松纯林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推测两树种混交时,土壤氮、磷的互补作用可能对林分产量产生有益的作用.
    模拟氮沉降对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效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
    陈立新,段文标
    2011, 22(08):  2005-2012. 
    摘要 ( 2033 )   PDF (732KB) ( 640 )  
    通过室内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对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与对照相比,经过氮沉降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氮均呈增长的趋势,增加的程度取决于森林类型、土层、氮处理类型和氮处理的持续时间.氮沉降对不同林型土壤有效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不同,氮沉降对混交林的影响弱于阔叶林,强于针叶人工纯林;土壤A层对氮沉降的敏感程度大于土壤B层;铵态氮形态沉降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比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大,而硝态氮形态沉降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比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大,混合形态的氮沉降对二者均有促进作用,且增加幅度更高;氮沉降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
    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分布
    王新闯,齐光,于大炮,周莉,代力民
    2011, 22(08):  2013-2020. 
    摘要 ( 2379 )   PDF (743KB) ( 900 )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研究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组分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827.293 Tg 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439.152、5.195、45.600和1330.466 Tg C,分别占总碳量的24.1%、0.3%、2.5%和73.1%.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25.304 Mg C·hm-2,各层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层(164.666 Mg C·hm-2 )>乔木层(54.352 Mg C·hm-2 ) >枯落物层(5.644 Mg C·hm-2) >灌草层(0.643 Mg C·hm-2 ).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9.357~959.716 Tg C,碳密度在180.648~254.627 Mg C·hm-2之间,各林型分配特征表现为土壤层最大、灌草层最小.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为东部山区高、中西部平原地区低.吉林省森林中中龄林分比重大,若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管理,可以增加其碳吸存潜力.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Ⅷ.江西省双季稻各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化特征
    叶清,杨晓光,李勇,代姝玮,肖金香
    2011, 22(08):  2021-2030. 
    摘要 ( 1926 )   PDF (2444KB) ( 652 )  
    基于江西省地面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试验站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双季稻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并利用生长度日(GDD)、低温度日(CDD)和高温度日(HDD)对1981—2007年江西省水稻各生育期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西省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引起双季稻生长季缩短,其中,营养生长期日数减少最明显,而生殖生长期延长;生长度日和高温度日均增加,低温度日减少.研究期间,江西省双季稻有效热量资源增加,低温风险减少,但高温风险增多;江西省水稻有效热量资源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东北部的增幅大于西南部,南部的低温风险大于北部,中部的高温风险最大.
    控释肥及其与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
    纪洋,张晓艳,马静,李小平,徐华,蔡祖聪
    2011, 22(08):  2031-2037. 
    摘要 ( 2024 )   PDF (641KB) ( 729 )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研究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施用尿素、控释肥及尿素与控释肥配施(尿素与控释肥以3∶7配合施用)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配施处理和控释肥处理水稻生长期N2O排放量分别减少40.4%和59.6%(P<0.05),其中烤田期分别减少65.1%和83.9%;与配施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处理N2O排放量略微减少(P>0.05),其中烤田期减少53.9%.施用控释肥可增加水稻产量,与尿素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和配施处理水稻产量分别增加7.8%和9.8%(P>0.05).施用控释肥使土壤无机氮峰值出现时间延后,烤田期N2O排放减少.水稻生长期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和土壤温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谢英荷,李廷亮,洪坚平,刘丽萍,庞娇,冯倩,邓树元,单杰
    2011, 22(08):  2038-2044. 
    摘要 ( 1669 )   PDF (509KB) ( 760 )  
    通过2008—2010年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基施氮、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雨养区冬小麦生育期0~2 m土层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播前至返青期稳定升高,返青至抽穗期急剧降低,之后至成熟期又逐渐回升,其中返青期到抽穗期土壤耗水量最大.增施氮肥或追氮可增加土壤耗水量,试验年份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变幅较大的活跃层逐渐加深,水分变幅较小的相对稳定层也相对下移,追氮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垄膜沟播种植可减少土壤水分损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两年分别比传统种植模式高23.4%和39.1% (P<0.05).垄膜沟播+追氮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为3643 kg·hm-2,显著高于单一垄膜沟播处理和追氮处理,水肥耦合效应较好.
