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佳玉, 吕茂奎, 李晓杰, 姜永孟, 谢锦升. 水分对武夷山草甸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4): 1250-1258. |
[2] |
赵楚, 盛茂银, 白义鑫, 刘树西.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磷有效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4): 1383-1392. |
[3] |
王宪志, 赵西宁, 高晓东, 卫伟, 王绍飞, 于流洋, 王嘉昕, 邵主恩. 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水分及水分生产力模拟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 201-210. |
[4] |
黄凯, 刘瑞禄, 覃莉, 宋涛, 刘忠仙, 李瑞. 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长对喀斯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 271-280. |
[5] |
党倩楠, 王进鑫, 姚丽霞, 吕国利, 张瑞琦. 干旱荒漠区煤矸石山覆土区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 281-288. |
[6] |
毛天旭, 屠丹, 刘曼曼, 董小转, 赵庆霞. 生物质炭添加对喀斯特地区坡耕地黄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9): 2903-2910. |
[7] |
舒英格, 彭文君, 周鹏鹏. 基于灰色三角白化权集对分析模型的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8): 2680-2686. |
[8] |
张丽娜, 张育斌, 王军德. 黄土高原降水年内分布差异对旱作果园蒸散特征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7): 2363-2372. |
[9] |
黄婉霞, 邓羽松, 谢福倩, 杨钙仁, 蒋代华, 黄智刚. 花岗岩崩岗不同部位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7): 2431-2440. |
[10] |
王博, 段玉玺, 王伟峰, 李晓晶, 刘源, 刘宗奇. 油蒿灌丛群落浅层土壤水分对不同降雨格局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 1571-1578. |
[11] |
李明, 李朝苏, 刘淼, 吴晓丽, 魏会廷, 汤永禄, 熊涛. 耕作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根系发育、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 1425-1434. |
[12] |
崔昆, 赵庚星, 王卓然, 奚雪, 高鹏, 齐广慧. 黄河三角洲夏季典型田块土壤盐分的多尺度空间变异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 1451-1458. |
[13] |
秦杏宇, 吕馥龄, 彭晶晶, 马鑫, 兰再平. 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 1535-1542. |
[14] |
白义鑫, 盛茂银, 胡琪娟, 赵楚, 吴静, 张茂莎.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 1607-1616. |
[15] |
陈晓莹, 陈林, 宋乃平, 李敏岚, 吴婷, 杨新国, 王磊, 王兴. 荒漠草原两种类型土壤的水分动态对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5): 1560-1570. |