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宇, 木皓可, 张云路, 等. 基于MSPA分析方法的市域尺度绿色网络体系构建路径优化研究: 以招远市为例. 生态学报, 2019, 39(20): 7547-7556 [2] 张浪, 李晓策, 刘杰, 等.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景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2021(5): 97-100 [3] 陈利顶, 傅博杰. 景观连接度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应用. 生态学杂志, 1996, 15(4): 37-42 [4] 仇江啸, 王效科, 逯非, 等. 城市景观破碎化格局与城市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以北京城区为例. 生态学报, 2012, 32(9): 2659-2669 [5] 刘瑞雪, 林小龙, 李云. 基于MSPA-生境质量评估和电路理论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 中国园林, 2024, 40(10): 68-74 [6] Dong J, Guo F, Lin MX, et al. Optimization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based on potential green roof integration in a high-density urban area: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834: 155307 [7] 许涛, 樊鹤翔, 周可钦, 等. 基于MSPA-MCR-CIRCUIT的山西省运城市景观生态网络构建. 中国园林, 2024, 40(3): 114-118 [8] 许峰, 尹海伟, 孔繁花, 等. 基于MSPA与最小路径方法的巴中西部新城生态网络构建. 生态学报, 2015, 35(19): 6425-6434 [9] 周媛, 唐密, 陈娟, 等.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与图谱理论的成都市绿地生态网络优化. 生态学杂志, 2023, 42(6): 1527-1536 [10] 刘淼, 史思雪, 张廷爽, 等. 景观生态学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与展望.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9): 2372-2381 [11] 吴健生, 张理卿, 彭建, 等. 深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源地综合识别. 生态学报, 2013, 33(13): 4125-4133 [12] 王越, 林箐. 基于MSPA的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思路的转变与规划方法探究. 中国园林, 2017, 33(5): 68-73 [13] 刘骏杰, 陈璟如, 来燕妮, 等. 基于景观格局和连接度评价的生态网络方法优化与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9): 3108-3118 [14] 毛媛媛, 徐凡, 高义轩, 等.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汝州市蓝绿生态网络构建与规划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8): 2226-2236 [15] 王琦, 付梦娣, 魏来, 等. 基于源-汇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12): 4546-4554 [16] 贾艳红, 吴春竹, 胡洪文, 等. 基于电路理论的桂林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4, 42(5): 201-212 [17] 汪沁, 於冉, 储昭君, 等. 基于生态评价与电路理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关键区域识别: 以安徽省为例. 水土保持通报, 2023, 43(6): 209-216 [18] 谢于松, 王倩娜, 罗言云. 土地利用类型视角下重庆市主城区生态控制区区划及生态廊道构建研究. 中国园林, 2021, 37(11): 115-120 [19] 张蕾. 基于“格局-质量-服务”视角的生态用地时空变化测度及空间布局优化: 以营口市为例. 博士论文. 武汉: 武汉大学, 2017 [20] 刘建华. 基于层级分析的包头生态网络结构及格局演变研究. 博士论文.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21] 史屹. 景观结构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 尺度效应和邻域影响. 硕士论文.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22] 王祺, 蒙古军, 毛熙彦. 基于邻域相关的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与景观格局变化. 地理研究, 2014, 33(6): 1073-1084 [23] 吴健生, 冯喆, 高阳, 等. CLUE-S模型应用进展与研究改进.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 3-10 [24] 段增强, Verburg PH, 张凤荣, 等. 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地理科学, 2004, 59(6): 1037-1047 [25] Marulli J, Mallarach JM. A GIS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Application to the Barce-lona Metropolitan Are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5, 71: 243-262 [26] 于成龙, 刘丹, 冯锐, 等.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生态学报, 2021, 41(1): 290-301 [27] 郝梦媛, 刘殿锋. 基于兴趣点识别生境风险的生态网络构建: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9): 2471-2480 [28] Liu XJ, Liu DF, Zhao HZ, et al. Expl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impacts of farmland reforestation on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using circuit theory: A case study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0, 30: 1419-1435 [29] Choi J, Lee S. Application of habitat evaluation procedure with quantifying the eco-corridor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9, 16: 1437 [30] 祝诗榕, 祝明建, 林丰泽, 等. 基于生态网络构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中国园林, 2024, 40(10): 34-40 [31] 李涛, 巩雅博, 戈健宅, 等. 基于电路理论的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7): 2555-2564 [32] 黄俊达, 黄金玲, 陈超劲. 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的广州市域生态网络构建.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247-254 [33] 宁琦, 朱梓铭, 覃盟琳, 等. 基于MSPA和电路理论的南宁市国土空间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 46(2): 306-318 [34] 李绥, 吴尚遇, 石铁矛, 等. 基于生态风险路径识别与风险过程干预的矿业城市生态格局优化. 中国园林, 2022, 38(1): 8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