    棉花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评价及耐盐指标筛选
    张国伟,路海玲,张雷,陈兵林,周治国
    2011, 22(08):  2045-2053. 
    摘要 ( 2347 )   PDF (690KB) ( 718 )  
    于2010年在江苏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砂培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水溶液模拟盐胁迫,以多项指标盐害系数隶属函数值和总隶属函数值为依据,比较了13个棉花品种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0 mmol·L-1 NaCl是进行棉花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盐浓度.棉花的耐盐性在生育期和品种间表现不同:中棉所44和中棉所177是在萌发期和苗期均表现稳定的耐盐品种,表现稳定但不耐盐品种有中棉所102、苏棉12号和泗棉3号,表现稳定且中等耐盐品种有中棉所103、德夏棉1号和美棉33B;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鲜质量的盐害系数可以作为棉花萌发期耐盐鉴定指标,株高、叶片伸展速率、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的盐害系数可以作为棉花苗期耐盐鉴定指标.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对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
    孙艳,王益权,刘军,夏发生,王金贵,李建波
    2011, 22(08):  2054-2060. 
    摘要 ( 1883 )   PDF (646KB) ( 910 )  
    以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不同蔬菜种植年限日光温室的重壤质土壤为对象,以相邻露地菜田土壤为对照进行系统采样,测定了日光温室土壤的主要物理性状,研究了土壤物理质量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对0~30 cm土层容重的影响较大,使0~10 cm土层容重增加,10~30 cm土层容重减小,对30~40 cm土层容重的影响甚微.日光温室土壤中<0.01 mm物理性粘粒含量和<0.001 mm粘粒含量在0~40 cm剖面呈现“上低下高”的特征,两种粘粒均发生下移现象,这种现象随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最初5年内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下降明显,降幅达13.8%,之后变化较小,相对稳定.
    下挖深度对节能日光温室环境因子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李清明,艾希珍,于贤昌
    2011, 22(08):  2061-2068. 
    摘要 ( 2096 )   PDF (1036KB) ( 668 )  
    对山东省泰安市下挖0、0.5、1.0、1.5 m节能日光温室(不同下挖深度温室的结构参数完全一致)太阳直射辐射能截获量进行分析,研究了2009年12月20日—24日(冬至日前后)和2010年6月19日—23日(夏至日前后)温室环境因子日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随着下挖深度的增加,下挖壁面在温室内的阴影面积逐渐增加,进入室内的太阳直射辐射逐渐由南向北迁移,地面辐射/后墙辐射值逐渐减小;日光温室下挖深度在0~1.0 m时,下挖越深,温室气温和地温增温效果越显著、保温效果越好,下挖深度达1.5 m时增温效果则显著下降、最低地温偏离度增大;下挖越深,温室内光照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兼顾温室的采光与保温性能,泰安地区10 m跨度的下挖式日光温室的适宜下挖深度应不超过1.0 m.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变化
    尚雯,李玉强,王少昆,冯静,苏娜
    2011, 22(08):  2069-2074. 
    摘要 ( 2102 )   PDF (588KB) ( 755 )  
    以流动沙丘为对照,研究了科尔沁沙地25年生和35年生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表层土壤(0~15 cm)有机碳(SOC)和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动沙丘造林后,粗沙含量明显降低, 土壤极细沙和粘粉粒含量显著增加;SOC和LFOC含量均显著增加,但随土层加深趋于减少;流动沙丘造林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壤的SOC和LFOC储量,且林龄越长,SOC和LFOC储量越高.人工林地0~15 cm层LFOC储量的增幅远高于SOC储量,说明流动沙丘造林对表层土壤LFOC的影响大于SOC.
    基于DSSAT模型的吉林省黑土作物-土壤氮循环和土壤有机碳平衡
    杨靖民,窦森,杨靖一,Gerrit HOOGENBOOM, 姜旭,张忠庆,姜洪威,贾丽慧
    2011, 22(08):  2075-2083. 
