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淼, 郭雪莲, 栗云召, 张昆, 杜朝红. 黄河口咸淡水交互作用对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2): 415-423. |
[2] |
苗贺, 袁磊, 杨淼茵, 胡艳宇, 陈欣, 何红波, 张旭东, 解宏图, 鲁彩艳. 基于15N示踪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农田减氮增产调控机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4): 876-882. |
[3] |
高燕, 梁爱珍, 黄丹丹, 张延, 张旸, 王阳, 张士秀, 陈学文. 长期免耕对黑土氮磷硫循环微生物功能潜力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4): 913-920. |
[4] |
裴亚楠, 吕卫光, 郭涛, 白娜玲, 李双喜, 张娟琴, 张海韵, 张翰林. 秸秆还田配施促腐菌剂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12): 3357-3363. |
[5] |
李瑞平, 罗洋, 隋鹏祥, 郑洪兵, 明博, 李少昆, 王浩, 郑金玉.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耕层温度影响的短期效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10): 2693-2702. |
[6] |
马铭婧, 郗凤明, 尹岩, 邴龙飞, 王娇月, 张文凤, 牛乐. 碳中和视角下秸秆处置方式对碳源汇的贡献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5): 1331-1339. |
[7] |
武开阔, 张哲, 武志杰, 冯良山, 宫平, 白伟, 冯晨, 张丽莉. 不同秸秆还田量和氮肥配施对玉米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3): 664-670. |
[8] |
李琳, 向丹, 武亚芬, 黄玉丹, 李欢, 张小梅, 梁斌.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2): 415-422. |
[9] |
董姝含, 贺章咪, 王婉琦, 张效琛, 周锋, 何红波, 张旭东, 张威. 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年际变化及其对秸秆还田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1): 2963-2970. |
[10] |
马昕昕, 赵允格, 马宁, 李雯, 孙会, 许明祥. 放牧对黄土高原退耕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 67-75. |
[11] |
吴晗, 陈晓冰, 姜波, 秦梓城, 刘思佳, 刘俊杰. 秸秆还田对甘蔗地土壤优先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 141-148. |
[12] |
李新悦, 李冰, 莫太相, 王昌全, 万艺媛, 陈写畅, 李和明.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及氮磷钾分配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9): 3257-3266. |
[13] |
李雨诺, 樊媛媛, 曹彬彬, 田霄鸿, 师江澜. 关中平原麦玉轮作体系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库变化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8): 2703-2712. |
[14] |
裴志福, 红梅, 兴安, 张月鲜, 温馨, 赵卉鑫, 沈钦国. 秸秆还田条件下盐渍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化学结构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2): 4401-4410. |
[15] |
刘园园, 陈光杰, 黄林培, 陈子栋, 黄广才, 刘晓龙, 李蕊. 云南程海湖泊系统响应富营养化与水文调控的长期模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 1725-1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