    摘要 ( 2498 )   PDF (1100KB) ( 803 )  
    应用DSSAT模型中的CERES-Maize作物模型和Century土壤模型,分析了作物管理参数、施肥量、土壤初始氮含量和作物桔杆还田对吉林省黑土地区玉米生长、氮循环以及有机碳氮生态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目标产量为12000~15000 kg·hm-2条件下,最佳施氮肥量为200~240 kg N·hm-2.在该氮肥用量下,玉米地上氮吸收量为250~290kg N·hm-2,其中,120~140 kg N·hm-2来自土壤,130~150 kg N·hm-2 来自肥料;提高氮肥用量(250~420 kg N·hm-2)将导致土壤残留氮明显增加(63~183 kg N·hm-2);延迟追肥时间同样导致土壤残留氮增加;当玉米秸杆还田量超过6000 kg·hm-2时,模拟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可以维持当年的供需平衡.建议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黑土玉米带,化肥施氮量控制在200~240 kg N·hm-2,适时追肥,秸杆还田量在6000 kg·hm-2以上,以确保高产和维持土壤养分生态平衡.
    基于SRP概念模型的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刘正佳,于兴修,李蕾,黄玫
    2011, 22(08):  2084-2090. 
    摘要 ( 2782 )   PDF (973KB) ( 842 )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高程等13个评价指标,在GIS环境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VI)值,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分为5级:微度脆弱(<1.8)、轻度脆弱(1.8~2.8)、中度脆弱(2.8~3.5)、重度脆弱(3.5~4.0)和极度脆弱(>4.0).结果表明: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以中度脆弱性为主,其中,微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33.8%、43.3%、15.9%和0.9%,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区或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丘陵和平原过渡交错带.
    藏北高原地表覆盖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宋春桥,游松财,柯灵红,刘高焕,钟新科
    2011, 22(08):  2091-2097. 
    摘要 ( 2038 )   PDF (993KB) ( 720 )  
    利用2001—2008年逐年的MODIS地表覆盖类型产品,根据藏北高原地表覆被特征对原始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得到每年藏北高原地表覆盖类型图;运用分类统计、动态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藏北高原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并结合研究区内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分析地表覆盖类型转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由于气候变暖速率的加快,研究区冰川雪被消融加速,冰川面积迅速萎缩,融化的雪水汇集到高原湖盆,使湖面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增加,部分被淹没的草地形成湿地;植被覆盖状况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好或退化趋势,2001—2004年为气候暖湿化阶段,荒漠裸地减少、稀疏草地和草地覆盖面积增加,2006—2007年为气候暖干化阶段,荒漠面积增加、稀疏草地面积减小;2001—2008年,藏北高原景观破碎度减小,地表覆盖异质性降低,且各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有所加大.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平潭岛植被景观模拟
    刘晓芬,黄义雄,叶功富,陈利
    2011, 22(08):  2098-2104. 
    摘要 ( 2006 )   PDF (607KB) ( 618 )  
    以GIS为技术平台,利用Matlab 7.0,选用2 km×2 km网格图对平潭岛植被景观进行切割,得到50个样方数据,其中,44个用于模型训练,6个用于模型检验,在此基础上,选取分维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蔓延度指数作为模型输出数据,选取居民点个数、风速和距海边距离作为影响因素,建立平潭岛植被景观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平潭岛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和植被多样性状况的主要因素为风速、距海岸距离,人为因素对研究区植被景观的空间连接程度造成较大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景观与环境及人为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拟合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平均误差为7.4%,最小误差仅0.2%,模型模拟误差较小,拟合度较高,可用于对研究区植被景观的定量预测模拟.
    海南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评价与系统保护规划
    张路,欧阳志云,肖燚,徐卫华,郑华,江波
    2011, 22(08):  2105-2112. 
    摘要 ( 2784 )   PDF (1750KB) ( 1280 )  
    选择海南岛140个濒危物种为指示物种,在物种栖息地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系统保护规划工具MARXAN模型进行迭代运算,提出了海南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并对保护优先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岛保护优先区面积5383.7 km2, 占海南岛陆地面积的15.6%,集中分布于鹦哥岭、尖峰岭、五指山等林区和北部湿地;在保护优先区中, 11个I级指示物种栖息地的保护比例均超过各自栖息地总面积的65%.通过对保护优先区与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空缺分析,建议扩充尖峰岭保护区群、鹦哥岭-黎母山保护区群、五指山-吊罗山保护区群;新建抱龙林场-林鼻岭-福万岭保护体系;在海南岛北部建立以水源保护为主,同时兼顾珍稀物种保护的水源地保护带.
    生境等价分析在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的应用
    杨寅,韩大雄,王海燕
    2011, 22(08):  2113-2118. 
    摘要 ( 1790 )   PDF (374KB) ( 675 )  
    生境等价分析是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局在自然资源损害评估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在我国鲜有应用.本文基于生境等价分析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在溢油事故中的评估实践,将该方法改进后, 应用于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生境价值的计算.以我国某海域溢油事故的相关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该方法计算修复受损生境的工程规模,并引入生态服务当量因子对各生境进行转化,最终实现了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生境的价值化.
    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金婧靓,王飞儿,戴露莹,俞洁,田平,张志剑
    2011, 22(08):  2119-2125. 
    摘要 ( 2172 )   PDF (1961KB) ( 774 )  
    应用土壤水体评价模型(SWAT)对苕溪流域径流量、泥沙、营养盐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2008年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单位面积产生量表现为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中部地区最少;耕地是泥沙和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其单位面积负荷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产流量、产沙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雨季(6—9月)的营养盐输出大于旱季(12月至次年3月);平均坡度与泥沙负荷、有机氮负荷及硝态氮负荷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水稻与蔬菜/玉米邻作下稻纵卷叶螟幼虫和食虫沟瘤蛛的空间格局与变异
    张娟,曾玲,黄俊,陈科伟
    2011, 22(08):  2126-2132. 
    摘要 ( 2354 )   PDF (1332KB) ( 547 )  
    应用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水稻与白瓜、番茄及玉米等邻作生境内稻纵卷叶螟幼虫和食虫沟瘤蛛的空间格局与变异.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纵卷叶螟幼虫和食虫沟瘤蛛的空间分布基本为聚集分布,且两者的空间相关变程范围分别为1.91~182.57 m和3.70~9.70 m;种群密度的等值线图表明,两者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吻合程度高,说明食虫沟瘤蛛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有较强的追随效应和控制作用;不同邻作模式下以白瓜邻作水稻田的控制效果最佳.
    Bt玉米秸秆杀虫蛋白对赤子爱胜蚓酶活性的影响
    舒迎花,马洪辉,杜艳,王建武
    2011, 22(08):  2133-2139. 
    摘要 ( 3063 )   PDF (697KB) ( 638 )  
    Bt玉米分泌的Bt蛋白可通过秸秆还田、根系分泌、花粉飘落等途径进入土壤.本文模拟秸秆还田,在土壤中添加5%或7.5%的Bt玉米及其同源常规玉米秸秆饲养赤子爱胜蚓,分别于7、14 d后检测蚯蚓总蛋白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同一玉米品种,同一秸秆添加量处理下,与培养7 d相比,培养14 d的蚯蚓总蛋白含量下降,AchE、CAT和SOD酶活性提高,GSH-PX酶活性降低.同一培养时间、同一秸秆添加量处理下,与常规相比,Bt玉米培养的蚯蚓SOD活性提高,AchE和GSH-PX活性下降,总蛋白含量和CAT活性无显著变化.表明Bt玉米秸秆处理对蚯蚓总蛋白没有抑制作用,能降低AchE和GSH-PX活性,对CAT没有诱导作用,但在短时间内能诱导蚯蚓SOD酶活性.
    内生细菌在荔枝体内的定殖及其防病保鲜功能
    蔡学清,陈炜,林娜,林通,胡方平
    2011, 22(08):  2140-2146. 
    摘要 ( 2047 )   PDF (731KB) ( 738 )  
    用含有GFP基因标记的内生细菌菌株BS-2-gfp 和TB2-gfp,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研究其在荔枝叶片、花、幼果及成熟果实果皮内的定殖动态及其与防病保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生细菌BS-2-gfp和TB2-gfp 能在荔枝叶片、花、幼果及采后果皮上定殖,能在各组织内繁殖并可在花和幼果间传导. 内生细菌在荔枝叶片上的定殖因季节和荔枝生长期的不同而异,与秋季相比,春季定殖期限长,定殖量大. 内生细菌在荔枝不同部位的定殖时间和定殖量也不同,在叶片上接种37 d后还可分离回收到接种的2种目标细菌,在花上接种10 d后就回收不到BS-2-gfp, 而成熟荔枝果皮上2种菌的定殖量最大.防病试验表明,当荔枝霜疫病的病情指数急剧上升时,TB2-gfp 在荔枝果皮的定殖量达到最大,为1.90×106 CFU·g-1FM;保鲜试验发现,TB2-gfp菌株的保鲜效果优于BS-2-gfp,菌株在荔枝果皮内的定殖量也高于菌株BS-2-gfp,表明供试内生细菌在荔枝果皮的定殖量与其防病及保鲜效果呈正相关.
    桔全爪螨对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何恒果,赵志模,闫香慧,王进军
    2011, 22(08):  2147-2152. 
    摘要 ( 2263 )   PDF (525KB) ( 676 )  
    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桔全爪螨北碚种群对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2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2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分别不连续汰选11及16代后,桔全爪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3.8和29.9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475和0.1544.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仅需要7~16 代,阿维菌素则需要12~26代.而在田间选择情况下,2种药剂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菊酯类农药甲氰菊酯.试验结果可为桔全爪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对草地封育的响应
    刘任涛,李学斌,辛明,马琳,刘凯
    2011, 22(08):  2153-2159. 
    摘要 ( 2144 )   PDF (557KB) ( 684 )  
    以宁夏盐池国家级草原资源生态监测站为依托,选择荒漠草原典型植被类型的封育与未封育样地调查了地面节肢动物、植被及土壤特征,同时根据动物食性对节肢动物功能群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可划分为捕食性、植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4种营养功能群.其中,植食性和捕食性节肢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植食性和腐食性节肢动物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表明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区系以植食性动物分布为其主要特征.围栏封育增加了捕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增加了捕食性和杂食性节肢动物的生物量,提高了捕食性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这与植被恢复和土壤环境改善密切相关,说明荒漠草原围栏封育增加了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围栏封育后,腐食性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减少,生物量降低,反映了腐食性节肢动物对放牧草地生境的依赖性.
    人工鱼礁构建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为例
    秦传新,陈丕茂,贾晓平
    2011, 22(08):  2160-2166. 
    摘要 ( 1890 )   PDF (766KB) ( 649 )  
    基于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2008年的研究和统计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法,系统分析了杨梅坑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深圳附近海域相比,杨梅坑人工鱼礁构建后旅游娱乐服务价值所占比例由87%降至42%,食品供给服务价值所占比例由7%升至27%,原材料供给、气候调节、空气质量调节、水质净化调节、有害生物和疾病的生物调节与控制、知识扩展服务价值所占比例少许提高;2008年,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1714.7万元·km-2,远高于深圳市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平均值和全球近海生态系统的平均值.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影响并改变了区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提高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合理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法对人工鱼礁构建区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反映人工鱼礁构建效益,能有效促进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发展、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水平.
    黄海太平角鼠尾藻有性繁殖分配
    潘金华,张全胜,李晓捷,江鑫,张壮志,王得宾,韩厚伟,王汝洲
    2011, 22(08):  2167-2172. 
    摘要 ( 1901 )   PDF (612KB) ( 668 )  
    以位于黄海的青岛太平角自然生长的鼠尾藻为对象,研究其有性繁殖分配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鼠尾藻于6月初开始进入有性繁殖期,于7月中旬海水温度22 ℃左右达到繁殖高峰,7月19日平均繁殖分配(RA)达76.7%,8月末有性繁殖结束.鼠尾藻繁殖分配与平均分枝长度呈显著线性相关(r=0.855,P<0.01).长度在10 cm以下的藻体在整个繁殖期内的RA较低,而长度在10 cm以上的藻体在成熟高峰期的RA在70.0%以上.析因方差分析表明,潮位和浪冲击度均对鼠尾藻有性繁殖分配有显著影响(潮位:F=175.62,P<0.001,浪冲击度:F=95.35,P<0.01),且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9.14,P<0.05).其对RA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潮位>浪冲击度>潮位×浪冲击度.
    浙江渔山列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焦海峰,施慧雄,尤仲杰,楼志军,刘红丹,金信飞
    2011, 22(08):  2173-2178. 
    摘要 ( 2010 )   PDF (452KB) ( 675 )  
    为揭示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条断面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取样.利用Brey的经验公式计算了调查海区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结果表明: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419.5 ind·m-2,以去灰干质量(AFDM)计,平均生物量为565.53 g·m-2,平均次级生产力为285.58 g·m-2·a-1,P/B值为0.51.潮间带次级生产力受大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影响明显,5个关键生物种(条纹隔贻贝、偏顶蛤、覆瓦小蛇螺、日本笠藤壶和鳞笠藤壶)对次级生产力的贡献为84.0%.研究海域P/B值低于其他海域,说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世代更替速度较慢,群落结构较稳定.
    紫外线辐射对西伯利亚鲟精子活力和寿命的影响
    张涛,颜世伟,章龙珍,庄平,田美平,闫文罡,江淇,姚志峰
    2011, 22(08):  2179-2183. 
    摘要 ( 2720 )   PDF (469KB) ( 588 )  
    研究了不同剂量紫外线辐射(254 nm,UVC)对西伯利亚鲟精子活力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对精子的活力、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精子活力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呈先迅速下降,后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趋势;精子快速运动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活力相似;精子寿命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当辐射剂量达288 mJ·cm-2时,精子无快速运动,当辐射剂量达324 mJ·cm-2时,精子活力和寿命均降为0.根据Hertwig效应判断,辐射剂量216 mJ·cm-2为西伯利亚鲟精子灭活的最适剂量.
    综合评述
    边缘效应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田超,杨新兵,刘阳
    2011, 22(08):  2184-2192. 
    摘要 ( 2558 )   PDF (519KB) ( 1221 )  
    边缘效应是生态学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研究生态系统尺度和景观生态系统尺度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等生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边缘效应的内涵、特征、定量评价(包括定量分析基础、强度、影响区、模型等)、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边缘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总结了边缘效应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研究方向,以期为森林经营、保护区管理等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季节性雪被对高山生态系统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刘琳,吴彦,何奕忻,吴宁,孙庚,张林,徐俊俊
    2011, 22(08):  2193-2200. 
    摘要 ( 1935 )   PDF (494KB) ( 723 )  
    在高山生态系统中,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氮含量及转化有着重大影响.降雪是氮沉降的一种重要形式,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降雪形成不同厚度和持续期的雪被后,造成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和生物因子(土壤微生物、高山植物和高山动物)的异质性,进而对土壤中氮素矿化和微生物固持过程产生复杂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持续性雪被消融期冻融交替影响土壤氮素矿化和流失的机制,并针对高山地区未来季节性雪被可能发生的变化,综述了野外原位模拟实验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开展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氮影响研究的一些建议.
    植物盐胁迫应答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策略
    张恒,戴绍军
    2011, 22(08):  2201-2210. 
    摘要 ( 2026 )   PDF (1271KB) ( 1010 )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揭示植物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理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植物耐盐性的基础,也是当前植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包括双向电泳技术、蓝色自然胶电泳技术、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液相色谱技术,以及各种生物质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应答盐胁迫研究,为解析植物耐盐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综述了应用于植物盐胁迫响应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策略.
    金枪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进展
    朱国平
    2011, 22(08):  2211-2218. 
    摘要 ( 2243 )   PDF (488KB) ( 796 )  
    近年来,基于鱼类钙化物质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微化学成分分析已成为分析鱼类种群结构、生活史及洄游环境史等的一种新兴手段.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渐成熟与完善,该手段也日益成为金枪鱼类生态学研究的良好工具.目前金枪鱼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其中微量元素是应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在金枪鱼类,尤其是蓝鳍金枪鱼种群划分、出生源、洄游环境史和生活史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耳石锶钙比率(Sr/Ca)的变化上,且关于耳石碳氧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为了开发耳石微化学的巨大价值,有必要加强对其沉积机理的研究,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从时空角度分析耳石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
    油脂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刘国防,梁志伟,杨尚源,杜平,杨悦,陈英旭
    2011, 22(08):  2219-2226. 
    摘要 ( 2126 )   PDF (617KB) ( 735 )  
    目前,油脂降解在常规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造成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成熟有效的油脂降解生物处理技术开发与应用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系统阐述了废水处理过程中油脂的生物降解途径与机理,重点总结了油脂降解途径中油脂水解与长链脂肪酸降解涉及的功能微生物研究等最新进展,简要介绍了部分学者根据功能微生物的生境差别开发的一系列新型处理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油脂降解技术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希望能为该工艺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